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基础教育课程是假期刊 基础教育的灵魂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是假期刊 基础教育的灵魂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4:42 影响了:

  纵观我国农村近三十年来的基础教育历史,其基础教育的特色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而西方一些国家基础教育的特点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我国的基础教育究竟是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究竟是喊素质教育还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这也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的困惑。我国基础教育的灵魂究竟是什么呢?
  培养“智慧型”学生而不是培养考生。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虽然新课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藩篱始终没有打破,因为升学考试就像一把利剑高悬在教师和学生头上。
  在教学模式上,我国农村的小学、初中教育仍属灌输知识型,而一些西方国家的学校则是培养能力型,一个“授之以鱼”,一个“授之以渔”。据说,美国四年级的小学生就开始研究气象谚语了。学校让孩子理解科学知识,掌握仪器,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探索思维的品质。学校要摆脱“围着教材学,跟着老师转”的模式,要培养“智慧型”学生而不是培养考生。
  注重“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育的“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帮助和关爱,不排斥知识的学习,良好思想品德的铸就。但有些农村教师对此有些误解,认为那就是狠抓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学校及课堂给予学生成长成才的条件和创新的空间也不够。只要学生书本知识学得好,教师、家长便一味迎合、顺从、迁就、纵容,导致有些孩子依附性强、适应性差、骄横任性,有的甚至出现心理倒退的现象,还有少部分学生心理偏激,有违法犯罪甚至自杀的倾向。这都是重“智育”轻素质教育惹的祸。这种以“知识为本”的理念,使学生缺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缺乏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品质。因此,基础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追求“塑造”而不是追逐“雕刻”。我国古代典籍将教育喻为“雕琢”,而西方教育理论中是以“塑造”作为教育的类比。从基础教育的特点看,在培养人方面应该是塑造,而不是雕刻。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是一个生长的过程,而不是加工、雕刻的过程,这个生长过程无须作专业加工,但必须要有整体性和全面性。在这个阶段,应把“尊重生命,尊重人性,立德树人”提到教育的首位,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在恰当的时机因材施教,解放学生的大脑、眼睛、嘴、手、脚,使他们有自由的人格,舒展、活跃的思维和开放的心态。
  教育的核心元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家长。教育的元素很多,教育是基于人,为了人,发展人,这个人指的就是学生,显然核心元素是学生。当学校把学生视为教育核心元素时,教育者就应该不断地反思,时时刻刻向我们的教育行为提问,是否符合一个人成长的规律,是否把学生变成了“学奴”,是否培养的是墨守成规,不敢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想”,但全面发展不是针对一个人讲的,而是对一代人说的。教育主管部门及校长把学生视为核心元素,就应该狠刹教育上的不正之风与腐败行为,使教育管理做到不失察,不失策,不失衡。当家长把孩子视为核心元素时,就应该首先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孩子树立榜样。当社会把孩子视为核心元素时,就更应该关爱他们。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这位大师的话对我们办好基础教育有很深的启发。笔者认为,基础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有理想,有智慧,有信仰,有胆识,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姚王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