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历史课要读出韵味来|怎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
 

历史课要读出韵味来|怎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

发布时间:2019-02-06 04:17:00 影响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谁要领导好教学和教育过程,谁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在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记忆不是简单地把知识堆砌、累积起来,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需要一定技巧和艺术,正所谓“文史不分家”。教师应把历史教学与文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让文学真正为历史课服务。
  阅读教学与历史课堂相结合,抓住知识的要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知识进行充分的阅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1 阅读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激发学生学习
  历史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智力水平的发挥。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注重通过阅读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二战前英法国家推行绥靖政策,最后落下法国陷落,英国遭到德军的狂轰滥炸的结局”时,如果教师只把知识点告诉学生,学生将不理解绥靖政策的内涵,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时,笔者便在课前先布置学生带任务阅读课本,事先了解绥靖政策的内幕。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根据已有的阅读,谈自己的理解,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有的学生说:“通过对绥靖政策的了解,让我充分认识到‘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使英国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当今世界,经济变革日新月异。任何国家要想赢取财富,充实国力,必须迎刃而上,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然而,富国决不能忘记强兵,避战未必能换来和平。不思战,不备战,只能醉身于战争的温床。纵使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然而,没有巩固的军力和有效的经济为和平撑腰,和平将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富国强兵,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这是一段多么富有激情的慷慨陈词啊!如果没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与思考,学生是不可能发表出这么有说服力的观点来。正是因为有了对文本深入解析,才有了学生对历史事件深入的思索。这比教师念出来,叫学生去机械性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
  2 目标阅读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形成,喜欢阅读,喜欢思考,喜欢探索事物的根源,常常会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或问题。而长期以来,旧有的历史教学模式使教师习惯于离开学生备课、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被动、消极的学习心理,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所以,笔者在讲一个知识点时,先是向学生提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既让大部分学生能及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又避免学生大篇幅阅读带来的烦躁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到“文化大革命”这一节内容时,笔者揭示课题之后,对学生说:“历史,是一个舞台,可以演绎皆大欢喜的喜剧,同样也可以上演刻骨铭心的悲剧。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看看‘文化大革命’的导演者们结局如何?你是怎样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这一段历史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因为这个问题正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当学生通过阅读,经过思考讨论之后,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教师只需要稍作总结。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
  3 迁移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历史的东西距学生较远,很多不易理解。如果把文学作品带入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认识历史知识,同时还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如讲“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一课时对几个历史人物的认识,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关于聂耳、冼星海、侯德榜这几位历史名人的相关介绍,了解到更多的关于这些名人生活的背景、思想阅历。这样将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深化了教与学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历史名人为偶像,树立远大理想,激励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发奋学习。
  4 资料助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历史试卷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类题,即通过毛泽东的七律诗《长征》,找出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地方?反映了怎样的长征精神?如果学生不经过阅读,肯定是摸不到头脑,不知所云。所以在具体做题以前,必须要经过一个诗歌阅读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先找出限制词、关键词,从而找出正确答案。而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就需要通过对“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喜”和“尽开颜”的理解去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乐观豪迈的革命精神。
  总之,阅读虽是辅助材料,也不是考试的重点,但它在历史课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它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使用教材时,就要求每位教师在新课改下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充分挖掘利用好“阅读”这一重要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彭店子初级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