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过度教育名词解释 过度教育
 

过度教育名词解释 过度教育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0:34 影响了:

  收到来自一位新加坡籍学生的邮件,我指导她的硕士论文两年,上周论文答辩她的关于中国钢铁行业的生产效率的论文获得了A,她很欣喜。她问我,刚拿了一个很不错的IT行业的工作录用通知,吃不准是否还要攻读博士学位。我建议她应该先去工作。我认为取得工作经历对她很重要,甚至会让她觉得更热爱工作。于是,我想起曾经写过的一篇谈论过度教育的文章。
  所谓过度教育,就是说,人们在一个给定的条件下不得不去过度购买教育产品和教育水平。这个情况当然最容易出现在把教育变成社会所接受的用来衡量人才的几乎唯一标准的时候。也就是说,如果把人才用接受的教育的水平来衡量,那么,一个人要向社会和市场证明自己是人才,就必须购买足够多的教育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是学校和专业,也可以是文凭和学位。在中国,眼下就有过度教育的趋向,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的阶段上。中国的教育经费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严重不足,中国农村的大多数孩子甚至无法得到起码的教育,但在高等教育上,除在加快研究生教育扩张外,1985年出现的“博士后”概念正在迅速演变成一个比博士更高级的学位,这是典型的过度教育的表现。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说过,创业过程本应该是很草根的。创业者的出现其实很少是家庭和政府培养出来的结果,也很少是竞争的结果,而是给予创业的一个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每个人都有创业的动机,创业的决策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作出的,这并不奇怪,因为往往只可能是约束条件限制了我们的创业行为,而不是说只有哪些人天生就是可以创业而且应该创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能让创业更容易、创业的社会环境更平和,比花大力气去筛选和培养所谓的企业家人才更有用,也更符合自然规律。
  人从小就有理想,理想可以多种多样,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来满足人们选择自己成长道路的自由要求。而如果理想已定,那么一般来说是那些约束条件决定了人的最终选择。约束条件是很多的,但总是受到社会流行的观念的影响。今天,对国内大多数孩子的家长而言,子女放弃大学或研究生教育、放弃大城市的工作而选择个人的创业活动还没有被广泛地接纳,由这样的家庭构成的社会,自然就没有宽容一个人放弃成为“人才”而去自主创业的自由选择。
  从西方企业家的创业和成长历史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案例来说明企业家的创业选择与他们接受的教育水平和取得文凭的多少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过去50年国际上发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进程中,我们也很少看到由大学培养出来的企业家的成功案例。我在1995年翻译出版的著作《改变世界的十三位男性》中,具体研究了13位创业家的创业故事和个人资料,发现他们成功前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并不是已在一些领域小有名气或者在大公司混上了一官半职的人。这些企业家包括盖茨(微软)、盛田昭夫(索尼)、特纳(CNN)、史密斯(联邦捷运)等,他们今天都已经是我们熟悉的国际知名的企业家。像他们这样的创业家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他们创办的新的企业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是他们几乎没有一个是接受了完整的大学和研究院的正规教育的,相反,在他们的成功道路上,因为选择了创业而放弃完成大学和研究院教育的却比比皆是。
  我们并不是说教育不重要。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奠定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是,正规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唯一形式和渠道。教育的过程可以发生在家庭、社会和自学阶段。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离开了素质教育的范畴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因此,教育资源过度向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偏斜是不明智的政策。它既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水平提高,也不能帮助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成长的机制,相反它却让人才成长的社会路径变得越来越窄,因为它实际上演变成限制我们作出自由职业选择的约束条件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