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仔猪蓝耳病的治疗_断奶仔猪蓝耳病\附红体\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仔猪蓝耳病的治疗_断奶仔猪蓝耳病\附红体\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发布时间:2019-02-15 04:11:15 影响了:

  摘要以典型病例为依据,重点介绍了断奶仔猪蓝耳病、附红体、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主要症状及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治疗的技术措施,为今后生产中精准预防、诊治此类病害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断奶仔猪;蓝耳病;附红体;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346-02
  
  河北省泊头市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市)。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养殖业迅速发展,生猪存栏量大幅增长,逐渐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增长点。但在生产过程中,偶有断奶仔猪蓝耳病[1]、附红体、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现象发生,给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2010年10月初,泊头市某猪场15~25 kg体重断奶仔猪在21 d内出现连续死亡现象。其发病快、病程急、病症典型、特点明显、死亡率高,极具代表性。故此泊头市农业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这一典型病例进行了全程调查和会诊,并将诊治情况逐一记录、备案。现将调查、诊治情况加以整理、介绍,以期为广大养殖户和同行们及时发现、诊治此类病例提供借鉴和帮助。
  1养殖场基本情况
  养殖场位于村庄北部偏东约800 m处,断奶仔猪存栏220头。全程发病仔猪94头,死亡35头,发病率为42%,死亡率为37%。发病初期为10月3日,全群正常且无死亡病例时间为10月24日,病程持续时间为21 d。猪舍为开放式砖混结构,无纱窗、纱门,舍内空气污浊,蚊、蝇大量滋生。舍内设有大功率排风扇,每天通风换气1~2次,持续20 min左右。采用的防蝇、灭蝇措施为:盘放苍蝇诱食剂诱杀或喷洒气雾剂灭杀。仔猪均在28日龄断奶,接种过猪瘟疫苗。发病初期,畜主按肠炎、链球疫对患病仔猪进行过注射和投药治疗。
  2临床症状
  患病仔猪初期高热稽留,体温40.0~41.5 ℃,皮肤发红,精神沉郁,厌食、扎堆。有的出现腹泻、眼睑水肿现象;有的表现眼睛发红、咳嗽;有的发病仔猪关节肿大、站立困难、运动障碍。病程长的仔猪耳朵发绀、呈腹式呼吸、毛孔有针尖大褐色出血点出现。
  3解剖症状
  死猪耳朵发紫,鼻孔多有泡沫样液体流出。剖开腹腔,腹股沟淋巴结淤血肿胀,腹腔内有大量的淡黄色液体并伴有胶冻样物流出。肝脏肿大淤血,外面有纤维素性包膜。脾脏肿大,边缘黑紫,有梗死灶。有的病死仔猪脾脏一端肿大,另一端萎缩,萎缩端有红色颗粒肿。胸腔存有积水,心包积液,心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形成绒毛心。肺组织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间质增宽,肺弥漫性出血,肿胀。
  4 实验室检验
  血液检查:血液镜检,取血液1滴加生理盐水10倍稀释,混匀,加盖玻片,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呈刺球状。血图片检查,用血涂片,瑞氏染色,放置于显微镜油镜下观察,红细胞边缘不规则,呈星芒壮,表面有折光性黑点。试剂卡检查,采用试剂卡检查,猪蓝耳卡呈现“+”。细菌形态检查:取肝表面纤维素性渗出物抹片镜观察,有多量呈短杆状、球状的细菌。革兰氏染色表现阴性,呈红色。细菌培养:无菌接种于巧克力琼脂上,在37 ℃恒温环境下厌氧培养,经24 h,有菌落生长;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灰白色,呈半透明状。经药敏试验观察,林可―大观霉素为高敏;头孢噻呋呐为中敏;苯唑西林钠低敏。
  5病情诊断
  经临床症状、解剖症状、实验室检验,确诊此猪场断奶仔猪所患病症为蓝耳病、附红体[2]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6发病原因
  6.1环境条件差,猪舍温度低
  饲养场设备简陋,环境脏乱,空气污浊,圈舍内未设纱窗、纱门,苍蝇众多,卫生条件差,是诱发仔猪发病的直接原因。加之畜主为加强通风,猪舍内安装的750 W负压式排风扇,致使风力过大且风向直冲,在无任何缓冲措施保障的前提下,常造成猪舍内温度下降过快,导致刚断奶仔猪极易受到各种病菌侵染,出现疫病暴发或重度流行。再者用诱食性灭蝇药灭蝇,不仅不能彻底灭蝇,还会造成死蝇残体落于地面或饲料中,被仔猪误食,长期蓄积引起仔猪中毒,或导致仔猪体质衰弱,免疫力下降,从而失去对各种病害的抵抗能力。
  6.2管理措施缺位,诊疗存在偏差
  一是猪舍消毒不及时。饲养场地消毒不及时、不规范,粪便无害化处理能力差,饲料、饮用水常规消毒不到位等,均是造成仔猪蓝耳病、附红体、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诱因。二是疫苗接种不到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猪兰耳病疫苗接种时,因在个体上的疫苗反应严重,导致好多养殖户不愿接种此类疫苗。三是病猪隔离不及时。患病仔猪未能及时隔离,病死仔猪得不到彻底的无害化处理,病猪连续排出的病原体交叉传播、相互感染健康仔猪,从而造成整舍猪群内新发病例不断出现。四是盲目用药治疗,没搞清病原体和敏感药物。由于受条件限制,部分兽医无实验室检验设备,无法确切搞清发病病原体和精准选择敏感药物。只是凭借经验判断病症,采用试探性治疗,往往会延误病症的诊治,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猪病持续加重或重复感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7综合防治措施
  7.1强化消毒措施
  一是饲养环境出入口消毒[3]。饲养场出入口应设置消毒池,在消毒池内放入麻袋片或草垫,使其浸透在2%~4%氢氧化钠溶液等消毒药中。消毒药要定期添加或更换,冬季可加盐防冻。较大型的生猪养殖场门口应设喷淋装置,用0.2%~0.5%过氧乙酸或5%来苏尔溶液等对出入车辆进行喷淋消毒。二是饲养场地、圈舍消毒。饲养场地可用2%~4%氢氧化钠、0.35%~1.00%菌毒敌、0.5%农福、0.2%~0.5%过氧乙酸、0.2%次氯酸钠溶液等消毒剂喷洒消毒。圈舍除用上述药物进行喷洒消毒外,还可用0.3%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用量为0.5~1.0 L/ m2;或选用乳酸蒸汽消毒,按6~12 mL/100 m2的剂量,将乳酸对水稀释成20%的溶液,放入器皿中加热蒸发,密闭门窗30~60 min后通风排气;也可按28 mL/100 m2的剂量,在甲醛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14 g,熏蒸30 min后通风。圈舍内的食槽、水槽(饮水器)、支架等器具,可用2%~3%氢氧化钠溶液或0.1%过氧乙酸或0.3%漂白粉溶液洗涮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三是粪便消毒。堆积粪便远离房屋、水源、畜舍不少100 m处。如为干粪需用水浸湿,外围覆盖10 cm厚的覆土,至少保存60 d,使其升温发酵,达到消毒的目的。曾出现过传染病饲养场的病猪粪便,要用化学法消毒。即用漂白粉按药粪比(3~5)∶100调匀加水湿透,彻底消毒后作深埋或焚烧处理。四是饮用水消毒。饮用水用含0.5~1.0 mg/L有效氯的漂白粉或氯制剂消毒,或用过氧乙酸1 g/L,放置30 min后使用。
  7.2加强管理
  猪舍上要安装纱门、纱窗,做到封闭式管理。排气通风设备设置要科学、合理,尽力减少由低温造成的直接伤害。舍圈内应挂设粘蝇纸灭蝇。同时注意坚持每周消毒1次,保持猪舍环境洁净、卫生,遏制病菌侵染、传播途径,减少猪病发生几率。发现患病仔猪时,要及时隔离、医治。出现死猪时,迅速经无害化处理或焚烧后深埋。严防病害侵害健康仔猪。
  7.3药剂防治
  在诊疗过程中,对患病猪可采用林可―大观霉25 mg/kg体重,或氟苯尼考0.1 mL/kg体重,注射治疗;对病情严重、呈腹式呼吸者,加注呋塞米0.1 mg/kg体重,2次/d,连续治疗5 d,均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除极严重病例中仅4头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对其他无明显症状的大群猪按0.2 g/kg体重的剂量,采用黄芪多糖和氟苯尼考拌料的方式进行防治,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连续用药7 d,大群中再无新病例出现。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中的常在菌,当断奶仔猪转群,常因失去母源抗体保护或受到其他疫病侵染时,就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此时常在菌极易变为致病菌。故此,断奶猪在转群和饲养管理上要特别注意饲料搭配和环境温度的控制,除应及时接种疫苗外,还要注意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以提高仔猪机体抵抗力,增强抗病能力,确保仔猪平稳度过断奶期,为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8参考文献
  [1] 江大春,程新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186-187.
  [2] 杨猛.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理学检验[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0):72-73.
  [3] 杨世敏,降浩琳.猪场的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130-131.
  [4] 冉苇.猪蓝耳病的疫苗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9):144-146.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