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加大教育内部改革力度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均衡发展
 

【加大教育内部改革力度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8:19 影响了:

  实现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县按照“以改革促均衡”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教育内部改革力度,促进了县域内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努力促进城乡学校师资的均衡
  
  教师资源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有一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有一批好教师就能提高学校的总体水平,校长和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与合理配置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环节。近年来,在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学校教师资源均衡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改革乡镇教育管理体制。乡镇教育办公室被全部撤销,其管理职能由乡镇中心小学承担,原有管理人员重新回到了教育教学第一线。各中心小学与所辖片村小(含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实行捆绑式考核,在对中心小学进行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时,中心小学自身成绩占70%,所辖片村小(含教学点)成绩占30%。
  二是改革农村校长选任方式。通过公推公选、民主直选、竞争上岗等方式,公开选聘了36名乡镇中心小学校长和农村初级中学校长。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具有大专学历的占57%,本科学历的占38%。
  三是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在编制范围内安置的所有师范院校毕业生,除高中需要的本科毕业生外,其余的全部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根据农村学校的需求,认真做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规划,实行组织安排与个人志愿相结合,通过学校结对、教师交流等多种形式,定期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统筹安排落实好其他城市教师到我县农村学校的支教工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力度。教师流动期间,其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等保留在原单位。2007年暑期,全县共流动教师1 087名,还有86名被县城学校借用的教师重新回到了农村学校任教。
  四是创新农村师资培训机制。组织农村学校校长分五批到上海参加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举办的专题培训,还组织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先后到河北衡水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和省内洋思中学、木并茶中学、后六中学等参观学习,多次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本地讲学,安排教研员对农村中学、中心小学和教学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分类指导,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等,在教学操作层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业务水平。与此同时,指导农村学校积极做好“立足本校,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融学习、探索、教学于一体”的校本培训。另外,还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小学的师资优势,为村小及教学点培训师资。通过系列化培训,从整体上提升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促进了城乡学校师资力量的相对均衡发展。
  
  二、积极推进中学招生制度改革,努力促进城乡学校生源的均衡
  
  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包括学校硬件建设的均衡发展,也包括学校软件建设的均衡发展。其中,生源质量则是学校软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智力和各方面条件都好的学生集中在好学校,落后的学生集中在薄弱学校,那么,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所受到的环境影响显然是不同的,这样就无法体现义务教育所主张的公正、公平原则。因此,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推进中学招生制度改革,使学校生源质量大体相当。近年来,在推进中学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学校学生来源均衡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改革初中招生办法。坚决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就近入学政策,彻底取缔重点校、重点班、校中校、共建班。从2007年开始,对办学质量较好的一些热点民办初中,实行电脑排位和学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招生,电脑排位与自主招生计划比例大体相当。
  二是改革高中招生办法。不断加大优质高中分配给各普通初中尤其是农村薄弱初中升学指标的比例,2007年为35%,力争2010年达到50%以上。严格执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坚决不收“择校生、条子生、高价生”。
  
  三、积极推进学校保障机制改革,努力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
  
  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中,办学条件的均衡是基础。近年来,在推进学校保障机制改革、促进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根据上级统一安排,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2006年秋季学期起免收学生学杂费,做到“三个确保”:确保政策落实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位学生;确保中小学公用经费不低于免费前水平而且逐年稳定增长;确保不发生“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真正把这件利民惠民的事情办好办实。我县累计对12万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困难学生免费教科书发放和“一免一补”工作,为近两万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近600名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8.5万元,全县未出现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免除学杂费后,县财政根据我国《教育法》中“两提高、三增长”和省政府“三增长、一优先”的规定,足额安排补助经费,预算内安排的生均公用经费由原来的小学每生每年15元调整到20元,初中每生每年20元调整到30元,我县累计投入资金262.2万元,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同时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争取到校舍维修经费省补助700万元、市补助121万元、县投入191.5万元,共计1 012.5万元,做到了当年危房当年消除,全县无新增危房。建立了教育经费正常拨付机制,省资金专调到县后,立即从国库中调入教育专户,实行专户储存;各乡镇、学校提供分配到校的免杂费学生人数、金额及公用经费补助数额,教育局认真审核后,再由财政部门从教育专户将免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校;各学校根据要求,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对急需开支的项目实行提前预支;县财政和教育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到各校检查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拨付到校的资金专款专用。
  二是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等工程建设。紧紧抓住省、市扶持政策机遇,本着“减少点数、扩大规模、集中优势、提高效益”的原则,精心组织,强力推进,规范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五年目标三年实现。我县累计撤并中小学410所,其中小学373所,初中32所,高中5所。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141所,其中小学104所,初中31所,高中6所,在校学生153 444人,达到了省定1万人口一所小学、3万人口一所初中、10万人口一所高中的要求,农村中小学布局日趋合理。除此以外,结合省教育厅实施的农村中小学“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项配套”工程,几乎一年一个工程,连续推进,努力使全县农村学校都能按照省定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为农民子女提供更多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仅以“六有”工程为例,我县共投入资金4 208万元,新改建食堂12 734平方米、宿舍21 103平方米、厕所7 573平方米,新添置双人床6 972张,使每一所农村中小学基本达到了省定要求: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的宿舍、寄宿生一人一张床。
  三是加强农村学校寄宿制建设。积极推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设施建设,强化制度管理,完善育人功能,努力让寄宿生住好、吃好、学习好,从而保证不因布局调整导致学生辍学。目前,我县共有40所农村中小学实行了寄宿制,1.3万名学生在校寄宿,既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均衡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反映了社会主义教育本质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大教育内部改革力度,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跨越式发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推动我县教育再上新水平、再创新佳绩。
  作者系江苏省滨海县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