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在“对话”中提升语文素养】 提升语文素养
 

【在“对话”中提升语文素养】 提升语文素养

发布时间:2019-06-12 04:16:19 影响了: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这就需要教师改变阅读教学的“独语”状态,实施“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是多元、个性化的教学,是交互、灵动的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那么,如何构建对话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对话”教学的前提是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敢想、敢问、敢做,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语文教师应从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中走出来,归还学生的话语权,让学生不仅有机会说,而且能够与教师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还应营造民主平等的、充满爱心的课堂氛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人格平等、心灵平等、价值平等,让师生各自向对方敞开心灵之门,畅所欲言,彼此接纳,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充满人性、富有个性的对话平台。学生也只有把教师作为一个地位平等的交流伙伴时,才可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思维潜能。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只有坦诚地进行精神交往、心灵沟通,产生思维碰撞,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对话。
  二、创设丰富、多元的对话情境
  语文教学不应只是师生间的单一对话过程,而应体现出丰富性、多元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世界,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使师生真正平等地“言说”,自由地“言说”,使学生的阅读转换成在多向对话中表达、共享、创造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一)创设生本对话情境
  “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真正的对话,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教师只有创设多种阅读情境,才能使学生面对文本时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二)创设师生对话情境
  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师应更多地充当向导,成为学生的同读者、引路人,成为可亲可信的朋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对话情境走进学生,与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与他们进行平等对话,把准时机把学生引入学习的重难点处,导入到更深的学习层次中,导读出文章的精神、情感与境界,导问出切合重难点的有价值的问题,导悟出词句中的内涵、情感。
  (三)创设生生对话情境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如此,教学也如此。在阅读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学生间的对话无处不在,它能使个体认识更为成熟、更为全面。学生可以通过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在交流与合作中渐渐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学会欣赏,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交融。
  三、挖掘有效、鲜活的对话资源
  教师不可能精确预知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具体生成性教学资源,需要及时变更预定的教学设计,重组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意义的有效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一)充分发掘“基础性资源”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就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前理解”去阅读文本,同时还要学会借助别人的“前理解”,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文本的其他内涵,从而对理解到的意义作出自己独到的价值判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新的联想,生成新的意义,塑造新的形象,将阅读实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阅读去影响学生的生活。
  (二)善于捕捉“生成性资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和丰富学生的“前理解”,防止自己的“先入之见”甚至“个人偏见”对学生阅读的干扰,可以先组织学生独立阅读,并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前理解”只有在不断“理解”中才能得以增强。而后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聆听各种不同的“前理解”,以扩大自己的“前理解”。教师要敢于放手,立足于课堂中涌现的现实状况,及时更新教学设计,“刷新”教学过程,通过对教学中动态资源的捕捉与利用,促进师生之间对话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灵活引进“生活资源”
  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为人处世方式、待人接物习惯等,学校生活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丰富多彩的活动等,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优美绮丽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等,这些五彩缤纷、异彩纷呈的生活,都是语文学习之源。如学习《公仪休拒鱼》一课,可以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腐败现象和廉政典范,将生活资源引进课堂,在“对话”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公仪休的崇高品质,同时受到廉政教育。
  总之,让“对话”走进课堂,让“对话”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和学生就能真实地表现自己,真实地交流各自的感受,从而产生一些前所未见的新思想、新行为。学生也会从过去被动的世界中解脱了出来,在“对话”中不断地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认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