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肇庆学院 岭南器艺地理
 

肇庆学院 岭南器艺地理

发布时间:2018-12-29 03:58:23 影响了:

  新会所产的葵扇,叶大而不开裂,心蒂圆正,骨格细匀,色泽光洁,体质轻盈,与广绣、佛山公仔、潮州陶瓷、阳江漆器并称广东四大传统工艺。   历史上,新会葵艺创造了“五个世界之最”:种植面积最大、从事人员最多、加工能力最强、种类最丰富、年代最悠久。曾有“一柄蒲葵养活百代新会人”之说。
  
  南坦岛――世界惟一蒲葵林
  
  新会籍著名女作家张抗抗曾撰文描写家乡的葵树:“南国并非新会有葵,然而新会的葵却是南国的骄傲:密集、粗壮,见缝插针,随遇而安,似乎到处都能生长,雄心勃勃地占领了全县几乎所有的水边田埂。”
  新会葵树种植已有1600多年历史。葵林如海,极盛时曾拥有葵林7.2万亩。如今以南坦岛现存的这片葵林,规模最大,保护最好。
  南坦岛,位于会城西南方,面积近千公顷,是潭江水域冲积岛,葵林覆盖着岛上大部分土地,面积达1500多亩,是世界唯的蒲葵林。从高处鸟瞰,南坦岛像镶嵌在新会大地上的绿翡翠。
  南坦最古老的葵林是七堡桥脚的护龙围葵林,面积达230多亩。每一棵葵树都呈现出饱经风霜的深棕色,护龙围葵林的树龄最高达130―150岁,堪称古树林。
  狭窄弯曲的泥路在眼前延伸,两旁一片连一片临风挺立的葵树,丈余高的粗壮树干,顶着一丛星散排列的绿葵,光洁墨绿,楚楚动人。从一层层棕红色葵衣夹缝间,伸出细长而坚韧的葵柄,撑起一面簸箕大小的葵叶。葵叶周边长出条条细长柔软的羽翎,飘飘洒洒,随风起舞。
  这里是摄影家的创作天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会的一些摄影发烧友及画家发现了这大片葵林,他们以葵林各种美妙姿态做素材,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
  沿着泥路慢慢前行,在阳光下享受葵林带来的凉意。万千葵树有如木桩,高高地钉在大地上。人在葵林里随意穿行或奔跑,没有任何枝杈阻拦。斑鸠咕咕,小鸟欢唱,水沟纵横,长满阴生植物,这是湿地森林的特殊的单叶蒲葵林,林内形成了鱼、虾、水,鸟共存的独特生态环境。
  
  停下来,站在一条小河边望向眼前的葵林深处,阳光透过葵叶斜射下来,每一棵葵树呈现出饱经风霜的深棕色,一道道裂痕,一圈圈木纹,深深地刻在葵树表皮上。葵农说,葵树每长出一片叶子,就在树上留下一圈木纹;一年大约长出12片葵叶,树上就刻上12圈木纹。
  这密密麻麻的纹路,也记载着新会葵业由盛到衰的百多年历史。
  
  一柄蒲葵养活百代新会人
  
  南坦岛制葵业曾闻名退迩,岛上居民祖祖辈辈以种葵,织葵,卖葵为副业。葵林保护了稻田,稻田养育了葵林。
  历史上,新会葵艺创造了“五个世界之最”:种植面积最广,从业人员最多,加工能力最强,种类最丰富,历史最悠久。
  新会大面积的葵树林塑造了侨乡葵业的辉煌,造就了本地人百年来的精湛葵艺。其中新会葵扇就成为广东四大传统工艺之一,种植面积、从业人员、加工能力、种类、历史方面均为世界之最,当时有“新会男与女,所以资生者,半出于蒲葵焉”的说法。
  葵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会葵艺创造了“一步三元”(一步三元是指每一米土地所种植的葵树,可以创造三元的经济价值),鼎盛时期,从事葵业加工人员达10万人,年产量1.4亿柄,最高年总产值达3500万元,平均每6个中国人就有一把新会产的葵扇。
  上世纪70年代,新会葵扇出口至世界各地,最多一年出口达4100万柄,因此有一柄蒲葵养活百代新会人的说法。新会也因此成为珠三角地区的富庶之地。
  新会蒲葵在历史上曾遭受过两次大破坏。一次是清顺治年间。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期间,1939年3月新会沦陷,沦陷区日军害怕游击队伏击,强迫农民大砍葵树,加上交通受阻,葵扇销路断绝,部分葵林主也砍葵种稻。蒲葵的种植面积由抗战前5万亩减至7000亩。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风扇空调等普及,制葵业日渐式微,家家户户织葵扇的热闹场面已成远去的风景。如今岛上仅剩下10多人从事制葵业,葵盛叔便是其中一位老晒葵工。
  葵盛叔已经50多岁,从18岁开始晒葵,每天要晒一万柄扇叶。晒葵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事,其实奥秘无穷。葵盛叔说:“最好是晒到下午3时后开始收葵,趁着阳光猛烈时把葵叶收起来,葵叶还保留着阳光的暖气,把它们堆叠起来后,葵叶的颜色就会自然变白……”
  叠葵垛是他的“绝技”,他是南坦岛公认叠得最高的。葵盛叔叠葵垛,像演杂技似的,一手扶着梯子一手拖着葵捆,熟练地往上爬,当他攀上木梯顶端,双手举起一捆葵,用力住上一扔,葵垛就牢固地叠在一起。
  
  火画扇难为关山月
  
  火画扇是一种绘画技术要求较高的工艺产品,也是新会葵扇艺术的极品。
  火画扇始创于清同治末年,当时,诗书画风较盛,新会有位著名画师叫陈晚,将诗画剪贴于玻璃扇上,但不牢固,一经受潮便会脱落。他就用墨汁或颜料直接把诗画画在扇上,但也容易褪色,后将画在扇面上的诗画用香火烙焦,以显示出诗画来。后来,开始流行用铁笔在炉火里烧红,然后在扇面上烙诗画。
  到1914年前后,刘怡记扇寮加工火笔扇时,工艺又有所发展,选用薄玻璃扇两柄,合成一柄双面扇,这样,扇的两面均可用火笔作画。又把扇边用彩色丝绒缝制,逐步发展成为三脊和五脊火画扇,款色高雅。扇柄也有多种多样的装饰,其中的象牙火画扇,装饰华丽、名贵,是欣赏收藏的扇中精品。
  1915年,火画扇进入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展厅并一举夺得了荣誉金牌奖。此后,一批又一批的历史文化名人来到新会并专程观摩葵艺品的加工流程。
  1958年7月,周恩来总理视察了新会葵艺厂,站在火画艺人赵文达的身边,由于炉火烘烤加上兴奋紧张,赵文达当时大汗淋漓,总理不动声色,拿起葵扇亲自为他摇扇。
  1959年,郭沫若也来到新会,他对葵扇的赞誉是:“清凉世界,出白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飞遍寰宇,压倒西风。”
  岭南画派的一代宗师关山月前来观摩时曾60余次尝试用“烙火画”工艺创作葵扇绘画,但由于无法把握烙铁的力度,他每次都把扇面烧糊。最后,只有掷“烙”长叹真是一门绝技!
  
  工艺复杂的葵扇艺术
  
  廖惠林曾是新会葵艺厂的最后,任厂工,16岁开始拜师学艺,学习火画技艺20多年了,上世纪90年代,大多葵艺师改行,为了使“火画”技术不至失传,他招了10多名弟子,成立了葵艺制作研究中心。
  “要学好火画,首先要练就沉静的性格,”廖惠林认为,“烙画的笔法和国画很相似,构图运笔,明暗色调的搭配,填色等,都模仿国画的传统技法,不同的是,烙画是在凹凸不平的葵叶子上作画,稍微用力,笔力过重,就会烧穿薄如纸张的葵扇,一幅佳作将前功尽弃,没有一点修改的余地。”
  葵扇的原材料要求十分苛 刻,根据栽培和收割的方法不同,葵扇原材料又分三旗、长柄,生笔。三旗,叶柄粗而坚,叶肉厚而韧,为制作普通用的藤边粗扇的主要原料。长柄。又名二旗。叶柄长三,四尺,专供撕骨晒干运到国外供制扫刷葵叫则用来制葵贝。
  工艺葵扇所用材料称“玻璃”,又名“生笔”,要求最高,也最难采集。
  在葵叶刚生长但还未伸展嫩叶的时候,尖而笔直,故名“生笔”。当叶未张开时,即用水草轻轻将具捆缠,使叶肉不见阳光,收割时嫩白可爱。此为制作较为细致的藤边幼扇或织扇的主要原料。现在每年5月至11月,廖惠林都要到葵农家指导,以收集较高质量的葵叶。
  葵扇加工要经过20多道工序,经过晒葵、烤葵、缝葵、葵扇的基本轮廓才会成型,再经过葵艺师傅的烙画、绣花,葵扇才终于成为艺术精品。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小鸟天堂,崖门古炮台,碉楼等充满侨乡风情的精品。
  由葵艺生产衍生出很多副产品,如柄皮可以编织葵席,葵枕、葵箱笼,葵尾可以编织葵篮、葵帽,葵笠等数十种葵艺产品。葵树无废料,葵叶撕下的葵骨可制成葵扫帚、葵牙签,葵籽、葵树根也能入药治病。据说周总理当年就特别喜欢用新会产的葵牙签。
  
  现代葵艺制作包括葵扇类,自牛心扇、鸡心扇、玻璃扇,火画扇、渫白绣花扇,竹箨画扇、胶花织扇等逾百个品种。工艺品类包括葵花篮、葵通帽、葵藤席、葵藤枕席,葵藤垫席,汽车座垫,葵画帘、葵地毡,葵床毡、葵骨碟等,仅葵花篮就有花式品种近300个。
  
  葵博园讲述葵乡葵文化
  
  为传承葵艺而建的新会葵树博览园,是反映新会葵乡葵文化的主题公园,位于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
  蒲葵生态文化园林区从新会各地移植了1万多株蒲葵,其中有树龄百年以上的,也有日寇侵华纵火焚毁斩伐后在焦土上重生的,更自解放后新栽种的,还有树高盘尺的新苗。
  园区还觅得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葵类,包括叶大宽厚柄粗的美国华盛顿老人葵、亭亭玉立,树高盈火的澳洲葵,尾散如针的印度美丽针葵阿根廷的皇后葵、古巴和佛罗里达的龙鳞榈……还有生于斯里兰卡、缅甸、巴西,乌拉圭等国家的棕榈葵树,令人耳目一新。
  为了反映葵艺漫长的发展史,筹建者们千方百计,考证搜寻,综合整理,社会各界也积极支持,不少老葵工把珍藏的资料照片和藏品献给葵博园。
  展厅的迎面是著名雕塑大师李汉仪教授创作的新会葵艺工人群雕,分别为晒扇、剪扇、焙扇,合扇和火画扇的工人雕像和仿照当年葵晒场,葵作坊的场地,把新会葵岂厚重的历史风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葵博园的展出是馆藏特级文物――周恩来总理视察新会葵艺厂时欣赏和亲手用过的四支葵织扇;世上分别仅存5柄的竹箨葵扇和五脊火画扇,仅存1盏的一级园藏葵宫灯;织工精致的花篮等。
  葵博园还专设了现场葵艺操作演示,游客可存现场购买的火画葵扇上,亲自尝试用火笔烙上自己的名字,以作纪念。
  今年6月底,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下属机构派员慕名到新会订制一批以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为图案,具有新会葵艺独特工艺的火画扇,以期作为此京奥运会专用纪念品。这个难得的机遇却不得不被放弃,因为工岂难,人员少,新会已无力承担大批量葵艺扇的制作,的确是件憾事。
  经过近些年的恢复,目前,千年新会葵艺处于传承保留期,相信一定会重获新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