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一世唐人 唐人“开窗”行为的诗学阐释
 

一世唐人 唐人“开窗”行为的诗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9-04-03 05:47:26 影响了:

  摘要:“窗”在方位上不仅具有东西南北的朝向,而且在形态上具有敞开与闭合之分。唐诗中的窗多以开敞的形态存在,“开窗”成为一个固定的诗学话语,与“闭门”形成了鲜明对照。“开窗”蕴涵了中国文人一种特殊的观物方式,诗人们凭借窗这个审美支点艺术地、诗意地、哲理地观照自然万物。同时,“开窗”又蕴含了唐人特殊的隐逸心理,一方面与现实世界诗意相通,是诗人对闲适追求的渴望,一方面与精神世界相通,是诗人消解内心矛盾获得精神自由的媒介。
  关键词:开窗;观物方式;隐逸心理;诗学话语
  中图分类号:1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8-0095-04
  “窗”在建筑上不仅有着东西南北的朝向,而且有着“开”与“合”的存在状态,这在唐诗中亦有反映。《全唐诗》中写到窗的闭合语汇有:掩窗、闭窗、闭牖,出现的次数分别是:2次、1次、1次,写到窗的敞开状态的语汇有:开窗、开轩、卷幔、卷帘等,只开窗一个语词就出现了15次,从语汇的类别与出现的次数上可以看出唐诗中的“窗”多以开敞的形态存在,“开窗”成为诗中一个固定的语词,并与“闭门”形成对照。“开窗”蕴涵了中国文人一种特殊的观物方式,诗人于其间艺术地、诗意地、哲理地观照自然万物。同时,“开窗”又有着特别的意蕴。一方面与现实世界诗意相通,是诗人对闲适追求的渴望,一方面与精神世界相通,是诗人消解内心矛盾获得精神自由的媒介,是我们了解唐人隐逸心理的一个窗口。“北窗”出现次数之多已经引起了众人的注意,然而窗的形态却无人问津,鉴于此,本文即以“开窗”为研究对象,以《全唐诗》为考察范围,对开窗的形态语汇及开窗时间作一考辨,并在此基础上窥探文人特殊的观物方式与隐居心态,对“开窗”的寓意作一探讨。
  一、“开窗”之形态考
  窗有着开合与关闭的建筑功能,从开窗语汇的丰富性以及敞开状态的时间性上看,“开窗”墙上本无窗,为了某种目的而用工具在墙上开凿一窗。如“未暇作厩库,且先营一堂。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白居易《竹窗》,卷634,页4807)在墙上开凿窗子。第二,指卷帘开窗,即窗子本来已经存在,只是用各种方式将窗子打开与外界相通。如“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卷128,页1295)将布幔卷起与外界相通。无论是凿壁开窗,还是卷帘开窗,建筑原理虽不同,然而其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与外在世界取得联系,所以,两者在诗意的世界中是相通的。
  (一)“开窗”与“闭门”
  门与窗在建筑上好比人的嘴巴和眼睛,都具有开合和关闭的功能,既与外界划清界限又与其相通,同时兼有“隔开”和“联通”的双重功用。然而,建筑上具有相同功用的门与窗在唐代文人士子的笔下却有着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即门多以闭合状态存在,而窗却多是敞开的状态存在,两者形成了鲜明对照。
  门的开设在于与外界世界相通,然而在这里却以关闭的形式出现,“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卷160,页1639)“门临秋水掩,帆带夕阳飞。”(刘长卿《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卷148,页1509)“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李白《别韦少府》,卷174,页1786)“闭门无事任盈虚,终日欹眠观四如。”(顾况《苔藓山歌》,卷265,页2943)傅道彬在《门:一个语词的诗学批评》中说:“在诗人笔下门常常不是敞开的,而是关闭着。”“门的开关这种寻常的行为,在诗歌艺术里却容纳着反叛的声音,负载着抗争的社会内容,诗人通常选择闭门索居的生活,那正是对世俗的反叛。”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窗在诗人笔下则常常是敞开的,而非关闭。“卷幔天河入,开窗月露微。”(沈全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卷97,页1046)“盈尺知丰稔,开窗对酒壶。”(喻凫《和段学士对雪》,卷543,页6277)“卷箔当山色,开窗就竹声。”(李中《吉水作尉酬高援秀才见赠》,卷749,页8530)“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卷169,页1742)开窗对月,开窗对酒,开窗看林麓,开窗听竹声,在这里诗人面对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世界,并非如上述“闭户”般隔绝。如果说“闭户”是诗人对世俗世界进行反叛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开窗”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取得与精神世界相通的途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唐代诗人徐夤同时作有《闭门》和《开窗》两首诗,这说明唐人同时具有的闭门和开窗的习惯行为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深具内蕴的。“闭却闲门卧小窗。更何人与疗膏肓。一生有酒唯知醉,四大无根可预量。骨冷欲针先觉痛,肉顽频灸不成疮。漳滨伏枕文园渴,盗跖纵横似虎狼。”(徐夤《闭门》,卷708,页8145)“闭户开窗寝又兴,三更时节也如冰。长闲便是忘机者,不出真如过夏僧。环堵岂惭蜗作舍,布衣宁假鹤为翎。蔷薇花尽薰风起,绿叶空随满架藤。”(徐夤《开窗》,卷708,页8145)一为“闭门”,一为“开窗”,状态不同,然而情感却相通:独守自己的一片闲情天地。“在庭园之中,可无拘无束,充分享受自然景色,建筑的窗、牖亦多透气性,以造成全国空间的流畅,然而庭园对外仍是封闭的。”这就好像文人士子心中的那片天地,对外是封闭状态,对内却是通畅自由的。“闭门”使诗人逃脱现实退回到精神世界的一隅,“开窗”则实现了与自然界的情感交流,保证了诗人的精神自由与诗意闲情。因此,唐人笔下的窗多敞开的状态存在,这可以从丰富的“开窗”语汇与“开窗”的时间上见出。
  (二)丰富的“开窗”语汇
  开窗:“开窗”一词在晋诗中已出现:“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发展到唐代则更加常见:“初开窗阁寒光满,欲掩军城暮色迟。”(刘长卿《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卷15l,页1566)“行府寄精庐,开窗对林麓。”(吴融《绵竹山四十韵》,卷685,页7870)“开窗”在《全唐诗》中出现了15次。
  开轩:“轩”在辞典中有“窗子”的解释,阮籍《咏怀》诗也有此用,“开轩临四野”。唐诗中有更多这样的诗句,如“开轩卷绡幕,延首唏云路。”(任希古《和李公七夕》,卷44,页544)此处的绡幕指蒙在窗上的细薄纺织品,《汉语大词典》中有“窗绡”的解释,可知这里的开轩是开窗的意思。相似的语句如:“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卷160,页1651)“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卷160,页164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