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诗者岳宣义青春不分岁月,夕阳依旧向好] 时光未央,岁月静好
 

[诗者岳宣义青春不分岁月,夕阳依旧向好] 时光未央,岁月静好

发布时间:2019-07-09 03:54:13 影响了:

  所有的资料都会告诉你:他是一个诗人,也许应该和他多聊聊诗歌。其实,诗歌只是一种感情的寄托,真正的精彩是他笔下的人生。  采访前一天突然接到电话,老部长生病了,采访时间无法确定。七十岁的老人了,可以理解,但采访时他还是如约而至。握手的那一瞬间,才发现老人并不老:红光满面,声音洪亮。
  岳宣义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中央纪委驻司法部纪律检查组组长。但他更是一名战士,一位诗人,亦是公益法援的引领者。现在的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部长”,一个真正“夕阳无限好”的老人。
  “跃马横枪长征路,
  来日沙场相逢”
  这出自岳宣义的《西江月》。他是一位诗人,所以当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之战胜利结束时,他挥笔写下了这首词。
  “昨日硝烟未抖,今朝聚会羊城。恰是木棉花正红,英雄笑谈狗熊。
  高举一杯美酒,敬告九泉战友;跃马横枪长征路,来日沙场相逢。”
  回首三十多年前,他对于战争的记忆依然清晰。每一个时间、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对他来说都历历在目。
  1979年那场教训“小霸王”的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1998年的长江抗洪抢险、2003年的防治非典,建国以后为数不多的几次“战役”,岳宣义大都遇上了。
  1962年,岳宣义高中毕业,被保送到北京上大学。其时,台湾领导人叫嚣“反攻大陆”,台湾海峡形势骤起紧张。19岁的岳宣义响应党“上学服从参军”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将军。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讲起战争总是让他兴奋不已。“打仗是关系生死的事情,细节都能记得清楚的呀。”他说,“团长、政委打过仗,其他人都是第一次上战场,头三天谁不害怕呀?三天以后,掌握了点规律,大家的胆子就大了。这个炮弹、子弹从哪个方向来,离自己多远,大体上能判断出来。”
  《高山下的花环》,这部老一辈人都不会忘记的电影,正是这位老战士回忆的起点。《高山下的花环》讲述的正是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中某连队的故事。1984年,作为某师政治部主任的岳宣义参加了总政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的这部电影公映前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他说,电影中的人物和自己所在部队发生的故事都能对上号,“电影非常真实地反映了部队的情况”。
  “比如影片中的‘小北京’,就是雷军长的儿子,牺牲了。我们五十四军一零六师师长张志信就一个儿子,在他所在师的三九零团五连当战士,也牺牲了。这个连就牺牲一个人,把师长的儿子给牺牲了。一个是军长,一个是师长,‘小北京’有原型。
  又比如影片中砍甘蔗的靳开来,挨批评,最后牺牲了。我们团七连的一排长叫冷贤清,部队出境的第二天,他就砍甘蔗。当时按照国内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执行政策纪律,不准损害群众利益。我是团政治处主任,就宣布给他个行政严重警告处分。当时交通很差,物资一时供应不上,又在异国作战,没有老百姓的支持,饿着怎么打仗呀?为了保存战斗力,三天以后,我们领导就不吭声了。在以后的战斗中,这个排长牺牲了。‘靳开来’有原型。
  影片中有个高干子弟叫赵蒙生,一说要打仗,妈妈就活动把他调走了。我们团宣传股有个干事,他的父亲当时是北京总部机关某军级单位的领导。部队接到作战命令没几天,他就调到了武汉军区机关去了。当时大家也有反映,怎么一打仗,他们高干子弟就走了,他们的命就比我们的命值钱?过了一段时间,武汉军区政治部首长来检查部队的战备情况,有人汇报了这件事。没过三天,那个干事又打着背包回来了,跟着我们打了一仗。‘赵蒙生’有原型。
  再一个就是影片中的连长。连长不是有一张欠账单吗?我们团八连指导员易善举,四川奉节人,在战斗中负重伤。我派汽车把伤员烈士从前线接下来的时候,他们躺在汽车上,我看到易善举的肠子流出来了。当时他还活着,后来在送医院的途中牺牲了。他就有个欠账单,欠八百多块钱的账。那时候八百块钱是个大数。连长也有原型。”
  “您还参加过1998年的抗洪抢险?”
  “嗯,参加了1998年长江抗洪。我还受国务院委托,去青海抗击过非典呢。”2003年,那一年,岳宣义整整六十岁。
  “在和平时期,几十年没有听到枪炮声的情况下,能够参加一场战争,有硝烟的和没有硝烟,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军人的荣幸。”岳宣义说,“在党和国家有危难的时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战士,我是冲锋在前的。”
  铿锵有力!这不是一名刚入伍的战士在宣誓,而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在回忆。我好像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激情昂扬的时代。
  “法援大门朝难开,
  有理无钱请进来”
  “红尘世界皆丘壑,来者毋需分对错。雄鹰展翅最开心,骏马奋蹄零淡漠。
  无名小草拥天乐,微弱烛光多闪烁。蓦然回首望春风,美丽金莲花扮作。”
  这是岳宣义为一名无手公益律师郭二玲所填的《木兰花》词。
  岳宣义刚刚从汶川回来不几天。他去那里主持召开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四次理事长办公会议,走访了重建后的灾区。
  尚未落座,这位老部长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讲述这次的汶川之行了。他兴奋地说:“那里灾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农民变居民,历史前进了五十年哪!”如今的岳宣义是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理事长。他说:“我们是啥?我们就是帮助那些没有法律饭吃的老百姓‘要饭’的。”
  岳宣义是四川人,离开家乡40多年,说话依然带着浓重的川味。他说:“经济发展到这个程度,一个县里连一个律师都没得,有些不可思议。所以,我们搞了个‘1+1’的活动,让那里的老百姓得到法律的帮助。”
  据岳宣义介绍,到2009年,全国还有212个县没有律师,还有不少县律师资源严重短缺。“那么,我们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就和共青团中央商量了个办法,从2009年开始,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每年从东部几个省(市)招募志愿律师,共青团中央从应届学法律的大学毕业生中招募大学生。一个律师加一个大学生,叫‘1+1’,到那些没有律师的县和律师资源严重短缺的县,志愿服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