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对某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对某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3:29 影响了:

第一篇: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基础,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按照省交通厅、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组成调研组,采取上下联动、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温州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4-2014年)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现将这次调研形成的综合情况和建议意见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近年来,特别是本届政府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公路面貌得到极大改观,截止2014年末,我市现有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县道3119.5公里、乡道1375.7公里、村道6761公里。全市所有通乡(镇)公路均已等级化和硬化,5550个行政村中有4851个已通等级公路、4366个村的路面已得到硬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通达深度不够。全市农村公路总量较大,但大部分公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必要联网,客运站场建设又严重滞后,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有效配套。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较差。到201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91.8公里(一级42.7公里,二级298.7公里,三级620.5公里,四级5129.9公里),准四级公路3210.1公里,等外公路1954.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只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69%,而准四级、等外公路却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5.9%。全市还有699个行政村未通上等级公路,有1184个行政村未通上水泥路或沥青路。

3、农村公路病危桥梁多,全市四类及病危桥梁2858延米/116座,急需改造;安全设施、标志不完善,渡口及渡船等也均存在安全隐患。

4、农村公路抗灾能力脆弱,再加上我市自然灾害频发,新路破损现象严重。

5、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通村公路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另外,与我省其它地市相比,我市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通达率均处于全省后列(全省农村公路现状对照表附后)。

二、实施康庄工程建设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

2014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以来,至2014年4月底止,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共完成63个乡镇的通乡公路改造724.5公里,全市所有的262个乡镇都通上等级路和硬化路;完成通村公路改造8262公里,其中路基改造4520公里、路面硬化3742公里,新增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1850个,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78.7%,提高了30.6个百分点,新增公路硬化的行政村1445个,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74.5%,提高了23.9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多时间实现了本届政府通村公路的建设任务和目标(2014年-2014年建设目标任务:路基路面改造7700公路,等级公路通村率85%,通村公路硬化率72%)。

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促进了统筹发展。过去,出行走山路、走泥路,运输靠肩挑,农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老百姓走上了“康庄大道”,坐上了“方便车”,有效解决了农村“出行难”问题,使乡村与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扩大了流通范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2、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农村交通方便了,山区群众与外界接触多了、交流也广了,各种信息渠道更加通畅,有效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引进外来投资,开发、做强、做大农业、旅游项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外出经商、打工,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极大地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

3、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加强了干群党群关系。乡村康庄工程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动载体,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农村、对广大老百姓的关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塑造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实施康庄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探索,总结经

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必须形成齐心协力建“康庄”的浓厚氛围

省交通厅非常重视康庄工程,把它作为交通“六大工程”的重点来抓;温州市委、市政府把康庄工程作为“139富民攻坚计划”的基础工作,每年都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作;市政府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康庄工程建设,下工地调研指导;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代表、

委员视察康庄工程,始终关心着康庄工程建设;各县(市、区)、乡镇政府更是把康庄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职能部门一路绿灯、农民群众热情高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了齐心协力建“康庄”的浓厚氛围,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把部门的行为转变为政府的行为,把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的成功典范之一。

2、必须依靠一系列好政策

乡村康庄工程点多面广,工作量大、工程量大、投资额大。省交通厅、市政府按照平衡发展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补助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筹资压力。县(市、区)政府作为康庄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根据各自实际,出台了政策、资金、管理等各项强有力措施。这些都从根本上保证了康庄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必须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不仅把乡村康庄工程列入政府重要工作,还与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奖罚分明;政府领导分片联系负责,组织部门更是把干部任用与康庄工程挂起钩来,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有力促进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

4、必须拥有一支事业心强,能干事、敢干事、能干具体事、能干成具体事的队伍

康庄工程是在特定的时期实施的,每项工作的执行与落实,都需要有特定的思路、特别的办法对待,更需要有特别能干事的人来做。三年的康庄工程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事业心强、整体素质高的人才,增强了行业内谋发展、干事业的氛围,这是康庄工程建设中积累的一笔珍贵财富,更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对新农村公路建管养的思考

(一)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快新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我们交通部门的新要求。因此,我们要按照“建管养并重、路站运一体”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标准化、连通网络化、安全设施及站场配套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的目标,集中人力、物力,扎实推进,加快实现我市农村公路交通从与经济社会逐步适应到适度超前的转变。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增强超前意识,力求科学发展

立足农村公路建设新的基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跳出交通谋划交通,超前规划新农村公路,注重前瞻性;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建立项目库,强化前期,严格程序,加强设计管理,注重科学性。

2、突出建设重点,力求协调发展

新农村公路建设,要统筹兼顾,努力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继续实施康庄工程,提高等级公路通村率与硬化率;二是积极实施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公路等级;三是全面实施联网工程,充分发挥公路整体效益;四是加快实施站场工程,繁荣农村客运市场。

3、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和谐发展

一要树立“宁可少建一米公路,也不能留下一处隐患”的理念,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安保工程”,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平安之路、幸福之路;二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招投标办法,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加快建立健全交通诚信体系,加强监管,建设农村公路精品工程,树立交通新形象;三要落实“四真”要求,加大农村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四要尽量利用老路,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同时保护好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努力建设生态型农村公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化改革探索,力求创新发展

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扎实推动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在质量、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力求有新突破。

(二)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

1、主要目标

根据上述发展思路和要求,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到2014年,全市所有乡镇至所在县(市、区)城有一条四级以上公路,中心镇至所在县(市、区)城有一条三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等级率、硬化率均达到97。

到2014年,重要县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乡道达到四级标准以上,村道达到准四级以上,通村公路等级率、硬化率均达到100。所有乡、行政村的停靠站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公路交通状况力争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具体任务

到2014年(“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71亿元,完成县道连网240公里、改造380公里;乡道连网、改造1000公里;村道通达、连网、改造2800公里;危桥改造2858延米/116座;撤渡建桥19处;完成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投入3.3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30个、港湾式停靠站7000个;“整村迁移、下山脱贫”77个村。

到2014年,计划投资118亿元,完成县道连网公路410公里、改造648公里;乡道连网、改造1800公里;村道通(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达、连网、改造4200公里;危桥改造2858延米/116座;撤渡建桥19处;完成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投入5.6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75个、港湾式停靠站10000个;“整村迁移、下山脱贫”96个村。

要加快农村站场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客运发展,争取做到路通车通,方便农民群众出行;要加快县境内班次的改造工作,突出城镇内外交通的衔接,特别要重视发展城镇客运班线,提高农村班车通达率,逐步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三)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

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把握标准;修实用之路、修安全之路、修资源节约之路。原则上,县乡公路要按照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排水与边坡挡墙设计要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要做到“四同时”;村级道路要按照《浙江省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从严掌握各项指标,建设时要重点突出错车道与安全设施的到位,平原地区及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等级公路建设标准。

(四)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

农村公路是农村的“市政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属公共产品。因此,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建设农村公路,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继续坚持地方为主、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与农民的积极性,采取国家多投一点、地方财政多出一点、社会群众捐一点的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五)关于新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1、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在公路管理部门中增设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科室,核定编制(以现有康办人员为基础),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工作;在现有的路政大队、中队中增加编制,对农村公路进行路政管理。

在各乡、镇政府增加1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员,同时聘用2~3名有经验的协管人员(最好是建设康庄工程时受过培训的人员);人员纳入乡镇管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给予业务指导,经费由基金统一支出。

各村级组织要积极配合各项工作。

2、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

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设立专户,按照“省厅补、社会融、财政保”的原则筹集,归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省厅补:建议省交通厅研究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标准,规范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对养路费进行切块,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并逐年增加切块比例,以确保农村公路正常运转。

社会融:可通过安排营运线路、转让公路冠名权、开发路边绿化权等方式融资。

财政保:除手拖摩托车养路费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外,县财政补助不足部分且不低于:县道年公里8000元、乡道年公里5000元,村道年公里1500元(对于现行县(市、区)政府财政安排实际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经费标准高于上述要求的仍执行现行标准)。

地级市财政承担对实行半级财政的区级政府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部分的补贴。

原则上不向农民筹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

管理养护资金用于养护生产的不得少于70。

3、实行农村公路管养分离机制

农村公路实行管养分离机制,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对原有从事大中修的养护人员进行重组,成立公路养护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公路养护权。养护公司自负盈亏,按企业用工制度进行管理。日常保养实行定额管理,专项养护实行项目管理。并要积极探索建设、养护一体化机制。

四、若干建议要求

(一)建议省市政府出台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政策

新农村公路建设不同于国、省道公路建设,也不完全等同于乡村康庄工程,它需要国家更多的倾斜政策,包括税收、土地、矿产等方面的优惠,因此建议在乡村康庄工程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更加优惠、更多倾斜的相关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

1、加大建设资金补助力度。经过三年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将向经济更落后的地方转移,自然条件更加恶劣,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成倍增加,同时对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要求更高,因此省市政府要视实际情况加大补助力度。

建议市级财政按以下标准给予补助:县乡道按造价的20补助,村道以奖代补4万元/公里(康庄工程标准),农村五级客运站按5万元/个补助,港湾式停靠站补助1万元/个。按此标准计算,市级财政补助新农村公路建设2014年前约需11.4亿元、2014年前约需21.3亿元。

2、适时考虑将一些较大的自然村(500人以上)纳入农村公路建设的范畴。

3、以规范性文件或立法的形式,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和管理养护基金,明确各级政府的筹资责任和交通公路部门的管理养护责任,确保基金筹措渠道通畅、稳定,管理养护责任落实到位,加快养护体制改革步伐。

(二)建议修订相关的公路法律法规

现行公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将村级公路列入管理范围,村级公路成为管理与养护的盲区,建议修订相关的公路法律法规,将村级公路以立法的形式纳入管理范畴,使交通行政执法有法可依。同时,要明确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为加强路政管理提供依据。

(三)建议总结推广康庄工程建设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对康庄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项目管理办法、多渠道筹资方式、扶持优惠政策以及实行项目业主多元化的新思路,要认真总结,予以推广。

《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来源于好范文网,欢迎阅读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

第二篇: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基础,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按照省交通厅、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组成调研组,采取上下联动、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温州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4-2014年)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现将这次调研形成的综合情况和建议意见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近年来,特别是本届政府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公路面貌得到极大改观,截止2014年末,我市现有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县道3119.5公里、乡道1375.7公里、村道6761公里。全市所有通乡(镇)公路均已等级化和硬化,5550个行政村中有4851个已通等级公路、4366个村的路面已得到硬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通达深度不够。全市农村公路总量较大,但大部分公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必要联网,客运站场建设又严重滞后,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有效配套。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较差。到201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91.8公里(一级42.7公里,二级298.7公里,三级620.5公里,四级5129.9公里),准四级公路3210.1公里,等外公路1954.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只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69%,而准四级、等外公路却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5.9%。全市还有699个行政村未通上等级公路,有1184个行政村未通上水泥路或沥青路。

3、农村公路病危桥梁多,全市四类及病危桥梁2858延米/116座,急需改造;安全设施、标志不完善,渡口及渡船等也均存在安全隐患。

4、农村公路抗灾能力脆弱,再加上我市自然灾害频发,新路破损现象严重。

5、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通村公路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另外,与我省其它地市相比,我市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通达率均处于全省后列(全省农村公路现状对照表附后)。

二、实施康庄工程建设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

2014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以来,至2014年4月底止,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共完成63个乡镇的通乡公路改造724.5公里,全市所有的262个乡镇都通上等级路和硬化路;完成通村公路改造8262公里,其中路基改造4520公里、路面硬化3742公里,新增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1850个,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78.7%,提高了30.6个百分点,新增公路硬化的行政村1445个,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74.5%,提高了23.9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多时间实现了本届政府通村公路的建设任务和目标(2014年-2014年建设目标任务:路基路面改造7700公路,等级公路通村率85%,通村公路硬化率72%)。

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促进了统筹发展。过去,出行走山路、走泥路,运输靠肩挑,农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老百姓走上了“康庄大道”,坐上了“方便车”,有效解决了农村“出行难”问题,使乡村与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扩大了流通范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2、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农村交通方便了,山区群众与外界接触多了、交流也广了,各种信息渠道更加通畅,有效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引进外来投资,开发、做强、做大农业、旅游项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外出经商、打工,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极大地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

3、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加强了干群党群关系。乡村康庄工程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动载体,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农村、对广大老百姓的关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塑造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实施康庄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探索,总结

第三篇: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基础,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按照省交通厅、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组成调研组,采取上下联动、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温州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4-2014年)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现将这次调研形成的综合情况和建议意见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近年来,特别是本届政府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公路面貌得到极大改观,截止2014年末,我市现有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县道3119.5公里、乡道1375.7公里、村道6761公里。全市所有通乡(镇)公路均已等级化和硬化,5550个行政村中有4851个已通等级公路、4366个村的路面已得到硬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通达深度不够。全市农村公路总量较大,但大部分公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必要联网,客运站场建设又严重滞后,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有效配套。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较差。到201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91.8公里(一级42.7公里,二级298.7公里,三级620.5公里,四级5129.9公里),准四级公路3210.1公里,等外公路1954.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只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69%,而准四级、等外公路却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5.9%。全市还有699个行政村未通上等级公路,有1184个行政村未通上水泥路或沥青路。

3、农村公路病危桥梁多,全市四类及病危桥梁2858延米/116座,急需改造;安全设施、标志不完善,渡口及渡船等也均存在安全隐患。

4、农村公路抗灾能力脆弱,再加上我市自然灾害频发,新路破损现象严重。

5、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通村公路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另外,与我省其它地市相比,我市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通达率均处于全省后列(全省农村公路现状对照表附后)。

二、实施康庄工程建设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

2014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以来,至2014年4月底止,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共完成63个乡镇的通乡公路改造724.5公里,全市所有的262个乡镇都通上等级路和硬化路;完成通村公路改造8262公里,其中路基改造4520公里、路面硬化3742公里,新增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1850个,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78.7%,提高了30.6个百分点,新增公路硬化的行政村1445个,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74.5%,提高了23.9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多时间实现了本届政府通村公路的建设任务和目标(2014年-2014年建设目标任务:路基路面改造7700公路,等级公路通村率85%,通村公路硬化率72%)。

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促进了统筹发展。过去,出行走山路、走泥路,运输靠肩挑,农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老百姓走上了“康庄大道”,坐上了“方便车”,有效解决了农村“出行难”问题,使乡村与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扩大了流通范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2、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农村交通方便了,山区群众与外界接触多了、交流也广了,各种信息渠道更加通畅,有效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引进外来投资,开发、做强、做大农业、旅游项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外出经商、打工,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极大地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

3、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加强了干群党群关系。乡村康庄工程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动载体,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农村、对广大老百姓的关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塑造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实施康庄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探索,

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必须形成齐心协力建“康庄”的浓厚氛围

省交通厅非常重视康庄工程,把它作为交通“六大工程”的重点来抓;温州市委、市政府把康庄工程作为“139富民攻坚计划”的基础,每年都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市政府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康庄工程建设,下工地调研指导;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视察康庄工程,始终关心着康庄工程建设;各县(市、区)、乡镇政府更是把康庄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职能部门一路绿灯、农民群众热情高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了齐心协力建“康庄”的浓厚氛围,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把部门的行为转变为政府的行为,把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的成功典范之一。

2、必须依靠一系列好政策

乡村康庄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工程量大、投资额大。省交通厅、市政府按照平衡发展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补助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筹资压力。县(市、区)政府作为康庄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根据各自实际,出台了政策、资金、管理等各项强有力措施。这些都从根本上保证了康庄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必须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明确的机制

各级政府不仅把乡村康庄工程列入政府重要,还与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奖罚分明;政府领导分片联系负责,组织部门更是把干部任用与康庄工程挂起钩来,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有力促进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

4、必须拥有一支事业心强,能干事、敢干事、能干具体事、能干成具体事的队伍

康庄工程是在特定的时期实施的,每项的执行与落实,都需要有特定的思路、特别的办法对待,更需要有特别能干事的人来做。三年的康庄工程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事业心强、整体素质高的人才,增强了行业内谋发展、干事业的氛围,这是康庄工程建设中积累的一笔珍贵财富,更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对新农村公路建管养的思考

(一)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的中心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快新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我们交通部门的新要求。因此,我们要按照“建管养并重、路站运一体”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标准化、连通网络化、安全设施及站场配套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的目标,集中人力、物力,扎实推进,加快实现我市农村公路交通从与经济社会逐步适应到适度超前的转变。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增强超前意识,力求科学发展

立足农村公路建设新的基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跳出交通谋划交通,超前规划新农村公路,注重前瞻性;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建立项目库,强化前期,严格程序,加强设计管理,注重科学性。

2、突出建设重点,力求协调发展

新农村公路建设,要统筹兼顾,努力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继续实施康庄工程,提高等级公路通村率与硬化率;二是积极实施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公路等级;三是全面实施联网工程,充分发挥公路整体效益;四是加快实施站场工程,繁荣农村客运市场。

3、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和谐发展

一要树立“宁可少建一米公路,也不能留下一处隐患”的理念,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安保工程”,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平安之路、幸福之路;二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招投标办法,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加快建立健全交通诚信体系,加强监管,建设农村公路精品工程,树立交通新形象;三要落实“四真”要求,加大农村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四要尽量利用老路,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同时保护好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努力建设生态型农村公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化改革探索,力求创新发展

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扎实推动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在质量、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力求有新突破。

(二)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

1、主要目标

根据上述发展思路和要求,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到2014年,全市所有乡镇至所在县(市、区)城有一条四级以上公路,中心镇至所在县(市、区)城有一条三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等级率、硬化率均达到97。

到2014年,重要县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乡道达到四级标准以上,村道达到准四级以上,通村公路等级率、硬化率均达到100。所有乡、行政村的停靠站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公路交通状况力争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具体任务

到2014年(“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71亿元,完成县道连网240公里、改造380公里;乡道连网、改造1000公里;村道通达、连网、改造2800公里;危桥改造2858延米/116座;撤渡建桥19处;完成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投入3.3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30个、港湾式停靠站7000个;“整村迁移、下山脱贫”77个村。

到2014年,计划投资118亿元,完成县道连网公路410公里、改造648公里;乡道连网、改造1800公里;村道通达、连网、改造4200公里;危桥改造2858延米/116座;撤渡建桥19处;完成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投入5.6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75个、港湾式停靠站10000个;“整村迁移、下山脱贫”96个村。

要加快农村站场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客运发展,争取做到路通车通,方便农民群众出行;要加快县境内班次的改造,突出城镇内外交通的衔接,特别要重视发展城镇客运班线,提高农村班车通达率,逐步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三)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

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把握标准;修实用之路、修安全之路、修资源节约之路。原则上,县乡公路要按照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排水与边坡挡墙设计要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要做到“四同时”;村级道路要按照《浙江省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从严掌握各项指标,建设时要重点突出错车道与安全设施的到位,平原地区及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等级公路建设标准。

(四)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

农村公路是农村的“市政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属公共产品。因此,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建设农村公路,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继续坚持地方为主、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与农民的积极性,采取国家多投一点、地方财政多出一点、社会群众捐一点的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五)关于新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1、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在公路管理部门中增设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科室,核定编制(以现有康办人员为基础),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在现有的路政大队、中队中增加编制,对农村公路进行路政管理。

在各乡、镇政府增加1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员,同时聘用2~3名有经验的协管人员(最好是建设康庄工程时受过培训的人员);人员纳入乡镇管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给予业务指导,经费由基金统一支出。

各村级组织要积极配合各项。

2、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

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设立专户,按照“省厅补、社会融、财政保”的原则筹集,归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省厅补:建议省交通厅研究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标准,规范农村公路管养,对养路费进行切块,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并逐年增加切块比例,以确保农村公路正常运转。

社会融:可通过安排营运线路、转让公路冠名权、开发路边绿化权等方式融资。

财政保:除手拖摩托车养路费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外,县财政补助不足部分且不低于:县道年公里8000元、乡道年公里5000元,村道年公里1500元(对于现行县(市、区)政府财政安排实际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经费标准高于上述要求的仍执行现行标准)。

地级市财政承担对实行半级财政的区级政府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部分的补贴。

原则上不向农民筹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

管理养护资金用于养护生产的不得少于70。

3、实行农村公路管养分离机制

农村公路实行管养分离机制,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对原有从事大中修的养护人员进行重组,成立公路养护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公路养护权。养护公司自负盈亏,按企业用工制度进行管理。日常保养实行定额管理,专项养护实行项目管理。并要积极探索建设、养护一体化机制。

四、若干建议要求

(一)建议省市政府出台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政策

新农村公路建设不同于国、省道公路建设,也不完全等同于乡村康庄工程,它需要国家更多的倾斜政策,包括税收、土地、矿产等方面的优惠,因此建议在乡村康庄工程

第四篇:对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调查报告

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的基础,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既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既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进一步扎实推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按照省交通厅、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组成调研组,采取上下联动、座谈研讨、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温州市新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014-2014年)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研。现将这次调查形成的综合情况和建议意见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路现状

(一)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近年来,特别是本届政府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公路面貌得到极大改观,截止2014年末,我市现有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县道3119.5公里、乡道1375.7公里、村道6761公里。全市所有通乡(镇)公路均已等级化和硬化,5550个行政村中有4851个已通等级公路、4366个村的路面已得到硬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低、通达深度不够。全市农村公路总量较大,但大部分公路都是断头路,没有形成必要联网,客运站场建设又严重滞后,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有效配套。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较差。到201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1125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091.8公里(一级42.7公里,二级298.7公里,三级620.5公里,四级5129.9公里),准四级公路3210.1公里,等外公路1954.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只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69%,而准四级、等外公路却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5.9%。全市还有699个行政村未通上等级公路,有1184个行政村未通上水泥路或沥青路。

3、农村公路病危桥梁多,全市四类及病危桥梁2858延米/116座,急需改造;安全设施、标志不完善,渡口及渡船等也均存在安全隐患。

4、农村公路抗灾能力脆弱,再加上我市自然灾害频发,新路破损现象严重。

5、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通村公路基本处于失管状态。

另外,与我省其它地市相比,我市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通达率均处于全省后列(全省农村公路现状对照表附后)。

二、实施康庄工程建设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

2014年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以来,至2014年4月底止,累计完成投资15.3亿元,共完成63个乡镇的通乡公路改造724.5公里,全市所有的262个乡镇都通上等级路和硬化路;完成通村公路改造8262公里,其中路基改造4520公里、路面硬化3742公里,新增通等级公路的行政村1850个,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78.7%,提高了30.6个百分点,新增公路硬化的行政村1445个,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74.5%,提高了23.9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多时间实现了本届政府通村公路的建设任务和目标(2014年-2014年建设目标任务:路基路面改造7700公路,等级公路通村率85%,通村公路硬化率72%)。

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到农村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促进了统筹发展。过去,出行走山路、走泥路,运输靠肩挑,农村公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老百姓走上了“康庄大道”,坐上了“方便车”,有效解决了农村“出行难”问题,使乡村与城镇的联系更加便捷、紧密,提高了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扩大了流通范围,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2、实施乡村康庄工程,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农村交通方便了,山区群众与外界接触多了、交流也广了,各种信息渠道更加通畅,有效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引进外来投资,开发、做强、做大农业、旅游项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外出经商、打工,增加农村农民收入,极大地激活了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

3、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加强了干群党群关系。乡村康庄工程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动载体,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农村、对广大老百姓的关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塑造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实施康庄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探索,

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必须形成齐心协力建“康庄”的浓厚氛围

省交通厅非常重视康庄工程,把它作为交通“六大工程”的重点来抓;温州市委、市政府把康庄工程作为“139富民攻坚计划”的基础,每年都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市政府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康庄工程建设,下工地调研指导;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代表、委员视察康庄工程,始终关心着康庄工程建设;各县(市、区)、乡镇政府更是把康庄工程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职能部门一路绿灯、农民群众热情高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了齐心协力建“康庄”的浓厚氛围,是“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把部门的行为转变为政府的行为,把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的成功典范之一。

2、必须依靠一系列好政策

乡村康庄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工程量大、投资额大。省交通厅、市政府按照平衡发展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补助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筹资压力。县(市、区)政府作为康庄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根据各自实际,出台了政策、资金、管理等各项强有力措施。这些都从根本上保证了康庄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必须建立目标明确、责任明确的机制

各级政府不仅把乡村康庄工程列入政府重要,还与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奖罚分明;政府领导分片联系负责,组织部门更是把干部任用与康庄工程挂起钩来,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有力促进乡村康庄工程的实施。

4、必须拥有一支事业心强,能干事、敢干事、能干具体事、能干成具体事的队伍

康庄工程是在特定的时期实施的,每项的执行与落实,都需要有特定的思路、特别的办法对待,更需要有特别能干事的人来做。三年的康庄工程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事业心强、整体素质高的人才,增强了行业内谋发展、干事业的氛围,这是康庄工程建设中积累的一笔珍贵财富,更是实现交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对新农村公路建管养的思考

(一)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的中心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加快新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我们交通部门的新要求。因此,我们要按照“建管养并重、路站运一体”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标准化、连通网络化、安全设施及站场配套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的目标,集中人力、物力,扎实推进,加快实现我市农村公路交通从与经济社会逐步适应到适度超前的转变。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增强超前意识,力求科学发展

立足农村公路建设新的基点,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跳出交通谋划交通,超前规划新农村公路,注重前瞻性;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建立项目库,强化前期,严格程序,加强设计管理,注重科学性。

2、突出建设重点,力求协调发展

新农村公路建设,要统筹兼顾,努力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继续实施康庄工程,提高等级公路通村率与硬化率;二是积极实施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公路等级;三是全面实施联网工程,充分发挥公路整体效益;四是加快实施站场工程,繁荣农村客运市场。

3、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和谐发展

一要树立“宁可少建一米公路,也不能留下一处隐患”的理念,落实专项资金,实施“安保工程”,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平安之路、幸福之路;二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招投标办法,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加快建立健全交通诚信体系,加强监管,建设农村公路精品工程,树立交通新形象;三要落实“四真”要求,加大农村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四要尽量利用老路,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同时保护好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努力建设生态型农村公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化改革探索,力求创新发展

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扎实推动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在质量、安全、节约、环保等方面力求有新突破。

(二)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

1、主要目标

根据上述发展思路和要求,我市新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到2014年,全市所有乡镇至所在县(市、区)城有一条四级以上公路,中心镇至所在县(市、区)城有一条三级以上公路,通村公路等级率、硬化率均达到97。

到2014年,重要县道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乡道达到四级标准以上,村道达到准四级以上,通村公路等级率、硬化率均达到100。所有乡、行政村的停靠站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公路交通状况力争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具体任务

到2014年(“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71亿元,完成县道连网240公里、改造380公里;乡道连网、改造1000公里;村道通达、连网、改造2800公里;危桥改造2858延米/116座;撤渡建桥19处;完成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投入3.3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30个、港湾式停靠站7000个;“整村迁移、下山脱贫”77个村。

到2014年,计划投资118亿元,完成县道连网公路410公里、改造648公里;乡道连网、改造1800公里;村道通达、连网、改造4200公里;危桥改造2858延米/116座;撤渡建桥19处;完成公路安全设施建设投入5.6亿元;建成五级客运站75个、港湾式停靠站10000个;“整村迁移、下山脱贫”96个村。

要加快农村站场建设步伐,促进农村客运发展,争取做到路通车通,方便农民群众出行;要加快县境内班次的改造,突出城镇内外交通的衔接,特别要重视发展城镇客运班线,提高农村班车通达率,逐步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

(三)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

从实际需求出发,合理把握标准;修实用之路、修安全之路、修资源节约之路。原则上,县乡公路要按照等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排水与边坡挡墙设计要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要做到“四同时”;村级道路要按照《浙江省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从严掌握各项指标,建设时要重点突出错车道与安全设施的到位,平原地区及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等级公路建设标准。

(四)关于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

农村公路是农村的“市政设施”,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属公共产品。因此,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建设农村公路,要以政府投资为主,继续坚持地方为主、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与农民的积极性,采取国家多投一点、地方财政多出一点、社会群众捐一点的形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五)关于新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1、建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在公路管理部门中增设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科室,核定编制(以现有康办人员为基础),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在现有的路政大队、中队中增加编制,对农村公路进行路政管理。

在各乡、镇政府增加1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员,同时聘用2~3名有经验的协管人员(最好是建设康庄工程时受过培训的人员);人员纳入乡镇管理,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给予业务指导,经费由基金统一支出。

各村级组织要积极配合各项。

2、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

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基金,设立专户,按照“省厅补、社会融、财政保”的原则筹集,归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省厅补:建议省交通厅研究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标准,规范农村公路管养,对养路费进行切块,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并逐年增加切块比例,以确保农村公路正常运转。

社会融:可通过安排营运线路、转让公路冠名权、开发路边绿化权等方式融资。

财政保:除手拖摩托车养路费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外,县财政补助不足部分且不低于:县道年公里8000元、乡道年公里5000元,村道年公里1500元(对于现行县(市、区)政府财政安排实际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经费标准高于上述要求的仍执行现行标准)。

地级市财政承担对实行半级财政的区级政府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部分的补贴。

原则上不向农民筹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

管理养护资金用于养护生产的不得少于70。

3、实行农村公路管养分离机制

农村公路实行管养分离机制,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对原有从事大中修的养护人员进行重组,成立公路养护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公路养护权。养护公司自负盈亏,按企业用工制度进行管理。日常保养实行定额管理,专项养护实行项目管理。并要积极探索建设、养护一体化机制。

四、若干建议要求

(一)建议省市政府出台新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政策

新农村公路建设不同于国、省道公路建设,也不完全等同于乡村康庄工程,它需要国家更多的倾斜政策,包括税收、土地、矿产等方面的优惠,因此建议在乡村康庄工程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更加优惠、更多倾斜的相关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

1、加大建设资金补助力度。经过三年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将向经济更落后的地方转移,自然条件更加恶劣,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成倍增加,同时对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要求更高,因此省市政府要视实际情况加大补助力度。

建议市级财政按以下标准给予补助:县乡道按造价的20补助,村道以奖代补4万元/公里(康庄工程标准),农村五级客运站按5万元/个补助,港湾式停靠站补助1万元/个。按此标准计算,市级财政补助新农村公路建设2014年前约需11.4亿元、2014年前约需21.3亿元。

2、适时考虑将一些较大的自然村(500人以上)纳入农村公路建设的范畴。

3、以规范性文件或立法的形式,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和管理养护基金,明确各级政府的筹资责任和交通公路部门的管理养护责任,确保基金筹措渠道通畅、稳定,管理养护责任落实到位,加快养护体制改革步伐。

(二)建议修订相关的公路法律法规

现行公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将村级公路列入管理范围,村级公路成为管理与养护的盲区,建议修订相关的公路法律法规,将村级公路以立法的形式纳入管理范畴,使交通行政执法有法可依。同时,要明确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为加强路政管理提供依据。

(三)建议推广康庄工程建设中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对康庄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项目管理办法、多渠道筹资方式、扶持优惠政策以及实行项目业主多元化的新思路,要认真,予以推广。

第五篇: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

近年来,我市把抓村村通公路建设作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回报农民兄弟,服务城镇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实际行动,“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从领导到群众抓村村通公路的劲头不断提高,使全市农村公路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通达深度逐步提高。

一、全市城乡公路现状

截止2014年底,全市拥有公路394条,通车里程1159.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05.13公里,其中列养公路250.713公里;省道3条,75.57公里;县道139.61公里;乡道乡道327.01公里。全市411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现有通车里程722.6公里,其中101个村(含沿省、县道路边的村)已建油路(水泥路)路面里程64.94公里,未建油路(水泥路)路面的村310个,里程657.66公里。目前,应城市已基本形成了,两横、三纵,一外环为主骨架,干支相连、内早外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一条路带动一个产业,一条路造福一方人民,一条路激活一片人心。依路建市场、沿路开园区、借路跑运输……在城乡公路上,当地农民因路制宜辟财源,2014年全市现实国内生产总值89.5亿元,财政收入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9元。

二、实施村村通公路建设经验

1、精心组织,相互配合,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爱民工程”实施。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公路建设指挥部,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各处、镇、场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村村通公路建设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市交通积极配合做到了指导勘测设计到位,工程质量监督到位,验收合格后申报补助资金到位。截止2014年底我市通乡公路已完成了上级下达三年通乡油路计划的80%,通村公路已完成120公里。

2、多法筹资,政策配套,把村村通公路作为“亲民工程”落实。2014年,在通乡公路建设中,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采取“城市支援农村,机关支援基层,干部支持农民”的方式,号召全市干部职工为通乡公路建设捐物捐款,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市17000多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630多万元,为市通乡公路全面启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全市各乡镇、行政村继续发挥这一光荣传统,积极向在外的知名人士、私营业主发出“月是故乡明”捐款修建通村公路的倡议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直部门通过支援农村小康建设纷纷向驻点村伸出援助之手,缓解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矛盾。于此同时,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积极出台了优惠政策,做好了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市直各相关部门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市公路建设指挥部的统一要求,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3、精心施工,保证质量,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大力推行“双五个一”的工作方法,即实行一条通乡油路一名市级领导、一名交通局班子成员、一个工作专班、一名专业监理人员,一条通村公路一名乡镇主要领导、一名交通局技术顾问、一个筹资和建设专班、一块质量公示牌的工作方法,做到建一条通村公路,在人民群众中树一座丰碑。二是建立工程建设、廉政建设双合同制。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建设合同,确保在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城市从公路部门抽调十名工程技术人员派驻各施工合同段,对工程所用的材料,各工艺流程现场监督检查,并挤出资金购置了回弹弯沉仪、铅孔取样机等检测设备,及时纠正工程质量问题,同时市交通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经常到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质量隐患,限期整改,不留后患。四是采取投标的方式和应城市广宇监理公司签订了监理合同。作为通乡公路建设的社会监理,监理公司严格执行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监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实施,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五是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不断提高施工单位质量意识。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为使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中保证质量的义务,应城市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并提出了确保路面施工质量的“三个到位”(路槽处治的深度、土质、辗压),“确保五度”(宽度、厚度、平整度、拱度、密实度)及“严把六关(备料、配比、拌和、摊铺、辗压、养生)的工作要求。因此,各施工单位都建立了质量自检机构,在监理公司的)督办下,每个施工合同段工程完工后都按规定出具了自检资料。六是加强村村通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为保证村村通公路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应城市对国债资金的使用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单独建帐,专人管理,单独核算,同时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

4、建管结合,大胆尝试,把村村通公路作为“长效工程”管理。一是采取“谁受益,谁养护”。农村公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方,应城市以此为原则实行市、乡、村三级负责制,即县道由市政府负责,乡道由乡政府负责,村道由村委会负责,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大农户养护的积极性。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公路民养化”。对农村公路实行分段招标,分村组、分户承包,以承包养护、委托养护形式,确保减少养护成本,增大社会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交通公路部门人才资源,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含量。全市目前退休、退养的公路部门养护人员20余人,在行业改革中被清算的曾经长期在公路养护岗位工作的协议工40余名。通过引导,让有劳动能力的退休退养人员、协议工、下岗人员继续到农村发挥技术优势,再找岗位,解决农村养护技术力量问题。

三、村村通公路工程实施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设速度上不来,差距大。在2014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明确提出,到2014年,全省5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到2014年,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地处平原微丘地区的我市,是全省经济强市、文明城市,我们的规划应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然而,我市目前只有24.6%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差距很大,任务艰巨,按上述标准衡量,我们的建设速度明显滞后。

二是配套资金上不来,启动难。据测算,市通村公路的平均造价是每公里12万元,除上级交通部门每公里补助5万元外,其余均需自筹,因此,各地虽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启动十分困难。

四、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的建议

为加快应城市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尽早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我们建议如下:

1、建议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设领导专班”,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计划、财政、交通、建设、国土、农业、供电、林业、广电、电信、移动、联通、公安、水利)和各乡镇场、办事处、开发区负责人为成员,以加强对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负责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建议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包袱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办法筹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一是交通部门争取一点: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资金补助政策是每公里5万元(路基宽度6米,路面宽度3.5米),工程竣工后,经省、孝感市交通部门验收合格的,由交通局争取补助到位。

二是财政部门补助一点:市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其补贴标准可据市财政收入情况每公里1至2万元,财政补贴原则上不封顶,即修多少按政策补贴多少。

三是乡镇村自筹一点: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方法筹集资金。

四是社会捐资一点:可发动“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农民群众捐资。

五是部门帮扶一点: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市直联系单位、小康工作队驻点单位帮扶修建通村公路,解决部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六是项目资金列一点:在扶贫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稻基地建设项目等与通村公路相关联项目资金中列一部分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3、建议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给村村通公路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各处、镇、场、开发区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桥涵等配套工程,国家和市政府“以奖代补”的资金只能用于路面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占用土地,以处、镇、场、开发区为单位统计,按程序报国土部门审批。国土部门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涉及供电、林业、水利、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拆迁工作,由各部门自行负责解决,原则上不予补助。涉及乡镇村的拆迁工作一律由所有地乡镇解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推诿、阻挠。

第一篇:对所在单位人财物实行监管的调研报告

对所在单位人、财、物实行监管

一、现状

今年以来,我局纪检组在区纪委、监察和市局纪检监察部门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党纪条规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立足发挥职能,积极取得派驻单位党组支持,通过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各级在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结合群众和服务单位行风评议中反映的突出问题,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以政府采购为重点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大力推进公务用车“一识两证”和招待费用审批“两单一票”制度,严格执行公务用车试用管理规定。参与组织开展涉农政策落实、预算外资金检查等专项治理活动,参与乡财区管乡用、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等改革工作,推进社会制度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强化对权力(人)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一方面,同级纪检监察部门无法监督同级党委包括党政一把手;另一方面,纪检组按分工形成只能对其分管范围内的人、财、物实施监管,各党组成员、分管领导分管一摊,划地为营,作为同样是党组成员的纪检组长无权过问,无法实施监督。

2.纪检组自身人力不足,由于各单位纪检组只有纪检组长一人,开展工作还要协调临时抽人,善始善终完成工作比较困难。

3.对派驻单位财、物监督存在空白点。按现行体制规定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事权由一把手负责,财、物均由主要领导安排专门股室专人管理,无需经过同级纪检监督部门,因此,纪检监察部门无法对单位财物实行有效监管。

三、对策和建议

1.抓好教育,筑牢防线。行为腐败,始于思想腐败。纪检组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务,及时发现,提前防范,针对部门单位存在的不良风气开展宣传教育,切实体现反腐倡廉教育的积极作用。结合广大干部工作人员的思想实际,开展谈心活动,了解新形势下财政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努力克服“攀比”、“侥幸”心理,了解其亲友圈、交际圈,经常帮其分析贪欲之害,教育其常怀律之心,常修为政之德。

2.健全制度,规范行为。纪检组应立足于区委、区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的整体部署,结合年度反腐倡廉工作任务、要求和具体工作安排,主动协助所驻单位制定出责任清楚,分工措施有力,便于操作和考核,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将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明确各项工作的分管领导,责任股室。做到年初有布置安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同时要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在此基础上,各纪检组还要学会用制度建设牵住牛鼻子,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要根据所驻单位特点,制定完善各项廉洁从政的纪律和规章,如“财政干部十不准”、“财政干部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等,形成用制度管理和约束所在单位人、财、物,形成管人、管财、管物相统一的长效机制,并根据工作需要,善于探索和创新,建立新的制度,使监督工作不断规范和加强。

3.把握监督重点。派驻纪检组第一位工作职责就是加强监督,各派驻纪检组作为所在单位党组成员,在参加所驻单位的党组会、行政领导办公会、重要业务工作和重大经济活动时,要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容易发生腐败的环节,如政府采购、预算拨款、财务开支及大额资金使用情况等,要实施重点监督、从严把关,力求权力运行到哪里,跟踪监督到那里。同时要加强效能监督,完善行政效能流程,加强对所派驻单位工作的效能监察。

4.加强全过程监督。从财政资金的申报、立项、调整、拨报、实效都应吸收纪检组参加,重大问题经纪检组审核方为有效,并实行备案制度,避免片面强调行业规定,将纪检监察置于监管之外,发生违纪违规行为。

5.加强纪检组自身建设,要认真系统学习所驻单位的所有业务知识,正确处理好纪检监督工作与派驻单位中心工作的关系,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对违纪违规行为,纪检组要勇于抵制,克服工作中的经验主义、“老好人”思想。

第二篇:实习所在单位调研报告

专业班级:文学院06级新闻学专业

实习所在单位:**报社

实习单位地点:**市**区**路**号**大厦**楼

实习岗位:实习记者

实习起始时间:xx年2月20日

实习结束时间:xx年6月1日

xx年2月20日,我面试成功,在**报社实习。

实习期间,我实习的方向是新闻采编,以新闻采访为主,主要参与各级内参的写作。

由于是实习记者,我的工作要比正式记者的工作时间更加烦琐,但是实习期间总体感觉很舒服,整天都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并不累,但也偶有例外要出去跑跑。

我在报社的时政专题部,任务主要是围绕时事新闻开展,而我涉及的面几乎都是外界所说的负面新闻。刚开始并不是太明白新闻正面和负面到底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区分?怎么样使负面新闻产生的反面社会影响降到最低?通过认真地向其他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并从中观摩其工作过程,我更清楚了记者要做的工作:策划新闻选题,跟编辑部人员交流意见,编前会讨论决定选题方向,采访写作,听取部门编委会修改意见,编辑排版。

参与写作内参的工作,每天都是整理材料,接听投诉电话,核实新闻准确性,提交编委会审议决定要不要做,怎么样做。在实习过程中,部门主任老师和同事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不仅是在采编这份工作上,在为人处事方面和接人带物方面也有很大帮助。在实习,在潜移默化中,我学会了计调的一些基本礼仪和工作事项,尤其是酒桌上的一些礼仪,也对新闻业务有了进一步认识。

在对接热线和投诉信的这份工作上:首先,记者在讲话和接电话时应该礼貌、大方、体贴对方,每个电话,每个确认,每个提问,都要充满感情,以体现合作的诚意,而提问要讲求技巧,尤其是一下不幸的诉说,更要人性化,注重新闻以外也要讲求人道主义,赢得对方的好感,以换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

其次,记者一定要细致地阅读群众发来的上访信,重点是把信息的准确性,新闻背景,新闻事件和人物的具体信息搞清楚,挖掘新闻价值和更多的新闻线索,这方面一定要细致耐心,有新闻敏感度。此外,涉及数字问题时,更要确保准确,要多跟当事人核实;

第三,接热线和上访信的主要任务.尽管事物烦琐,但记者头脑必须时刻清醒,逐项核实,弄不好就会有麻烦。所以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还要特别注意要做到"快",采访的速度往往代表报社的作业水平,一定要争分夺秒,快速行动。二要"准",即准确无误,不能模棱两可,是似而非.;再有,做一份内参不容易,往往要求质量要好,事情较为严

肃,亟待解决,采访在其中往往发挥很大作用,因此,记者要多备几套不同的采访方案,以适应不同采访情况的出现;

最后,记者不仅要具有正常作业的采访手段,还要善于学习,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社会新动态,以提高作业水平,以求更快,更准,如要掌握门户网站的主要新闻,从中寻找线索等。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做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作为中国记者协会的机关报,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做新闻,更多的要有鞭策,作用,要敢于做媒体的先锋。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内涵,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全局出发采写新闻。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记者的作用是引导舆论导向,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第三,要关注民生,贴近生活,替老百姓说话办事。在我看来,这是老百姓需要的新闻,也是媒体存在最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也是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发现别的媒体不曾发现的而且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新闻。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新闻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

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其他媒体忽视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第三篇:实行农村合同监管的调研报告

**市**区针对农村稳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创新,大胆探索,在各乡镇成立了农村合同监管中心,依法实行农村合同监管,规范村干部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的行为,超前防范和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加强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实行农村合同监管的必要性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社会矛盾和民间纷争逐渐增

多,仅是农村合同管理不规范就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比如,农村发包项目程序不合法,村干部“越俎代庖”、“暗箱操作”等违法现象仍时有发生;合同签订不规范,经常出现“口头约定”、“君子协议”,项目承包内容随意变更;合同主体资格不明确,合同内容与法律法规相悖;缺乏熟悉业务的合同管理人员和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合同协议乱扔乱放,损毁丢失现象较多,因换届落选、矛盾纠纷等原因,擅自隐匿损毁合同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也容易引发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和社会问题。因此,实行农村合同监管,依法理顺并完善农村各类集体资产和土地使用权发包、转让、转包、租赁、借贷、买卖,以及建筑、劳务各项工程项目的拍卖、竞标等各种法律关系和法定手续,实现农村合同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成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规章制度。相继制定出台了《**区农村合同管理办法》、《农村合同协助监督管理员管理制度》、《农村合同监管档案管理制度》等12项工作配套制度,建立了合同公章使用程序化制度。凡是农村集体发包、承包行为所涉及的报批或留存文书资料,全部由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负责审查把关,出具《农村合同公章使用认可书》。5000元以下的经济合同经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主任和乡(镇)分管领导签批;超过5000元的经乡(镇)长签批后,持《农村合同公章使用认可书》到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等有关单位办理盖章手续,否则不予办理。建立合同监管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制度,由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根据考核标准,进行半年和年终考核,运用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建立报酬保障和奖罚严明的激励机制,根据《农村合同协助监督管理员管理制度》,每村配备1名农村合同协助监督管理员,其报酬由乡(镇)政府统一核定,统筹发放,人口在100人以下的村每月100元,每增加100人增加10元。

(二)严格监管程序。具体工作中制定和坚持了合同监管“八步工作法”。一是报批发包意向。先由项目村“两委”研究,初步达成项目发包意向,向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提交《发(承)包项目实施申请书》,乡(镇)分管领导审批许可后,向项目申请村送达《农村集体发包项目实施许可告知书》。二是议定发包方案。项目村“两委”牵头,组织部分村民代表和其他有关人员对所发包项目的主要事项,如发包土地的坐落四至、期限、底标、发包范围和招投标方式等进行研究,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制定出初步发包方案。三是报批发包方案。村“两委”组织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对发包方案进行酝酿表决,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表决同意后,将发包方案交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审核,通过后报乡(镇)政府和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审批。四是方案和招标公示。方案获批后,将方案和项目招标说明书、招标规则等事项在村内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五是举行招投标仪式。公示期满,在群众无异议的情况下,进行招投标,为确保公平竞争,招投标仪式在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专设的农村合同投标大厅举行,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六是依法签订合同。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严把合同内容的法律和文字关,合同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且不得与民主议定的内容相违背,然后遵照事先公开议定的项目招标说明书的要求签订合同,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七是规范合同管理。合同签订后,当事各方需办理见、公证手续的,由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协助办理,连同合同文本和发包程序中产生的正本资料统一由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负责保管,应该由村集体方留存的合同由村文书负责归档保存,合同协管员登记造册,建档备案。八是合同跟踪监督。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负责监督合同履行,如确需变更或提前解除,要按法定程序修订补充协议或签订合同终止协议,其中对可能产生的合同纠纷隐患及早介入,及时调处。调解不成的,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解决,从而确保合同安全顺利履行。

三、取得的成效

(一)规范了合同签订过程。开展农村合同监管工作以来,农村合同监管中心认真负责,高效运作,创造性地开展了农村合同监督管理工作。把住农村项目发包关口,直接参与制定发包方案、办理审批手续、征求群众意见、主持竞标仪式、依法签订合同、监督合同履行等各个环节,使农村项目发包和合同签订真正达到程序严谨、阳光透明、依法签订、规范管理的良好效果。实行农村合同

监管以来,村民直接参与农村集体项目发包方案表决人数达25400多人次,在乡(镇)农村合同监管中心投标大厅参加招标投标的6268人次。通过公开招标,签订承包合同538份,整理项目发包方案、村民或村民代表签名登记表、项目发包方案审批函件和投标人签名的项目招标说明书、竞标规则、投标标书等具有法律价值的项目招投标资料4927份,集体发包项

目的发包程序、合同签订的每一环节都有资料可查,有据可证。

(二)监督了村干部的行为。有些村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村干部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工作水平不高等问题。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活动有的村干部注重“君子协定”和口头说了算,不注重签订书面合同;有的村干部虽然想签合同但是不知道如何签;有的为了个人利益而故意不签,即使签了合同也不履行。随着农村合同监管体系的健全和运行,这些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村干部的行为尤其是经济行为置于监督之下,各项工作规范运行。

(三)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通过监管,防止了村干部在集体项目承包合同签订中暗箱操作、敷衍了事行为,做到了程序内容公开,操作规范,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平等竞争权,消除了群众对村干部的猜疑,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避免了因项目发包不公开、不民主、不公正等原因而引发的合同纠纷和群众上访问题。如新户乡新立村“两委”拟扩建村文化大院,修建排水沟,概算投资11.9万元。按照程序,招标前要先就招标方案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当时正值农忙季节,参加会议的村民代表没有达到法定人数。表决通过后,将招标方案进行公示,部分村民向乡农村合同监管中心提出异议。乡农村合同监管中心立即进村调查核实,对村干部违反程序的行为进行批评纠正,修缮了发包方案,以户为单位进行表决,最终以全体村民96.6%的高票通过,群众的异议也随之消除。

第四篇:实习所在单位调研报告 - 威客中国

实习所在单位调研报告

实习期间,我实习的方向是新闻采编,以新闻采访为主,主要参与各级内参的写作。

由于是实习记者,我的工作要比正式记者的工作时间更加烦琐,但是实习期间总体感觉很舒服,整天都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并不累,但也偶有例外要出去跑跑。

我在报社的时政专题部,任务主要是围绕时事新闻开展,而我涉及的面几乎都是外界所说的负面新闻。刚开始并不是太明白新闻正面和负面到底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区分?怎么样使负面新闻产生的反面社会影响降到最低?通过认真地向其他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并从中观摩其工作过程,我更清楚了记者要做的工作:策划新闻选题,跟编辑部人员交流意见,编前会讨论决定选题方向,采访写作,听取部门编委会修改意见,编辑排版。

参与写作内参的工作,每天都是整理材料,接听投诉电话,核实新闻准确性,提交编委会审议决定要不要做,怎么样做。在实习过程中,部门主任老师和同事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不仅是在采编这份工作上,在为人处事方面和接人带物方面也有很大帮助。在实习,在潜移默化中,我学会了计调的一些基本礼仪和工作事项,尤其是酒桌上的一些礼仪,也对新闻业务有了进一步认识。

在对接热线和投诉信的这份工作上:首先,记者在讲话和接电话时应该礼貌、大方、体贴对方,每个电话,每个确认,每个提问,都要充满感情,以体现合作的诚意,而提问要讲求技巧,尤其是一下不幸的诉说,更要人性化,注重新闻以外也要讲求人道主义,赢得对方的好感,以换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其次,记者一定要细致地阅读群众发来的上访信,重点是把信息的准确性,新闻背景,新闻事件和人物的具体信息搞清楚,挖掘新闻价值和更多的新闻线索,这方面一定要细致耐心,有新闻敏感度。此外,涉及数字问题时,更要确保准确,要多跟当事人核实;

第三,接热线和上访信的主要任务.尽管事物烦琐,但记者头脑必须时刻清醒,逐项核实,弄不好就会有麻烦。所以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还要特别注意要做到"快",采访的速度往往代表报社的作业水平,一定要争分夺秒,快速行动。二要"准",即准确无误,不能模棱两可,是似而非.;再有,做一份内参不容易,往往要求质量要好,事情较为严肃,亟待解决,采访在其中往往发挥很大作用,因此,记者要多备几套不同的采访方案,以适应不同采访情况的出现;

最后,记者不仅要具有正常作业的采访手段,还要善于学习,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社会新动态,以提高作业水平,以求更快,更准,如要掌握门户网站的主要新闻,从中寻找线索等。

报社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做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作为中国记者协会的机关报,它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做新闻,更多的要有鞭策,作用,要敢于做媒体的先锋。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内涵,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它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全局出发采写新闻。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记者的作用是引导舆论导向,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第三,要关注民生,贴近生活,替老百姓说话办事。在我看来,这是老百姓需要的新闻,也是媒体存在最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也是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发现别的媒体不曾发现的而且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新闻。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新闻报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其他媒体忽视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这次报社实习,对我来说受益(推荐打开范文网Www.HaoWORd.COM)匪浅,让我对报社的具体营运与操作,管理等方面有了进一步了解,报社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还需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与接人带物,以及对群众的耐心以及对新闻的责任心,更重要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才真正发现自己学识的浅薄,经验的缺乏,也让我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差距,让我对记者这一行业有了更深的体会。总之,此次实习对我来说还是学会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感谢《**报》给了我这次机会。

第五篇:吉林市餐饮单位监管情况调研报告

2014年春季对吉林市城区餐饮单位监管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三鹿奶粉事件到2014年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无不看到国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而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餐饮服务行业又是食品安全法的重中之重,如何让人民群众吃的好、吃的放心,如何提高餐饮服务行业的自律性,卫生监督部门又将如何监管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食品安全 餐饮服务 监管

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城区共有160万人口,有餐饮单位3500余户,其中大型的有350余户,中型的有700余户,小型的有2450余户。2014年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对餐饮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极大的规范了餐饮行业的卫生秩序,大中型餐饮单位为取得量化分级管理高级别,加大投入、积极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小型餐饮单位由于资金、条件有限,大多数达不到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监管部门面临着监管难、取缔难的状况。为了了解当前的餐饮服务行业的真实状况,解决餐饮服务行业的突出问题,市卫生监督所孙所长结合省、市相关部门的检查,带领相关卫生监督人员利用近2周时间两次对吉林市四个城区的29户餐饮单位进行了监管情况的调研。其中检查大型餐饮单位5户,中型餐饮单位8户,小型餐饮单位16户。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中型餐饮单位卫生状况良好,能够按照卫生监督部门的要求进行经营活动。而小型餐饮单位问题较多,餐具不消毒、餐具量与消毒设施不匹配、食品加工面积过小、功能区划分不清等问题比较突出。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发现造成上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水平低。吉林市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状况,餐饮单位状况良莠不齐,小型餐饮单位占的比重较大,占总餐饮单位数70%以上。而小

型餐饮单位负责人一般都是低收入者,资金不充足,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必要的冷藏冷冻、餐饮具消毒设施等卫生设施,对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投入相对不足。大多数小型餐饮单位只是简单的几张就餐桌椅,食品加工面积不足8平米,内外环境脏乱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食品安全质量。

2、许可准入门槛低。调研结果表明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餐饮单位卫生许可证发放比较混乱,准入门槛比较低。无论餐饮单位条件符合要求与否,只要在本辖区内即使基础条件差,缺少必备的硬件设施也给予许可准入,给社会造成了“开业就有证”的错觉,严重扰乱了餐饮服务行业秩序。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许可准入进行了严格把关,严格限制开业条件,致使有相当数量的餐饮单位无证但仍在进行经营活动。对于过去已发证的不具备条件又难于改造的小型餐饮单位,面临着难监管难取缔的局面。全市共有551户小型餐饮单位(占总数的15.7%)无证但仍在进行经营活动。

3、餐饮单位监督人员不足。全市有3500余户餐饮单位,而吉林市城区共有30余人从事餐饮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平均每2人要监管233户。3500户餐饮单位中c级餐饮单位占85%以上,大约有3000户,b级约有500户,a级基本没有。按照2014年下发的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的检查频次要求,a级每年至少1次,b级每年至少2次,c级每年至少3次的要求,城区内每年对餐饮单位监督检查的频次就达到10000次,每2人平均每年要监督检查近700次。而从事餐饮单位监管工作的人不仅要进行日常的卫生监督,还要从事其他工作,监管餐饮服务行业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如区级卫生监督员是分区域管理,还要对重大活动进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还要对医疗、公共场所、化妆品等行业进行监管,一旦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暴发流行就要暂停对餐饮单位的监管工作,全力以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按照上述情况

计算餐饮单位监管人员就显得严重不足,餐饮单位的监管工作就肯定会有漏洞,有漏洞就会有隐患。

4、餐饮单位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低、自律性差。大多数餐饮单位经营者,尤其是小型餐饮单位经营者,文化水平低,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淡漠,只重利益,不重安全。为了降低成本,追求高利润,不顾食品安全,在购买食品及原料时,不查看供货单位的资质证明,不索取购物证明,不顾进货渠道正规与否,购买的食品原料多是质劣价低的产品,根本保证不了食品安全。更有部分经营者抱着能省就省得思想,主动降低对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的投入,这与当前提倡的健康饮食、安全饮食理念背道而驰。

5、卫生监管部门重收费轻管理现象较重。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区级卫生监督所对餐饮单位的许可准入和许可年检实行收费制度,为了达到收费目的,只要交上费用,不管实际情况怎样一路绿灯,均给予办理。而卫生监督人员到现场只问许可证和健康证等与费用的相关问题,对餐饮单位卫生状况漠不关心。这样就造成了部分餐饮单位(尤其是小型餐饮单位),管理不到位、卫生设施不齐全,食品安全意识淡漠,对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理解的不透彻,这样极易造成餐饮服务行业的混乱。

上述问题表明,现在餐饮服务行业比较混乱,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要解决当前餐饮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要从根本着手,要从根上找原因。为了餐饮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就要把全社会动员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措施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许可准入门槛。食品安全法已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就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严把许可准入验审关。卫生监督人员在开业验审时,必须按规定审核,尤其对卫生设施和工艺流程的审核。如

果卫生设施和工艺流程达不到要求给予许可准入,将加大事后监督的难度。对不具备开业条件的餐饮单位坚决不予许可准入,坚决杜绝“人情证”。如能在限定的整改期限内改正的,待整改完毕,卫生行政部门验审合格后再予以许可准入。

二、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的建设。卫生监督事业的进与退,与监督队伍的建设密切相关。卫生监督工作重要而繁杂,当前餐饮服务行业监管人员严重不足,区级卫生监督员常常要2人监管几百户,各种检查每年甚至要进行上千次,而如此大的工作量仅仅靠30几人是无法完成的,这在卫生监督事业中是致命缺陷。即使卫生监督员再有干劲、素质再高,人员数量问题不解决也不能有效的完成卫生监督工作。据调查,区级餐饮单位每年都有监管盲区,只要有监管盲区在,食品就不安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这就要求卫生监督人员要做到“两心一准”,就是耐心指导,细心检查,把准关键控制点。

三、加强对餐饮单位经营者的培训。当前从事餐饮服务行业人员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普遍较差,卫生监督部门在制定整年工作计划时一定要将培训餐饮服务人员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尤其是在开业验审和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时,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对餐饮单位经营者以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解读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灌输食品安全重要性,提高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卫生监督人员更要下到监管业户,现场给予指导。卫生监督部门要聘用社会人员(可以是餐饮单位经营者)帮助监督,让监管与经营有机结合,形成上下联动的局面。这样既可以监督违法经营情况也可以监督卫生监督人员不作为的现象。

四、转变思想,创新思维。餐饮服务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目的是保障食品安全,打击违法经营活动。卫生监督人员的天职是在日常的卫生监督工作中,

发现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不应该以收费为目的。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必须要从重收费轻管理,或以罚代管的观念中转变过来。卫生监督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努力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做到“三勤”:勤走、勤看、勤说。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把准关键控制点,把握容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重点加强对关键区域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

五、多与相关单位进行联合督导检查。在监督检查中要多与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进行联合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无证经营的单位坚决予以取缔。

在本次的检查调研过程中喜忧参半,吉林市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很多的食品安全隐患,如何解决当前餐饮服务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餐饮服务行业监管部门一定要拿出一套适合吉林市餐饮服务的监管办法。卫生监督事业是一项没有尽头的工作,在工作中要敢于创新,勇于接受挑战,力争将当前的食品安全做得更好。

第一篇: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月上旬至月中旬,区政协组织区企业工委和发改局,对全区个重点项目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工业立区,振兴××,强区富民”的工作思路,突出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和民营经济三大重点,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号工作,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引进了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大项目。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过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亿元;截止月底,已完成投资亿元,占计划的。投资额万元以上的项目个,其中过亿元的个;目前已建成投产、运营的项目个;以形象进度考核,超额完成形象进度的项目个,完成的个,未完成的个。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程度高。今年,区委、区政府把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区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成立了区委分工书记任主任的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考核办法,完善并继续推行了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帅队到国外和长三角、珠三角进行项目推介、定向招商,着重引进国内、世界强,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亲自进行检查、调度。乡镇、办事处和区直部门对每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一套班子全方位包保负责,主要负责人深入项目建设第一线,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强促项目建设速度。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主动为项目建设搞好服务,确保了重点项目健康发展。

(二)建设速度快。个重点建设项目中,钢材大市场、双德利纺织绣品有限公司、天庭乐园二期工程已全面运营或投产,预计年内还将有个项目能够竣工投产。骨干重点项目如××集团石膏板及热电、盐化工和××大市场,目前已完成投资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和亿元,超额完成了工程形象进度。

(三)结构布局合理。从产业结构上看,个重点项目中一产项目个,投资亿元,二产项目个,投资额亿,三产项目个,投资额亿元,符合我区实际和区委确定的经济发展三年规划的发展目标。从区域布局来看,以两个园区辐射带动乡镇的模式比较合理,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工业园功能区划分得当,进园项目档次高,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联系密切,项目之间关联度高。机电工业园为乡镇招商引资提供了平台,消除了乡镇之间在区位优势上的差别,目前,入园项目达到个,为实现资源共享、加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项目特色明显。围绕我区资源优势引进的盐化工和石膏板规模大、效益好、主导产品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项目的建成将成为我区工业企业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镇以石膏、岩盐开采加工为龙头,引进的××石膏矿、宏达盐业、××盐业有限公司项目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率高。××镇以银海纺织为重点,逐步扩大到棉纺、亚麻纺织、蚕茧制丝,产业导向和聚集效应明显。光彩大市场、天庭乐园等项目对增强城区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带动人流、搞活物流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资金短缺。从调查情况看,除部分骨干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充足外,多数重点项目建设都受到了资金缺乏的制约。部分项目实力不足、自有资金少;有的项目把建设资金放在抵押土地证获得银行贷款上,贷款不到位,项目瘫痪,建设停滞;有的项目以老厂为主,对在建项目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更有的项目业主以资金不足和未拿到土地证为借口,圈而不建,等待观望,另有他图。

(二)建设速度不平衡。今年,重点项目建设速度总体上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园区之间、乡镇(办事处)之间和项目建设之间建设速度很不平衡。主要原因:一是督导不力。个别重点项目包保人、项目所属单位负责人,精力分散,形不成合力,没有真正把重点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项目所属单位只求本单位有个重点项目,不至于“光板”,面子上过得。二是重引进轻服务。有的部门或单位在协议签定前满口承诺,签定后不管不问,满足于签定协议或搞了开工仪式,数字一报,算是完成了引资任务,对项目缺乏必要的跟踪服务。如去年底签约的一个项目,今年月拿到建设用地,在完成场平后才发现,场址地下铺有煤气和通信光缆管道,根本不能建厂房,影响了项目建设速度,影响了投资环境。三是“圈而不建”现象明显。少数重点项目因业主实力不足、注意力转移等原因,长时间不动工建设或围起院墙就算了,使现有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回报,新引进的项目也难以落地。

(三)发展环境有差距。一是“三乱”现象有所抬头。职能部门执法过程中以罚代管、罚无凭据、漫口要价、态度蛮横,只顾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没有大局意识的行为,对发展环境造成了较坏的影响。二是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部分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淡化,责任心不强,使引来的大项目迟迟不能落地,落地后,也因手续办理迟缓,收费项目繁杂,影响了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原来运转较好的区行政审批中心几乎成了职能部门的招牌,没有实现便捷、高效的目的;三是治安环境不容乐观。项目所在地有村霸、路霸、市霸搞讹诈、强买强卖和偷盗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不积极主动,事后整治多,事前预防少,甚至对违法犯罪,特别是非法强揽工程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听之任之或推诿扯皮。

(四)个别项目质量差。从调查来看,个别项目质量差,主要是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档次较低。有的项目规模小,投资密度小,辐射带动能力差;有的项目实际投入与立项规模不符,甚至相差几倍:有的仅是租赁

了一处厂房,弄上一些陈旧设备,便号称是投资上千万或几千万的项目,致使重点项目名不副实。出现这种情况,反映某些单位注重项目数量、轻视项目质量以及被动应付的消极态度。

三、几点建议

(一)思想认识再提高。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产出。项目是加大投入的有效载体,没有项目,投入就无从谈起;没有大项目,就难有大投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既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财源建设、解决财政紧张问题、实现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抓住了重点项目建设就等于抓住了加快发展的关键。实施“工业立区”战略三年来,我区经济发展有了较大改观,各乡镇、办事处和区直部门都引进了一批大项目,为今后经济的快发展、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与其它兄弟县市区及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不论是项目数量、还是项目质量,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对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增进“项目就是财源,项目就是后劲”和“只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的共识,一切从“工业立区”的发展思路出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快马加鞭,再掀招商引资的新高潮,再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新高潮,真正把重点项目建设这篇文章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二)监管措施再强化。一是提升重点项目管理标准。要立足“突出重点、重点突出和集中力量办重点、办大事”的原则,结合项目的规模大小、科技含量、市场前景、财政贡献、安置就业等指标,对现有个重点项目重新进行一次审查和筛选,进一步提高和优化重点项目群体的质量和档次,升华重点,避免浪费,集中全力重点抓、抓重点。二是继续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为充分发挥项目重点管理效能,建议继续推进和完善重点项目进入、退出制度;对于新引进和新上的好项目、大项目,要及时纳入重点管理范围,对于建设速度慢、效益差、圈而不建的项目,要坚决调出重点管理的范围,并视其情况取消各种优惠政策和待遇,支持、保护建设大项目的积极性。三是加大跟踪服务力度。既要抓好大项目的引进工作,又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投产工作,着力解决重引进、轻建设的问题,使其早运营、早见效。在具体工作中,除应加大投产运营项目在考核中的比重外,对建成、投产运营的重点项目要像引进项目工作那样,建立和推行监管制度,强化跟踪服务,真正使重点项目建设带来实效。四是进一步膨胀重点项目群体。在加强重点项目管理工作中,要把不断增加重点项目数量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继续加大实施“一号”工作的力度,着力引进和建设大、高、外项目。重点面向欧洲,主攻日韩,瞄准长三角、珠三角,围绕大企业、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作文章,由“招商”转向“选商”,千方百计膨胀重点项目群体。

(三)发展环境再优化。近年来,我区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努力,特别是区行政审批中心的建立和区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对重点项目实行挂牌管理,实行重点保护,都收到了很好效果,但从调查中了解的情况看,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阶段政策优惠的吸引力正逐渐弱化,既便有吸引力也仅存在于项目的引进环节。项目一旦建成投产,更关注的是以税赋、规费、治安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平竞争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为此,一是狠抓服务到位。要继续和严格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尤其是要强化区行政审批中心的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定期考核和评议制度,对那些承诺不服务,说到做不到的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强力推行集中审批,彻底解决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的问题。二是积极搞好协调服务工作。重点项目所在地的乡镇、办事处,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要教育好群众,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与村(居)民之间的各类矛盾,更要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解决好遗留问题,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大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议责成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活动。通过检查,对破坏发展环境,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借机刁难投资者,失职渎职,严重丧失职业道德,败坏党委、政府形象的极少数干部,坚决予以查处,并公开曝光,绝不姑息迁就。四是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坚持一年四季搞“严打”,露头就打,特别是要严厉打击那些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各种违法犯罪分子,时刻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切实为项目业主和企业保驾护航,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四)领导力量再加强。一是强化调度检查。继续坚持一月一调度制度,做到既要主要领导参加调度,又要调度主要领导;既要调度项目单位,又要调度包保责任人;既要听取书面汇报,又要查看项目现场。通过调度检查,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典型。二是强化包保责任制。在明确重点项目标准的同时,进一步明确重点项目的开工日期、投资数额、形象进度和竣工时间。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不成任务不收兵、不换将,真正把包保责任制落到实处。三是强化激励约束制度。继续坚持和完善“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考核、半年总结、年终总评”制度,严格考核,奖罚分明,说到做到,特别是要将考核结果与项目包保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包保责任人的政绩考核、选拔任用挂起钩来,用政绩说话,评政绩用人。四是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职能。由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委员会牵头,组织专门力量,对每一个项目进行一次排查,有哪些手续尚未完善,协调各职能部门和成员单位,尽快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和“四个一切”的承诺,完善好各个重点项目的必备手续,确保每个项目健康快速地发展。

>

第二篇: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我们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市政协主席王光龙、副主席武解放、杨仲信带领部分委员,联合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到复兴液压、银河轴承、聚良环保、天兆包装、三龙纺织城、新城·拉德芳斯、永洋钢铁、久鹏制药、恒久防护洁净用品等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我市重点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项,总投资1951亿元,五年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8项,竣工投产项目75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至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3.3亿元,年均增长13.3;争取国债资金约24亿元,引进外资4.6亿美元。“十五”末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达到近110亿元,是2014年的3倍;各项经济指标连创新高,电力、交通、民航、市政建设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冶金、建材、煤炭工业、纺织、陶瓷、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等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奠定了全市经济发展基础,带动了新技术、高科技含量产业的发展;生物科技的引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商业、文教、市场、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发展迅速,方便了城镇居民生活,活跃了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全市经济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战”、重点项目“35858”工程、“项目年”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推进项目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法。一是每年年初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动员大会,确定当年重点项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表彰上年优秀的重点项目;二是市领导直接分包项目。成立“项目年”活动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直接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助推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专题会和市领导现场办公会,对于重大项目,抽调专人负责,限期解决,最大限度减少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因素。通过分层、分批调度和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先后解决了许多项目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供水、供电、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大量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2、完善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通过不断改进、探索方式,创新方法,健全管理机制,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突进措施,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快。例如探索建立了“项目业主代理制”,就是从各级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专门负责帮助项目单位办理有关前期手续,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跑办的时间;再如“项目例会制”,就是定期以重点项目为主题,召开由市领导参加的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还有“项目公示制”就是将市领导分包项目的进展情况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以及考核奖惩和不定期的观摩活动等等。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健全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进展。

3、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制定出台了《__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建期间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关于在全市开展“行政提速、服务提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二是严格执行省有关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直通车”制度,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业主单位可及时向重点办报告,由市重点办协调解决,必要时可请市有关领导出面协调解决。三是主动出击,扩大招商引资。围绕我市的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发挥现有优势和潜力,积极向外推介,在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实施密集招商的同时,积极开辟山东、内蒙、北京、天津等新的招商合作区域,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板块招商转变;由单纯政府招商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招商转变;由大规模集体招商向小团体、专业化招商转变;由单纯走出去招商向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招商转变。同时把我市各类园区建成“低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高效率服务”平台,吸引外部资金向我市流入。

4、严格考核,重奖激励,充分调动上项目、增投入的积极性。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各项任务目标按计划完成,每年市委、市政府都要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考核。2014年至2014年,共拿出近500万元用于奖励重点项目先进个人和业主。2014年市财政列支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用于重点项目资本金,另一方面用于重奖项目业主、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力度之大,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强化激励,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各单位抓好重点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重点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较少,投资规模较小。五年来,我市新上10亿元和1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2014年5个、29个,2014年2个、31个,2014年3个、37个,2014年8个、37个,2014年10个、64个。纵比项目规模普遍有所提升,出现了一大批中等规模的项目,而且出现了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叫的响的大项目,但是横比与唐山、石家庄、保定等省内兄弟市相比,我市重点项目无论投资规模,还是项目个数都比较少,并多集中在钢铁、电力等传统项目上;且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条比较短、附加值不高,高科技项目个数所占全部重点项目比例仅为15,汽车、煤化工、高技术陶瓷产业化及opc鼓产业化基地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加快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启动建设,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规模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要素瓶颈制约十分突出。近年来,土地、资金、外部环境逐渐成为影响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土地方面。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相当一部分项目因土地影响进展较慢、处于停工状态或无法开工建设。融资方面。受国债投资规模进一步缩小、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以及企业自身积累少等多方面影响,增加了项目的融资难度。有的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连续十几个月没有进展,处于停工状态。外部环境方面。从项目建设的硬件环境来看,拆迁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到位及工农关系等环境问题给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影响,造成部分项目进度缓慢、工期延长,甚至出现长时间停工的现象。从软环境来看,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审批缓慢,特别是需上报到国家审批的项目,项目前期拿到支持性批件比较缓慢。以上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有很多好项目无法在__落户,或已开工建设的好项目将因此延长建设期,导致错过最佳市场机遇,失去竞争优势。

(三)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一是中西部县(市、区)与东部县发展不平衡在拉大。从近5年市级以上在建重点项目的情况来看,我市中西部县(市、区)项目多、规模大、完成情况好,而东部县与中西部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二是在东部县内部之间差距开始显现。从各县项目建设的情况来看,成安县、广平县、大名县、馆陶县、魏县、鸡泽县等县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馆陶县、鸡泽县分别有10个项目于同一天开工,成安县已有28个项目竣工投产等,连续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三是西部县(市、区)项目类型单一,主要是利用本地矿产、煤炭等资源优势上项目,多集中在冶金、电力等资源性项目且多为初级加工项目;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起到延长产业链条作用的项目较少。

(四)项目管理机制还不太完善。一方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还有待改善。政府投资属公共财政的范畴,其对社会投资的基础性、带动性、引导性、调节性作用至关重要,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导、推动和调控能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我市部分项目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超”等现象,开行贷款项目总投资概算没有科学审定,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中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发展较慢,业主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不到位,管理机制比较落后。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建设势头迅猛,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的投资主体。2014年列入市重点项目中有65个民营项目,总投资127.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6.7和32.1。但是,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看到由于部分民营企业管理机制落后,项目业主存在仅靠自身积累发展企业,及家族式管理等意识,使得项目发展较慢,不能尽快做大、做强。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重点项目考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各级领导要把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时掌握项目建设的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主动抓、认真抓,把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抓紧、抓实,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按照《考核办法》,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考核考评。同时,充分利用各新闻宣传媒体,宣传项目建设重要性,宣传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典型经验,使项目建设深入人心,对阻扰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抓项目建设,要从全局、长远、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从产业结构出发,统筹协调。一要明确发展定位。“一线两厢”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要把打造现代化、生态型南厢增长极作为我市发展战略目标,转变过去粗放型、资源浪费型产业结构,建设与我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具有国际竞争力、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项目体系。二要“接长补短”。在我市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中,除了钢铁以外,其它主导产业应该说都不强,应学习借鉴国际及其它省市经验,把我们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比如,我市是农业大市,但并不是农业强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很低。可以认真学习他人经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创出__的品牌,千方百计把中国鸭梨之乡、辣椒之乡、蛋鸡之乡、甜玉米之乡、獭兔之乡等做深做透做大,使之名实相符,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联姻“500强”,搭建我市腾飞平台。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入驻__,主动迎接跨国公司、大企业的扩张和辐射,不仅可以利用国际、国内资本为__的经济注入活力,而且可以学习它们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生产技术,并且带动附加产品、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我市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迎进来是途径,走出去是目的。凭借“500强”的助推力,使我市的企业在规模上、在实力上迅速做大,使我市进入中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更多,领域更广。

3、抓住关键环节,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土地方面。一是搞好土地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尽快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利用土地办法,确保重点项目用地。同时,定期召开征地问题协调会,同项目业主、有关部门一起寻求突破口,解决用地问题。二是继续积极争列省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优先保证国家、省和市重点项目用地。三是充分考虑城郊县土地规划问题、自主权问题。将城郊各县土地纳入规划,引导项目投入,特别是在市规划小组成员中应吸纳城郊各县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加快城郊县与主城区的融合,为解决项目用地创造条件。四是进一步挖掘用地潜力,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好各类闲置土地,坚持集约用地,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和复合厂房,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投资率。五是兼顾群众和项目单位双方利益,做好拆迁补偿,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进地建设。

融资方面。一是进一步抓实国债资金争跑。继续做实项目基础,摸准资金渠道,紧紧盯住不放。二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继续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到位,实现银企双赢。三是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在开展“中东西互动”活动启动本地民间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上市融资、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基金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的力度。拿出好项目,吸引更多的省外、国外企业来我市投资。

优化环境方面。一是推广借鉴__县“项目业主代理制”。对于重大前期项目,主动代理项目业主做好相关,搞好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进度。二是继续实行项目直通车制。对重点项目反映的问题直查、直处、直接服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问题得到解决。三是在全开展创建“无障碍服务”政府活动,进行行政效能稽查,严肃处理行政不作为、“三乱”及阻碍项目施工等现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快速建设。

4、大力推进东部县项目建设,实现中东西部共同发展。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中东西互动暨促进东部发展恳谈会”,并出台有关鼓励支持县域经济的优惠政策,以加强东西部产业及项目对接、经贸洽谈与合作,打造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共赢互动的平台。同时学习和借鉴外市经验,在我市全面展开结对竞赛活动,通过结对竞赛,比出成效。另外,针对东部县项目前期经费少的问题,可以借鉴邢台、廊坊、衡水等市的做法,实行报帐制。年初由市政府确定一定的前期经费,由管理项目的部门负责,用于各县(市、区)跑办项目,在项目前期进展到一定程度后,由跑办人员向经费管理部门报帐。这一措施,对我市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东部县项目跑办经费困难的问题。

5、加强重点项目前期,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一是提高重点项目前期的针对性,要在抓大项目、重点项目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我市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等领域,谋划我市重大战略支撑项目,避免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二是突出做好产业化项目的前期。抓好现有企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抓好汽车、纺织、陶瓷、煤化工四大产业开发的同时,培养壮大一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能起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围绕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配套项目进行谋划,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专业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的辐射力、竞争力。五是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后劲不减。做到重大建设项目“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引导全社会投资形成良性发展态势。六是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市场推介,做到有的放失,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第三篇: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我们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市政协主席王光龙、副主席武解放、杨仲信带领部分委员,联合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到复兴液压、银河轴承、聚良环保、天兆包装、三龙纺织城、新城·拉德芳斯、永洋钢铁、久鹏制药、恒久防护洁净用品等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我市重点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项,总投资1951亿元,五年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8项,竣工投产项目75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至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3.3亿元,年均增长13.3;争取国债资金约24亿元,引进外资4.6亿美元。“十五”末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达到近110亿元,是2014年的3倍;各项经济指标连创新高,电力、交通、民航、市政建设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冶金、建材、煤炭工业、纺织、陶瓷、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等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奠定了全市经济发展基础,带动了新技术、高科技含量产业的发展;生物科技的引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商业、文教、市场、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发展迅速,方便了城镇居民生活,活跃了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全市经济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战”、重点项目“35858”工程、“项目年”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推进项目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法。一是每年年初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动员大会,确定当年重点项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表彰上年优秀的重点项目;二是市领导直接分包项目。成立“项目年”活动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直接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助推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专题会和市领导现场办公会,对于重大项目,抽调专人负责,限期解决,最大限度减少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因素。通过分层、分批调度和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先后解决了许多项目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供水、供电、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大量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2、完善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通过不断改进、探索方式,创新方法,健全管理机制,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突进措施,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快。例如探索建立了“项目业主代理制”,就是从各级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专门负责帮助项目单位办理有关前期手续,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跑办的时间;再如“项目例会制”,就是定期以重点项目为主题,召开由市领导参加的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还有“项目公示制”就是将市领导分包项目的进展情况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以及考核奖惩和不定期的观摩活动等等。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健全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进展。

3、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制定出台了《__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建期间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关于在全市开展“行政提速、服务提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二是严格执行省有关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直通车”制度,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业主单位可及时向重点办报告,由市重点办协调解决,必要时可请市有关领导出面协调解决。三是主动出击,扩大招商引资。围绕我市的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发挥现有优势和潜力,积极向外推介,在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实施密集招商的同时,积极开辟山东、内蒙、北京、天津等新的招商合作区域,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板块招商转变;由单纯政府招商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招商转变;由大规模集体招商向小团体、专业化招商转变;由单纯走出去招商向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招商转变。同时把我市各类园区建成“低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高效率服务”平台,吸引外部资金向我市流入。

4、严格考核,重奖激励,充分调动上项目、增投入的积极性。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各项任务目标按计划完成,每年市委、市政府都要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考核。2014年至2014年,共

拿出近500万元用于奖励重点项目先进个人和业主。2014年市财政列支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用于重点项目资本金,另一方面用于重奖项目业主、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力度之大,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强化激励,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各单位抓好重点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重点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较少,投资规模较小。五年来,我市新上10亿元和1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2014年5个、29个,2014年2个、31个,2014年3个、37个,2014年8个、37个,2014年10个、64个。纵比项目规模普遍有所提升,出现了一大批中等规模的项目,而且出现了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叫的响的大项目,但是横比与唐山、石家庄、保定等省内兄弟市相比,我市重点项目无论投资规模,还是项目个数都比较少,并多集中在钢铁、电力等传统项目上;且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条比较短、附加值不高,高科技项目个数所占全部重点项目比例仅为15,汽车、煤化工、高技术陶瓷产业化及opc鼓产业化基地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加快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启动建设,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规模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要素瓶颈制约十分突出。近年来,土地、资金、外部环境逐渐成为影响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土地方面。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相当一部分项目因土地影响进展较慢、处于停工状态或无法开工建设。融资方面。受国债投资规模进一步缩小、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以及企业自身积累少等多方面影响,增加了项目的融资难度。有的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连续十几个月没有进展,处于停工状态。外部环境方面。从项目建设的硬件环境来看,拆迁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到位及工农关系等环境问题给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影响,造成部分项目进度缓慢、工期延长,甚至出现长时间停工的现象。从软环境来看,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审批缓慢,特别是需上报到国家审批的项目,项目前期拿到支持性批件比较缓慢。以上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有很多好项目无法在__落户,或已开工建设的好项目将因此延长建设期,导致错过最佳市场机遇,失去竞争优势。

(三)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一是中西部县(市、区)与东部县发展不平衡在拉大。从近5年市级以上在建重点项目的情况来看,我市中西部县(市、区)项目多、规模大、完成情况好,而东部县与中西部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二是在东部县内部之间差距开始显现。从各县项目建设的情况来看,成安县、广平县、大名县、馆陶县、魏县、鸡泽县等县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馆陶县、鸡泽县分别有10个项目于同一天开工,成安县已有28个项目竣工投产等,连续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三是西部县(市、区)项目类型单一,主要是利用本地矿产、煤炭等资源优势上项目,多集中在冶金、电力等资源性项目且多为初级加工项目;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起到延长产业链条作用的项目较少。

(四)项目管理机制还不太完善。一方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还有待改善。政府投资属公共财政的范畴,其对社会投资的基础性、带动性、引导性、调节性作用至关重要,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导、推动和调控能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我市部分项目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超”等现象,开行贷款项目总投资概算没有科学审定,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中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发展较慢,业主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不到位,管理机制比较落后。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建设势头迅猛,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的投资主体。2014年列入市重点项目中有65个民营项目,总投资127.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6.7和32.1。但是,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看到由于部分民营企业管理机制落后,项目业主存在仅靠自身积累发展企业,及家族式管理等意识,使得项目发展较慢,不能尽快做大、做强。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重点项目考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各级领导要把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时掌握项目建设的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主动抓、认真抓,把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抓紧、抓实,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按照《考核办法》,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考核考评。同时,充分利用各新闻宣传媒体,宣传项目建设重要性,宣传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典型经验,使项目建设深入人心,对阻扰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抓项目建设,要从全局、长远、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从产业结构出(感谢访问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发,统筹协调。一要明确发展定位。“一线两厢”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要把打造现代化、生态型南厢增长极作为我市发展战略目标,转变过去粗放型、资源浪费型产业结构,建设与我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具有国际竞争力、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项目体系。二要“接长补短”。在我市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中,除了钢铁以外,其它主导产业应该说都不强,应学习借鉴国际及其它省市经验,把我们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比如,我市是农业大市,但并不是农业强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很低。可以认真学习他人经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创出__的品牌,千方百计把中国鸭梨之乡、辣椒之乡、蛋鸡之乡、甜玉米之乡、獭兔之乡等做深做透做大,使之名实相符,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联姻“500强”,搭建我市腾飞平台。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入驻__,主动迎接跨国公司、大企业的扩张和辐射,不仅可以利用国际、国内资本为__的经济注入活力,而且可以学习它们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生产技术,并且带动附加产品、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我市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迎进来是途径,走出去是目的。凭借“500强”的助推力,使我市的企业在规模上、在实力上迅速做大,使我市进入中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更多,领域更广。

3、抓住关键环节,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土地方面。一是搞好土地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尽快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利用土地办法,确保重点项目用地。同时,定期召开征地问题协调会,同项目业主、有关部门一起寻求突破口,解决用地问题。二是继续积极争列省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优先保证国家、省和市重点项目用地。三是充分考虑城郊县土地规划问题、自主权问题。将城郊各县土地纳入规划,引导项目投入,特别是在市规划小组成员中应吸纳城郊各县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加快城郊县与主城区的融合,为解决项目用地创造条件。四是进一步挖掘用地潜力,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好各类闲置土地,坚持集约用地,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和复合厂房,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投资率。五是兼顾群众和项目单位双方利益,做好拆迁补偿,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进地建设。

融资方面。一是进一步抓实国债资金争跑。继续做实项目基础,摸准资金渠道,紧紧盯住不放。二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继续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到位,实现银企双赢。三是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在开展“中东西互动”活动启动本地民间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上市融资、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基金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的力度。拿出好项目,吸引更多的省外、国外企业来我市投资。

优化环境方面。一是推广借鉴__县“项目业主代理制”。对于重大前期项目,主动代理项目业主做好相关,搞好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进度。二是继续实行项目直通车制。对重点项目反映的问题直查、直处、直接服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问题得到解决。三是在全开展创建“无障碍服务”政府活动,进行行政效能稽查,严肃处理行政不作为、“三乱”及阻碍项目施工等现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快速建设。

4、大力推进东部县项目建设,实现中东西部共同发展。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中东西互动暨促进东部发展恳谈会”,并出台有关鼓励支持县域经济的优惠政策,以加强东西部产业及项目对接、经贸洽谈与合作,打造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共赢互动的平台。同时学习和借鉴外市经验,在我市全面展开结对竞赛活动,通过结对竞赛,比出成效。另外,针对东部县项目前期经费少的问题,可以借鉴邢台、廊坊、衡水等市的做法,实行报帐制。年初由市政府确定一定的前期经费,由管理项目的部门负责,用于各县(市、区)跑办项目,在项目前期进展到一定程度后,由跑办人员向经费管理部门报帐。这一措施,对我市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东部县项目跑办经费困难的问题。

5、加强重点项目前期,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一是提高重点项目前期的针对性,要在抓大项目、重点项目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我市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等领域,谋划我市重大战略支撑项目,避免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二是突出做好产业化项目的前期。抓

好现有企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抓好汽车、纺织、陶瓷、煤化工四大产业开发的同时,培养壮大一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能起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围绕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配套项目进行谋划,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专业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的辐射力、竞争力。五是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后劲不减。做到重大建设项目“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引导全社会投资形成良性发展态势。六是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市场推介,做到有的放失,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政协__市委员会

2014年10月28日

《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2页)。4ht

拿出近500万元用于奖励重点项目先进个人和业主。2014年市财政列支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一方面用于重点项目资本金,另一方面用于重奖项目业主、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力度之大,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强化激励,有力地调动了各级各单位抓好重点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重点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较少,投资规模较小。五年来,我市新上10亿元和1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2014年5个、29个,2014年2个、31个,2014年3个、37个,2014年8个、37个,2014年10个、64个。纵比项目规模普遍有所提升,出现了一大批中等规模的项目,而且出现了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叫的响的大项目,但是横比与唐山、石家庄、保定等省内兄弟市相比,我市重点项目无论投资规模,还是项目个数都比较少,并多集中在钢铁、电力等传统项目上;且项目的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条比较短、附加值不高,高科技项目个数所占全部重点项目比例仅为15,汽车、煤化工、高技术陶瓷产业化及opc鼓产业化基地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还没有形成规模,产业优势并没有显现出来。加快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的谋划和启动建设,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和规模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要素瓶颈制约十分突出。近年来,土地、资金、外部环境逐渐成为影响我市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土地方面。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相当一部分项目因土地影响进展较慢、处于停工状态或无法开工建设。融资方面。受国债投资规模进一步缩小、央行上调存贷款利率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收缩银根,以及企业自身积累少等多方面影响,增加了项目的融资难度。有的项目由于资金短缺,连续十几个月没有进展,处于停工状态。外部环境方面。从项目建设的硬件环境来看,拆迁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到位及工农关系等环境问题给项目建设带来很大影响,造成部分项目进度缓慢、工期延长,甚至出现长时间停工的现象。从软环境来看,部分项目前期手续审批缓慢,特别是需上报到国家审批的项目,项目前期拿到支持性批件比较缓慢。以上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有很多好项目无法在__落户,或已开工建设的好项目将因此延长建设期,导致错过最佳市场机遇,失去竞争优势。

(三)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一是中西部县(市、区)与东部县发展不平衡在拉大。从近5年市级以上在建重点项目的情况来看,我市中西部县(市、区)项目多、规模大、完成情况好,而东部县与中西部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二是在东部县内部之间差距开始显现。从各县项目建设的情况来看,成安县、广平县、大名县、馆陶县、魏县、鸡泽县等县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馆陶县、鸡泽县分别有10个项目于同一天开工,成安县已有28个项目竣工投产等,连续掀起了项目建设高潮。三是西部县(市、区)项目类型单一,主要是利用本地矿产、煤炭等资源优势上项目,多集中在冶金、电力等资源性项目且多为初级加工项目;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起到延长产业链条作用的项目较少。

(四)项目管理机制还不太完善。一方面,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还有待改善。政府投资属公共财政的范畴,其对社会投资的基础性、带动性、引导性、调节性作用至关重要,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有利于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导、推动和调控能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我市部分项目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超”等现象,开行贷款项目总投资概算没有科学审定,这些有待于在今后的中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发展较慢,业主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不到位,管理机制比较落后。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建设势头迅猛,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的投资主体。2014年列入市重点项目中有65个民营项目,总投资127.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6.7和32.1。但是,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看到由于部分民营企业管理机制落后,项目业主存在仅靠自身积累发展企业,及家族式管理等意识,使得项目发展较慢,不能尽快做大、做强。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重点项目考评,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各级领导要把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随时掌握项目建设的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也要切实增加责任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主动抓、认真抓,把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抓紧、抓实,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按照《考核办法》,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考核考评。同时,充分利用各新闻宣传媒体,宣传项目建设重要性,宣传在重点项目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典型经验,使项目建设深入人心,对阻扰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曝光,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抓项目建设,要从全局、长远、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从产业结构出发,统筹协调。一要明确发展定位。“一线两厢”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要把打造现代化、生态型南厢增长极作为我市发展战略目标,转变过去粗放型、资源浪费型产业结构,建设与我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具有国际竞争力、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项目体系。二要“接长补短”。在我市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中,除了钢铁以外,其它主导产业应该说都不强,应学习借鉴国际及其它省市经验,把我们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比如,我市是农业大市,但并不是农业强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很低。可以认真学习他人经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创出__的品牌,千方百计把中国鸭梨之乡、辣椒之乡、蛋鸡之乡、甜玉米之乡、獭兔之乡等做深做透做大,使之名实相符,获得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联姻“500强”,搭建我市腾飞平台。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入驻__,主动迎接跨国公司、大企业的扩张和辐射,不仅可以利用国际、国内资本为__的经济注入活力,而且可以学习它们先进的管理、营销经验、生产技术,并且带动附加产品、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我市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迎进来是途径,走出去是目的。凭借“500强”的助推力,使我市的企业在规模上、在实力上迅速做大,使我市进入中国500强甚至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更多,领域更广。

3、抓住关键环节,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土地方面。一是搞好土地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尽快拿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利用土地办法,确保重点项目用地。同时,定期召开征地问题协调会,同项目业主、有关部门一起寻求突破口,解决用地问题。二是继续积极争列省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优先保证国家、省和市重点项目用地。三是充分考虑城郊县土地规划问题、自主权问题。将城郊各县土地纳入规划,引导项目投入,特别是在市规划小组成员中应吸纳城郊各县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加快城郊县与主城区的融合,为解决项目用地创造条件。四是进一步挖掘用地潜力,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好各类闲置土地,坚持集约用地,鼓励企业建多层厂房和复合厂房,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投资率。五是兼顾群众和项目单位双方利益,做好拆迁补偿,确保重点项目顺利进地建设。

融资方面。一是进一步抓实国债资金争跑。继续做实项目基础,摸准资金渠道,紧紧盯住不放。二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继续做好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牵线搭桥,主动与金融单位衔接、推介项目,为解决项目资金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保证建设资金到位,实现银企双赢。三是加大市场融资力度,扩大融资渠道,大力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在开展“中东西互动”活动启动本地民间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上市融资、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基金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的力度。拿出好项目,吸引更多的省外、国外企业来我市投资。

优化环境方面。一是推广借鉴__县“项目业主代理制”。对于重大前期项目,主动代理项目业主做好相关,搞好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进度。二是继续实行项目直通车制。对重点项目反映的问题直查、直处、直接服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使问题得到解决。三是在全开展创建“无障碍服务”政府活动,进行行政效能稽查,严肃处理行政不作为、“三乱”及阻碍项目施工等现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快速建设。

4、大力推进东部县项目建设,实现中东西部共同发展。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中东西互动暨促进东部发展恳谈会”,并出台有关鼓励支持县域经济的优惠政策,以加强东西部产业及项目对接、经贸洽谈与合作,打造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共赢互动的平台。同时学习和借鉴外市经验,在我市全面展开结对竞赛活动,通过结对竞赛,比出成效。另外,针对东部县项目前期经费少的问题,可以借鉴邢台、廊坊、衡水等市的做法,实行报帐制。年初由市政府确定一定的前期经费,由管理项目的部门负责,用于各县(市、区)跑办项目,在项目前期进展到一定程度后,由跑办人员向经费管理部门报帐。这一措施,对我市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东部县项目跑办经费困难的问题。

5、加强重点项目前期,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一是提高重点项目前期的针对性,要在抓大项目、重点项目上下功夫。认真研究我市比较优势,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等领域,谋划我市重大战略支撑项目,避免遍地开花、重复建设。二是突出做好产业化项目的前期。抓好现有企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抓好汽车、纺织、陶瓷、煤化工四大产业开发的同时,培养壮大一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能起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三是要围绕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配套项目进行谋划,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专业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的辐射力、竞争力。五是不断完善和充实项目储备库,使项目建设接替有序,后劲不减。做到重大建设项目“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引导全社会投资形成良性发展态势。六是做好项目的包装策划和市场推介,做到有的放失,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

政协__市委员会

2014年10月28日

《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2页)。4ht

第四篇: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今年,我们就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市政协主席王光龙、副主席武解放、杨仲信带领部分委员,联合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到复兴液压、银河轴承、聚良环保、天兆包装、三龙纺织城、新城·拉德芳斯、永洋钢铁、久鹏制药、恒久防护洁净用品等企业进行调研,并召开了“关于对我市重点项目发展情况”调研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我市重点项目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各部门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期间,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283项,总投资1951亿元,五年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98项,竣工投产项目75项。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带动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14年至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3.3亿元,年均增长13.3;争取国债资金约24亿元,引进外资4.6亿美元。“十五”末预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13;全部财政收入达到近110亿元,是2014年的3倍;各项经济指标连创新高,电力、交通、民航、市政建设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冶金、建材、煤炭工业、纺织、陶瓷、高新技术产业、汽车等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奠定了全市经济发展基础,带动了新技术、高科技含量产业的发展;生物科技的引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基础;商业、文教、市场、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发展迅速,方便了城镇居民生活,活跃了流通,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1、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先后开展了“重点项目攻坚战”、重点项目“35858”工程、“项目年”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推进项目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办法。一是每年年初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动员大会,确定当年重点项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总结表彰上年优秀的重点项目;二是市领导直接分包项目。成立“项目年”活动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政委、指挥长,直接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全面助推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强化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协调调度会、专题会和市领导现场办公会,对于重大项目,抽调专人负责,限期解决,最大限度减少影响阻碍项目建设的因素。通过分层、分批调度和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先后解决了许多项目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供水、供电、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大量问题,确保了项目稳步推进。

2、完善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通过不断改进、探索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健全管理机制,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突进措施,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快。例如探索建立了“项目业主代理制”,就是从各级职能部门抽调人员,专门负责帮助项目单位办理有关前期手续,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跑办的时间;再如“项目例会制”,就是定期以重点项目为主题,召开由市领导参加的调度会,协调解决问题;还有“项目公示制”就是将市领导分包项目的进展情况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以及考核奖惩和不定期的观摩活动等等。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健全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重点项目进展。

3、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为项目建设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制定出台了《__市重点建设项目在建期间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关于在全市开展“行政提速、服务提质”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二是严格执行省有关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直通车”制度,对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业主单位可及时向重点办报告,由市重点办协调解决,必要时可请市有关领导出面协调解决。三是主动出击,扩大招商引资。围绕我市的钢铁、建材、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陶瓷、旅游、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发挥现有优势和潜力,积极向外推介,在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实施密集招商的同时,积极开辟山东、内蒙、北京、天津等新的招商合作区域,并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板块招商转变;由单纯政府招商向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招商转变;由大规模集体招商向小团体、专业化招商转变;由单纯走出去招商向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招商转变。同时把我市各类园区建成“低建设成本、低运营成本、高效率服务”平台,吸引外部资金向我市流入。

4、严格考核,重奖激励,充分调动上项目、增投入的积极性。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各项任务目标按计划完成,每年市委、市政府都要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对重点项目进行综合考核。2014年至2014年,共

第五篇: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报告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报告

在贵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完成了年初下达的计划任务,对贵阳市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2014年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2014年纳入跟踪管理的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75个,总投资1029694.37万元。其中,按隶属关系分:贵州省重点项目10个,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65个;按行业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3个,社会发展项目19个,交通项目18个,产业发展项目3个,第三产业项目1个,水利项目1个;按建设性质分:新开工项目37个,续建项目38个。

截止至2014年12月,贵阳市纳入跟踪管理的重点建设项目75个,累计到位资金239674.2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24377.79万元。其中完工或即将完工的项目22个,完成投资100941.50万元;续建项目53个,完成投资138732.70万元。

(一)贵州省重点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451397.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129821.5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92619.00万元,其中1~2月到位资金89959.00万元,完成投资60397.60万元。

1.乌当区污水管网工程进行前期工作;2.息烽鱼箭河水利工程大坝枢纽工程已建成下闸蓄水,渠灌工程已完成方案审查并动工;3.金阳新区道路工程:(1)金朱路车行道砼路面已施工完毕,现阶段正在进行电力管线和人行道各种预埋管线的施工,(2)迎宾东路(二期)正在进行验收和移交,(3)迎宾西路二期目前k1+420—k1+700段路基已基本成型,左、右侧雨、污水管安装及中分带道缘基础砌筑已完成,(4)兴黔路(一期)正在进行路基土石方、排水及桥梁基础工程的施工,(5)兴筑东路(二期)a标已实现通车,正在进行人行道各种预埋管道施工,绿化已全部完成,b标正在进行道路下排水箱涵土石方开挖和路基土石方;4.贵阳市白云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厂区全部构建筑物主体施工和污水收集管2公里;5.清镇东郊水厂虹吸管已完工,综合楼内装修已完工,清水池及加压泵房已完成95% ,城区高位水池已完成80% ,气浮池已完成75% ,设备保函已办理完,土地征拨工作已完成;6.金阳新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消防指挥中心进入室内装修,科技馆已完成方案招标,在进行初步设计,金阳医院主体已经完成在内装修及室外绿化环境工程,卫生护理职业学院在进行基础施工;7.白云蓝天科大超磁致伸缩材料项目厂房主体工程完成并已通过验收,机器、设备已基本安装、调试完成,办公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并通过验收,完成办公大楼内装修,厂区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8.开阳黄磷尾气利用年产2万吨甲酸项目:(1)热点工程土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内、外装饰已进行了4/5,正在进行排水和地平施工的扫尾工作,锅炉、静电除尘器已安装完毕,待接管、汽机、循环水、脱盐水系统正在安装,堆煤场全部完工, (2)甲酸工程除300#、400#土建正在施工外,其他土建主体已全部完工,内、外装饰已进行了2/3,正在进行排水和地平施工的扫尾工作,100#、200#的自制设备已安装到位,正在联系外订设备装运到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正在安装;9.西南物流中心因项目用地与省、市规划的铁路、公路用地有冲突,项目处于停滞状态;10.夜郎都城旅游项目因项目规划用地性质的调整扩大以及拆迁安置问题,项目处于停滞状态。

(二)一般性重点建设项目54个,总投资469095.37万元。累计到位资金额100459.7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15703.79万元。其中1~12月到位资金32884.70万元,完成投资113317.36万元。

1.中心区道路:(1)珠江路a标已完成并通车,b标已基本完工,c标主桥孔桩、立柱已完成,箱梁砼完成80%,延伸桥孔桩已完成,完成总量的90%;(2)宅吉路、四方河联络线桥、贵惠路已基本完工;(3)南明东路—广顺路、客车站转盘、小车河人行天桥、延安西路人行天桥已完工;(4)9个地下通道中六中人行

地下通道、省政协人行地下通道、太平路人行地下通道、邮电大楼人行地下通道、永乐路人行地下通道、六广门人行地下通道6个已经完工,其他地下通道计划春节前完工;(5)大营坡声障墙已完工;(6)西南环线一期工程已完成立项、可研、初设、规划用地许可证等前期手续,施工和监理招标已完成,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已完成,现正抓紧完善环评手续(已报省环保局待批),抓紧与小河区商谈征地事宜。

2.贵阳大剧院、南明河河景整治(三中地块)、文昌阁二期柳园、老年大学、市政府d栋宿舍楼、东出口环境综合整治、冯山至宝星道路、百宜至大石板道路、阳明洞至三元道路、实验二中分校教学中心图书馆学生宿舍、中华路、遵义路街景亮丽工程、南明河小河段橡胶坝、南明河浮雕景观工程、2014年新建垃圾转运站、贵阳三中金阳新校等建成完工。

3.在建项目中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项目的前期手续初步设计省发改委已批复,建设规划许可证已办理,项目总图消防支队已审批,材料招标已完成。该工程已于2014年7月30日开工建设,土建部分完成10%。新庄污水处理厂目前前期手续和招投标工作已完成,正在做征地工作,计划2014年2月开工。贵阳日报社印务中心 1号楼三层正在浇筑砼,2号楼主体已完成,安装暖通完成80%,3号楼孔桩砼动测验已完成,地梁钢筋制安及砼浇筑完成。贵阳学院(东校区)道路及管网工程主要工程已完成,正进行支路建设和校园绿化。

(三)代建项目11个,总投资109202.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9393.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6055.00万元。代建单位通过招标等方式已全部确定,已签订代建合同并开工建设的项目2个,正作初步设计和可研报告的项目7个,待初步设计批复的项目2个。

其中已开工项目:1.贵阳学院行政楼主楼已完成,中心广场已基本完成,艺术楼a、b栋已封顶,c、d栋施工到二层,实验楼已封顶,体育馆基础开挖完成,逸夫楼主体已完工,装修完成90%;2.贵阳市委党校改扩建工程学员楼1#楼基础开挖已完成,2#楼条基开挖已完成,孔桩开挖完成90%,3#楼基础开挖完成40%,信息中心孔桩开挖完成85%。

二、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情况是好的,工程建设质量、建设进度和投资基本处于受控状态,大部分项目建设进展较为顺利。各项目法人及参建单位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依法建设的意识逐步增强,基本能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工程建设活动,基本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项目四项制度。但在建设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资金不到位,建设资金尚有部分缺口,普遍存在资金滞后于工程进度的现象。

2.“四制”不够健全、操作不够规范。目前,重点建设项目虽然基本实行了“四制”,但存着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执行不严格等问题。

(1)项目法人责任制。有的项目法人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不能正常履行法人职责。有的项目未按国家规定执行,政企不分,项目法人责任制没有完全落实,少数项目政府部门直接作为项目法人实施项目。

(2)招标投标制。目前,贵阳市重点项目的建设基本上都开展了招标投标,但是招标投标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招投标方案报发改部门先核准、后实施的规定,建设部门的项目执行稍好,其他部门的项目执行得不理想。②对于专家库的建立,现有的专家库中技术类专家偏多,经济类的专家偏少。③专家评标不规范。由于评标时间有限,专家不能全面、系统地审查投标文件,评分往往变成打分,影响了评标质量。

(3)工程监理制。工程监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力量不够、手段落后以及监理不到位等问题。有的监理日志过于简单,没有全面反映监理情况,有的监理工程师不按时对监理日志签字等。

(4)合同管理制。目前,贵阳市重点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合同文本不规范,内容不齐全,一旦发生纠纷,无据可查;部分合同没有按照招投标条件签订,中标单位承诺的条件未写进合同,有的工程合同不严谨,存在许多漏洞,在执行过程中给施工单位调整合同内容开口子,往往导致投资超概算。

3.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超概算情况严重。重点建设项目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设计变更、调整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提高装修标准后不履行报批手续,导致工程投资突破概算。

4.“重建设、轻交付”普遍存在。近几年来,贵阳市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步伐,一批建设项目相继建成

并投入使用,推动了贵阳市的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许多项目投入使用后未及时办理综合验收手续,致使国有资产家底不清、产权不明。为加快验收转固,形成国有资产,更好地推动全市下一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从2014年起,对贵阳市1998年以来的300多个项目的验收转固工作,分批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

三、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展望

针对2014年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1.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管理,充分发挥重点办、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单位的作用,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形成抓项目的合力,推动项目快速实施。项目单位要进一步强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新开工项目要尽快完善有关立项、征地、规划、环保等建设项目手续,落实拆迁、设计、招标及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等建设手续,尽早实现开工建设目标;续建项目要加强资金调度和施工组织,保证建设材料和设备的供应,保证关键设备采购质量和按时供货,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收尾项目要尽快落实建设资金,采取倒排工期等措施,确保项目干净利落地收尾。

2.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保证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1)积极与国家、省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努力争取国家、省对重点项目支持。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增加资金的筹措渠道。

(3)进一步加强和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努力争取金融机构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好金融机构为重点建设项目服务的重要作用。

3.2014年,在2014年通过并实施《贵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和《贵阳市招标投标局际协调机制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准备起草制定《贵阳市政府投资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贵阳市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管理办法》、《贵阳市政府投资项目稽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重点项目管理和服务程序,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努力为重点项目营造一个富有竞争优势的建设环境。

4.大力推行项目代建制。为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化组织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贵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2014年贵阳市发改委选取11个项目作为代建制试点,建设进展情况良好。2014年贵阳市发改委将已初拟的《贵阳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提请市政府批准,待市政府批准后将在市政府投资项目中大力推行项目代建制,以达到对建设项目实行“三控制”(控制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期、控制工程投资)的建设目标。

5.2014年,按照《贵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的规定对重点项目管理工作采取动态管理,将符合条例规定限额的项目都纳入跟踪管理,完整地反映贵阳市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并且将情况在贵阳市发改委网站上公示。

(1)已开工的在建项目方面,贵阳市发改委下发通知到项目单位,要求对在建项目进行认真清理,将投资已达到贵阳市重点项目的规定金额的项目纳入贵阳市发改委跟踪管理。

(2)新审批项目方面,贵阳市发改委在初步设计审批后,对投资已达到贵阳市重点项目的规定金额的项目下发通知,将其纳入跟踪管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