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升华: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升华:

发布时间:2019-02-26 04:28:52 影响了:

  摘 要 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专门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职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特点也为高职学院教师提出了更多的实践要求。文章指出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学院教师必须进行实践锻炼,要走出课堂、更新观念、在实践中做好教师、工程师、师父三种角色融合,要深入社会、刻苦钻研、在实践中探求理论升华。
  关键词 高职学院 教师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Learning and Sublimation in the Practice
  GONG Haixia
  (Jiangsu Jianzhu Institute, Xuzhou, Jiangsu 221116)
  Abstract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provide a good market opportunity and broad space for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 the same time the skill training character put forward mor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to the teacher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teacher must practice, and get out of the classroom, renew an idea, serve as three kinds of roles- teachers, engineers and master works, go deep into the society, study assiduously and explore the theoretical sublimation in practice .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 practice
  
  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中国工业一直在低端粗放的劳力型简单落后阶段徘徊,低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始终建立不起高标准的职业技能培训框架,致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高职院校举步维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成熟,中国的工业技术革命已经初现端倪,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工业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逐渐取代了过去落后笨重的生产方式和劳动手段,迫使劳动者必须在观念上、技术和素质上更新换代。国家急需培养一大批既有文化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生产技能的新兴劳动者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为专门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专业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适应新时期需要,国务院于2005年10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同时制定了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2006年教育部又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两个文件,党和国家的重视促使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事业进入了快车道。学生不断增加、学校不断扩建、各种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掀起了职业技术培训的浪潮。
  1 高职学院教师参加实践的重要意义
  尽管高职教育普及时机已经成熟,但落后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僵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最能反映高职教育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职业院校大学不像大学,技校不像技校,教出来的学生知识跟不上本科院校,技术比不上工业技校,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除了改善教学体制和培训设施外,提高高职教师的实际教学技能、增强高职教师实践应用能力是关键。要想创建一流品牌技术院校就必须打造一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过硬技术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就必须让长期困在课堂里的教书先生们走到社会大生产中去,在实践中首先自己锻炼成能文能武的技术高手,才能引导学生向新的生产技术领域攀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有用之才。
  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成分,还要具备职业技能培训的实用特色,因此如何在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基础理论授课水平上,突出应用技术的传授和教导,是高职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特征。目前高职教师队伍中大多数都是从大学出来直接走上教师的岗位,对社会大生产缺乏一定的实践锻炼,在技术指导上更是缺乏实际经验。作为高职教育的为人师者,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必须再到实践当中去探索、锤炼,先把自己炼成钢再去教学生。所谓先者为师,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需要学生会的老师必须先会,甚至要更高一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师长,才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知识和学问自如的传授给学生,才能不误人子弟。
  2 走出课堂、更新观念、在实践中做好教师、工程师、师父三种角色融合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总认为在教学上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大功告成了,忽略了自己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出具有高级技术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脱离了高职教育的本质。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十一五发展规划专门提出,“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人才为基本任务,必须结合市场实际需要,突出实用性实践性为原则,重组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依附理论的状况,探求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这一教学方针,高职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先把自己的位置找准,然后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必须明了教学与生产科技和实践相结合才是我们高职学校教书育人的正确途径。
  世界工业技术排名第一的德国,二战后由于战败国的地位使他们抛开了一切政治上的羁绊,一味地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中去,工业技术革命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工人的技能和敬业素质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德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技术工人都要经过职业教育培训方能上岗工作,他们的奔驰汽车在和我国相同条件下组装,使用寿命要比我国工人组装的汽车延长三分之一,这些都与他们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分不开的。在德国,一个高职教师必须接受13年普通教育和一年的工厂实习才能拿到一级考试证书,再经过18个月上岗培训才能进入二次考试,二次考试合格并考核录用后,方能进入两年上岗实践考察,经考察合格才能成为一名职教老师,一个高职教师一般成名时间大约要在走出大学门后15年。我国的工业技术革命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已经取得了明显进步,而我们高职教师在技术教育培训方面却始终摆脱不了封建传统意识,走不进工厂,放不下架子,总认为教书先生到工厂到企业向工人学习有失教师身份。为改变多年来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落后观念,教育部在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的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提出了“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目前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大多是科班出身,虽然经过了一定的学习考试,具备较高的学历和教师资职,但真正介入到实践中就显露出了明显的不足。财会专业的教师看不懂企业经济分析报告,测量专业的教师玩不转全转仪,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没见过汽车的变扭器等等,这些外行专家在我们高职教师队伍中屡见不鲜。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活生生的物质活动,而理论则不然,它只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不能直接引起客观现实的变化,不能为我们直接提供现实成果。教育部在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时指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要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校师职结构,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教师一专多能。是将来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教师、工程师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两个技术称谓,但作为一个高职专业教师就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素质。一个课堂上的教师可以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只要有书、有资料就能编出教程、写出讲稿。但想当一个工程师或会计师如果不到生产实践中去实习、去锻炼就不可能获得相应的技术职称,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生产经营领域的师长和带头人。具备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走出小课堂,进入生产领域大课堂,经过刻苦实践锻炼,很快就会把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发挥运用起来,并且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理论和实践的碰撞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能使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得以真实的实现,实践又能把人的主观思想(目的和意图)付诸于现实,实践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它对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都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走上高职院校的讲台,教起学来必定底气充沛、游刃有余。
   高职教师具备了双师资格,达到了高职教师的基本要求后,要想成为名师并且带出高徒,还必须担当师傅的角色,把集体培训和中国的学徒制结合起来。一个好的高职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应会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把好的师德和人品传承给自己的学生。师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不能只教学生技术和知识,同时还要强调敬业精神和优良品德教育,这些都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达到。这就要求教师和工厂的师傅一样对学生在理论上谆谆教导,技术上言传身教,道德上为人师表,人品上率先垂范,把老师、工程师和师傅三种身份融合于一身,这样教出的学生才能最快融入社会大生产中,成为社会需要、人们欢迎、自立自信、高素质、高水平、过得硬的技能型人才。
  3 深入社会、刻苦钻研、在实践中探求理论升华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特点,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并与之保持一致,这就需要高职教师和院校在办学思路和学生培养上不能离开我国国情。因此,教师在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和自身技能培训方面必须把握市场动脉,选准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有重点地把自己融入到社会大生产过程中。以项目、公司、科研单位作为培训和研发平台,切实踏下身走进生产第一线,自觉以专业为载体深化实践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同企业、工厂、科研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和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信息、新动态、新内容,结合自身教学特点,探讨课堂和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达到高职培训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相一致,完成教学、实践、实训、实习四个环节的全过程。
  同时,高职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并不只是为了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技术操作能力,更重要的还是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活动验证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且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摸索出本专业更高领域科技研发和发展方向,在实践中获得理论的升华。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就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必由之路,人们在实践中得到和应用认识,在实践中发展和验证认识。这就要求作为高职教育三大要素(教师、学校、教育体制)之第一要素的教师必须在实践中深入到基地、企业和科研院所,通过实践不断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了解本专业技术发展态势和社会对本专业新需求。不断探索、搜集和论证,使自己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地超越自我,把所掌握的理论认识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得以升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理论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理论上的创造和发展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人们只有遵循物质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使之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才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教师只有通过在生产领域反复实践,反复提高才能更系统的了解本专业的深邃,了解和掌握企业、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收集教学素材,有的放矢编写教学课程,培养和增强主动服务社会的积极性,补充和完善自己原本掌握的知识内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以达到自身本职教学工作的质的飞跃。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腾飞的起跑阶段,我国的工业技术革命基本进入成熟期,高职教育的舞台已逐渐搭建完善。如何使我国大量的劳动力资源适应高速的工业技术革命进步,如何能把世界排名第一的人口大国的高职教育和培训普及大众化,把中国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是高职教育教师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培养人才是高职学院的根本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学院永恒的主题,注重实践教育是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高水平技能型有用人才的根本途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育也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最好途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绩效管理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基金编号:2011SJB630055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2]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7】14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