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少儿拉丁舞的视频【少儿知识科普图书的年龄特征】
 

少儿拉丁舞的视频【少儿知识科普图书的年龄特征】

发布时间:2019-04-16 04:35:37 影响了:

  少儿知识科普图书与其他少儿图书相比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有效传递科学知识,为小读者建立一个充满趣味的文字空间,并使这个空间不失童心的魅力。  著名科幻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说,“科普读物对于青少年,尤其对于儿童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大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把科学知识变成可见的、文学化的、形象化的生活,将其用更好的形式展现到孩子面前,这是少儿知识科普图书必须要走的道路。少儿知识科普图书与其他少儿图书相比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可以有效传递科学知识,为小读者建立一个充满趣味的文字空间,并使这个空间不失童心的魅力。让少儿阅读知识科普读物,是引领他们走进科学世界,接受审美教育和情感熏陶的一个较好途径。
  现今图书市场上的少儿科普图书林林总总,并不都被家长和孩子认可,销售情况能让出版社满意的也不多,初版销售几千册就打住的图书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恐怕不能怪家长和孩子没眼光,而应该检讨我们的少儿知识科普图书哪些地方没做到位,为什么不能吸引家长和孩子的关注。除了在图书出版后加强营销工作,出版社在选题策划之初就应当细化读者对象,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力发展水平,为不同年龄的儿童打造不同的少儿知识科普图书,让图书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年龄特征。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知识科普图书,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学前儿童的知识科普图书,应该以简单、直接的概念建立为宗旨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领悟能力也较弱,给他们讲大道理是行不通的,这时只能针对他们感兴趣的方面,给予概念性的讲述或知识点的陈列。因此,少儿知识科普图书的文字必须简洁、活泼、形象,而具有辅助理解功能的图画则应当占据相当大的位置。可以说,这类图书应该与看图识字书相似,都是借助图画达到概念传输的目的。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些冠名为“是什么”“为什么”“我的第一套什么什么”的图书。这类图书或者以直观的图片配以文字注解,或者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书中文字不多,内容点到为止,但能让小读者较快地进行基本的知识构建,帮助年龄较小的孩子掌握基本概念,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童趣出版公司引进出版的《我的第一套百科全书》,在故事中穿插介绍知识,既有实物图片又有卡通形象,语言生动活泼,可读性强,算得上这种类型图书的上品。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也曾有过这样的杰作。1989年推出的《幼儿十万个为什么》,全书涉及的所有问题均是幼儿提出,撰文解答的则是一批资深的儿童科普作家,该书自出版后就一直得到孩子们的喜爱,截至目前已发行数十万套。此外,笔者和同事还根据读者反馈和市场销售情况,在《幼儿十万个为什么》初版图书基础上不断调整,补充新问题,1998年版和2004年版都获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第二,低龄小学生的知识科普图书,应该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
  小学的适龄儿童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是什么”,他们对世界有更多好奇心,更想对其一探究竟。因此,给他们提供的少儿知识科普图书就应该加入“怎么样”的内容,除了有知识点,还必须有足够的内涵,引导他们关注世界、发现科学。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阅读能力还不够强,为他们提供的少儿知识科普图书,内容不应该太复杂冗长,通常应该在一两个通版之内完成一个话题,这样有利于小读者的阅读。内容也不要求大求全,而是要从小处出发,做细某一知识点。除此之外,这个年龄段的科普图书中,内容不应该局限于传授知识,还应增加游戏或动手制作的内容,让活泼好动的孩子在参与中学习知识,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以前我国常见的知识读物重在知识灌输,轻视参与和操作,而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少年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认为青少年有巨大的创造潜能。打开亚马逊图书网站,各种DIY图书琳琅满目,内容新奇巧妙,语言轻松活泼,能与读者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国外出版的一些少儿知识科普图书值得国内的编辑参考学习。例如,德国经典儿童科普书《妙趣科学立体翻翻书》系列,就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接力出版社从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第一次发现》丛书,就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解剖学原理,采用透明胶片双面印刷,激发孩子们亲身体验探索的热情,也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国内的编辑也在不断动脑筋,想方设法增加少儿知识科普图书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例如,2008年推出的《小聪仔·自然》,在编辑和出版形式上就别具匠心。阅读《草莓》时,可以在纸上嗅到草莓的清香;阅读《蚂蚁》时,翻动胶片页,可以看到蚂蚁把卵在左右页上来回搬动,用书中配送的小纸片可以看到整个地下蚁穴的秘密……五花八门的道具,让孩子在阅读中手脑并用,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第三,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的科普图书,应该以培养博物情怀和探索精神为宗旨
  当儿童的阅读能力提高之后,他们对世界的关注度也大幅度加强,对科普读物的要求也就更高,单纯的“是什么”和“怎么样”在他们眼里就显得很小儿科。此时,他们更愿意以少年老成的眼光挑剔世界,挑战权威,那些揭秘的、质疑的甚至玄幻的科普读物,就很容易为他们所青睐。因此,给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提供的少儿知识科普图书,就不能局限于传授绝对正确的知识,还必须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特别是怀疑精神,让孩子们兴味盎然地去探索世界、询问未知、质疑已知,获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同时,科普读物还需要用创新的手法,以博物情怀去感染小读者,引领他们进入科学的角色与境界,去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
  2001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引进的《神奇的校车》第一辑,尽管是图画书,开始时被小学生认为是幼儿读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地被儿童熟悉,大家才发现它是一套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少儿知识科普图书。那些奇幻的探索之旅,涉及少年儿童生活的诸多方面,引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兴趣,受到孩子们的大力追捧,使得该书热卖至今。除此之外,2011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的 “这是真的”系列丛书也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这套系列丛书没有简单地罗列知识或概念,而是从新奇甚至比较怪异的角度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比如《你的床上有怪物》《猪真的能飞》《头发一年可以长15千米》等10册图书,单看这些书名就够怪的,足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这是真的”系列丛书为孩子们揭开了世界某方面的一些奥秘,让孩子们产生探索大千世界和重新认识世界的兴趣,具有很强可读性和趣味性。
  综上所述,不管采用哪种形式,给少年儿童提供的知识科普图书,一定要适合特定的读者群,才能为他们喜爱,被他们接受,从而才能完成知识科普图书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开启科学思维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