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感恩教育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9-07-20 03:49:00 影响了:

  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句都在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感恩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认为,感恩具有计量功能、激发功能和强化功能。就是说,当个体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是有意为之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时,就会产生感恩体验;这种感恩体验可以驱动受助者对施助者或者需要帮助的第三方施以亲社会行为;受助者所表达的感激之情能够增强施助者的积极体验,鼓励其在未来继续做出亲社会行为。[1]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可使青少年对他人、集体和社会产生感恩体验,[2]促使他们学会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并进一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3]这不仅能够加强青少年的人际互动,而且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遵守社会规范,参与公益活动。[4]其二,感恩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已有研究表明,如果个体对他人的付出心怀感恩,就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增加生活中的积极体验。[5][6]可见,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也可以培养他们快乐、健康的心态,提高他们对不同生活领域的满意度,提升幸福感水平。
  从2011年9月开始,我们在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支持下,在北京市芳古园小学四年级和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初中一年级相继开展学生亲社会行为促进的活动,得到了两校的大力配合。本文将汇报感恩教育课程开发的部分实证研究结果。
  一、感恩教育的具体目标
  我们的感恩教育主要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次上展开。对应的目标是:第一,使个体在接受他人的帮助后,能意识到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并在内心加以肯定和认同;第二,使个体将由此产生的愉悦和温暖情感转化为回报恩情的驱动力;第三,使个体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动力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7]
  从认知、情感和行为这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出发,我们将感恩教育细化为五个环节,分别是知恩、识恩、谢恩、报恩和施恩。[7]“知恩”指个体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帮助是对我的恩惠”;“识恩”是在知恩基础上,使个体不仅知道并认同他人的行为是对自己的恩惠,而且还能了解他人的恩惠会对自己产生哪些积极影响,以及他人在帮助自己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谢恩”指个体对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表示感谢,这种感谢可能通过外在的言语表达,也可能是内部的情感体验;“报恩”指个体从行动上来报答他人所给予的恩惠;“施恩”指个体跳出了现有的互动框架,对“报恩对象”以外的第三方施以恩惠或给予帮助,即在更大范围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二、感恩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实施程序
  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根据上述五个环节设置的,细述如下:
  1)知恩和识恩
  帮助学生从代价和恩惠两个角度出发,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并且自己是会得到恩惠的。通过下列活动训练学生的认知评估能力,使其产生更多的感恩体验。首先,为学生呈现一段视频,讲述一棵树与男孩的故事。男孩小时候与树一起度过了欢乐的时光,男孩逐渐长大,对树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而树每一次都满足他,奉献出自己的树枝、树干甚至是树桩。男孩则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树所有的帮助。让学生展开系列讨论,“这棵树在帮助男孩的过程中,付出了哪些代价?”“大树为男孩付出了很多,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男孩得到树的那么多奉献,他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男孩会感激树对他的帮助吗?如果你是那个男孩,你会怎么做?”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树在帮助男孩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和男孩所得到的恩惠,提醒学生认识到男孩应该懂得对树感恩。最后,让学生思考“视频中树的形象会使你想到谁?”从而将故事与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发现身边那些像树一样默默为自己付出的人。
  在讨论完树与男孩的故事后,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人在帮助自己时付出的代价,让他们画出属于自己的“感恩树”。学生要在树干上写上帮助过自己的人,在树叶上写上对方帮助自己时付出的代价。这个活动可将代价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人物与事件相联系,加强学生对代价的理解。在我们的感恩教育活动中,学生画得最多的是对父母的感恩树,他们在树叶上写满了父母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健康、时间、金钱、精力,等等。
  2)谢恩
  训练学生通过言语或行动对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谢。让学生给同班同学、教师和家长各写一张感谢卡,对他们帮助自己的某件事表示感谢。在课堂上,将感谢卡送给自己想要感谢的同学,读出卡片上的内容,同时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活动开始时,学生们都能写出感谢卡,但却羞于表达。在反复鼓励和引导下,特别是在引导员的示范下,他们开始相视微笑、相互握手、相互拥抱,逐渐变得真诚开放,可以很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活动结束后,再通过一些问题的讨论与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对帮助自己的人表达感谢,会使双方都感受到满足和快乐。所以,当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不要吝惜感谢,应该选择舒服的方式及时地向对方表达感谢,使双方都体验到快乐。
  3)报恩和施恩
  从回报和施助两个角度出发,让学生懂得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首先播放一段名为“遗产的故事”的视频,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曾经接受过很多微不足道的帮助,有些帮助不过是别人的举手之劳,可他将别人给予的帮助都铭记于心。他在年老临终之前,将遗产都留给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们。遗产包括一朵盛开的玫瑰、15美元、一封信和几个贝壳。这些东西虽然毫不起眼,却帮助他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因此都是他所珍视的。遗产的赠予不仅使他回报了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而且使那些得到回报的人更愿意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更愿意向他们伸出援手。这段视频的观看和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后,一份小小的回报都会使对方收获快乐和感动,而且还会让帮助行为得到延续。
  之后,开展“守护天使”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当班上另一位同学的“守护天使”,默默地细致观察对方的处境和需要,并且通过实际行动去帮助对方。使学生通过对一个人的守护,学会关注身边的人,能主动发现他们的困难并去帮助他们。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