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整合涉农资源]涉农资金整合
 

[整合涉农资源]涉农资金整合

发布时间:2019-03-12 04:04:42 影响了:

     以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通信网等为载体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总体水平还很落后。   农村信息化核心是整合涉农资源。我国大约在二十世纪80年代引进“信息化”的概念,而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起步更晚,1996年在第一次全国农村经济信息工作会议上,才明确了“农村信息化”的概念和建设内容。但是仅仅十年时间,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无论是在信息基础设施(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和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全社会涉农部门共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格局。尤其是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更是突飞猛进,如农业专家系统、精准农业技术等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形成了具有我国农业特色的农业信息技术体系。涉农信息服务网站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大显著成绩
  近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更是迅猛发展,取得了许多显著成绩,基本可概况为以下几点:
  
  信息技术体系成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农业信息技术体系。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专著有很多,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基本包括: 农业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技术、作物模拟模型技术、农业自动控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3S技术以及网格技术等。根据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还分出来智能农业、虚拟农业、精准农业和数字农业等新兴门类。
  另外,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陆续设立有关计算机在农林业上的应用专业,并开始招生。至今,几乎全部的农林院校皆已开设了相关专业,为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截至2005年底,中央财政和地方配套累计投入资金34.4亿元,基本解决了全国已通电行政村的11.7万个行政村和8.6万个50户以上自然村共9700多万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在“村村通”工程的带动下,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从1997年的86.02%和87.68%提高到2005年的94.48%和95.81%。我国的广播电视网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网成为当前农村信息最现实、最有效的传播方式。
  
  资源建设已具规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开展了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涉农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比较有代表性的数据库有: 《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数据库》、《中国农作物种植资源数据库》、《农副产品深加工题录数据库》、《植物检疫病虫草害名录数据库》、《农牧渔业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畜牧业综合数据库》、《全国农业经济统计资料数据库》、《农产品集市贸易价格行情数据库》、《农业合作经济数据库》等。尤其是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农业专家决策系统与信息技术系统研究”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批农村信息化平台技术和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了一大批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资源数据库。
  
  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2005年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各省区市、97%的地(市)、80%的县级农业部门已设置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58%的乡镇成立了信息服务站,再加上近18万农村信息员,一个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根据农业部的有关统计,到2006年底涉农网站约有8000多个,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自愿登记注册的农业网站已达4713家。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全国农业网站体系基本形成,为用户提供政策、市场、科技等信息服务,基本上已经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各个主要方面,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工作抓手,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目前,农业网站已经走过了自发发展、数量急剧扩张、以设施建设为主的起步阶段,进入了一个自觉发展、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以服务效果导向的新阶段。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创造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首先是科技部牵头实施的“科技110服务”模式,现在全国有农技呼叫中心100余家; 农业部推行的“三电合一”模式,促进农业信息服务手段中“电话、电脑、电视”相结合,成效显著; 还有中组部实施的“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涉农信息资源整合措施等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普及教育加强
  自从党中央和国务院把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后,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全面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 金农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等都积极开展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训,促进了信息化在农村的普及; 通过多年的各种方式的培训,拉动了广大农民信息化意识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农业信息需求逐年增加。
  
  六大不足
  近十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初具规模,国家十几个部委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投入逐年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各省、市、县农村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个以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通信网等为载体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发展不协调、资源分散、认识不到位等; 农村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还很落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些问题都在严重束缚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不强、部分农业企业和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
  2.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概念理解不透、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甚至产生把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等同于网站建设。
  3.在实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过程中,重视“硬件”方面的建设、忽略了“软件”方面建设,尤其是“农业和农村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加工、共享和发布等工作。
  4.在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过程中,把部门利益看得过重,严重影响了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造成涉农信息资源不系统、信息服务不及时、服务质量差。这方面的问题不及时解决,很可能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绊脚石”。
  5.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专项资金投入总体上不足。
  6.复合型农业信息技术人才数量不足,农村信息化普及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