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省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与发展研究|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省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与发展研究|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2:05 影响了:

  [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当代中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以现代大学制度内部层面组织结构设计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吉林省高校的自身特点,对现代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省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和发展建议,从而为现代大学制度在省属高校的建立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 内部治理结构 构建与发展
  [作者简介]周德春(1964- ),男,吉林镇赉人,长春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于凤霞(1950-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光纤材料与器件。(吉林 长春 1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属高校创新教育体系的建构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2B197)和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增强理工类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项目编号:GH111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040-02
  一、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发展概况
  我国目前大学内部的管理体系完全效仿了国家机关的管理架构,即实行所谓的科层制与职能制相结合的行政管理系统。党委及行政管理系统与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管理学校的学术及行政事务,校级领导均由上级组织部门考察选拔和任命,管理人员一般占全校教职工的20%或更多。这种日益行政化的传统大学制度缺陷已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引发了现有大学制度与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制度不相适应的矛盾,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大学实际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一种共识和迫切需要。基于上述原因,2005年6月在南京召开了中国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的校长呼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建立先进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先进的现代大学制度和高校“去行政化”的声音在2005年逐渐为大众所熟知。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规划纲要》对“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前瞻式规划,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确定为高校改革的试点任务之一。自此,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已成为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及其基本理论
  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就必须界定在“中国特色”背景下“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概念。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现民主管理。”由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分析得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分权为核心面向社会自主管理;二是以法治为表征实行法治化管理;三是以效益为导向实现民主管理。根据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内部层面设计,我国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以党委为核心的政治权力;二是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三是以教授为主的学术权力。因此,现代大学制度要注重维护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以此确立“学术本位”的理念,彰显、复归学术权力,确保现代大学成为学术和教学自治中心的地位。
  三、吉林省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研究与分析
  1.吉林省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现状。随着国家现代大学制度试点高校的公布,拉开了吉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序幕。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等26所部属试点高校将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7所部属高校中,吉林大学成为试点高校之一;在“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高校内部财务和审计制度”的试点高校中,长春理工大学成为我省唯一的入选试点单位。
  目前,我省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实行分层管理方式,在校级层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学院层次实行党政分工院长负总责的学院制管理模式。其省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组成情况如41页表所示。从表中分析得出,在省属高校中,非教学机构数量均值在30个左右、教学机构数量均值在20个左右、非教学机构数量占全部机构总数的比例均值为62.0%左右、非专任教师数量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比例均值为40%左右。这些数据与东北师范大学较为接近,而与吉林大学相比,省属高校非教学机构数量占比虽然较为接近,但非专任教师数量占比低了近20%。由于吉林大学由许多院校合并而成,在人员数量和机构设置方面不具可比性,因此,调研组认为东北师范大学数据的可比性较高。这些数据的分析表明,省属高校和部属高校一样,非教学机构臃肿,非教学人员比例过大,这已经成为我省高校的一种“通病”。
  2.吉林省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优势和弊端。吉林省校级管理层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级管理层次实行院长负总责的管理方式。大学内部的这种管理模式,突出体现了三种管理权力,即以党委为核心的政治权力、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以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为代表的学术权力。我省高校依托这种治理模式,形成了职责分明同时相互支撑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但这种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还存在着弊端,首先,机构设置行政化,行政权力易于越位。高校内部按行政机构设置了许多部门,大学行政人员庞杂,导致行政权力泛化。在行政权力泛化的背景下,一个教授或博士宁愿放弃多年的研究去做处长、科长的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表现是“学术腐败”,根子是行政权力越位。其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内在逻辑冲突,导致学术权力甚微。在大学内部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容易形成失衡和冲突,导致学术权力甚微而难以发挥作用。违背大学的学术性本质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内在逻辑冲突,唯官是从。同时,学术委员会成员均由学校行政最高组织任命,成员的90%以上是双肩挑干部,这样的学术委员会不可能体现教授治校,只能是满足管理者“政绩”需要的工具,而与本真的学术发展背道而驰。最后,管理权限不清,整体效率低下。当前,我省高校内部治理责权划分上存在着党政不分,党委领导的政治权力与校长领导的行政权力界限不清,容易导致互相推诿,或遇事不能相互协商导致矛盾冲突。另外,高度专业化的院、系管理建制,又使得各基层部门之间存在着分隔与断裂,导致中间层次过多、资源不能共享、基层办学活力不高等弊端,这将严重地影响大学的内部运作效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