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古汉语常识【古汉语知识与语文常识】
 

古汉语常识【古汉语知识与语文常识】

发布时间:2019-07-25 09:26:19 影响了:

个人整理 他人不得翻印

名言名句

◆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悄得人憔悴。

◆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打一仗,进一步。

◆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 自信应如云舒卷,心高当与月徘徊。

◆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能取天下也-------刘邦

◆ 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似掩柔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古汉语常识

初七及下九:指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

(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谓,如孟春,仲春,季春。

一月中的特殊称谓:初一称朔;十五称望,次日称既望;月末称晦

年龄的称谓:

襁褓:本意指婴儿的被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之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总角垂髫:指幼年儿童 知天命:指五十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花甲:指六十岁(也称为耳顺)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古稀:指七十岁

加冠:也称弱冠,指男子二十 耋:七十到八十岁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耄:八十到九十岁

(古人也以上、中、下寿表示,六十为下寿,七十为中寿,九十为上寿)

时辰表示方法:

子时(也称夜半) :23 ----1时(三鼓) 午时(也称日中) :11----13时

丑时(也称鸡鸣) :1 ------3时(四鼓) 未时(也称日映) :13----15时

寅时(也称平旦) :3 ------5时(五鼓) 申时(也称哺时) :15----17时

卯时(也称日出) :5-------7时 酉时(也称日入) :17----19时

辰时(也称食时) :7-------9时 戌时(也称黄昏) :19----21时(一鼓)

己时(也称隅中) :9------11时 亥时(也称人定) :21----23时(二鼓)

时间的借代:

元旦:正月初一 人日:正月初七 寒食:清明节前二日

端午: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七日 中秋:八月十五

重阳:九月初九 社日: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在春分前后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晚上

端月:正月 槐月:四月 巧月:七月 阳月:十月

杏月:二月 榴月:五月 桂月:八月 葭月:十一月

桃月:三月 荷月:六月 菊月:九月 腊月:十二月

称谓的借代:

个人整理 他人不得翻印 “布衣”--------代未做官之人,平民,老百姓。 “缙绅”--------代官员。

“万钟”-------代高官厚禄。 “三尺”-------代法律。 “社稷”------代国家。

古代科举制度:(分四级依次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院试:各地考生参加县府的考试,由省的提督学政莅临主持,及格者称为生员,

俗称秀才。

乡试:即省级考试,三年一考,逢子、卯、午、酉年秋季举行,由皇帝派主考官

主持,及格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乡试的第二年春季举行,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员)。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分三甲出榜(及格者统称进士)

一甲三名(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 ,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汉字的造字方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故称“六书”)

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草书→行书

甲骨文:出现在商朝。 金文:出现在周朝,指刻在铜器上的文字。

小篆:出现在秦朝(秦始皇统一使用的文字)。

隶书:也出现在秦朝,它是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隶文指隶主帮工的一些佣人

用以记录的一种文字。

楷书:也叫正书,出现于汉末,盛行于南北朝。

草书:出现于东汉,章帝时称为“章草”。

古代汉语特指:

六义------指《诗经》中的六义,它包括风、雅、颂、赋、比、兴。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乐经失传,常说五经)

四库------指经、史、子、集。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谷------指稻、稷、麦、豆、黍。

六畜------指猪、牛、马、羊、鸡、狗。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指梅、兰、竹、菊。

其中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出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香自得,不趋炎热;

古代四大爱情小说--------指《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

“史学双壁”------指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文章西汉两司马”-------指司马迁、司马相如。

乞骸骨------指年老请求辞职。

阳-------山之南,水之北。 阴----------山之北,水之南。

五伦---------指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谦词的使用:(语言得体)

大安----写给长辈。 均裁------是对尊长或上级用的敬辞。

个人整理 他人不得翻印 夏安----夏季写给长辈。 希见复-----要求回函的文书。

编安----写给编辑。 请批准-----下级写给上级请求批复的文书。

教祺----写给老师。 特此函达-----平行文书。

海涵-----敬请大度包容。 望遵照执行------上级要求下级遵照执行的文书。

贵庚-----敬请对方的年龄。 犬子------谦称自己的儿女。

贵府-----敬称对方的住所。 鄙人------对自己的谦称。

令嫒-----敬称对方的女儿。 足下------对对方的敬称。

令郎-----敬称对方的儿子。 光临------称贵宾客到来,不能用于到别人那里去。

令尊-----敬称对方的父亲。 莅(lì)临----表敬辞,多用于贵宾。

令堂-----敬称对方的母亲。 磋商--------用于较大的正式场合,有反复商量的意思。 家严-----称自己的父亲。 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届时--------到时。

作品:

《史记》------记叙了从皇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记叙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长达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战国策》----------记叙了上起周贞王十六年,下迄秦二世的一段历史。

《左传》------记叙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诗经》------记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词语解释:

迄:①到,例如:迄今;②终究、一直,例如 : 迄未见效。

讫:终结、完毕,例如:验讫、现金收讫。

古代官职:

“三省六部”

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注: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

兵部:管军事。

刑部:管司法、刑狱。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注: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称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为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语文知识

闰年的算法:

计算是否是闰年, 其实关键是闰年的算法,也就是闰年的来历。先看完下面的资料,估计就大体

明白了。

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

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 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 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 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 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

个人整理 他人不得翻印

365.2422天。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通常,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

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

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

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中国的56个少数民族:

中国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各民族的节日丰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

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

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出

现相同的重大节日,如:古尔邦节 等。

目录: 蒙古族 朝鲜族 傣族 壮族 东乡族 布朗族 怒族 塔塔尔族 蒙古族 朝鲜族 傣族 壮族 怒族 塔塔尔族 回族 满族 黎族 纳西族 撒拉族 乌孜别克族 独龙族 藏族 侗族 傈僳族 毛南族 俄罗斯族 鄂伦春族 维吾尔族 瑶族 佤族 柯尔克孜族 仡佬族 鄂温克族 苗族 白族 畲族 土族 锡伯族 德昂族 彝族 土家族 达斡尔族 阿昌族 保安族 珞巴族 哈尼族 拉祜族 仫佬族 普米族 基诺族 布依族 哈萨克族 水族 羌族 塔吉克族 京族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

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

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

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

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

节,虽然与汉族春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

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

辞旧迎新。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在整

个白月(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著节日盛装的牧民带着酒香和歌声,和着马蹄或

汽车摩托车的伴奏,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

个人整理 他人不得翻印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

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

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

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每年在夏秋之交举行,一般是看当年

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

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

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

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

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

盛会即源于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

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

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

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

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

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过

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

有各自的名称。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用柳条围

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

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多为

单个体,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或周围)的要大些。

过去,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届时,本苏木、本旗

甚至附近旗县的群众都纷纷扶老携幼,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赶来敖包处。

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

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

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祭祀仪式结束后,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等传统

体育活动。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

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

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个人整理 他人不得翻印

泼水节: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壮族】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祭龙节), 过小年(称“男人节”,又称“喊魂

节”),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节,春节,陀螺节,花朝节 ,吃立节,蚂拐节(青蛙

节)。此外,壮族每年固定的宗教节日甚多。如部分壮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 祭献“老人厅”

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 盛行过小年。每年二月“祭龙”是各支系的共同节日。“祭

龙”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日历需要的鸡、猪等牺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骑

马、戴斗签者不得通过寨心,习惯认为每年杀猪“祭龙”能使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月

祭雷神,栽完秧后并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献土地。十二月“送祖”。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

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

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

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

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

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

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

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

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

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 肉孜" 节的

叫法。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

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

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

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

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

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

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

“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

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

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

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

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

个人整理 他人不得翻印

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

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

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

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

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

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

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

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

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10月底或11月初择

日过侗年。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时不准使用牛。此外,还有抢花炮的

花炮节,吃新米的吃新节,停止生产活动,以及各姓氏自己过的姓氏节及赶歌会、姑

娘节、斗牛节、花炮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

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

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

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

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据说,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能

人财两旺,幸福安康。集会地点还唱侗戏、演彩调、吹芦笙、“多耶”、打篮球等助兴。

花炮节是侗族人民最热闹的节日。

个人整理 他人不得翻印

【傈僳族】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

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

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傈僳族汉子

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

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

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

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

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

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傈僳族人

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

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篝火节。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 、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 和诺鲁孜节节。

【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

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

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

半节、祝著节等。

【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

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

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

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

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

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 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

举行,历时三天。

【苗族】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白族】

个人整理 他人不得翻印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 、拜日望等。

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

【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畲族春节。

【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

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

节。

西迁节的活动

【德昂族】

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 ,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

节日。还有泼水节。

【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

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

公节、插花节、火把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

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

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

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阿昌族】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

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

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哈尼族】

个人整理 他人不得翻印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

“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

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

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

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

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

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

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

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

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

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

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

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

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 开始到农历十二

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 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 的除夕,全年的

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

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基诺族】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

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

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布依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

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

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

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

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等。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

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

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

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

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

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个人整理 他人不得翻印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

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

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

行。

【京族】

京族岁时习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唱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

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地在农历6月初十,山心在8

月初十,红坎在正月十五。“唱哈节”在哈亭内举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 “哈亭”

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第 - 11 - 页 (共 11 页)

作者:台前县城关镇中学 ZXW QQ :92083464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