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我国职业院校实训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创新思路】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规划
 

【我国职业院校实训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创新思路】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19-02-27 03:51:18 影响了:

  摘 要 实训指导是职业院校一种针对技能操作、且反复性很强的实践教学活动,也是一个整合感知、操作和心智三项技能并让其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本文在对职业院校技能实训指导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普通高校实验性教学痕迹较为明显、实训指导固化现象比较严重、实训课程设置关联度不高等问题的分析后,提出了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实训指导工作在体制机制、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训指导与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职校院校 技能实训 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Reform and Innovation Ideas of
  Vocational Training Guidance in China
  PENG Jiyue, MAO Jianghai
  (Hai"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Haikou, Hai"nan 571127)
  Abstract Vocational training guide is one for the skills to operate, and highly repeated practice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s an integrated perception, action and mental skills and allowed to play a role in three major carriers. In this paper,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to guid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hat exist are not perfe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ore obvious sign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training guide curing severe, training curriculum, not high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proposed China"s current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to guide the work in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methods, guidance and evaluation of innovative idea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skills training; innovation ideas
  
  实训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的实践教学形式。其基本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胜任职业岗位(群)的基本能力所必需的基本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能够解决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创见性地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因而,探索职业院校新的技能实训指导方法,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学术型的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建设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1 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实训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职业教育初步随着职业院校专业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现阶段,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较快,院校技能实训指导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用于职业院校技能实训指导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目前教育管理部门对职业院校技能实训方法的具体操作尚未出台专门的法规和指导性意见,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紧密结合等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尚未建成;一些地方政府和院校自身投入实训教学与管理的经费十分有限,不足以支撑院校实训活动的正常开展;鼓励院校、企业、教师进行实训创新的制度缺失。诸如以上不足之处,已较为严重地影响到我国职业院校实训教学和实训指导的正常开展。
  (2)普通高校实验性教学痕迹较为明显。职业院校对技能实训指导方法缺乏一个很全面、很准确的理解,因此在观念和操作层面都不可避免留有普通高校验证性、演示性较强的实验教学的痕迹。这大大削弱了职业院校技能实训指导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3)实训指导固化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技能实训指导的内容比较成熟,但主要还是老师讲解、示范的多,学生对技能问题的解决往往限定在既定的框架范围内。在教学方法上,多数实训均为同样的指导书、讲义,同样的场地、仪器设备,并对实训内容、规程、方法、步骤都做了同样详细的规定,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即可,往往限制了学生创造、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课程设置关联度不高。在课程设置上,现有的实训课往往是根据各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实训之间关联度不强,相对独立;而且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社会、企业参与和国际化的色彩不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实训课程的推陈出新和与时俱进。
  (5)实训场地建设滞后。在教学场所上,实训指导主要在校内实训室开展,教学地点不够灵活,实训设备老化、陈旧,实训室开出率较低;基地建设不能随着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而发展,从而影响到实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进而影响了实训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6)实训管理技术性低下。在管理模式上,仍有不少院校的实训室仍采用在校、系、教研室的领导下按课程或专业设置的三级管理模式,造成各实训室相对独立互相封闭,技术力量单薄,资金分散,建设重复,资源大量闲置和浪费。不利于实训教学活动需做到贴近生产、技术、工艺标准的行业要求,也不利于实训教学产、学、研相结合的客观发展需要。
  (7)师资配备科学性缺失。目前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实训指导教师通常属于教辅编制,在政策导向和社会评价方面都属于弱势地位,又缺乏进修和在职提高的机会;二是专业理论课教师兼任实训指导教师,而他们的实操技能水平又普遍较低,在将技术基础理论用于技术应用、技能培养、技能拓展上往往力不从心,也往往造成实训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与学生的职业基础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不相适应等。
  (8)实训项目内容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占的权重较轻。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15项二级指标中,与实训教学直接相关的只有“教学条件与利用”一级指标下的“实训(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建设与改革”一级指标下的“职业能力训练”两项,权重系数只占总额的13%,与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不太相称,客观上弱化了职业教育的特性。
  上述主要问题,有些是由于历史原因或现实条件的制约形成的,有些则是由于指导操作上的失当或观念上的模糊而造成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社会各界提高对职教的认识并给予积极地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各职业院校真正认识到实训指导在教育教学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在教学领域中的改革。因此,分析和总结我国职业院校技能实训指导方法存在的问题,重视职业院校的实训指导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2 我国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实训指导的创新思路
  2010年以来,我国广泛开展中国职业教育与国家重点产业的对话,行业领域覆盖了石油化工、高新技术、汽车装备、有色金属和制造等,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实训性教学搭建了稳定的机制和平台。但必须清楚地认识:职业教育不是造就学术、学科精英,而是直接面向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培养企业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体现和保障职业教育这一特有属性,发挥实训指导在巩固和深化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独特作用,必须尽快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进行职业技能实训指导的改革和创新。
  2.1 体制与制度创新
  (1)建立合作办学理事会,共同制定合作办学制度。合作办学理事会由政府、学校、企业、境外教育机构代表共同组建,下设政校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社会服务、实践实训等若干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利益驱动机制、运行管理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并在教学系部层面设立合作项目管理小组,形成合作办学项目院系两级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任务分工,协调解决人才培养、经费筹措、基础建设、促进就业、政策措施等问题,共同制定合作办学理事会章程、议事规则、工作制度等,促进院校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实践实训等方面更好地发展。
  (2)形成“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利益驱动机制。为保障“四方合作利益驱动机制”的建立,主要应做好五个方面的具体工作:①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职业院校实训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企业补贴或税收减免制”和“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制”,积极改革现有“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出台相关激励政策。②着力引入国(境)内外“重科技含量、重产品质量、重管理水平、实训岗位多”的“三重一多”的企业以及处在产业链上游的优质企业,同时对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并对其经营活动、员工招聘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或税收减免。③鼓励辖区内各大企业的骨干精英到职业院校任兼职教师,享受政府津贴,提高企业“能工巧匠”的学历和职称服务,有效解决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聘请难”的问题,进而优化企业人才结构。④政府支持国(境)内外合作的多方在院校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校区”建设,形成“在政府督导下的校企外一体化”的合作发展格局,并建立“联合经营,利益交叉”的运行制度。⑤“政、校、企、外”四方共同建立项目及各类制度督导评议台账,定期对项目进展及各类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并制定督办和问责制度。通过以上措施,可不断强化政府监管和督导的有效性,增强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意识和兴趣,提高院校实训活动及其管理工作的水平。
  (3)深化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院系两级管理机制改革,扩大基层单位尤其是教学单位的管理权限,强化基层单位的执行力、创造力;充分发挥教学系部在实训实习基地、教材、教学设备等建设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院校可进一步下放人事权和财务权到系(部),在教师的引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聘方面扩大由系(部)自主权,在财务管理方面实施二级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合作办学理事会章程,按照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原则,不断提高各合作方的发言权,促使政、校、企、外四方合作办学长效机制下的实训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2.2 课程体系创新
  (1)建立符合多方需求和教育条件的课程体系。随着院校和用人单位对实训指导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实训指导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比重还将有进一步的增加。这种增加不是对理论教学的削弱和冲击,而是将有机地将部分理论知识融入实训指导中穿插进行,使理论知识与技能及技术应用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应尽早建立能够充分体现职业院校教育层级和施教对象及教育特色,符合按企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实际工作过程及所需能力为主要内容并兼顾满足劳动市场和学习对象需求以及以国家学历教育为主干系的课程体系。
  (2)设定多渠道吸纳相关最新技能标准的实训模块或单元。对实训课程内容和技能标准的设定,应广泛吸取国(境)外职业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优势,根据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直接嵌入企业技能培训模块,吸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导入国际行业标准,自主开发多层次、多规格并可自由组合和可自主选择的模块化实训课程内容,与技能标准组成灵活可变的教学单元。当然,要特别强调实训模块与单元组合的强度和密度,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3)确定多方参与实训课程开发的运作模式。从学生学员到普通教师,从学员到业内专家,从教授到政府官员,从个体单位到企事业单位,从国有企业到外资企业,任何个人和单位均可成为主角而提出有关实训课程开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论证后,由课程改革小组决定取舍即可,创造出一种整体性明显、普适性突出并强调应用性和国际化的运行模式。
  (4)打破学科界限推进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教学。采用“1 + 2”、“2 + 1”或“1 + 1”等模式,职业院校在课程安排上以专业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程为主,并积极推进理论实训一体化课程教学。同时,职业院校一定要在积极推行“一书多证”制度的基础上,将国(境)内外一切有关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取得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5)锁定当地特色文化并寻找课程资源。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与社会行业、产业结合让学子感受地方文化的无穷魅力,并培育地方生生不息的文化后继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应锁定当地特色文化,寻找课程资源,将当地特有的、有影响力的主流文化要素融入到实训课程中去。
  2.3 指导与评估方法创新
  (1)制定院级、系(部)、教研室、指导教师四级系列实训文本。为保证实训教学质量,院校一级应制定《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实训工作奖励条例》等实训工作管理性文件;系(部)和教研室一级应分别制定《xx项目实训大纲》、《xx项目实训进度表》、《xx项目实训课程表)、《xx实训项目教案》、《实训指导教师工作手册)、《学生实训手册》等实训教学指导性文件;指导教师应精心编制《实训心得》、《实训日记》、《实训指导方法指南》等实训教学总结性文本,使实训教学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2)建立“师生共编,积分考核”的管理制度。首先,实训场所以企业岗位、工作环境为主体,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师生共编,积分考核”的管理制度,让实训告别“放羊”或“无序”现象。其次,在实训小组的编排上,按照企业岗位生产线上的“部长、班长、组长”等的组织形式,将师生共编,多岗轮换;先让实训指导教师担任“工头”,通过竞争让学生轮流竞争高一级岗位和“工头”位置。再次,采用积分考核制度对参加实训活动的师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采取“积分自然生成考核”与“企业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形式,高岗高值,多岗累加,根据积分高低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等次;对实训教师的考核,实行“实训指导老师挂牌积分制度”,并逐步将考核评估社会化,即地方企业、行业将与教育行政部门一道成为实训教学评估的主体,尤其在技能训练方面,由企业或行业制定标准、负责考核。
  (3)运用“实训主体确认制”和“实训场所社会化”来评估院校实训业绩。职教主管部门在评估院校实训业绩时,主要从实训主体确认和实训场所是否社会化两个方面进行,即实训场所是否由以院校实训中心为主体转变为以企业岗位为主体、是否以学生及其技能训练合格为主体;院校实训室是否既是企业办公环境、生产车间,又是教学课堂,而且实训设备、设施可用于开展科研、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甚至直接介入生产,从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这需要职教主管部门首先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量化指标评估方案。
  综上所述,院校实训指导工作应注意在政府的支持下,发挥国(境)内外企业主导的作用,加大实训教学环节的比重,尽快真正过渡到以学校和企业为“双主体”的运作方式上来,并建立和完善“政、校、企、外”等多方合作机制和体制、创新实训课程模式和实训评估方法,只有这样,我国职业院校实训指导的创新工作才会有所突破。
  本文是海南省教育厅2010年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实训指导与实训管理模式的探讨”(HJSK2010-101)的成果论文
  
  参考文献
  [1] 刘奕湛,吴晶.职业院校改革 探索企业化人才培养.教育中国-中国网[OL].2011-07-16.
  [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EB].2007.01.
  [3] 毛江海.职业高专课程模式问题及自主创新“双证融融课程模式”开发[M].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研究.海南出版社,2008.11.
  [4] 绍兴市人力社保局.浙江绍兴市政校企深度合作破解企业“招工难”.中国就业网[OL].2011.09.20.
  [5] 毛智勇,赵林惠等.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10).
  [6] 焦华,谢朝东.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7] 余仲文,刘守义,朱方来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7.
  [8] 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研究[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9] 邓耀彩.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比较与研究[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