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累寸不已 遂成丈匹: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累寸不已 遂成丈匹: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发布时间:2019-01-23 04:03:45 影响了:

  我读书没有得高人系统的指导门径,主要靠自己摸索。早年求学,不懂得读书的重要,无计划无目的,随便翻阅,未能及时认真读好应读的好书,以后吃亏不小。过后补,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每想到此,总悔恨不已。《学记》上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自身有此深刻教训,后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总力求在学生每一学习阶段中,激励他们切切实实学好每一阶段应该学好的东西,认真多读点书。
  进大学后,一时面对知识汪洋大海,如行在山阴道上,风光无限,应接不暇,又觉得读书无从下手。走上工作岗位,深感学到的那点知识实在可怜,完全不够用,处处捉襟见肘,真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就在这种自反自强的心情下,我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力求做到“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用锲而不舍的精神走这条丰富自己智力生活的光荣的荆棘路。
  怎样读书,读什么书,从来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也从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五四以来,社会上似乎有那么一股风,说到读书都把旧时一套完整的学习说成是迂腐。当时,时髦的学者多强调自己懂得读书做学问是从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而来的。这种说法很普遍,似乎很新鲜,不少人信以为真。自己去试试,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后来进一步查考一下,其中不少学者“旧学”的根底着实很深。他们不肯亮出他们的一套读书方法,只是怕人家说他是时代的落伍者。
  进入大学后,发现有的教授几乎是无书不读,一提到某本书某部书,都会信口悠悠,乃至滔滔不绝,实在令人佩服。听有的高年级学生介绍,某某老师曾熟读《四库提要》,懂得目录学,这就引起了我对这方面的关心。
  中学、大学课外也曾读过不少所谓“闲书”,主要是中外小说。读的原因主要凭兴趣,主要凭能不能借到这些读物,谈不上打文化底子,更谈不上做学问。当时在我脑中外国作家形象最高大的是托尔斯泰,中国作家形象最高大的是鲁迅先生。我最爱读鲁迅的小说,觉得很朴实,乡土气息很浓,人性挖掘得很深,很感动人。
  著名学者许寿裳的长子许世瑛,考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许寿裳请教鲁迅中国文学初读者应该读些什么书,鲁迅开了一张书单,一共12种书。这12种是:《唐诗纪事》(宋)计有功、《唐才子传》(元)辛文房、《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保、《历代名人年谱》(清)吴荣光、《少室山房笔丛》(明)胡应麟、《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清)于敏中、《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抱朴子外篇》(晋)葛洪、《论衡》(东汉)王充、《今世说》(清)王�。这是一张很有见地很精到的书目单,教你读书要知门径,全局在胸,轻重得体,领会人物的精神风貌。这张书目单让我领会到读书与做人一样:要识大体,知先后,知人论世,知世论人。
  这12种书我并未一一读,常读一读的是《世说新语》,常翻一翻的是《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前者教我评价人物要风神俱全;后者教我读书要心中有个框架,不能茫然无绪。
  近年来,一直参与语文教材的审查工作,从小学教材、初中教材到高中教材,编一本文质兼优、适切性强的教材十分不易,编选者的甘苦颇能体会一二。由此我常联想到《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通俗读本。通俗读本往往有些“专家”“学者”看不上眼,殊不知它们在普及文化、培养大众心灵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千家诗》在我幼年时带给我无与伦比的生命喜悦,“床前明月光”的诗情流淌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我学古诗文也是从读《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通俗选文开始的,它们把我带进了美好的诗文家园。后来进一步读了些各个朝代的诗文选本,并读了几种中国文学史把它们贯穿起来,这样,多少有点系统的文学知识。然而,总觉得自己的那点知识可怜得很,寒碜得很,总是浮在水面上,十分肤浅。我深深体会到必须专心致志地研读几部大作家的著作,随着他们的人生足迹走一遍,才能真正领会他们的心路历程,领会他们生命的光辉,使自己真正增长见识,增添智慧,提升思想认识,不断完善人格。为此,我前后通读了辛弃疾、杜甫和陶渊明的著作,深深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作者单位:上海杨浦高级中学)□责任编辑万明华
  E-mail:minghuawan@163.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