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死前的最后一堂课》之于我的博士研究】最后一堂课
 

【《死前的最后一堂课》之于我的博士研究】最后一堂课

发布时间:2019-06-13 04:29:21 影响了:

  每回工作都有许多心得,每回结束都学到许多新知,不过,这应该是我头一次在翻译过程中与结束后都那么希望能攻读博士学位,就只为了继续钻研我在《死前的最后一堂课》里碰到、想解决,却仍有极大改善空间的难题。
  语言的翻译等同文化的翻译,因此翻译时不能仅执着计较于个别字句,必需思考该字该句放在此处、放在该文化里有什么意义,以及对应译入文化的相对含义,不是翻翻字典就可以,没有那么绝对。但是,有时候,即便我们跨越、解析了上述含义,却还是找不到对应可译入的“形式”(或“结构”)。因为该语言包含不同形式,在我们的语言里却找不到对应的形式。
  以《死前的最后一堂课》为例,便是所谓的非裔美人英语。基本上是英文,但文法不同、发音不同(自然拼字不同重音也不同)、意含与结构都不同。中文也有类似的分歧,例如各地方言。可是,中文方言的语域(register)跟非裔美人英语一样吗?讲中文带方言腔调者的社会地位与非裔美人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同理可证,也不能直接拿任何方言来当作非裔美人英语的对应语言。因此,到底该怎么办?
  《死前的最后一堂课》描述的是1940年代路易斯安纳州黑人的处境。在那个时空背景下,只要出了事,若你是黑人而不巧在场,无论是否你错都是你有罪。于是21岁的杰佛逊就这样在根本没杀人的情况下被判处死刑。同为黑人的葛兰特在外受了高等教育回到路易斯安纳州当老师,身为该区教育程度最高者,受姨婆之逼迫威胁,进入狱中为杰佛逊上临死前的最后一堂课,让他能带着尊严与自傲而死,让他知道,真正的勇敢,不一定是拼命抵抗,而是抬头挺胸从容受死,接受生命的不公不义,坦然离去。
  书中主角是黑人,为了用文本强调教育程度不高(以及/或饱受歧视)之非裔美人与白人的差异,化为文字的非裔美人英语便拥有了不同的生命,不同于美式英语的生命。问题来了,无论拼字文法是否故意出错,译入中文都是相同意思。中文与英文的基本结构不同,英文由许多字母拼成,可以随便更改其中几个字母便化为不同但仍保有相似“外貌”的字,不过我们都知道其本质不变;但中文就是一堆方块字,每一个方块都有其固定意思,没有办法仅凭改变其中几笔几划便能使其保有相似外貌却本质不变。此外,面对文中的语言转变,想要用中文玩文字游戏还不能太高明,毕竟说话的人可能根本没有教育程度可言,翻译时也得要呈现出该“程度”。
  原本我的第一直觉也是将非裔美人英语的部分翻译成闽南语腔调的中文,毕竟最为方便快速,跟我们所使用的官方中文绝对是共享相同灵魂但长相不同结构也不同的“语言”。可是,基于先前提及的原因,我无法说服自己。我自己都不懂,除了方便,这样做怎么会合理?方言怎么可能等同非裔美人英语?于是我开始与编辑鱼雁往返,提出自己的种种看法。提到闽南语腔调的中文时,编辑也表示担忧:小说内文多半属于感伤与失望的文字,但是闽南语腔调的中文则有诙谐的语气,如果用带有诙谐背景的文字去诠释那样的悲伤,读者能确实体会吗?还是会被我的文字所误导,产生似是而非的苦中作乐误解?
  编辑建议我可以参考相似时空背景与主题的小说,例如《紫色姊妹花》及最常被人拿来比较的《梅岗城故事》,看看其中语言是如何处理。结果借回来后发现根本没有处理,译者都是直接在序或跋中说明其实书中语言是有差异,只是为了阅读方便、理解方便等等诸多原因而未能呈现。编辑没有说我不能这么做,可是我一直致力于要忠于(所有我经手作品的)原著,希望能让读者用另一种语言读到与原文小说没有太大差异的文本,因此这样的文化冲击我自然不会放过。毕竟我念研究所时的论文题目便是在探讨语言中的这种“文化差异”究竟可译不可译。
  最后,在反复修改琢磨之下,我将对话全用错误的文法、句构以及赘字呈现。想说,至少这样解决了问题吧。结果,书到最后面还有“信”。前面的对话就算为了呈现非裔美人英语的特性,至少拼字还正确,只是语言结构很奇怪。可是到了书信时,为了强调教育程度之低,根本就是错字连篇!这下我头大了。拼错字至少看得出来是什么字,那中文该怎么办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才能表现“我会念只是我不会写”的程度?用错别字吗?可是错别字至少还是写出了字,程度还是比只会念但写不出来高。所以要用注音吗?可是连篇注音,不要说读者读了累,我光要输入那些注音都很累……
  我就这样不停地自我提出又否定,再提出又再否定。
  最后交出的定稿,我故意将自己的译文写得乱七八糟,注音、赘字、错别字一大堆,句型与文法故意错误连篇,多到自己看了都很想哭,深怕书到读者手上他们会无法体会我的用心,进而觉得译者程度好差、乱译一通。又担心就算他们体会了我的用心,却因为这么多错别字而让他们阅读上过于吃力,反而无法欣赏这本简单却沉重深远的小说。出版前,编辑内部讨论了一番,决定删去注音,请我改以更简单的错别字替代,因为阅读注音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我们都离小学一年级很久了……)。
  交稿后我对编辑说,这本小说让我想起了当初写硕士论文的心情,以及我对这种文化语言的可译与不可译性的热忱。翻译过程中查的资料都够我再写一篇论文了,干脆打铁趁热,拿这本小说去写我的博士论文提案,顺道念个博士好了。《死前的最后一堂课》影响之深远,真的不是三言两语可轻易带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