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现代海军】中国海军
 

【现代海军】中国海军

发布时间:2019-07-05 04:02:58 影响了:

  中国海军历程中曾使用过型号众多的武器装备,由于中国工业水平有限,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海军只能通过不断改造现有装备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其中很多型号的演进跨度长达半个世纪。目前,中国海军的主要战斗舰艇约为90艘37万吨,其中排水量5000吨以上的驱逐舰仅11艘,与美日等海军强国差距巨大。一个国家的国防建设必须以国家的战略设想为依归。只有国家战略赋予军队具体的任务与使命,这支军队才能科学、高效的发展,召之即来、来之能胜。
  海军的任务
  二战时期,航母编队就可以依靠舰载战斗机对数百公里外的目标发起攻击。航母编队掌握海洋的制空权,作战飞机完成反潜、反舰、对地攻击等主要任务。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人驾驶飞机仍是战争的主角,那么航空母舰就仍然是海军的头等主力舰。
  在中国海军建设上,向来有潜艇与航母之争,多位军方高层对外公开表示,中国将建造航母,这场有如清末“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建军思想大讨论才算最终尘埃落定。在建国初期的那段时间里,中国国力薄弱,还面临着极端恶劣的国际环境,保卫陆上领土是中国军队最重要的任务。当时,海军更多的是作为陆军的辅助力量,完成沿海反登陆作战任务。“飞、潜、快”(飞机、潜艇、快艇)成为海军的主要兵力结构,潜艇更是备受倚重的利器。
  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腾飞,海洋岛屿争端也日益加剧,国内开始出现建造航母的呼声。一开始,国内是反对如潮,有人说经济能力不行、有人说技术能力不行、也有人说国际环境不允许。但最重要的还是,国人认为航母取代了战列舰、在二战中战绩辉煌的潜艇也必然能够取代航母。对潜艇的错误认识、对二战潜艇战史的曲解,令思维转变极其艰难。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根据英国是个岛国,非常依赖海上运输的致命弱点,开展了为时五年零八个月的潜艇战。在1939、1940年的战争初期,实力弱小的德国海军通过U型潜艇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海上运输,一度令同盟国异常紧张。
  但随着同盟国护航船队体制逐渐完善,扩大护航海域,采取海空协同的立体反潜战术,逐渐扭转了不利态势。特别是在战争中后期,英美两国的机载、舰载雷达实用后,德国U型潜艇的战损比直线下降。到战争最后的5个月,德国潜艇仅击沉同盟国54艘22.3万吨的船只,自身损失却高达62艘。同盟国通过建立兵力、装备上的优势,终于赢下这场规模空前的潜艇与反潜艇作战。
  在这场潜艇与水面舰艇、飞机的对抗中,德国潜艇以损失719艘为代价,击沉了同盟国2828艘1468.7万吨的船只。德国潜艇获得了一个漂亮的数据;但大多数人却没注意到包含在这个数据里面的,雷达使用后,U型潜艇战损比大幅上升的事实。因此,二战后潜艇的作用成为了一个神话。这个神话不仅蒙蔽了公众,也是导致前苏联海军发展误入歧途的一个原因。
  由目视改为声纳
  在航速方面,常规潜艇水下最大航速一般为20节,与二战时期的水上最大航速差不多。由于蓄电池技术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常规潜艇在水下使用蓄电池,一般仅能以4节经济航速巡航一昼夜左右就必须上浮充电(视乎艇上探测、生活系统用电情况);以水下最大航速航行时,一般只能坚持30分钟,也就是说,最远仅能跑出不到20公里,很可能仍处于舰载声纳的有效探测范围。
  潜艇在水下依靠声纳探测,自身噪声对声纳探测影响很大。一般而言,当航速超过12节,声纳已无法正常工作。所以,现代常规潜艇要主动攻击水面战舰极其困难,中国宋级潜艇跟踪美国航母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航母编队的巡航速度一般在20节左右,也就说宋级潜艇在水下最多也只能跟30分钟,这还不考虑高航速下声纳无法跟踪目标的限制。宋级潜艇与美国航母更可能是相遇,而不是跟踪。
  依靠常规潜艇与水面编队对抗是不现实的。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大规模破交作战也难以实现,因为误击别国商船后果难以预料。常规潜艇只能扮演辅助角色,完成攻势布雷、输送特种部队等次要任务,而无法完成掌握制海权的任务。
  即便今天的潜艇难以主动跟踪打击航母编队,但在特定海区潜伏的潜艇仍能对水面编队造成威胁,所以航母战斗群仍然发展了强大的反潜能力。并且,己方核潜艇也是航母战斗群反潜作战体系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周边海洋权益争夺日益加剧,相距大陆500-1500公里的热点区域,是陆基飞机难以企及的范围。只有航母舰载战斗机,才能给予中国海军足够的区域控制能力,这是无论什么样的潜艇都无法做到的。另外,东南沿海已经是中国经济的命脉,陆基空军无法布置足够的防御纵深,也只有航母战斗群才能保卫这片富庶之地。所以,建造航母不是满足大国的面子,也不是穷兵黩武的炫耀,而是实现中国国防战略的唯一办法。
  海军建设是一项需要几代人努力的长期工程,国民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宽容。正所谓,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发展蓝水海军
  冷战时期,中国处于美苏两大国之间,国土防卫是当时唯一的国防战略。飞潜快(飞机、潜艇、导弹快艇)成为中国海军的必然选择。但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海洋权益争端日益加剧,发展蓝水海军已是中国国防的迫切需求。但我们却看到,中国海军仍然建造新型导弹艇、岸舰导弹这类近海防御性的装备。有限的资源没有集中投入到远洋舰队的建设中去,模糊的战略导致中国海军仍然依靠着惯性前行。中国海军排水量达5000吨以上的水面战斗舰仅11艘;日本海上自卫队则多达28艘,是中国海军的两倍多;与美国海军更无可比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驱逐舰已经成为主力水面战舰。在航母编队中,护航驱逐舰需要完成反潜、防空两大任务,完整的武备、远程的巡航要求驱逐舰至少达到9000吨的排水量。而中国海军目前最大的驱逐舰——俄制“现代”级的排水量仅7500吨。中国海军无“大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然而“小步快跑”是中国领导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军事发展思想,通过不断而又快速的小进步达到军事力量的提升。大型军舰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缩影,“小步快跑”的背景就是落后的中国工业,中国海军等不及满足要求的装备,只能降低要求、先装备先使用。
  中国海军拥有超过500艘水面作战舰艇,总吨位超过100万吨,但排水量5000吨以上的主力战舰仅11艘。另外,中国海军还拥有接近100艘潜艇,其中6艘是核潜艇,但具备现代化作战能力的潜艇仅约30艘。海军是一个在广阔海洋上作战的军种,机动能力强。从风帆时代起,大国海军的作战编成就讲求集中、突击和联合作战。
  中国海军编成三大舰队,各舰队下设驱护舰支队、潜艇支队和舰队航空兵等。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新型主力舰艇分属三个舰队,导致难以形成一个具有现代作战能力的拳头编队。三大舰队又各分属济南、南京、广州军区,战时的协同配合将更成问题。中国海军的编成没有体现海军“集中”的作战原则,看起来更像一支“海上陆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