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千方百计找信息_千方百计送信息进村
 

千方百计找信息_千方百计送信息进村

发布时间:2019-03-11 03:56:37 影响了:

     农村信息化不是让农民去买计算机,而是把农民需要的信息及时送到他们手里,并让农民知道怎样利用这些信息,这才是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了不断迈向这一目标,河北省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让信息进村的办法。
  河北省藁城市目前已建立了9个农业快易通科技服务站。
  河北省安平县郭西村农民赵国良对村里既能购买农资,又能咨询农业技术的服务大厅十分信赖。村里人都说,这里的农资不仅质量有保证,而且价格不贵,碰到一些不懂的农业技术问题,还可以让这里的技术员帮忙解决,所以许多和赵国良同村的人都会来这里。不仅如此,如果遇到了技术员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在这里通过电话向专家咨询,或者上网查询。
  遵化市平安城镇的食用菌专业户们更是将电脑请进了大棚,他们每天都会通过当地的“北方食用菌网”了解食用菌的市场行情和养殖技术。
  如今,河北省所有的行政村都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并利用电话开通了信息服务热线。通过利用电视拓宽信息传播渠道,组织实施农技电波入户工程,被农民誉为“送到炕头上的信息快餐”。同时结合电脑、农业科技服务大厅等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总结出“三电一厅”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进行了推广。
  在河北省安平县,通过政府对1045户农村家庭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十分强烈,其中关心农业科技信息的占84.64%、农业政策信息52.42%、职业技术培训信息51.94%、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44.36%、气象和灾害预报信息36.21%, 而且,50.17%的被调查农户对生产技术信息、47.32%农户对农技培训信息表现出较高的购买欲望。
  但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是,有61%的农民不知道从哪里获取信息,35.51%的农民对信息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他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和手段还比较传统,除了口头传播,主要是电视、广播等,虽然信息可以通过农技人员和亲朋好友等进行传播,可是并没有得到权威信息的渠道。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所以老百姓不知道市场在那里,农业生产十分盲目。
  河北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化推进处处长胡克说: “信息化不是让农民去买计算机,而是怎样把农民需要的信息及时送到他们手里,并让农民知道怎样利用这些信息,这才是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作为农业大省,河北省现有农村人口4281万人,将近占总人口的70%。为了将农业信息传到农民手中,河北省尝试了很多探索,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三电一厅”和特色网站。为了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信息服务,“十一五”期间,河北省计划重点培育2000个乡村信息服务站,9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四个一”标准(即每村有一套信息服务设备、一处信息服务场所、一名专兼职信息员和一系列信息服务制度)。
  
  “三电一厅”遍地开花
  
  9月13日,记者来到河北省藁城市,这时,公路两旁大片的玉米地已经成熟,长势喜人的玉米预示着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据藁城市农业信息中心主任高吉魁介绍,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达53.5万吨,完成农业增加值3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60元。藁城农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农民越来越讲究科学种田、按市场需求种田了。在这其中,“三电一厅”功不可没,如今,这种“三电一厅”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已经遍布河北全省。
  所谓“三电一厅”就是将电视、电话、电脑和科技服务厅进行“捆绑”,向农民提供农业科技、生产、市场等信息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其实‘三电一厅’这种模式也是最近几年才搞起来的,我们根据农民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的服务模式,逐渐探索出了这一模式。”在谈及“三电一厅”模式由来的时候,高吉魁这样告诉记者。
  为了更方便广大农民咨询农业信息,2004年3月,就在藁城市农业局大楼的一层,他们投资建成了集多功能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厅,就是这样一个108平方米的科技服务厅。
  服务大厅包括7个服务区: 农业专家咨询服务区、农技触摸屏查询服务区、名优特色农产品展示区、即时信息发布区、农技科教片放映区、农业科技书刊阅览区、农业信息网上查询和发布区,可以向广大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真正成了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的“超市”。
  农业技术员邓玉刚是这个大厅的一位种植业咨询专家。据他介绍,平常来这个服务大厅咨询的农民每天都有近百人,多数都是来了解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信息。“除了能够提供一些农业技术之外,我们还能提供许多有用的市场信息,由于这些信息具有权威性,所以老百姓还是比较相信服务大厅的。”邓玉刚说。“对于那些值班专家没办法解决的问题,这里还有书籍、光盘可以查询,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脑上的农业快易通及专家服务系统查询。”高吉魁补充说道。正是这些或传统或现代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切实为农民解决了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各种困难。
  在农业科技服务厅,一本《农业快易通智能热线号码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高吉魁解释说,这是藁城农业的“快易通”,通过这样一个农业智能电话查询系统,不仅使农民可以“听技术”,还能够直接转入农业专家坐席,让农民与专家直接对话。目前,已经有9万多册电话号码簿免费发给了已安装电话的农民。
  如今,藁城市的农业“快易通”已建立了可容纳10万条信息的资料库,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农业机械、食用菌等产业在日常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归纳成了10000问。据高吉魁介绍,农民只需要付比市话费还低的费用就可以进行技术咨询。同时,藁城市农业局还配备了3 部“快易通”服务车,由专业技术人员携带便携式速测设备和小包装农资,现场解决农民急需的技术问题,被农民亲切地称作农业科技服务的“110”。
  马邱村果农赵利永、任明俊就在农业信息中心的指导下,通过“一站通”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上网发布信息,与50多家果品商户建立了业务联系,他们贮存的果品由原封不动发展到卖得俏,其他果农看了好不眼红。现在这个村已有10余家果农在相关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安装了微机上网,实现了果品的网上交易。
  为了使信息服务直接延伸到乡镇级别,更好地为基层农民提供服务,藁城市目前建立了9个农业快易通科技服务站,这种服务站除了具备服务大厅的全部功能之外,还重点进行农资产品的销售。藁城市兴安镇葛庆堂站长在20世纪70年代就是这里的农业技术员,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4年5月,在政府的支持下,葛庆堂建立了兴安镇农业快易通科技服务站。
  相对其他农资销售店,显然这里的“科技含量”更高,葛庆堂介绍说: “我们这里虽然以农资销售为主,但是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同时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些农民碰到了病虫害,甚至会拿着苗跑到葛庆堂的服务站咨询,让他看看是什么虫害,如何解决。这时候,葛庆堂多数情况下都能够依靠自己的技术给予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葛庆堂还会将症状记到一个本子上,通过打电话找专家或者上网等方式寻求解决。“这个工作日志将问题的现象和诊断过程、诊断方法都记录了下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问题发生的规律总结出来,这样也有利于及时预防和治疗。”葛庆堂一边翻着手中的工作日志,一边说道: “前两天,我们碰到了一种从没见过的病害,问专家,专家也不清楚; 我们就上网查,后来在网上找到了相关图片,上面还介绍了用什么药来治。”
  
  另外,对于新的优良品种和农药,葛庆堂还会首先在自家的地里尝试,毕竟地理环境不同,品种选择也不同。如果自家的效果好,葛庆堂就会主动推荐给周围的农户。通过这种方式,葛庆堂已经推广了四五个优良品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给他的农资经营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葛庆堂颇有感触地说: “虽然最近几年各村都有了农资站,但还是会有很多农民跑上几里路到我们这里买东西,因为他们觉得我们这里的东西质量有保证,而且价格也不贵,还能提供信息服务。”
  如今,“三电一厅”的模式在河北全省已经全面推开,服务站更是遍地开花。在安平县,类似的服务站已经建立了40个,并选择3~4个乡镇完成“一村一个信息员”的一期培训,同时选择有条件的农户和已建立的科技进村服务站对“三电一厅”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进行示范。准备在2007年加强“三电一厅”工程的宣传和完善,完成制片中心、50个科技进村服务站的改造和建设,实现“一村一个信息员”示范乡镇的二期培训和其余乡镇的一期培训; 2010年完成“三电一厅”工程的全部建设和经济效益的评估,并基本实现“一村一个服务站、一村一个信息员”的目标。在遵化市35个乡镇中,目前已经有28个建立了服务站,在继续推广“三电一厅”的基础上,遵化市已经开始了“进村入户”的尝试。
  但“三电一厅”仅仅是承载信息服务的载体,要想为农民提供切实的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必须对那些农民真正需要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且要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传送到农民的手中。如今,河北省“三电一厅”的建设仅仅覆盖到了乡镇一级,许多偏远农村里的农民都觉得大老远跑过去十分不方便。遵化市农村经济局信息中心主任高进勇也认为,“三电一厅”更多的是起到一种示范带头作用,不可能真正实现进村入户,必须要寻求一种经济实用的方式,打通最后一公里。
  针对农村电视普及率高、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早在1997年,藁城市农业局就成立了藁城市农业科教制片中心,在电视台设立了固定的农业专题节目――《藁城农业》,将农民最为关心的生产技术、市场动态、价格行情、供求信息等,通过收集加工制成专题节目,在电视台播放。截至目前,共播出了515期,拍摄累计1.6万多分钟素材,建立了比较丰富的农业声像资料库。“平时,我们一般都是做一些技术指导类、科普类的节目,在农忙或者出现病虫害的时候,我们还会及时邀请一些专家进行解答,有时候上午制作完片子,晚上就播出了。”藁城市农业局制片中心的吴立谦介绍说。
  1999年,藁城市又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建立了藁城农业信息网站,设立了“藁城市情”、“名特产品”、“市场价格”、“供求热线”等专题栏目。形成了上下联通的计算机服务网络,为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提供信息支持。
  
  特色网站显神通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近5年,可是“中国丝网网”的站长毕连纳回想起来自己当初创业的经历依旧是激情澎湃。毕连纳在2001年接触到了电子商务,当时还是丝网厂厂长的他就萌生了在互联网上将丝网推销出去的想法。就在每年的老同学聚会上,毕连纳和几个同学说起了这个想法,最后几个人一起商定由毕连纳投入资金,几个同学投入技术,帮助毕连纳做网站,这样一来他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安平县隶属河北省衡水市,是国家命名和中外驰名的“中国丝网之乡”、“中国丝网产业基地”和“中国丝网产销基地”,丝网业是安平县第一大特色支柱产业。截至目前,丝网生产已遍及全县所有乡镇及周边市县300多个村庄,全县各类丝网企业小摊点达1.7万多家,从业人员12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多。
  随着丝网产业发展的日趋旺盛,许多丝网生产企业发现,生产制造环节是整条价值链中利润较低的环节,而采购和销售往往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鉴于这种考虑,许多企业都将采购和销售搬到了网上,通过在网络上收集和发布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记者随后采访了一个当地规模较大的丝网厂,更加证实了信息化在这里的应用程度。“如今,我们这里上规模的丝网企业网上的业务成交量已经占总成交量的30%,”该丝网厂信息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我们还购买了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将企业的进销存都管理了起来。”
  随着“中国丝网网”的名气不断上升,如今网站已经达到了收支平衡,“现在投资期已经过去,以后的回报将会越来越大,正因为看到了这样的前景,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毕连纳对网站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我们计划实现真正的电子商务,为客户提供一个网上交易的平台。”
  在毕连纳看来,这样一个平台就像是一个网上的丝网大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不用到安平,在网上就能进行交易。在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丝网网不仅要实现网上下订单和网上支付,还要加入视频功能,让客户直接通过网络面对面交谈,让客户能够直观地看到他们想要的产品。“如果发展理想的话,我们再过两年就能够实现这些功能了。”对于网站功能的拓展,毕连纳显得非常乐观。
  毕连纳还计划和当地的网通公司合作,将网通公司针对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需求而推出的集通信、办公、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服务平台,并将其搬到丝网网上。“到时候,我们还可以给在网站注册的会员提供这样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毕连纳解释说。这种模式类似于当下日渐盛行的ASP平台模式。
  从政府层面来讲,下一步,安平县也将在应用系统支撑平台的基础上,全面改造和整合“中国丝网网”、规模企业的网站和服务热线,加强面向企业的情报信息服务,以规范、引导丝网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2006年,初步完成“丝网通”服务热线、中国丝网门户网站、丝网信息服务等建设,并选择丝网前20名的企业进行丝网情报信息服务试点; 2007年,进一步完善功能,并在综合实力前50名的丝网企业中推广丝网情报信息服务。
  不过,许多中小丝网企业或个人对这种网上交易的方式依然存在怀疑,有些传统的丝网企业主对这种网上下订单、网上支付的交易方式并不认同。“网上交易的信息一旦泄漏出去,到手的生意就会被人抢走了。”这个丝网加工厂老板的担心不无道理,“而且,那些大的丝网企业有钱在网上做广告,我们又做不起,网上信息量这么大,即使把我们的信息放上去,也不会有人看到。”
  毕连纳对于人们这样的顾虑也十分理解,他向记者解释说: “我们只是将各家各户的联系方式放在了上面,不论对于企业还是客户,都是平等的”。不过毕连纳也承认对于那些有能力做广告的企业所得到的机会更多,但同时他也认为,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需要大的企业来做,许多小规模的企业也能接到小的、简单的订单,同样也有生意做。
  而对于交易的安全性,毕连纳告诉记者: “这方面不存在问题,因为就网站本身而言,仅是提供一个客户和企业沟通的桥梁,而不会对他们进行监控。”不仅如此,丝网网对于市场行情也不做相应的分析和预测,以免对企业有所误导。“我们仅仅是将现实的信息传递给企业,由企业自己来做决策。”
  与“中国丝网网”类似,遵化市的“中国北方食用菌网站”也是由个人投资建起来的,事实上,恰恰是这种兴起于民间的特色网站,才是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遵化市平安城镇是食用菌生产的大镇,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食用菌专业户,一座挨一座的大棚已经成了平安城镇的一大特色景观。现在,该镇共建大棚1523个,年制菌棒3500万棒,产量35000吨,产值70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食用菌之乡。平一村的靳素伶是当地出了名的食用菌大户,至今已从事食用菌生产8年的时间,每年生产菌棒1.8万棒,年创效益2.5万多元。原来,靳素伶为养好香菇,不仅积极向本村有经验的养殖户学习,还自己购买了食用菌书籍,一有空就潜心钻研,摸索规律。
  
  如今,随着信息来源渠道的多元化,许多像靳素伶这样的养殖大户都将计算机买到自己家里,甚至安装在了田间地头,农民也逐渐学会了利用网络了解信息、发布信息,从过去的不懂、不会用,到现在已经开始一点点了解、接受并运用,许多已经形成企业规模的养殖户还制作了自己的网页。“我们的北方食用菌网,正是针对遵化的食用菌产业和农民的需求做出的特色网站,所以老百姓对此非常喜欢。”高进勇说。
  如今,许多类似的网站都渐渐走上了经营的路子,鸡泽县的“中国辣椒网”最初也是为了服务于大型辣椒企业而建的,可是随着网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辣椒网”也开始走上了经营的道路,他们对于企业会员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在网站注册的个人会员则是免费的。“目前我们的普通会员已有上万人,企业会员将近200个。”中国辣椒网的郝小旺说。
  不仅如此,这些特色网站在经营的同时,也在为普通的会员或农户提供着相应的服务。普通农民通过网站可以了解到种植养殖等农业技术信息,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市场信息。中国枣网总经理刘玉峰介绍说: “依靠网络,原来农民了解不到的信息可以在农村里有电脑的农资店里了解到。对于老百姓不明白的问题,还可以由农资店店长汇集起来,通过电脑寻找到解决方法后,然后直接通过村里的大喇叭给农民广播。”面对农村电脑普及率低的状况,刘玉峰还创办了《枣乡科技》杂志和《中国枣业报》,让那些没有电脑的农村也能够了解到最新的信息。
  
   农民使用触摸屏查询系统
  
  如今,在河北省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农业特色网站,这些特色网站为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胡克认为: “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网站建设,而是要利用特色网站带动县域经济信息化建设。”
  因为在河北,许多县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地方产业集群,这些产业对一个县的经济发展已经起到了支撑性作用,而在品牌推广和经营上,这些特色网站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看到了这些网站的市场前景和服务本领,政府也渐渐参与到了特色网站的建设中来。“政府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协调工作,比如我们的网站可以和政府联合挂名,这样一来,网站的权威性就有了很大的提高。”郝小旺说。
  
  把信息送到炕头上
  
  在9月26日的第十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专家咨询区人头攒动,许多来自周边地区的农民就农业生产方面的诸多问题向专家进行咨询。来自河北固安县柳泉镇西内村的杨仕芳主要经营蔬菜大棚,每年都能有八九千元钱的收入,这次来廊坊就是特地向专家请教蔬菜的病虫害防治。
  在记者问到他是否想通过买台电脑利用网络的方式了解这些信息时,杨仕芳显得有些无奈:“我们也不愿大老远跑到这里来,可是咱经济条件不允许,买不起电脑,再说买来了也不会用,不知道怎么去了解信息。”
  沧州市张官屯乡的王凤霞也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苦恼,她种了30亩棉花,每年纯收入有三四千元,虽然也有购买电脑的想法,可是现在她对电脑的需求还没有那么迫切。当记者告诉她河北省政府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信息化的“进村入户”建设时,王凤霞显得异常高兴,“那真是太好了,因为我们虽然想了解信息,可还是没有这个经济条件”。
  生猪业是安平县第二大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安平县拥有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头以上规模猪场1个,万头以上规模猪场16个,养猪专业村80多个,养殖小区34个,形成“一龙、十强、百村、万户”的龙型生产格局,2005年仅生猪业就为农民人均增收500多元。但农民对生猪的市场行情却不是很了解,通过上网,他们了解到今年全国的生猪价格将呈下跌趋势。通过这样一个信息,农民对于养猪规模、销售时机、饲料价格等都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把握。
  另外,相对已高达76.80%和58.56%的固定电话和移动手机拥有率,电脑的拥有率仅为2.68%,而且利用电脑获取涉农信息的农民很少。鉴于这种情况,安平县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借鉴“三电一厅”的模式,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据安平县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立军介绍,目前仅在涉农信息服务上,安平县已有660个用户得到农业短信服务,5个中介组织、18个龙头企业、40个村和1189户农户与农业信息中心实现联网; 已初步建立了35个科技进村服务站、5个动物防疫站和农业信息采集点; “安平粮食在线网”通过网上收集信息,向农民发布粮食购销等市场信息; “金钥匙”和“七彩荧屏”等电视栏目定期播放农业专题片、致富信息和典型案例等。
  针对“进村入户”问题,高进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遵化市总共有600多个行政村,每个村建一个‘三电一厅’是不现实的。可如果能给我20万元,我就可以利用阳光宽带解决信息化进村问题,就这么简单!”
  高进勇之所以敢这么说,也有着他自己的考虑: “‘三电一厅’要想普及到村,政府投资太大了,如果利用‘阳光宽带’,很容易就能够解决进村问题。”他所说的“阳光宽带”就是利用机顶盒,将电话线和电视机结合在一起,通过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使农民享受到互联网的信息服务。高进勇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每个行政村的村委会都有电话、电视,而每个机顶盒只需要700元左右,其中政府补贴300元,村里再出300多元就可以了。
  相对这种简易的上网方式,遵化市农村经济局信息中心还充分利用传统的方式使信息进村入户。“每到某样农作物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及时将相应的解决方法印成简报,发放到各个村。”高进勇说,“而且,我们还专门在农村开展了相应的培训,提高农民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这一点与王立军不谋而合,他们的做法是选取一部分比较积极、对信息化需求迫切的农民进行培训,让他们在村里起到一种模范带头作用。“一旦他们用好了,就能带动许多身边的人利用信息化。”王立军说。
  对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刘玉峰则认为,要用“计划生育”的理念指导农业网站的建设,农业网站应优生优育,不以数量论成绩; 从感情上对农民朋友高看一眼,从接受信息化的能力上要低估一点; 在农村应倡导“三电一店摸喇叭”模式: 三电指电脑、电视、电话,一店指农资店,摸指触摸屏,喇叭即农村大喇叭。
   在第十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专家咨询区人头攒动。
  应该说,有些农民对信息化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只要他们认为信息化有用,并且能够给他带来收益和效益,他们就能运用得非常好。所以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一定要投资小、方便实用、见效快,农民是耗不起时间的。
  
  采访手记:发动群众是农村信息化根本所在
  
  河北省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上,走的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路子。“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跟我们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参与是密不可分的。”河北省信息产业厅信息化推进处处长胡克说。但他同时也强调,发动群众才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在“三电一厅”的建设上,以农资销售为主的服务站便是“三电一厅”模式市场化运作的尝试。安平县郭西村服务站的史同乐本来就是在当地经营农资的,在安平县依托现有农资店推过服务站的过程中,史同乐的农资店由政府出资配上了电视、电话、电脑,还通了网络,这样一来,不仅让史同乐的农资店生意火了起来,也大大减少了政府的投入。郭西村村民赵国良说: “买这里的东西,我们心里踏实。”
  另一方面,2001年建成的河北远程教育网以开发与中小学各学科同步的教学资源为主,通过远程卫星通信,可以让偏远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但随着河北省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河北远程教育网不仅要承担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引进,同时还在开展党员教育、农村科技、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信息传递。
  业务的拓展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台资源的整合,如果仅仅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没有丰富而实用的后台资源,开展综合教育信息的发布只能是镜花水月。“信息网络建好之后,信息服务一定要跟得上,而且信息必须是权威的。”胡克说。而要保证信息的权威性,除了要从省市级的层面来做,还必须要发挥各地农业部门、科技部门的作用。毕竟,对于不同地区,由于水质、土壤等地理条件的差别,有的地区适合种水稻,有的适合种蔬菜等等,这些都需要当地部门开发相应的信息服务,这也是农业生产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的必然需求。
  基层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离不开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廊坊市林业专家杨福亨多年以来一直从事林业技术的研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对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理解非常深刻。杨福亨认为,由于农村相对比较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也较低,不会从大量的信息中去分析,再加上农业分散经营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不能仅从技术方面着手,一定要进行信息的整合。
  基于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为各地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廊坊大华夏神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特意开发了电话语音服务系统和触摸屏查询服务系统,结合“三电一厅”等方式,将农民切实需要的信息及时地传递下去。
  可是不论是“三电一厅”、远程教育网,还是专家系统都不过是政府的一厢情愿,要想让信息化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要让广大农民乐于接受这些方式。单靠政府投资帮助农民购买不现实,也不可靠; 如果全靠政府帮忙,资金投入太大,即使帮助农民买来了电脑,还存在如何使用及维护的问题,政府不可能一管到底。而且,不要钱的东西农民也不会太珍惜。所以信息化的推广关键还是要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手段,让农民切实理解到信息化所带来的好处,让他们主动去了解和接受信息化。鉴于农民经济条件的限制,政府要在前期推广时投入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丁常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