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英汉幽默语音层面的修辞手段分析] 语音修辞有哪些手段
 

[英汉幽默语音层面的修辞手段分析] 语音修辞有哪些手段

发布时间:2019-02-22 04:24:49 影响了:

  摘要:言语幽默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些修辞手段在英语和汉语幽默中都有应用。一些修辞手段是英语或汉语中特有的。研究表明:不同语言在民族和文化的外衣下隐藏着许多共同的规律。
  关键词:幽默;语音;修辞
  
  幽默是一种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可以从语言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McGhee认为这种交际形式必须包含有某种不和谐、不合乎逻辑、荒谬、出乎意料、可笑的关系,听话者必须首先理解这种关系,即他必须去觉察这种不和谐因素中的意义,然后去发现不和谐中的和谐,并理解发话者通过幽默所表达的意图。”[1]幽默一般分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言语幽默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各种语言固有的韵律特征与民族习惯、民族心理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表达各种感情色彩,并由此获得修辞义。语言体系中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都有自己的表达手段,语言单位都有修辞分化。[2]运用语音要素构成幽默是指话语交际中说写者着意综合运用语音、语调或标点等手法,协调语音或突破语音的原有程式与规范,从变异中获取的幽默效果。本文主要从语音方面阐述英汉幽默中涉及的修辞手段的异同。
  
  一、英汉幽默在语音层面共用的修辞手段
  
  有些语音修辞手段在英语和汉语幽默中都有应用,比如:尾韵法、语音双关、语音飞白等。
  尾韵法是处于句尾位置的词语音相同或相近而产生的押韵现象。在英语中,人们也经常使用尾韵这一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幽默感。英国一则情人节笑话就利用了尾韵法:
  (1)I see your face when I am dreaming.
  That’s why I always wake up screaming.
  汉译:我总在梦里看见你的脸。
  这就是我总是惊叫着醒来的原因。
  (转引自陈勤《英汉幽默语比较》)
  “dreaming”和“screaming”的组合一方面使这则笑话因为押韵而语言和谐优美,另一方面语义的冲突超出了人们的联想范围而产生幽默效果。押韵一直汉语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例如:传说宋代有位叫陈糙的喜欢说禅论佛,但非常怕老婆。每每与他人论禅入夜,老婆一声大叫,就会乖乖回家。于是苏东坡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2)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其中处于句尾的“怜”“眠”“然”压山韵。
  双关指的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或谐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3]它可以分为词义双关和谐音双关。双关手法在英语和汉语幽默中的应用都是比较广泛的。
  (3) A: What does a lawyer do after death?
  B: Lie still.
  汉译:
  A: 律师死了之后做什么?
  B:还在撒谎。
  (《英语幽默集萃》)
  这则幽默从表面字义看是谈论律师死后的状态,回答从字面看意思是“静静地躺着”,与常人无异。但这则幽默涉及“ lie”同音双关和“still”语义双关。美国律师为了打赢官司通常不择手段,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唯利是图、惯于撒谎。这则幽默与社会背景的联系也是很紧密的。由双关手法构成幽默要么是对文化背景有很好的了解能透过语言表面的语音、语义了解幽默的真正所指,要么是说话人不熟悉或故意曲解交际一方的言语所指,形成幽默。
  (4)The professor r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
  “Gentlemen, order!”
  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er!”
  汉译:教授敲打着桌子喊道:“诸位,安静!”
  全班大声喊道:“啤酒!”
  (《英语幽默集萃》)
  这则幽默巧用了“order”的两个义项:“安静”和“点菜”、“点饮料”。教授的无奈和学生的恶作剧跃然纸上。双关也是汉语幽默中的常见手法。
  (5)一富人有余田数亩,租与张三者种,每亩索鸡一只。张三将鸡藏于背后,田主遂作吟哦之声曰:“此田不与张三种。”张三忙将鸡献出,田主又吟曰:“不与张三却与谁?”张三曰:“初闻不与我,后又与我,何也?”田主曰:“初乃无稽(鸡)之谈,后乃见机(鸡)而作也。”
  (王利器《历代笑话集》)
  富人利用“稽”、“机”与“鸡”同音,在不同的情境中利用谐音双关,既表达了要鸡的意图又为自己的作为找了借口。谐音双关是这则幽默制笑的关键。
  语音飞白是一种故意将错就错的手法,明知其错,不加修改地描述口语交际中各种不准确的语言,诸如方音、口吃、口头禅等,从而增加幽默诙谐色彩。例如:
  (6)Possible Employer: “H’m! So you want a job, eh? Do you ever tell lies?”
  Office boy: “No, sir, but I kin learn.”
  汉译:老板:“嘿,是你想找工作吗?你撒过谎吗?”
  求职者:“没有,先生。但我可以学。”
  (《英语幽默集萃》)
  “kin”=“can”是美国社会中下层人的社会方言,在这里表示一种情景的真实性与幽默的内容具有最大的相关性。下面是一则汉语的例子:
  (7)“这这些些都是废话”,又有一个学者口吃的说,立即把鼻尖涨得通红,“你们是受了谣言骗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禹,‘禹’是一条虫,虫虫会治水吗?我看鲧也没有的,‘鲧’是一条鱼,鱼鱼会治水水水吗?”他说到这里,把两脚一蹬,显得非常用劲。
  (鲁迅:《理水》)
  这段话中的“这这些些”“虫虫”“鱼鱼”“水水”都是对文中口吃学者话语的直接描写,这种将错就错的描写手法增强了情节的真实性,同时也唤起读者对口吃的联想,产生幽默效应。
  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句法结构和词序等方面的差别都很大。[4]在两种语言幽默的形成过程中,相似修辞手法的应用说明语言反映人类的人类认知过程,人类的认知过程与人类的思维一样,具有普遍的共性。
  
  二、英汉语幽默语音层面特有的修辞手段
  
  2.1英语幽默中语音层面特有的修辞手段
  头韵法原来是古英语诗歌的主要押韵形式,到十四世纪变成了各种体裁作品中的修辞格。其主要特点是在一个词组或一个诗行中,有两个以上彼此靠近的词,其开头的音节具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
  (8) Teacher: Johnny, why are you late for school every morning?
  Johnny: Every time I came to the corner, a guidepost says, ‘School―Go Slow ’.
  汉译:老师:“约翰,为什么你每天早上都迟到?”
  约翰:“每次我经过学校的拐角处就看见路牌上写着‘学校---慢行’。”
  (《英语幽默集萃》)
  在这则幽默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头韵法,把语义的滑稽和语音精心安排联系在一起。当然,这类幽默译成汉语之后,其幽默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头韵现象无法在汉语中表现出来。这是由语言的民族性决定的。
  2.2汉语幽默中语音层面特有修辞手段
  汉语幽默中常见的语音手段还有:语音对译、反常停顿等。 [5]
  语音对译是运用不同语言间语音的转换对译或同种语言不同方言、不同话语的谐译,创造新奇巧妙的言语形式,获得幽默效果。例如:
  (9)我老板不是上海人,刚来上海时,有次出门回来问我:“什么是大猪尾,小猪尾?” 我说:“可能是大的猪尾巴和小的猪尾巴。”老板摇头,说:“不可能,是司机问我大猪尾还是小猪尾。”我又尽力想,突然醒悟,原来是司机问他要大转弯还是小转弯。
  (中国幽默网)
  例(9)是利用方言形成的幽默。汉语中方言众多而且各方言间差异很大,若以普通话的音义标准来理解方言就常会出现言语幽默现象。上海话的“转弯”听起来像普通话的“猪尾”,二者不太近似的语音和截然不同的语义,构成这则幽默的焦点。英语国家各地的方言差异不大,所以方言在幽默形成中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语句中有语法停顿和语义逻辑停顿,其中语法停顿在书面上往往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属于比较有规律的停顿。在口语中若违反固有停顿规律,有意或无意设置反常的、令人意想不到的停顿,从而使语句破碎、语气岔断、语义改变,也可以获得幽默效果。例如:
  (10)某厂长将文件上的一句话:“已经取得大专学历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读成:“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听众大笑。厂长解释:“笑什么?时代不同了,和尚也要大专学历呢!”
  (《中国青年报》第4330期)
  例子中将连词“和”当作名词“和尚”的组成语素,不该连读而连读、不该停顿而停顿,结果闹出了个“大专和尚”,在听话人的百科知识中和尚不需要什么学历,所以“大专和尚”因反常停顿,与听话人的百科知识相矛盾,在听话人那里产生了幽默效应。汉语一个字一个音节的特性以及词性不明的特点有时会导致句中词语的异常组合,从而导致语义变化。英语由于形态的原因,词性和语法形式相对固定。
  三、结语
  语音是语言的表层形式,由语音生成的幽默形式是最容易被感知的。语音要素的超常规使用就形成了不同的修辞手段。汉语和英语虽然历史上是独立发展的、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但在幽默的形成过程中却采用了很多相同的修辞方式。英汉幽默在语音层面上的修辞共性说明世界诸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虽有不同但人类所要传达的语义是相同的。人类语言在民族和文化的外衣下隐藏着许多共同的规律,不仅仅是普遍语法。
  
  参考文献:
  [1] 王勇.由关联理论看言语幽默[J].外语教学,2001(1),第24页.
  [2] 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第8-9页.
  [3] 陈勤.英汉幽默语比较[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第170页.
  [4] 余立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第183页.
  [5] 转引自吴土艮. 语音要素与幽默言语[J].语言与翻译,2004(4),第23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