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试论新课改下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试论新课改下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9-01-29 04:01:16 影响了:

  〔关键词〕 新课改;教师;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31―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以系统的现代教育观念为基础,以创建中国基础教育新型学校为主要目的。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在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为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广大教师的创新能力能否发挥出来,真正实现教学领域的变革,将是决定新课改成败与否的关键。结合自己多年的基层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领域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 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定位深受“天地君亲师”及“师道尊严”思维框架的限制。对师生双方而言,教学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适应方式,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被看作知识的拥有者、教学权力的代言人,学生被看作是知识的容器,需要教师进行知识灌输。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单方面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缺乏平等交流和对话的机会。新课改强调要创建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共同创设一种平等、尊重、协商的“学习共同体”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的师生关系,变“传话”为“对话”,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同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首先体现在教师不再单纯担任主导者的角色,而更多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学习困难的帮助者等角色。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机,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来安排教学,上课基本上是“走教案”(有的教师的教案几十年如一日)。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许多教师备课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教学等于是把与学生无关的外界信息强加给了学生。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树立“用”教材,而不是“讲”教材和“学”教材的观念。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要求教师在教材之外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课程资源,将学生的学习由教材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要求教师重视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是要用于课堂教学的、与学生交流的、对学生的能力有提高的,如果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对学生发挥的作用就是有限的。只有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用“活”了教材,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才会“活”起来。总之,教师能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再开发、再创造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三、 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广泛实行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所谓的“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即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普遍走向形式化,一切都是事先准备好的,毫无新意可言。新课改强调,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即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具体来说,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一方面要求教师从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要倾心投入、精心构思、巧妙策划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案,选择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而这一切都要求教师认真地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及时发现和利用学生的思维灵感和创造的火花,以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
   总之,广大教师应明白新课改下,教师创新工作的进行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一切都要依靠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失误,不能采取“一棍子打死”的方法,而是要客观冷静地总结分析原因,以鼓励教师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只有解除教师对教育教学创新失误可能受到打击的后顾之忧,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身到教育教学创新中去,真正利用好新课改为广大教师提供的发展平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