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行稳致远 致远行的友人
 

行稳致远 致远行的友人

发布时间:2019-04-07 05:05:23 影响了:

  ××:  听说你要远离家乡,去边疆工作,这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我,一个外乡人为你高兴。  在英国,有人曾统计过,最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绝大多数是生长在外地的人。以“创,新”著称于世的美国人,很难找到一个一生固守在一地的,所以人们讲美利坚民族是一个“无根”的民族。在改革后的我国农村,先富起来的农民中有不少是复退军人和跑外的人,他们广见博识,对党的政策反应敏感,领会得快。可见,创新的人才,只能出现在流动的社会,现代人只能在流动中形成,这不仅是逻辑的推论,更是历史的事实。
  一个人要有所创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即识、胆、才。识,指的是眼力,对事物的洞察力、敏感性;胆,指的是魄力,敢于探险的精神;才,指的是智力、文化水平、技艺、方法。三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这三方面素质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具有的信息量;而信息量的多少,与其工作环境、居住条件、流动性有很大关系。
  一个人如果长期在一个相对不变的环境中循环往复地生活,没有新信息激发他去思考,去比较,很容易思想僵化,更难有预测未来的能力。相反,一个人若生活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接触一些新信息,“摩擦生热”的法则就会发生作用。他可以思路大开,把自己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东西加以比较,找出规律,并以此预测未来,发现社会的“大趋势”。因为社会总是处于不平衡的运动中,某些地方的今天往往是另一些地方的明天。
  一个人长期依偎在父母身边,每说一句话都要看看周围人的眼色,听听父母亲对自己的反应,这就导致他遇事谨小慎微,工作循规蹈矩。相反,如果置身于大千世界,他就敢想敢说,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
  一个人走向四方,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要加以解决。要适应新环境,这就激发了他的求知欲,学习、学习、再学习就会成为一种天职;与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工作,可以培养他的竞争心,进取心,好胜心,就会孜孜不倦地探求,以获得胜过别人的能力;新的知识的输入,不仅增大他的知识存量,而且使他原有的知识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知识膨胀;广泛的社会交往使他思路开阔,乐于接受新东西;工作、职业和地点的变化,加强了他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利于对变化无常的社会作出反应;远离父母,使他失去靠山,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决策能力和果断性;选择职业自由度的加大有利于用其所长,发挥自己的优势。
  朋友,长期闭关锁国,划地为牢的自然经济几乎窒息了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以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我们不可能迈向现代化,与别的国家“共进午餐”。现在该是释放我们民族创新能量的时候了。党中央“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打开了社会流动的闸门,当代中国社会的潮流,将让一切人都以同等的资格参加社会的“奥运会”。
  在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是他的知识存量,更重要的是他的创新能量。如果一个人不把他所掌握的知识当作创新的源泉,他对社会将是一个废才。从上述意义上讲,你选择到边疆去工作,这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未来的时代,我们不可能在父母的保护下生存,血缘关系的脐带不可能给我们输送生活的养料,家庭的地位不可能再决定我们自己的地位,救生圈不可能再是关系网。不必再把自己禁锢在家庭的脉脉温情之中,不必再为自己的出身感到骄傲或自悲。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把爱的重,心由家庭转向社会。
  冲破一切狭隘观念的束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番事业吧。祝你成功。
  你的朋友 张维迎
  (题图:张 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