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_浅谈导学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_浅谈导学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4-05 04:17:24 影响了:

  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的弊端在于严重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本文所论述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借鉴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特点多摸索出来的一种符合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堂模式,其在落实新课改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建高效课堂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案;运用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有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历史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因此,对于当前在各地风行的导学案教学方式,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就不应只是着眼于一节课历史内容的内涵,更应注重其纵横间知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编写的导学案既体现教学深度,又能满足知识的广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
  其次,导学案的编写必须要围绕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点去精心设计:当堂所授课文的学习内容要突出重点,要能准确把握教学三维目标;课前、课后设置的练习题要有梯度。同时针对历史学科的广博性,教师还可在导学案中补充相应历史信息或历史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并提高学生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和从中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现阶段,历史中考当中开放性问题屡见不鲜,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更应注重其生活化的教学原则,让导学案的内容与时俱进,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这些无疑是对教师的“选材”、“选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导学案中的目标导学大部分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这些“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尤为重要。而且,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交流模式由传统的“教师——学生”的单向交流模式转变成“师——生”“生——师”“生——生”的多向交流模式。如果授课教师没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则很难做好这一点。
  最后,导学案的使用使集体备课效率大大提高。备课组长先将内容进行分工,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主备教师要拿出自己的初稿供各位教师传阅,每位教师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随后再加以讨论,决定,最后备课组长拿出具体意见。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导学案的质量,也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有机结合在一起,更能体现教师的团队精神,保证集体备课的落实,创造集体智慧,让教师的课堂更有效。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具体步骤与过程
  (一)自主学习。设计这一部分的时候主要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根据一定的提示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从而完成问题。问题在设计的时候要有利于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突出重、难点,同时要少而精,形式多样,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现在以“秦的暴政”这一知识点为例:
  参考书63页第一段,想一想秦朝灭亡仅仅是因为秦始皇他个人的统治十分残暴吗?
  第一个问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用到了课内、课外资料,这种设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修养,同时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入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秦始皇残暴统治的印象。在设计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因为学生已经了解到了秦始皇的暴政,那么再问学生“秦朝灭亡仅仅是因为秦始皇他个人的统治十分残暴吗”,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积极地去看书、去思考。在使用的时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通过提示,进行查书、看资料、独立思考来完成问题。这部分的设计,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提示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学,变“学会”为“会学”,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合作交流。这部分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价值观为出发点,把一些重、难点以讨论题的形式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解决疑难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了解他人的观点,从中得到启发。根据本课的特点,笔者是这样设计合作交流部分的:
  第一题是“小组、师生互助解疑(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使用的时候把它安排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先由小组内部交流自主学习部分的问题答案,如果有疑问能解决的小组内部解决,不能解决的再举手请教老师。因为采取的是先小组内部交流、解疑的方式,所以这既省去了教师核对答案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而在交流的过程中,优等生在完成了自身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做教师的小助手,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困生在一个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或班集体中,可以诱发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题是“通过课前预习,把你找到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在前面已经说过)
  第三题是“李白曾写诗赞扬秦始皇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在《史记》中却说:秦始皇‘刻薄寡思,心如狼虎’,‘为人刚愎暴戾,自以为是’,喜欢采用刑法杀戮来确定自己的威严。同时民间还流传着‘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那么在你心中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这一题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补充、加深自己对秦始皇的了解,同时学会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辩论,并且每个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发表本组的观点,最后由教师总结这类讨论题的答题思路。
  (三)成果检验。为了使学生及时的巩固和吸收学到的知识,同时为了发展各类学生的能力,设计习题的时候要有层次性。本课设计了两类检测题,一是基础训练题,巩固基础知识,比如第4题:
  “攻占咸阳,最终灭掉秦朝的是( )
  A.项羽 B.刘邦 C.陈胜 D.吴广
  二是启发提高题,提高的学生能力,开拓思路,比如第2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朝刑罚残酷,其中一人犯罪,家族和邻里要受牵连
  B.秦末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起义
  C.秦末农民起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
  D.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四)学后记。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加强总结反思,及时巩固所学并且发现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这节课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这一节课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内容?”
  在提问的时候,给学生留一点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并与全班同学分享。大部分学生都能快速思考,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说说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