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电视问政 [电视问政,非诚勿扰]
 

电视问政 [电视问政,非诚勿扰]

发布时间:2019-07-15 03:52:28 影响了:

  麻辣的现场直播  “时代变了,官不好当了,弄不好要被拖出来晒丑!”最近的一次电视问政,让武汉市民游先生直呼比电视剧还精彩。  从笑容可掬到满脸尴尬,从高谈阔论到一言不发,从满口应答到话留三分,或攥紧拳头或脊背冒汗,时而坐立不安时而脸颊赤红……武汉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几十名官员,在电视直播中,无不变身为“表情帝”。
  武汉电视问政,源于去年掀起的“治庸风暴”,并逐渐从录播升级成直播。
  人死了三年还在领粮补,“退休”村干部养老要村民掏钱,花费百万的水渠成了到处漏水的“菜篮子”……现场观众抛出了的问题指向明确,基层问题、三农问题、城市管理问题,这些都是与公众切身相关的问题。节目还设置了特约评论员,邀请的要么是相关方面的专家,要么是社会名流,抑或大学教授,他们的学识和社会地位,都加深了节目的厚度。
  于是,这才让大家有机会看到,一名被问责的局长在众目睽睽之下,竟在演播室里一口气喝完了380毫升的矿泉水,而另一名区长走出演播厅时感叹“真是防不胜防”。
  “就是要将他们问得冒汗”、“就是要用尖锐泼辣的风格,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力挺电视问政。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则评论说,官员冒汗、尴尬,实际上是“责任心唤醒的过程”。
  去年发韧的武汉电视问政,发展到民评民议、布衣参事的全民参政热潮,也引发关注如潮,各大媒体纷纷加以评论,网络上更是讨论得热火朝天。其实,电视问政并不新鲜,之前在广东、湖南等省的多个城市出现过,这些省份的相关政府部门还曾派人来武汉“取经”。交流中一个最常被提及的问题是:电视问政到底是不是真的?
  老百姓喜欢看官员“出丑”?
  不少人都记得,去年武汉第一场直播问政播出后,其收视率就高过了该台黄金时段的热播电视剧。接下来的几场,收视率更是一路走高。很多市民尤其是公务员多了一条“见面语”:“昨晚的电视问政看了没?”
  有官员说,电视问政要想精彩,必须要有实在的内容,并且现场直播比以前的录播更加过瘾,带劲,因为“话从口出,没有修正错误的机会”;有官员却坚持认为老百姓喜欢看他们“出丑”。
  的确,官员们在电视问政中遭遇“下不来台”的窘境很多。今年8月初在河南洛阳举办的一场电视问政节目中,规划局局长马朝信,曾经面对主持人的质疑“脸色发红”;而在今年7月初,在武汉市纪委举办的一场电视问政中,居民区附近的一个逃过整改的“三无”搅拌站,让建委主任王立尴尬不已。
  评论人士认为,民众的确喜欢看官员“出丑”,一方面是很少对平时这些略显“神秘”的官员如此贴近,就想看看他们在电视节目中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另一方面,可以在自己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答时,做一种情感上的宣泄。当然,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这些官员能否履行所肩负的职务。对他们而言,电视问政是一条很好的表达渠道,借助媒体的力量,将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不满表达出来,引起政府官员的注意,促成问题的解决。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黄红云认为,电视问政,实现了问政角色、场景和问题的三大转换百姓由配角成为主角,“沉没的声音”得以发声。
  当然,“对付”观众也没那么容易。在“马上就办”、“明天就改”这些字眼频繁出现之后,这些官员往往会遭到现场嘉宾和观众的反问:“那你电视问政之前干嘛去了?”有人甚至直接提出,“要想问政不冒汗,就到社区看一看”。
  洛阳市纪委的一名负责人表示:“电视问政不是为了让某个部门的领导感到难堪,可能个别领导准备不充分、工作没做到、群众不满意,让他脸色难看,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希望为政府工作加分,最终推动整改工作。”
  对于在直播中,因工作不到位主动道歉的官员,场内观众有时还会宽容地举起代表理解的黄色笑脸标志牌。但场外的网友可不买账,他们批评官员在问政中打太极、答非所问,“几位大人是去武当进修了的吧”。
  “这里不是官场,也不是会场。少一点舞台上的豪言壮语,更不能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教授赵振宇在现场点评时曾直言不讳地这样说。
  电视问政,孤本难推广?
  “电视问政的结果让我彻夜难眠。”
  阮成发在观看了某期节目后,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
  其实,用电视的方式来问政,武汉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湖南、广东等多地早就有过时断时续的实践,不过大多无疾而终。电视问政其实是“平面媒体”和“网络问政”的延伸,这些“问政形式”都是通过公众监督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有人统称为“媒治”。
  即使如武汉这样把电视问政搞得麻辣的地方,也没有相关法规作支撑,使其有一直存续下去的法理支撑,归根到底还是阮成发的力量在推动,“光是电视台,是‘请’不动多个部门的局长、主任上电视的”。那么,一旦主事者离开,继任者会不会坚持,那是一个问题。
  另外,武汉的电视问政的复制性也被公众打上了问号,更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股热潮。即使在一些城市论坛上出现了百姓要求当地也进行电视问政的呼声,但效仿者寥寥。
  著名评论员邱震海认为,问政就是为政者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来关心民众的疾苦,来获知民众的需求。这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的内容相吻合,那就是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监督政府,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坦率的讲,这是用来完善一个问政或者一个舒缓社会矛盾的一种非常好的办法,但每个地方的情况各有不同。
  日前,央视也搞了一个民意调查,让大家投票,说说电视问政是否值得在全国推广?出人意料的是,仅有小部分人选择了“值得鼓励,收效比较明显,是政府执政方式的创新”,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没必要,效果难以保证,保障传统问政渠道畅通足矣”,剩下的则表示“有待考验,应在试点发展成熟之后,再视情况而定”。民意所向,直指电视问政的复制性几率微小。
  除此之外,电视问政遭遇的质疑还包括其他方面。比如有人担心,节目只是揭露街边的小餐饮、水泥搅拌站,而不涉及当前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不是有些“避重就轻”。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很多问题确实就是群体所关心的,而且有几场电视问政的内容涉及经济适用房的质量问题,官员已经快“招架不住”了。另外,他还向湖北省纪委的工作人员建议:“下一次能不能谈谈教育、住房、医疗这‘三座大山’?”
  湖北经济学院院长吕忠梅则表示:“今天我们的政府管理似乎陷入了怪圈。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向老百姓承诺?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还是为了对老百姓负责?”
  她还说道:“如果是承诺,就应该主动和老百姓沟通,不要等到问政的时候,才‘我们明天就办’、‘我们马上就办’。如果只是对上级有个交代而承诺,那承诺越多,执行越少,效果越差。应该反思我们对谁承诺,承诺以后应该怎么办。”
  评论人士认为,如果从节目开始,就将其视为一幕剧,追求的是热闹、形式,或者官员如坐针毡、汗流浃背,以此为看点,这节目也就注定走不了多远,终究沦为一场秀;如果将电视问政作为一个凝聚社会信任的平台,从而塑造理性开放的官民互动,这个节目才会具有领先其他任何“戏剧”的内核。(本刊综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