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青海的散文 大美青海介绍] 介绍青海的美
 

[青海的散文 大美青海介绍] 介绍青海的美

发布时间:2019-06-24 17:59:12 影响了:

青海的散文

塔尔寺游玩散文600字我是青海人

不知道您的年龄这是一篇学生的今年“十一黄金周”,我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了青海的西宁市.到了西宁市的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距西宁市25公里,是喇嘛教六大着名寺院之一,在全国及东南亚地区也享有盛名.它占地约600多亩,共有800多间房屋,是由小金瓦殿、大金瓦殿、活佛院、佛教大学、酥油花馆……组成. 一到寺院大门,门口的如意八塔就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有纪念释迦牟尼降生时行走七步,步步开朵莲花的莲聚塔;纪念释迦牟尼修成正觉的菩提塔……看完了这 些,我们随导游来到了小金瓦殿.小金瓦殿是这里的护法神殿,里面有一个“功德碑”,相传人们如果能把钱贴在碑上就能吉祥如意.离开了小金瓦殿,来到了大金 瓦殿.殿外有许多磕长头朝拜的人.他们五体投地要磕十万个长头呢!所以这里的地板两三年就要换新的.殿内,这里的佛像面前不点香,而是摆酥油灯. 离开了这里,我们又来到了同壁画、堆绣、酥油灯花并称塔尔寺三绝的酥油花馆.在这里陈列着颜色各异、小巧玲珑的酥油花制品 .酥油花虽然好看,但是由于酥油花的融点很低,所以制作酥油花的人必须在旁边放一盆加有许多冰块的水,这是为了用冰水将手的温度降低.如果手的温度高于酥 油温度的话,酥油就会化掉.酥油花真是一门残酷的艺术.而现在在寺里已有三十多位僧人会制作酥油灯花塔尔寺的建筑和景物数不胜数,各具特色,就是看上一天 也看不完,真让人叹为观止呀!点评: “十一黄金周”长假后的第一次作文课,老师讲解习作:记一次游览.主要考虑同学们在“十一黄金周”的旅游景点还在脑中印象深刻而安排这次习作.徐雅君同学 仅用了30分钟,挥毫而就,一气呵成.青海塔尔寺在她手下写的真实可信,介绍特色酥油灯花也很有吸引力,但这篇习作在内容上还应再具体、丰富点.写作文对 她来说是得心应手,无论什么题材、体材.在现今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大环境下,当堂完成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要求,是加强速度、培养观察、想象能力、减轻负担的 好方法.如果有问题请追问,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描写青海湖风光的文章

作者:冯君莉,当代作家,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我们同启明星上路了.和我们一起上路的,还有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高原梦。

汽车在青藏公路上行驶。

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静。

我在轻轻的摇晃中,继续在那神奇的高原梦中徜徉。

身子猛地朝前一倾,我从睡梦中惊醒。

身旁年轻的司机,此时轻轻地说了声:“青海湖到了,下车看看吧!”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

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

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衔接着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水。

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

青海湖的蓝,蓝得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

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蓝,是因为湖面高出海平面3179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百分之零点六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晶莹明澈。

抬眼望去,在雨后特有的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是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耸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草滩上那几匹漫步的牦牛,显得分外悠闲。

我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一定毫不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尽情泼洒。

因此,留下了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青海湖还是鸟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

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万不同种类的水鸟呢?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年复一年地从我国江南,从东南亚,从尼泊尔,从印度,飞到这里,在这里畅游嬉戏,悠然自鸣,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

只有这神奇、美丽、和平的地方,才能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还有那满湖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吧。

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啊,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秋天的散文

请给我一些关于秋天的散文,谢谢 悬赏分:20 - 解决时间:2005-10-28 17:58 谢谢大家 提问者: cuiyaoli4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一、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

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

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

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

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

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

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

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

赞美昆仑山,盐湖城,青藏高原文化的诗歌,

大美青海(散文诗)文/向天笑酥油花在塔尔寺,透过美丽的酥油花,我看到的是一只只冰冷的手掌、一张张冰凉的嘴唇,一颗颗火热的心隐藏这些花朵的背后.透过美丽的酥油花,我隐约闻到了牛奶的芳香,啊,不,分明是听到了牛的歌唱,成群结队的牛在草原上最后的歌唱.我把远道背负而来的情感包袱放下,搁置生长菩提树的塔里,然后匍匐叩拜,当我站起来,心空像天空一样纯净、开阔.只是我的心从此像酥油花一样冰凉,也善良.也许你还来不及看它一眼,它就融化、消失了.化作佛前的一柱柱光,点亮我为你的祈祷.青海湖再度走进青海湖,在道路的两边,一边阴云密布,一边阳光明媚,真是道是无晴却有晴.一会儿穿着单衣,一会穿着夹衣,一天就走过春夏秋冬,仿佛一生也就这么短暂.站青海湖的祭台上,我的心终于像青海湖一样平静了,尽管风浪还没有完全停止.一遍遍地倾听祭湖的号子,我的泪水一次次涌出眼眶,唉叹心爱的湖神为什么也喜欢兴风作浪.青海湖就像一块蓝天掉在草原的深处,她平静地躺在那里.只要有风吹过,定会浪涛掀起,连飞鸟、白云,都随波荡漾,我再爱她也带不走一根水草. 多想做青海湖里的一条小鱼,可以在她的怀抱里悠闲自在,似乎不怕有人惊动我的美梦.小小的翅,小小的尾,轻轻地滑行,仿佛在等待日月山那边的光芒,永远也不被人察觉. 来一次青海湖真的很不容易,我一直迟迟不肯离去,回过头来,羊群像云朵一样铺在湖边,我的思念也化作满湖的水在慢慢进入冰冻.黄河石在贵德的黄河边,我看到黄河的水像溪水一样透明、清澈.谁说跳进黄河洗不清?洗不清的是自己的的灵与肉.沙滩上,遍布着细小的黄河石,这些海水的尸骨,经年之后如此的光滑、圆润,红的、黄的、白的、青的,偶尔还发现有绿的.多少年前它们从海底升起,现在它们铺满奔赴大海的路上,也许一辈子到达不了大海,可它们像眼睛一样朝着大海的方向张望.我捡起一颗黄河石像托起一座江南的丘陵,一颗颗黄河石躺在我的掌心里,可一座座江南丘陵却永远站在我的心房里,中间流淌不是湖水,也不是黄河水,而是我的泪水,离开了,不带走一片尘土,不带走一点声音. 没有人听得见这无声的哭泣,在黄河边.青海草原漫步在青海的草原上,我感觉离天很近,抬头就是天堂.低下头来,我看见草叶与草叶之间表面独立,但在看不见的底下,永远纠缠在一起.草根与草根赤裸地拥抱,比伸展的草叶更加舒坦,它们从不声张,互相牵连,也牵挂着对方,彼此之间的思念铺天盖地,一望无际,连天空也为之低矮,仿佛翻过山岗就是自己的家乡. 一匹白骏马,在铺开的绿毯上张开四蹄,快乐地飞扬,骑在她的身上,信马由缰,她的方向就是我的方向.在这青青的远方,思念永远也不会苍老、枯黄,我的爱人生就天使的翅膀,隔山隔水,总在我的身边飞翔.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是最迷人的风景区,她的关爱装满我的行囊. 在远方,不再天远,不再地隔,日出月落,日落月出,多么和谐.可惜夜短昼长,片刻的欢娱,带来长久的思念.像青青的小草,覆盖着渴望已久的沙土.有的人想持久深入,有的人想连根拨掉,哪知野火岂能烧尽呢?一阵风、一场雨,思念就会长得遍布原野.拉脊山 海拔三千八百二十米,那些昆仑石垒起的傲包,经幅招展,难怪拉脊山下看不到一块石头,石头都跑到山顶上的傲包来相会了.我一个人站在拉脊山上,远离人群,朝傲包走去,有一个小伙子在比划着手势,他是一个哑吧,同堆砌在傲包的石头一样,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多少年后,他会成为拉脊山的一块石头,风风吹雨打,还是不会说一句话.这么多年了,我在诗中与情人相会,若干年后,会成为石头、成为傲包吗?梨花篝火 刚才狂歌乱舞的男女,都已离去,只留下一堆残余的篝火,像风烛残年的老人蹲在操场上,轻轻地诉说地什么.几点微弱的星光,几片飘扬的旗幡,偌大的青藏高原早已沉睡,只有我一个人漫无目的行走.我抬起头,看夜空的月亮如你的脸蛋,远远地望着我,我听得见你轻微的喘息,像那堆温热的篝火,伸出红红的火舌吻舔着无边的孤寂.拉西瓦 巨大的落差是能够产生奇迹的!从小我就喜欢站在屋檐下看滴水穿石,总是抬头看水,抬头看彩虹.可在拉西瓦,在渴望太阳照耀的地方,清亮的黄河水飞泄出来的彩虹,好像就被踩在我的脚下一样. 从仰视到俯瞰,我从水中看到了光明,水是可以洗涤黑暗的.只是想不到那么纯净的水也充满了欲望,只要为她的生命打开缺口,就可以看到她让人意想不到的奔放.那种一往无前的冲击动荡山川,仿佛她的生命力永不枯竭,她的怀抱是不喜欢让人沉睡的. 当我从水中爬上岸边,全身的湿透与内心的失落早已被风吹干;当泪水变成火焰,站在青藏高原,我的内心满是光亮.原来奇迹是在巨大的落差中产生的!千姿湖 不深入你的腹地,我哪知还有如此让人迷醉的风景.像绸缎一样光滑,像春风一样温暖.你随意地躺在河床上,风情万种,千姿百态,众多鸟儿都迟迟不肯离去.我无法抗拒你的诱惑,冰肌玉骨,一尘不染,纯净得让人不敢动弹半步,多想长出飞鸟的翅膀,轻轻飞翔在这片天地里,轻轻停落在每处风景里.仿佛时光能倒流一样,在这里,你走回了少女...

描写大美西藏的散文

大美西藏 作者:红色叶子 来源:文章阅读网 时间:2013-04-17 09:27 阅读:274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2012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12毕业了,2012长大了,2012假如世界毁灭了,那么你最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做什么呢?为了迎接生命轮回的畅游,我踏上了西行的旅途,我的毕业之旅—西藏之旅。

我不知道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势回忆这独特的旅行,一直不愿意下笔用文字来客串她,感觉她好像是我做的一个很长很长的不愿清醒的美梦,害怕文字惊扰了这个梦,更怕我挫劣的语言泄露了他的情怀。

2012年5月3号,西安下着小雨,我背起准备已久的厚重的背包开始了我去西藏的征途,从行人的眼中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从没有过的自信与活力,一个充满梦想勇于挑战的年轻人。

在反对的气流中我坐上了开往西宁的火车。

火车像一位老者慢慢悠悠的不管青年那已经安奈不住心而依旧娓娓道来。

第一站西宁,踏进我人生进得第一个客栈—西凉驿客栈。

很有西藏风味的客栈,很小的藏式吧台,四张桌子,西藏的游者用自己独特美好的回忆修饰了正面墙,一个少年手中的破吉它慵懒的吐出一个一个伤感的音符。

青海湖我们计划的一个必须去得地方,远远的就被它吸引,湖水碧蓝碧蓝的仿佛与天空接壤找不到边际。

没有去观看青海湖主要的景点却还是把他的一颦一笑全部收录于我们脑中。

一路上的雪山、青草、牛羊、蓝天、雄鹰,一路上下雨、冰雹、阳光、大雪、狂风。

我们见识到天气的多变,此时的青海犹如一个很会撒娇的孩子,让我们苦笑不得。

第一次尝试搭车,以前在电视中看到搭车去西藏的人都竖然起敬现在自己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懵懂的少年等待脑中各种奇迹出现。

第二站拉萨,拉萨的天空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美,大片大片的白云依附于蓝天之上,他们像一对热恋的情侣白云跟随着蓝天,蓝天容纳着白云。

蓝天白云下的布达拉宫此时彰显着他的威严,他像个老者观看者天空中的点点滴滴,不容许出现什么误差,站在布达拉宫的前面有一种在画里的感觉,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是在做梦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为了目睹夜幕下布达拉宫的唯美,我们足足在药王上上等了4个小时,当时西藏的气候还不是那么和蔼可人的,不过布达拉宫没有令我们失望,夜幕下的他在暖黄色的灯光下显得更加的调皮动人。

如果白天的布达拉宫是一幅唯美的水墨画,那么夜幕下的他就是从画中走下来的仙女。

在仙女的督促下我们拿起了写着求艳遇的牌子,想让她我们寻觅生命中的那个他,第一次跳藏族舞有点不敢,因为认为自己的舞姿还不到可以出来见人的地步,但看到旁边一个从美国来的胖女那臃肿的身体不停的扭呀扭顿时信心大增我也加入到了舞蹈的行列。

记忆犹新的是西藏的小江南林芝,与拉萨市于纳木错截然的不同,空气也不像拉萨那么干燥,更不像纳木错那么寒冷。

茂密的原始森林,干净的小河,碧绿碧绿的树木。

在林芝我们停了一天,租一辆自行车、支一顶帐篷享受着阳光对我们的洗礼。

旁边的牦牛进行着午后的散步,白云一片一片的飘过我们头顶,阳光温和的照耀在我们身上。

一路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人和事。

青海湖的王磊,在他家我第一次喝青稞酒。

藏族的司机大叔,虽然话不多但却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藏族人民的热情与豪爽。

请我们吃烤全羊的张科长,这顿饭是北客用5L的山西陈醋换来的,为了吃烤全羊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吃饭,连不太说话的小画家都兴奋的又跳又唱的。

感谢一路上送于我们哈达人们,它们被我珍藏起来,因为它记载了我们搭车的辛苦与快乐。

还有很多人我已经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给予的东西已深埋在我的记忆中。

那条忠实的小狗,陪伴我步行了5个小时久久不愿离去,看到它挡在我拦的一辆车前面不愿离去,看到它追赶着我,眼睛还是湿润了。

如果在大昭寺门口那些朝拜的人们感动了我,那些一步一拜朝拜到拉萨的人们刺激了我的泪腺,他们中有60多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小孩,我们总是在问是什么让他们拜上几年就为了去拉萨为了去大昭寺门口,那是信仰。

他们的信仰让我们俯首称赞。

此时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如松开阀门的水一涌而出,旅途中的我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宁静与豁达,从未有过的从容与享受,这种感觉是我以前任何一场旅行所不能给的。

一辈子不长,做一件自己喜欢的崇拜的事不多,而西藏之路让我明白了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所做的是为了什么,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还记得帮助我们的一个年轻人说的话“出门在外,大家都不容易,能帮就尽量帮吧”。

西藏之旅让我这颗本来就不太安分的心更加兴奋的跳动起来。

喜欢在路上的滋味,行走是我所奢求的,当我做到了我认为我可能的事,没有兴奋的睡不着觉,只是浅浅的用一笑表达,好像这就是我生命中应该有的。

写着写着发现越来越多,由原本的一篇文章变成了一本短片小说。

每一个字下来就好像我重新走了一遍西藏,美味依旧。

值得回忆的事太多,怕自己不小心漏掉了什么,文字虽然不能完全的记载我的整个行程,但我的眼睛是我最快最重要的快门,那些美都已印在瞳孔里,一辈子都不会褪色。

麻烦大家推荐几本写甘肃,西藏的小说或散文书,要著名作家的,谢谢...

论文:1.《藏族族源》1984年 《西藏研究》 2.《羌族族源》1985年 《西藏研究》 3.《西夏族族源》1985年 《西藏研究》 4.《党项族族源》1986年 《西藏研究》 5.《聂赤赞布以前的西藏历史》 1986年 《西藏研究》 6.《南日松赞的业绩》1987年 《西藏研究》 7.《芒松芒赞的历史》1987年 《西藏研究》 8.《论佛教与苯教的略同》 1993年 《西藏研究》 9.《论苯教》1994年 《西藏研究》 10.《论格萨儿》1993年 《西藏研究》 11.《论格萨儿故事中的藏族风俗》1994年 《西藏研究》 12.《谈格萨儿的历史性》1996年 《西藏研究》 13.《论构成文艺作品的要素》 1987年 《西藏研究》 14.《谈朵麦的几大佛寺》1988年 《西藏研究》 15.《论藏族古墓》1988年 《西藏研究》 16.《佛经翻译史略》(汉文) 1996年 《西藏研究》 17.《藏密功的初级功法》 1990年 《雪域文化》 18.《论诗镜论中的主题》1992年 《雪域文化》 19.《藏传因明学的发展史》1993年 《西藏教育》 20.《略谈聂类学的辩论方式》 1986年 《西藏教育》 21.《郎萨故事中的人物刻画》1981年 《西藏藏文报》 22.《论诗歌的主体》 1990年 《西藏研究》 23.《论藏族文学体裁》1994年 《西藏研究》 24.《谈自由诗的发展前途》1993年 《山南文艺》 25.《论皈依的修练方法》 1989年 《西藏佛教》 26.《藏族四大氏族六大氏族》 1989年 《中国藏学》 27.《安多藏族的体育》(汉文) 1990年 《中国西藏》 28.《安多藏戏》(汉文) 1992年 《甘肃民族》 29.《论藏族文学与藏族语言》(汉文)1998年 《格桑花》 30.《史书中的猿人》1984年 《知识火花》 31.《塔儿寺志的质疑》1992年 《西北民院学报》 32.《〈论西藏与苯教〉一书的质疑 》1993年 《西北民院学报》 33.《论诗镜论中的自性修饰法 》1982年 《西北民院学报》 34.《文学与政治》1981年 《西北民院学报》 35.《论诗歌的布局》1983年 《西北民院学报》 36.《藏族医药的发展概况 》1983年 《章恰儿》 37.《藏族第一代赞布的来历》1982年 《青海教育》 38.《谈诗镜论中的三十五种修饰法》1983年 《青海教育》 39.《谈诗镜论中的三十二种修饰法》1982年 《青海教育》 40.《拉脱脱日年赞时期的佛经是从天上来的吗?》1984年 《青海教育》 41.《论藏族先民的分布区》1985年 《青海教育》 42.《吐番王赤松帝赞的历史》 1987年 《青海教育》 43.《论藏族的大地和人类》 1988年 《西藏研究》 44.《论文例三条》1984年 《青海教育》 45.《论藏族普通话》1984年 《青海民族语文》 46.《谈三大方言区的名词统一 》1981年 《青海民族语文》 47.《藏族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1988年 《西藏教育》 48.《怎样修练无上瑜伽功》1990年 《西藏教育》 49.《五瑜伽与人的健康》1991年 《西藏教育》 50.《论藏族的诗歌起源》1984年 《旭日》 51.《论藏族天文与现代科学》 1989年 《攀登》 52.《苯教与道德》1990年 《攀登》 53.《苯教与文化》1992年 《攀登》 54.《苯教与风俗》1986年 《攀登》 55.《论佛教的科学性》1988年 《西藏佛教》 56.《佛教对藏族文化的影响》1991年 《雪域文化》 57.《佛教与藏族教育》1992年 《雪域文化》 58.《藏文语法与现代藏语》1993年 《雪域文化》 59.《藏语文翻译史概说》1994年 《中国藏学》 诗 1.《思故乡》1980年 《章恰儿》 2.《乌鸦吹备 》1982年 《章恰儿》 获章恰尔2等奖3.《风》1990年 《章恰儿》 4.《生活》1993年 《章恰儿》 5.《相象曲》1984年 《章恰儿》 6.《遗嘱》1984年 《章恰儿》 7.《金镯》1991年 《章恰儿》 优秀作品奖8.《创作捷径》1983年 《章恰儿》 9.《夜•月亮》1995年 《章恰儿》 10.《致恩师》1982年 《青海教育》 11.《母亲》1981年 《青海教育》 12.《自由与爱情》1996年 《青海教育》 13.《昨天与明天》1994年 《青海教育》 14.《云》1989年 《青海藏文报》 15.《国庆节》1980年 《青海藏文报》 16.《五一国际劳动节》1980年 《青海藏文报》 17.《八一建军节》1981年 《青海藏文报》 18.《迎春歌》 1980年 《青海藏文报》 19.《心中的歌》 1985年 《青海藏文报》 20.《萨斑赞》 1986年 《达赛儿》 21.《甘南赞》1982年 《达赛儿》 22.《雪山》1985年 《达赛儿》 23.《鼓声》1995年 《达赛儿》 24.《草原的梦》1993年 《达赛儿》 25.《青海湖边的歌声》1994年 《达赛儿》 26.《犹豫》1987年 《达赛儿》 27.《故乡》1986年 《达赛儿》 28.《虎与狐狸》 1983年 《达赛儿》 29.《自由之路》1991年 《达赛儿》 30.《泪》 1992年 《达赛儿》 31.《旧与新》1988年 《达赛儿》 32.《懒汉的幸福》1982年 《甘南藏文报》 33.《理想》 1993年 《达赛儿》 34.《风暴》 1990年 《达赛儿》 35.《美人》1991年 《达赛儿》 36.《马》1990年 《达赛儿》 37.《阿坝赞》 1980年 《阿坝藏文报》 38.《松赞干布赞》 1981年 《贡嘎山》 39.《昔日的歌》1987年 《贡嘎山》 40.《春夏秋冬》 1989年 《西藏藏文报》 41.《懒汉的梦》1985年 《贡嘎山》 42.《猎人》 1987年 《贡嘎山》 43.《泪珠》1991年 《贡嘎山》 44.《劝告》1985年 《贡嘎山》 45.《知心话》1987年 《雪域文化》 46.《月亮...

青海作家马平安的作品知道的有吗

马平安简介默认分类 马平安:笔名艳阳,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一日生,青海省互助县人;曾任编辑、记者,青海文学交流网主编,《三峡文学社》《摇篮报社》特邀编辑,中国青少年作家记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新闻文化研究所文学硕士,一九九八年开始文学创作,多次参加全国性文学大赛并获奖,代表作有诗歌《忆君六首》、散文《黄昏》、散文诗《爱与恨》等被北京市驰书文化艺术学会等单位授予“新星诗人”、“世纪文坛之星"等荣誉称号。

琦君的《髻》阅读问题这篇文章的母亲是怎样的人,从文

陈忠实:1942年出生,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小时候的他酷爱学习,但因家庭贫困不得不休学一年,他含着眼泪离开了校园;20岁时,由于种种的原因,高考落榜;在他21岁那年,恰逢文革,像他一样的文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作者曾一度地徘徊、失落,但为了心中的文学梦,他忍受着寂寞与孤独,毅然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陕西开始了创作,历时10年,终于完成了一部代表巨著《白鹿原》. 读文章,如果可能,最好先了解作者其人、其事,了解人和事,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思想.作者的思想,往往能从他的文章中找到影子.陈忠实的艺术创作中,农村是他小说的背景大舞台.而在这一大舞台上,主要以展现农村生活为主. 《15、青海高原一株柳》是一篇很美的状物类散文,作者通过描写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来赞美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写作的对象“柳树”,写到了柳树生长的地点、环境.作者抓住“极其平常”、“神奇”、“令人望而生畏”这样似乎矛盾的词语,来激发读者的兴趣.这样的开头,可谓别具用心. 写柳树之前,不得不提及到柳树生长的环境:青海高原.青海高原的环境怎样?没有去过的人,根本不知道那里的环境的恶劣.因此,作者花了不少的笔墨对那里的环境进行了描写.“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有这么恶劣的环境,柳树的形象才更令人称奇. 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作者对柳树的形象进行了专门的描写.里面有两个词要引起重视,一个是“巍巍然”,一个是“撑立”.“巍巍然”写出了这株柳树的高大,“撑立”写出了柳树为了生存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写柳树的形象,作者抓住了它的粗大,比如“两合抱粗”,树荫有多少平方米;还抓住了柳树的颜色“绿”,这种绿不是一般的嫩绿、翠绿,是彰显了生命顽强的深沉的、苍郁的绿. 这株柳树的形象,它是不同于我们身边的一般的柳树的.独特的地点,独特的环境,成就了这株具有伟大生命力的“神奇”的柳树.柳树的这种形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散文的描写,不同于一般记叙文的描写,散文在描写中往往夹杂着作者的情思,如这节的最后,作者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写到这里,似乎也可以了.但是,作者却没有停止思考的脚步,由着柳树,产生对柳树为了生存而坚贞顽强地与生存环境抗争的各种猜想了.这个猜想,再现了柳树的“神奇”,让人印象深刻.其间,作者将高原之柳和家乡灞河的柳树进行了对比.对比有两处,一是他们生存环境的对比,二是它们生命力的对比. 对比,往往能产生强烈的效果. 作者要表现什么?仅仅是写柳树吗?当然不是,他是在写人,写那些像高原柳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人. 夏洛蒂、霍金不就是这样的人吗?作者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 作者借物喻人,表达的思想应该就在这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