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南朝始建幽栖寺 东晋南朝建康城
 

南朝始建幽栖寺 东晋南朝建康城

发布时间:2019-07-17 15:15:08 影响了:

南朝始建幽栖寺

幽栖寺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的南麓,与宏觉寺遥遥相对,始建于南朝刘宋大明三年(459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早期的著名庙宇,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北依牛首山支脉祖堂山,六朝时山名幽栖山,便是因寺得名,山上竹海松涛,幽深静寂,与幽栖之名相得益彰。唐贞观初年,又因牛头禅初祖法融居此,牛头宗大盛时,幽栖寺也改名祖堂寺,以纪念牛头初祖法融,寺称祖堂寺。幽栖山同时改称祖堂山,至今沿用。

唐太宗贞观(627-649年)年间,高僧法融禅师在此山北崖洞穴中修行,得禅宗四祖道信嫡传心法,创立禅宗的一个支派“牛头宗”,被称为“南宗第一祖师”。幽栖寺为牛头宗即“江表牛头”的发祥地,亦被誉为南宗祖堂,由此改名祖堂寺。幽栖山亦随之更名为祖堂山。晚唐光启四年(888年),废寺。五代杨吴大和二年(930年)又重建幽栖寺,并改额延寿院。南唐烈祖李昪在政务倥偬之际,常来此山游赏,中主李璟也多次来此礼忏拜佛,中主李瑕也多次来此礼忏拜佛,后主李煜更在此处大兴土木,造寺千间。他们死后就葬在祖堂山西南麓,与幽栖寺近在咫尺,其墓民间俗称太子墩,即“南唐二陵”。后主李煜造寺千间是为先帝守坟,相当于皇家的陵寺(即坟寺、功德寺,其源头可上溯至六朝在寺旁建墓以祈冥福的习俗,至今幽栖寺南山脚下依然是祖堂山公墓)。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恢复旧名幽栖寺。明代重建时又称祖堂寺,寺庙依山而建,规模宏大,自山脚至山门,为一冗长古道,林木参天。繁叶蔽日,殿阁僧舍,错落有致。至今还能看见遗址墙砖上刻有“嘉靖十五年(1536)建造”的字样。据明代《金陵梵刹志》记载,祖堂寺为中刹,属大刹大报恩寺统辖,在郭外南郊建业乡,领有吉山寺、永泰寺、宁海寺、静居寺4小刹。寺院占地243.2亩,东至寺宝盖山顶,北至寺蜈峰岭。寺内主要建筑有金刚殿五楹、天王殿五楹、佛殿五楹、千佛殿五楹、观音殿三楹、左华严楼五楹、左水陆殿五楹、禅堂三层十五楹、斋堂二层十楹、厨库茶寮共五楹。寺前还有无量殿、回廊、渡桥等。寺院还有公产田、地、山、塘共508.43亩,有幽栖山、祖师洞、朝阳洞、虎跑泉、金龟池、香水海、“佛”字石等古迹名胜。寺院基址占地240余亩,田地山塘500余亩。幽栖寺在明代还管辖着附近的几座小刹。寺前并建有一座无梁殿及回廊、渡桥等建筑。 清代时全寺仍有僧房四百余间。清初与石涛、八大山人齐名的画僧髡残曾经隐居于寺中石室,留下诸多名画。清代所评金陵四十八景之“祖堂振锡”,就是当时幽栖寺的景致,并评价其幽胜于一山之隔的弘觉寺。可惜经过太平天国战争,幽栖寺建筑荡然无存。

经过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年间的陆续重建,幽栖寺逐渐恢复旧观。一直到民国时期,这里都香火旺盛。上世纪三十年代,朱偰等人去考察时,见到寺庙依山而建,经无梁殿,度桥而上,为二层高的天王殿,有回廊通大雄殿,大雄殿 殿宇轩敞,堪称巨刹。殿后再拾级而上,经过一处殿墟,向西有地藏殿,颇富雕刻。自正殿向东为方丈院,楼上有古朴的千手观音像。寺后修篁密茂,有路通往古拜经台,中供三尊接引佛,寂无人语,境殆幽绝。 历代文人雅士多喜前往祖堂山、幽栖寺、献花岩等处,留下了不少诗篇。殷迈《牛首山阅楞严夜坐》诗,记述了自己夜宿幽栖寺中,阅读佛经的情景,并表达了对南京第一禅宗祖师法融大和尚的深切崇敬之情。诗云:“一轴楞严阅未终,四山风静暮林空。忽逢华屋身能入,自得神珠道不穷。树影欲迷云度处,径

声遥听月明中。共传鹿鸟春深后,犹向烟萝礼法融。”清代福建人余宾硕写有《金陵览胜诗》,其中一首《献花岩》云:嵯峨宫殿夕阳开,摇落西风万壑哀。钟声参差惟待月,松杉远近忽闻雷。山僧入定岩中坐,野鸟忘机掌上来。欲倩丹青图妙迹,寒云终日满亭台。

幽栖寺久已破败,解放后,幽栖寺被撤,无梁殿等建筑被拆,改建为祖堂山精神病院。1992年遗址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精神病院迁出。现在尚遗存有拜经台、月牙池、银锭桥、泮池亭、石阶、古井、祖师洞以及用明清旧砖改砌的砖房等,乃至藏经楼、方丈室遗址还依稀可见。另有明代铜钟一口,现藏江宁区博物馆。

1684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