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道德讲堂 [校长的道德使命与理性抉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道德讲堂 [校长的道德使命与理性抉择]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2:38 影响了:

  新年之初,《人民教育》(2009年第1期)编辑部发表的新年献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期待着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期待着学生从精神的成长到身体的成长,都更加趋于强健……”这些话中隐含的教育之忧再一次触动了教育人的道德反思和良知自省。一些学校存在的冷漠的压制与无情的强迫、低效的课堂与繁重的课业、被最大限度拉长的教学时间和与之很不相符的学习效率等等现象,在悄无声息地戕害着学生的身心,也在折磨着教师的灵魂。教育的诗意?儿童的世界?心灵的自由?愉快的游戏?在当下的教育“实然”中已沦为一个遥远的神话,是那么陌生和不可企及……
  面对我们正在做着的“教育”,作为承担着领导与管理职责的一校之长,往往难以逃脱良心歉疚和负罪感。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好的教育?应该怎样实施对孩子终身有益的教育?校长首先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深奥,许多教育名家、专家都从不同的层面论述过。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伟大的实践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有论断,他说:“只有精神力量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的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成为一个精神健康而丰富的人”。这些话告诉我们,教育首先必须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提升他们的精神力量,真正的教育,不是优异的分数、骄人的排名、考入名牌的学校,而是教育是否将他作为“人”的精神力量发挥到极致,是否对他(无论他是聪明还是愚笨)的生命潜能进行了有效的发掘和成功的点燃,是否对他(无论他是美丽的还是残缺的)的生命尊严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悉心的呵护,是否对他赖以“立世”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健康的建构和完美的丰盈。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在谈到当今教育的问题时说,当今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精神价值的失落,失却了对人的精神、情感、心灵、人格的关注和滋养,是片面的、歪曲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对于究竟该怎样实施对孩子终身有益的教育,许多专家也告诉过我们:一是应该超越功利,放“慢”教育。彼得森在《让我慢下来》一文中的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每天仰视那高塔般的橡树,让我明白她长得又高又壮,是因为她缓慢而健康地成长。”是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成长也同树木一样,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促进学生成长的基础教育必然是一个“慢”的过程,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等待的过程,是一个播种、浇水、施肥,而后静待硕果长成的过程。有人说,教孩子3年,应该为他想30年,为民族想300年。这话确有道理,因为我们中小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的精神成长与终身学习打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埋设多种可能性,眼前的教育仅是一座桥梁而非终点,仅是一个跨越的过程而非完成。“如果我们一定要在开花的季节去强迫果实长成,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卢梭语)陷入功利泥淖的教育也必会如此,只盯眼前利益,忽视为学生一生打底的“精神”培育的过程,这样的教育遮蔽了教育本身的魅力,消解了教育本应该具备的功能,欲速反而不达。二是要顺应天性,回归自由。马克思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的确,自由是人的本质,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个人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他绝不会展现出他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彻底摒弃统治、控制、压制和专制,还孩子“自由”的天性。在这一点上,国外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在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蒙台梭利认为这种自由是“生命”的需要。在法国。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书就放在学校里,没有家庭作业,放学后的孩子们快活极了。这样“随其性而诱之” (程颐语)的教育,可谓真正的教育。三是要尊重生命,让“爱”先行。众所周知,人类最大的文明是对生命的敬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自尊和人格,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否定另一个人,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和尊严,这种价值和尊严是永远不可以磨灭的。有人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这告诉我们,作为成人的我们,不要嘲笑这些孩子的青涩、莽撞、唐突,要尊重他们,爱他们,为他们缝补翅膀,让他们重新站立起来飞翔。这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这样的教育没有技巧,平凡而又简单,只需要我们正视他的存在,理解他的愿望,看到他的努力,赞赏他的“成就”,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一个抚摸的动作,一个欣赏的眼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一个心灵最需要时的抚慰与支持……如果我们自己把教育弄得太复杂或是忽略了“爱”的力量,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离真正的教育越走越远。
  然而,校长知道了教育是什么,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并不代表现实的教育实践就可以高枕无忧,一路阳光。因为教育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空地造楼,也不是大棚种植,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有其自己的生发逻辑,每个圈子都有他自己约定俗成的规矩和运行的惯性,在种种强大的习惯力量的支配下,教育人似乎命中注定永远无法摆脱两难的困境。
  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该怎样对孩子的生命负责?固然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笔者认为,作为承担着领导与管理职责的一校之长,需要有一种作为教育人的良知和道义,必须学会坚守底线,不木然盲从,不坦然融入,不“助纣为虐”。在当下教育世界纷繁多变之际,这是一份难得的教育自觉。这种教育自觉,是学校管理者不可推脱的道德使命,是学校管理者在复杂态势中必须果断做出的理性抉择。
  这种教育自觉,意味着校长要有一份勇于担当、敢于将自己摆放在祭坛上的勇气。作为校长,理应从容应对应试时代教育的尴尬命运,实现对教育神圣使命的勇敢担当。用正义感、责任感来战胜功利心,坚守信念的底线,摆脱功利的纠缠。
  这种教育自觉,意味着校长要有一份怀想天空、执著追求教育理想的情怀。教育的理想是美好的,它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美好、自由、信仰和爱,引领儿童回归田园,融入生活,自由嬉戏……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丽境界。而教育现实却是残酷的,它意味着繁重琐碎的劳动,意味着无情的竞争和压力,意味着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在并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校长没有一份怀想天空的浪漫心境,没有对教育理想执着追求的满腔热情,就会被残酷的现实击倒,对教育现状漠不关心,不再有改良的愿望和创造的激情。在教育之路上前行,校长惟有保持一份美丽的怀想,才有力量与现实抗争;惟有保持一份炽热的理想,才有信心义无反顾地带领教师向教育的乌托邦虔诚践约。
  这种教育自觉,意味着校长要有一份脚踏实地、将道德使命转化为教育行动的智慧。教育是脚踏实地的行动,教育自觉需要校长有一种将自己的道德使命转化为教育行动的智慧。这种智慧,在认识上要求校长要对自己所负载的责任和使命有清晰的认识,认识到当前教育现状的优势和弱点、局限和误区,懂得如何发扬优势,克服弱点;在行为上要求校长要能克服旧的教育行为的固有惯性,超越功利的泥淖,果断、勇敢、有效地改进教育方式和改善教育行为,营造开放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教育。当然,这种智慧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有差异的,需要校长不断学习、思考与修炼。
  教育自觉,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行为;是一份勇气,更是一份智慧;是一种使命,更是一份理性;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更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在践行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作为学校领头羊的校长有教育自觉就一定能用一份“纯洁”与“宁静”,用一份“勇气”与“豪情”,用一份“智慧”与“赤诚”,带领教师描绘出教育百花园中最亮丽的风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