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课标十大素养 [深刻领会地理课标精神,着眼学生地理素养培养]
 

课标十大素养 [深刻领会地理课标精神,着眼学生地理素养培养]

发布时间:2019-04-20 04:21:01 影响了: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经过专家的反复修订后,最终正式颁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新课程标准汲取了地理学科和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吸纳了广大地理工作者辛勤探索的实践结晶,是自新课改以来地理教育教学结出的丰硕成果。新课标的颁布进一步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与目标,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地理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广大地理教师要能在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审视新课标的价值与意义,深入学习领会新课标的内涵与要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思想与内容。本文正是从新课标的变化之处入手来阐释其中所体现出的目标新趋向,并将其显性化为具体的行动和策略,以期为地理教师提供具有一定借鉴价值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一、激趣导学,引导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地理世界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知识门类,其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地理环境。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感知地理环境、认识并了解地理环境是人们共同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促使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使我们可达和可知的地理世界范围越来越广阔。也正是这种心理倾向和探索精神促进了地理学科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了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而作为基础教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课程,其重要责任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这个缤纷的地理世界,去感知地理环境,探索地理知识。正如新课标在前言中所提出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
  若想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理世界,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中学生,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地理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们渴望了解周围和遥远地域的地理环境。地理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这种求异心理和求知欲望,让他们主动地求知、探索。在激趣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图文资料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亲临”丰富多彩的地理世界,让他们体会不同地域的神奇与美妙。此外,地理世界也是一个充满奥秘的领域,其中很多地理问题都值得研究与探索。教师要善于将这些地理问题引入到课堂,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观察地理世界的同时,也能发现和探索地理问题。
  二、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
  在新课标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将原有的条目进行了缩减,更加突出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核心理念。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秉持这一基本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地理课程这一理念和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向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地理学科从其建立之初发展至今,都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在人地矛盾突出的今天,这种关系变得日益密切。地理学科由传统的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转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复杂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主题上来,其研究的对象被确定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人类社会与其生存环境关系。[1]这也使得地理学科更富有内涵和生命力。而作为学科课程的地理课程无疑要体现出学科的特质与发展方向。
  此外,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由期待因素、价值因素和情感因素等三种心理成分构成的。[2]其中价值因素是指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性的判断,也就是要回答“我为什么要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的问题。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价值认同感越强烈,学习动机也就越强烈。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能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认识地理环境,拓展全球视野,甚至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当学生感受到所学东西对自己有用时,自然会激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进而促进学习有效进行。
  在教学中创设鲜活而真实的地理情境有利于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世界是鲜活生动、复杂多样的。学生对丰富的地理世界充满着好奇,也渴望了解。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喜闻乐见的地理事件或地理问题,并将其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了解感兴趣的地理事件或问题的同时也能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例如,教师通过展示上海世博会中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等国家展馆外形和展览主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国家典型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及其特征。
  三、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注重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对学生能力和素养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地理能力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等。在这些能力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能力就是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是观察地理事物与现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时所具有的地理视角、思路与方法的总和。地理思维是地理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其最突出的就是空间思维和综合性思维。正如巴朗斯基所说的:“地理思维,就是这样一种思维,第一离不开地区,作出自己的判断是在地图上;第二,有条理的、综合的思维不限制在一个‘因素’或‘部门’的范围之中。”空间思维主要是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与现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思维方式。综合性思维则是从多个要素入手,综合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总体功能或特征。
  尽管初中生在认知能力方面与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差别,但两个阶段地理能力培养的目标趋向是一致的。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需关注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高中阶段有所不同的只是在能力层级方面的差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要有助于学生初步学会用地理的视角来观察地理事物与现象,并能运用地理思维简单分析地理问题,尝试寻找解决地理问题的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而成功开展探究学习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探究的问题要体现地理思维特质,也就是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时需要运用某种地理思维方法,例如“探究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产生的原因”。要完成这个探究问题,学生需要从人文和自然两个方面来分析“忧患”产生的原因,这其中所运用的就是综合性的地理思维。此外,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有思考的价值。一些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只注重了探究的形式,而忽略了探究的本质,设计的问题仅仅是知识的再认或再现,学生依靠记忆或读书即可,导致探究学习流于形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