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御泉河和雨台山巴国往事在这里诉说了几千年] 雨台山
 

[御泉河和雨台山巴国往事在这里诉说了几千年] 雨台山

发布时间:2019-07-18 03:48:55 影响了:

  从涪陵出发,坐汽车一路行过乌江大桥,右转,30分钟左右就能撞见汇入乌江一脉的御泉河。河岸多悬崖绝壁,原始植被布满河间峡谷,恰如一微型的三峡。不过这“三峡”不仅有山水可看,更藏着无数古代巴人的遗迹。沿着古栈道,走进巴人祖先生存的地方,细细聆听,除了猿鸣,你或许还会听到他们轻轻的低语。
  涪陵巴人:四战之地的尚武之风
  如果要给巴人的历史提取一个关键词,那么“战争”首当其冲。作为一个生活在涪陵这一豪强环视之境的民族,从衣食到住行,处处都镌刻着战争的痕迹。
  在御泉河长10公里的古峡故道沿线,巴人穴居遗址不少,其中有一处保存得最完好,那就是风堡寨。古代巴人多穴居,这并非原始人遗留下的生活习俗,而是巴人在频繁的厮杀中,为应对战争选择的生存之道。巴渝山地,土地资源本来就稀缺,建造房屋既浪费资源,又耗时耗力,而且战争一来就灰飞烟灭了。洞穴对巴人而言,既是住所又是军营。不像群雄逐鹿的中原,一马平川,可以进行大开大合的阵地战,峡江地带的巴人作战更像是游击战。他们居无定所,流动作战,以洞穴为临时军营。
  风堡寨高高悬挂在崖壁上,像是大自然无心制造的一个缺口,原先四周既无路可攀,又无桥梁栈道可通,想要登上洞穴只有依靠绳索,或借助突出的岩石、结实的树枝。易守难攻至此,任谁来也不得不望崖兴叹。风堡寨内部可谓一应俱全,既有卧室、客厅、厨房,还有观察敌情的瞭望孔以及撤退通道,如此阔气在巴人部落里十分难得,应该为高级首领的住所。
  这些穴居的巴人自古以勇武著称。《华阳国志?巴志》有载:“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殷人)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所谓“歌”,就是先锋或先头部队作出冲杀和刺击的恐吓性动作,“舞”即是模拟这些动作而产生的。这里的舞是巴人的战舞,战时威慑敌人,平时用来训练士兵。两军对阵之际,巴人士兵在阵前跳起粗犷彪悍的战舞,首先气势上就占了上风。从武王伐纣到汉高祖攻打三秦,巴人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战舞发挥了巨大作用。汉高祖刘邦被巴人士气所感染,特别喜欢这种勇猛的战舞,于是命乐工学习,编成宫廷表演。从此战舞从民间走向殿堂。
  巴人善战,战舞不过是小小的开场表演,等战鼓擂响,号角吹响,好戏才真正开始了。巴人英勇剽悍,尤擅长于近身肉搏,于尺寸之间取敌人性命。涪陵小田溪的战国巴王墓曾出土了巴人锻造的青铜剑,长仅70厘米,远远短于同时代的秦剑和楚剑,剑脊厚重,形似柳叶,锻造技术精良,人称“巴人柳叶剑”。柳叶剑既柔韧得可以大幅度弯曲并自动复原,又锋利得能轻易见血。短剑重在刺杀,长剑则适宜劈杀格架。在上古时代的峡江山地中,树林茂密,荆棘遍地,长兵器无法施展,善于近身肉搏的巴人有了柳叶剑如虎添翼。巴人士兵手持柳叶剑,直闯敌营,取敌人的胸腹颈喉要害,下手精准,一剑毙命。巴人和柳叶剑也因此名震四方。传说有次巴王寡不敌众,终至战败,他宁死不愿投降,于是砸断柳叶剑,扔于谷底。锋利的柳叶剑在谷底划出一条深沟,天长日久,积水成湖,便成了如今的柳叶湖。
  御泉河:别都巴人的灵魂归宿
  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一生一死乃人之大事,在青山绝壁中求生存的古代巴人既需要新的生命来补充军队,又无法逃脱死亡的宿命。他们将如何面对生死?
  沿着御泉河古峡故道走到两汇口,一抬眼就能看见对岸绝壁上的两个石洞,一高一低,这就是传说中的打儿洞。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妻年过三十仍无子嗣,为求得儿女整天烧香拜佛,后来一位白发老翁路过此地,告诉他们,两汇口绝壁上的岩洞由送子娘娘掌管,如果能将石头投入上面的洞,就会生儿,若投入下面的洞,则会生女。无奈两岸距离遥远,夫妻俩从此锻炼手力,最终两个洞都投中了,生下一儿一女。
  打儿洞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期。在远古的母系氏族时代,人类认为生育的源泉是母亲而不是父亲。最初人们的认识有限,以为女性能生儿育女是因为她们与图腾有了接触,比如神话中就有女登与神龙接触生下炎帝。后来人们才慢慢认识到人能够生育是男女交合的结果,于是就有了生殖崇拜。然而在漫长的男性生殖崇拜之前,母系氏族的人们普遍崇拜女性生殖器。女阴是生育的产门,也是交合的媒介,象征着神圣的生育之神。现在有很多地方还遗留着女阴崇拜的风俗,打儿洞就是其中之一。看来,面对传宗接代的重大使命,勇猛如巴人也无可奈何,只有祈求神灵的眷顾。
  峡谷地带最不缺少的就是悬崖绝壁,可谁能想象我们的祖先竟然把棺木放在悬崖上,依山傍水,长久地注视着子孙在此繁衍生息。这种棺材叫做悬棺,当地人也称它为吊棺,在三峡沿岸最为常见,属于崖葬的一种。郦道元《水经注》载曰:“江水历峡东,径宜昌县之插灶下,江之左岸,绝崖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火烬,插在崖间,远可见长数尺。”郦道元描述的“插灶”即为悬棺。重达百余斤甚至几百斤的棺材是如何爬上又高又险的悬崖,众说纷纭,谁也无法还原当年的场景,生于斯死于斯的巴人在这片用生命捍卫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雨台山:巴王的私家祈雨福地
  春秋战国时期,涪陵的巴人以渔猎为生。因战争而不断迁徙的巴人就像南方的游牧民族,春种秋收的耕种生活无疑是天方夜谭。秦汉以后,天下一统,战火既熄,又有北方的汉人逐渐南下与本地巴人融合,农耕文化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靠天吃饭的农业耕种离不开雨水,当旱季来临时,巴人们便会到郊外的雨台山用最古老的占卜来祈雨。
  巴人的占卜祈雨,起源于鞭石祈雨。人们会准备阴阳两石,旱则鞭阴石,祈雨;多雨则鞭阳石,祈晴。后来又发展演变成灵石占卜,石鱼占卜,竹卜祈年等等。雨台山,更是古代巴王祈雨之处。现存的祈雨台为清朝时期重建,登上祈雨台,几千年的厚重历史仍会沉沉地压在你心上。在涪陵的制高点上俯瞰这个曾经的巴国都城,怀想起先民在江水两岸的深山里一步一步开凿出的生存之路,既可敬又可叹。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