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政治课程复习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三政治课程复习策略]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0:21 影响了:

  摘 要: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目标要求就是能力测试,学生们要打好高考这场硬仗,需要任课教师不断优化高考复习策略,增强复习教学实效。复习策略应着重落实好六个方面的工作:研究考纲,吃透学情;用好教材,备足“弹药”;关注时政,激活思维;优化教学,稳步推进;有效训练,精心讲评;心理疏导、增强信心等。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三政治 复习策略
  近几年来,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逐步渗透到高考试题中。高考的目标要求就是能力测试,即重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和提高以上这些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们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完整地分析与解答考试中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模块试题,真正打好高考这场硬仗,高三教学一线教师就要进一步地优化高考复习策略,努力增强复习教学实效,从而促进学生智慧生成和能力提升。笔者认为当前高三政治学科复习策略应着重落实好以下几方面。
  一、研究考情,吃透学情
  每年进入高三,我们首先要对本年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进行深入研读。对《考试说明》的研读尤为重要,因为高考试题的编制均依据于此。如果师生能吃透《考试说明》的精要,那么面对高考将胸有成竹。在研读《考试说明》时,我们需要认真弄清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弄清《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考点内容、难易度情况,耐心地将考点知识在教材中找出,以便检查以往教学的缺漏,及时落实。(2)弄清本年度《考试说明》与往年有何变化,特别注意考试说明部分增删考点,理解增加部分考点,判断本年度高考命题趋势。及时排除已删除的考点,减轻学生的复习压力。(3)弄清题型示例的特点,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信息,特别是设问要求及难易程度。认真对待题型示例有助于学生在平时做题时,有意识地排除偏题、怪题和特难题的干扰,提高复习效率。
  研究考情还须注意分析近三年来全国各省市特别本省区高考试题及命题变化特点,特别是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高考的分析、讲解,把握高考的最新状态。高三政治教师要通过每年的省、市高三政治学科会议和各类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有关专家讲解,并利用这些机会向专家们求教复习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情况千差万别,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思维状况都不尽相同,复习教学安排除了要坚持考纲、考试说明为指导之外,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牢固树立“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复习备考理念,要针对学习水平差异、努力程度不同的学生,认真设计不同的复习教学目标要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适当降低难度要求,循序渐进。复习教学不要过于追求今天复习多少的知识,而应强调学生今天有何收获,提高了多少,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否完成事先设定的复习目标与要求。
  二、用好教材,备足“弹药”
  教材是教与学的工具,也是制定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重要依据,是组织复习教学的重要工具,切勿忘本。回归课本,用好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便捷地发现解题的路径从而快速解题。复习阶段指导学生用好教材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熟悉教材目录,通过目录将各单元、课、框、目的脉络和逻辑关系理清,有助于构建基本的知识体系。(2)按教材设置顺序理清每一个考点所覆盖的知识内容。既要读透正文部分,又要关注辅助文中的“专家点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还要重视每个单元之后的综合探究课的内容。(3)做好重要知识的标记和批注。教材中不同理解难度的知识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对于多年高考试题中反复出现、容易与时事结合、多角度设问且答案层次设置能够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考点要作详细批注并不断增加新的内容,甚至可将相关联的好题写在上面,这样每一次读起来都有所收获。
  记忆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第一环节,也是一项首要和基础的工作。头脑中空洞无物,相当于作战中没有武器和弹药,必然一战即溃。教师应多运用一些记忆策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如采用直观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情境记忆法等,使知识得到深加工。
  在复习第一环节结束后,许多学生发现“背”了许多考点知识,但遇到解题时,就是想不出思路,不知如何用这些知识。其实,原因是对考点知识理解不透彻,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不到位,导致解题思维的僵化。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对教材考点知识进行理线串点,不断反思、升华,最终把书读薄、读透,构筑起一幅“条理清晰、排列有序、关系分明”的知识网络图。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知道某一知识所处的位置,使用时可以立即有针对性地提取出来。
  在复习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十分强调构建模块知识网络图的重要性,也都在努力帮助学生在脑子里描绘一张“知识地图”。当然归纳的方法很多,但总的原则是知识网络的构建不能由教师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尝试建构,真正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以经济生活模块知识网络构建为例,笔者在课堂上通过引入一位哲人的名言:“人是一种经济动物”,要求学生用经济生活模块知识理解其含义。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再提示学生察看经济生活教材的目录,思考我们每个人在经济舞台中扮演哪些角色,启发学生从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公民、经营者等角度全方位地扫描教材主干知识,分析其中的内在关系。笔者指出企业经营者、劳动者在哪儿工作,引出企业,并进一步推导出相关联的国民经济、市场经济等知识。最后设问:市场经济活动如同一场足球赛,竞争十分激烈,如果将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经营者比作足球队员,那么裁判员该是谁呢?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引入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规则、以国家为行为主体的相关知识。
  笔者认为知识体系构建要以问题为龙头、以思维为主线,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交流,点拨串讲等多边活动,使学生头脑里形成由概念群交织而成的“知识树”,最终实现从平面的知识结构向立体网状知识体系的提升。
  三、关注时政,激活思维
  从近年的福建省高考命题特点来看,文综(政治)许多试题仍延续以时政热点和福建地区本土化、区域化的重大事件和文化特点设置试题背景材料的做法(如: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艺表演、福厦高铁通车、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农”问题等),即不回避时政热点问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