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体教结合”与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应用探究_全国高校计算机水平考试
 

“体教结合”与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应用探究_全国高校计算机水平考试

发布时间:2019-07-09 03:51:10 影响了:

  顾名思义,“体教结合”是“体”与“教”的结合,体是指运动训练,教是文化课学习,体教结合就是体育运动与文化课上共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运动员教育与培养模式。在高校培养运动队的应用中,体教结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自“体教结合”这一模式提出以来,我国高校的“体教结合”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风雨,在这个过程中褒贬不一。在责怪声中,听到了类似北京体育大学钟秉枢教授的感慨:“体教结合十几年来没有什么成效,根本原因是两套体系并行。”在赞许声中,听到了清华大学跳水队于芬教练的肯定[1]。结合体教结合在高校中的应用特征,提出在高校中体教结合的应用价值。
  一、目前我国高校招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现状
  (一)全国高校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比例现状
  据了解,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中提到:普通本科院校(共742所)、高职(专科)院校(共1109所)、独立学院(共317所)、分校办学点(118个),共计2286所学校。全国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仅268所,占全国所有高校的11.3%,其中绝大部分是二本及二本以上的重点高校,而各学校每年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在每年的招生计划中,不得高于本学校招生计划的1%,从数据来分析,我国高校招生的高水平运动员相对较少,体教结合的这种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教育模式实施的面积不广,这种现象与我国的“举国体制”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高校招生各运动项目分布不均
  从表1中不难看出,我国高校在招收高水平运动项目中,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游泳、武术、乒乓球等项目中,这些项目都有一些共同特点:易学易懂,普及率较高,在学校开展相对简单方便,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体教结合”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培养中,能够更深入的实施和完成。但在其他项目中,招生项目分布不均,如“艺术体操”、“柔道”、“摔跤”等,在全国只有两所高校招生,这就使得各高校组建的高水平运动队无法与其他的高校进行交流比赛,“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定不能在高校很好的发展应用。另外,如网球、羽毛球这类隔网对抗型运动,应该被学校重视起来,从而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高校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政策不断改革
  我国体教结合提出了近30年之久,然而在培养模式上,有引进国家、省队退役的运动员,此模式虽然解决了少数优秀运动员的出路问题,尤其是因伤病或成绩不突出而退役的运动员,出路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退役运动员。此种模式对促进高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贡献甚少,也没有真正实现“体教结合”的价值与意义。
  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不断改进,高校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招生政策,以前在体校的初中生可以通过“三加二”(三年中专,两年大专)的形式进入本科院校学习。近年来,这种政策逐渐改变并不断完善,通过高考或自主招生等形式,从专业运动队的青年队员、体校队员和高中的体育特长生中按高考成绩的65%直接招生自行培养。运动员在校学习,在校训练。现阶段,全国高校采用这种招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目前体教结合的一种较好的体现形式,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体教结合的模式之一。这种模式对提高高校体育竞技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活跃校园体育文化很有好处,同时也为那些上大学难的体育特长生提供了上学的有利途径。但是,这类“大学生运动员”在进入高校前大多是运动成绩不突出、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进入高校后,又要学习,又要训练,加之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各种资源的紧缺,使得他们的竞技运动水平不是很高,在大学生体育竞赛中很难与那些“运动员大学生”相抗衡,形成了运动成绩上不去、文化课也学得不是太好的尴尬局面。这种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在这方面的积极性。
  二、体教结合在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应用实施中尚存的问题
  (一)体教结合初见成效,与美国相比相差甚远。
  虽然在结束不久的第26届深圳大运会上,中国大学生运动员以75金,总奖牌数145枚的辉煌成绩,创造了历史,为中国在大运会历史上写上了辉煌的篇章,体教结合的实施初见成效。但辉煌的背后,不禁让人深思,究竟有多少名优秀的运动员是在学校真正的培养出来的,从小学到大学,接受学校教育,接受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取得优异成绩。
  目前,中国大多数顶尖运动员还是延续着先进入专业运动队,后进大学深造的传统模式,如乒乓女皇邓亚萍从清华大学学士读到剑桥大学博士学位,NBA球星姚明退役后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尽管他们的再学习会影响带动部分运动员对文化课重要性的认识与追求,但中国大学体育要想快速发展,职业体育与大学体育结合的模式仍需探索。
  我们再看美国,美国的体育与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美国体育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项。学校体育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则将激励着下一代的美国学生们,投入到校园体育当中,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如田径、游泳、篮球等热门项目里,美国大学的选手们亦是具有着不俗的发挥。我们所熟知的100米栏名将琼斯、菲尔普斯、飞人乔丹等世界名将,以及现在轰动整个世界篮坛的亚裔球员林书豪均出自美国大学校园。他们不仅是美国校园体育的顶尖明星,亦是世界体坛的佼佼者,取得了无数让人叹为观止的辉煌成绩。
  (二)体教结合实施不够宽广,忽略浅优势项目的建设
  从我国高校招生情况看,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等项目上,而忽略了网球、羽毛球等浅优势项目的发展,在全国众多高校中,仅20多个高校招生。网球、羽毛球等是现代社会的热门项目,不仅是休闲时尚运动的代名词,并且深受大众喜爱。在2011年第26届深圳大运会中,网羽球0金牌,这足以证明,缺乏体教结合的恶果。
  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是单单集中在田径、篮球上,在大力发展传统项目的同时,也要注重浅优势项目的发展。
  (三)对体教结合的认识不够深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大学生运动员将成为未来竞赛场上的主力军,但与很多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生运动员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选手的竞技水平和文化素养上,也体现在选手对体育的认识上,对体教结合的认识上。有专家曾经提到,中国的很多大学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体育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在培育一所大学文化底蕴等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体育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