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设计问题情境培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设计问题情境培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发布时间:2019-06-30 03:59:54 影响了:

  摘 要:对教材深入分析,利用学生的心里认知特点,通过情景问题设计,合理优化课堂结构,从而使课堂教学效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教学设计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02
  个人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被称作问题情境,因此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这是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一般出现在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
  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栩栩如生将各类问题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一个如此的情景设计问题,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自由进行思维式的提问,产生问题后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一个总体的规划,其后进行探索式研究、收集资料进行思考和评价、交流与表述的能力问题是整个教学的始发点和导致成败的重中之重。
  一、科学探究与问题的联系
  思维从问题始发,我们要敢于提出问题,就连大发明家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科学研究的动力和起点就是对问题进行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学生科学探究就是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不,不断引导学生自由进行问题式的教学。
  在明确规定的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应为课程改革的主体;要彻底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就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各种弊端,大力提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推进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作为科学探究学习出发点的问题,是基于问题的探究,要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使学生乐于探究,并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知识,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因此,教师要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设计教学实践的问题情境
  化学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化学也来源于生活。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课堂中通过讲述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或讲述生活故事。
  如讲到“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时,可以设计问题“为什么苹果在削皮后不久,颜色会变锈呢?”学生在议论纷纷的同时如同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入一颗石子激起了疑问的浪花。经过教师点拨“Fe2+、Fe3+在溶液中各显何种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便会在思考的同时得出结论:苹果中的Fe2+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3+呈黄色所以,市场上出售的苹果汁中含有维生素C等还原剂,以防止Fe2+被氧化。
  面对新时代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首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要贴切、恰当,让学生心悦诚服。
  例如,笔者在讲授甲烷的产生和性质时,先给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有一次,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庄,一头牛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可牛的肚子却是鼓鼓的,这可把农庄主急坏了。他想:牛不吃东西,会不会是牛嘴里有什么毛病?于是他叫人把牛嘴巴撬开,点了一支火把想看看究竟。谁知当火把刚一接近牛的嘴巴,就从牛嘴里射出一条长长的火焰!请问同学们:“牛为什么会从嘴巴里射出一条长长的火焰?”此时,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笔者因势利导,师生共同探究甲烷的产生和性质。
  三、结合事实性新闻进行教学
  事实性的热点行文,极易引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建立起学习、应用与知识之间的桥梁。
  例如,在学习甲烷时,学习一节优质课的设计法,可以歌曲《天然气》引入,“别轻易挑逗,太靠近我小心你抵挡不住诱惑,无色无味又无害无影踪,偷偷钻进你的脑中,你没准备好就已经中了咒想躲,已不是时候,只要给我一点火苗,照亮全场热力在闪耀,天干物燥小心被我辣到,天然气笼罩…”可将此视屏歌曲用于情境创设,甲烷什么颜色?什么气味?是否具有可燃性?激发学生探究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我们进行金属钠的树形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找到适合学生理解的现实发生时间来进行环境式的教学。比如说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新闻:二零零一年的七月份大洋网上的新闻:金属钠“水雷”惊现珠江。具体就是:神秘“水雷”漂浮于广州市珠江河段,其实这些水雷就是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并且其中3个发生剧烈爆炸,威力甚大。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说:“为什么没有火也会爆炸呢?”由这条事实性新闻我们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进行自我探究,金属钠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的性质如何等等。
  四、利用化学史实设计情境
  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说过:“化学教育给学生以知识,化学史教育给学生以智慧。”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更是要求教学中应善于创设各种化学史教育时机,强调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让学生获得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如:讲人们认识原子模型的发展史时,可以介绍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⑴古希腊原子论: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⑵道尔顿原子模型: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⑶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电子是种带负电荷、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带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原子是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⑷卢瑟福原子模型:卢瑟福做了ɑ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有核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⑸波尔原子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它言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之后又了电子云模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