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龙马倚风神,骆驼亦坦步_骆驼对小龙马说的话
 

龙马倚风神,骆驼亦坦步_骆驼对小龙马说的话

发布时间:2019-06-18 03:56:03 影响了:

  认识张和平院长还是在1997年的前后,当年的张和平正倡导“贺岁电影”概念,促成冯小刚导演的首部“贺岁影片”《甲方乙方》的公映。如今笔者为“北京人艺”60周年而相约采访,多年未见,张和平院长还是“依然故我”带着平和的笑容,自然随和地把院长办公桌让给笔者安放电脑,宽和平易如忠厚师长,但是一谈到“北京人艺”,却“神态质朴,文采风流”,总有说不完的话要讲。
  初衷
  “北京人艺”是戏剧大师创建的理想艺术殿堂,首都剧场柔和的灯光亦曾温暖无数观众的心。60年的磨砺、积淀,众多名作经典的留存于世,已经深入人心又特色鲜明的“北京人艺演剧风格”,足以令人敬畏尊崇,加之“人艺”拥有享有众多广泛赞誉的老中青表演艺术家。可以想见几年前张和平接任“北京人艺”院长时的复杂心绪。
  “2007年的11月23号。”张和平清晰地报出了接任的日期。“是在筹备北京奥运会期间,2005年我已经在北京‘奥组委’工作,担任开闭幕式工作部的部长,第二年就要办奥运会了,是从创意到制作的最紧要阶段,若同时接任‘北京人艺’的院长,压力太大。北京市的领导征求意见时自己也是心里一动。”
  “北京人艺”是名家云集之地,建院以来只有曹禺、刘锦云两位院长,张和平是第三任。一度社会上对“人艺”有些说法:剧院班子不太团结、没有什么新作品出现、人才流失严重,已经隔了好几年没有院长。那时张和平已经在电视、电影领域获得众多的奖项,他是第一届“北京市电视十佳艺术家”获得者,和第一届“全国百佳电视家”获得者,加之后来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长、市政协副主席等职,有人劝他:“这是一步险棋,难道不怕‘晚节不保’?”
  但是张和平还是接任了。“我说不出‘不’字来。”张和平院长话语间带出些北京人的实诚来:“为什么来?这里有一种情结。年轻时我学了7年的话剧表演,学生时代的最高理想是到‘北京人艺’做一个演员,当年再敢想,也没有想到我要做‘北京人艺’的院长。所以现在到‘北京人艺’应是冥冥中的一种缘分吧,我是从话剧出发现在又回到了原点。‘人艺’是我心底的一个梦。”
  张和平院长向笔者谈了他的颇具戏剧性的经历:1946年出生,1961年进入当时北京艺术学院话剧表演系学习;1968年毕业时恰好在**中,当时所有剧院都没了,所以毕业后就去做了群众文化工作,一做就是17年;后在部队待了一段时间,又去了大兴县当时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作,几乎去过大兴县的每一个村子;再后来在北京毛麻丝厂工会工作了四年。
  “现在我能写点东西,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在工厂、乡村我要编‘好人好事’,虽然很基层、很基础,但是不低贱,所有做出些成绩的人都有磨砺的过程,那是在‘接地气’。现在搞形式的多,玩技巧的多,转型过程带来的社会浮躁之风,严重削弱了文学的品质。远离生活带来的思想的贫瘠,其危害日显。人们恐惧磨难,但磨难是一种财富,没受过苦的人不会知道这之中的道理。”
  1985年到1995年张和平在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任总编辑,先后策划拍摄了《爱你没商量》、《过把瘾》、《宰相刘罗锅》等知名电视剧,“金牌策划”的名气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当年流传在大街小巷的《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天地之间有杆秤》的歌词即出于张和平之手。“那时的音像出版社已经自收自支,录音带、录像带得进入市场。作为总编,从选题到创作都要考虑商业规律,所以那十年对我来说挺重要,市场意识是逐渐渗透到作品的创作和制作当中去的,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995年后张和平任北京文化局副局长,分管文化市场。当时的北京电影公司没有制作基础,整个北京市也没有自己的制片机构。电影院的票房更是差强人意。“因为做过多年的音像出版工作,知道发行对编辑出版的作用。所以就想:能不能在原来基础上扩大制作,带动发行,这样形成一个链条。我的想法得到了当时北京宣传部长龙新民的支持,就组建了后来的紫禁城影业公司,我是第一任总经理。”那时候紫禁城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红色恋人》、《背起爸爸上学》,以及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
  1996年前后可以说是中国电影最为困难的一个时期,电影数量少,电影院亦不景气。当年笔者在一家幼儿园采访正在拍摄《甲方乙方》的冯小刚导演时,他坦言自己很狼狈,已经被边缘化了,他拍了好几部片子均未获准上映,拍一个“毙”一个,“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甲方乙方》第一次审片时片子放“倒”了,当时冯小刚绝望得差一点“撂”了。后来冯小刚曾多次表达对张和平的感激之情:因为是张和平提出了“贺岁片”概念,帮助《甲方乙方》找来投资,安排贺岁档期,风险共担等,这之后才有了“冯氏”每年一部的贺岁电影。“冯小刚的潜质好。”张和平院长说:“他有他的风格,他是从胡同里出来的,我也是从胡同里出来的,能够有一种心灵的感应:表面上看起来调侃、漫不经心,其实骨子里挺温暖的。”
  2007年,已经从事文化艺术工作40余年的张和平进入了他最重要的一站——“北京人艺”。
  人气
  曹禺先生曾在“北京人艺”建院30周年的序言中赞“人艺”的四巨头之一赵起扬先生时写道:“一个戏剧团体,如果只是一群艺术家们整日沉浸在他们的艺术活动中,那么这个剧团必将逐渐走向纷乱。因此,一个戏剧团体必须有一个精明强干的组织者,一个真正的戏剧内行,他能从千百个心引出一条艺术理想的轨道,把各种纷纭复杂的矛盾顺理成章,一一解决。人事的纠纷、经费的调派、人才的选求、剧院的规划、戏本的挑选……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组织者。他要有理想,有能力,有德行,有襟怀,有精力,有全心全力扑在话剧事业上的无私精神。没有这样一个组织者,一个好剧院是办不成的……”
  “我情愿带一师的人冲锋陷阵也不愿带10个艺术家演半部戏。”曹禺先生引用这样的话说出心中的感慨。
  的确,“北京人艺”不同于严肃刻板的政府机关,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公司,它需要时时刻刻充满创作激情,又需要融洽亲密、有条不紊,共同为一部剧作协同合作。接触了“人艺”众多的演职员,发现“北京人艺”似有一种特殊的气场:大家视“人艺”为“家”,这里有一种令人亲近的氛围,没有丝毫的“官气”、“商气”,处处显示出让大家聚拢在一起的浓郁的“人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