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2:18 影响了:

  [摘要]文章对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详细介绍了“三结合、与路随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改革的举措和改革的成效,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合 与路随行
  [作者简介]熊文林(1971- ),女,湖北浠水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田文(1966- ),女,湖北孝感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路与桥梁工程;李清(1970-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路与桥梁工程。(湖北 武汉 430079)
  [课题项目]本文系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三结合与路随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B0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096-02
  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我们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高职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适应企业需求,同时也要发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与世界500强中交二航局等企业深度合作,2006年开始开办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二航班”(订单班),经过三年的实践,在总结、分析 “二航班”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交通公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以任务为引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构建了“三结合、与路随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内容与施工任务相结合、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公路建设到哪里,实训基地就建在哪里,课堂就流动到哪里。
  一、教学内容与施工任务相结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总体思路是: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按照公路交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按照公路建设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目标;将“公路工程项目”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载体;以公路建设任务作为课程建设的主线;按照课程体系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办法。在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分析工作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的路径,构建出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设计,教育活动设计,明确教学条件,最后形成人才培养方案。
  2.重构课程体系。通过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解构与重构,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实际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和教学专家,对照公路桥梁施工岗位职业标准,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以行动为导向,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开发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3.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库。以公路施工项目为载体,与中铁十一局、中交二航局等企业合作,重点建设了“工程测量”等3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核心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服务。编制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情境和单元设计,编制考核评价方案,开发《工程岩土》等3种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等。
  二、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
  为了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需要,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通用的基础知识学习为目标,包含第1、第2学期,进行公共领域和职业基础领域课程学习,教学场所主要安排在校内;第二阶段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测量、试验等单项技能培养,包含第3、第4学期,进行职业技术领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学习,校内学习道路桥梁施工等理实一体化课程,校外“工地流动学校”安排专项实训;第三阶段以综合技能培养提升为目的,包含第5学期,进行职业拓展领域课程(选修领域课程)学习及职前综合培训,在校内或“校中企”进行;第四阶段以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包含第6学期,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实施顶岗实习。通过“六学期、四阶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采用柔性化管理,做到教学安排与施工季节相结合,更好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三、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学生就业相结合
  1.建立工地流动学校。针对道路工程建设“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主动适应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道路建设到哪里,实训基地就建在哪里,课堂就流动到哪里。与中交二航局等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进行订单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灵活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为了不影响项目的施工进度、免除学生在路上的来回奔波,建立“工地流动学校”,在施工现场完成部分理论课程的学习。企业兼职教师、专任教师共同实施现场教学,现场考核。根据学生到企业实习的规模与周期、工地分布的远近,重组教学班级,使“工地流动学校”班级人数保持在15~50人之间。规范“工地流动学校”有关教学、师资聘任等管理制度,完善和规范顶岗实习阶段的教学与管理,确保“工地流动学校”的教学质量,将顶岗实习与企业需求有效结合。
  2.动态监控实习过程。规范实习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的实习管理流程,完善顶岗实习运行模式。学生签订学生实习协议,明确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学生的职责。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形成学院主管、企业监管、学生自管、家长协管的“顶岗实习四管制”。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实习任务,教师在每个阶段指导学生做好顶岗实习活动及记录,并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实习指导教师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做好实习总结与实习鉴定,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劳动纪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提交《毕业(顶岗)实习周记及实习报告》等实习资料方可取得实习评定资格。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中对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实习周记及实习报告,实习中的纪律表现情况、企业指导教师意见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填写《毕业(顶岗)实习综合评价表》。通过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双重评价,实现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