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微时代 “微时代”传统媒体的变革与坚守
 

微时代 “微时代”传统媒体的变革与坚守

发布时间:2019-04-11 05:18:48 影响了:

  微博领跑“微时代”,2011年,微博用户以208.9%的增幅创下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之最。关注、@、评论、转发、私信、分享、粉丝,微博世界中“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是信息源,每个人都是发布者,信息呈滚雪球式传播,在即时、随地、互动传播方面,让传统媒体望尘莫及。
  传统媒体真的OUT了吗?
  透视微博,可以发现:互联网信息传播平台竞争同样激烈,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等,技术平台难分优劣,推广营销各出奇招,脱颖而出者正是在公信力构建、议题设置、信息整合等方面向传统新闻媒体汲取了精髓。这个精髓就是力求传播高质量的信息,而这也是传统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新浪微博是中国微博用户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平台之一,剖析新浪微博的成功之道,或许有助于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新闻媒体廓清迷雾,知道什么要坚守、什么要变革,在“微时代”的冲击下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名人认证系统构筑公信力
  新浪微博用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加V认证的名人微博:要么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演艺、体育、文艺界人士,要么是在公众熟悉的某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或者是知名企业、机构、媒体及其高管,或者是重要新闻当事人。
  其实,从博客时代,拉名人就是新浪引以为豪的经营和推广策略,名人微博不过是这种策略的延续。名人微博之所以关注度高、粉丝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他们140字的信息多么振聋发聩,而是因为这个信息的发布者在现实社会中拥有雄厚的基础、较高的关注度和公信力。
  名人的关注度和公信力高于普通人,信息价值自然高于普通微博用户。美国高盛给新浪微博的估价高达35亿美元,评级报告称:“新浪微博用户大多数是用微博服务来订阅名人的言行,或者作为一个信息采集机器。”由此可见,这35亿美元的估价,背后正是名人的新闻价值和公信力。
  信用体系建设力保真实性
  国家税务总局声明“国税总局47号文”纯属伪造;民航局则指正,“关舱门后30分钟须起飞”的“新规”被严重误读,这一规则只在天气和空中管制状态正常情况下适用……2011年出现的几则“辟谣”声明再一次证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它无关传播工具的演进和传播速度的改变。
  新浪微博也同样在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方面苦心孤诣,想尽办法。
  身份通服务于2011年10月1日登录新浪微博试运行,每天都有数万名用户申请获得身份通勋章。用户对身份通展现真实身份、保护个人信息防冒用的应用表示欢迎,并积极向粉丝和好友推荐,这标志着新浪微博在微博诚信体系建设中率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新浪微博还专设不实信息曝光专区,提示网友在发布信息时要更加审慎负责,以免对其他网友造成误导。在微博首页的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用户举报虚假信息只需“举手之劳”,举报范围包括虚假信息、不准确信息、商家利用有奖活动骗取粉丝和转发等。
  信息泛滥之时,也是公共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作用彰显之时,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真相、澄清事实,是公共媒体的责任,也是其保持权威性、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的洪流中,新浪通过为微博用户提供身份认证服务、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主动担负起了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的倡导者和推动者的重任。
  “转发评论”传播观点
  微博信息传递被限制在140字以内,很多研究学者认为,这种叙事是分裂的、碎片化的,其思考也就只能停留在事件的表层,难有系统观照和深度审视。这种观点,未能从整体上审视微博。作为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具备转发、评论功能,这是微博的一大力量和魅力。
  转发功能:用户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内容一键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转发功能是对Twitter RT功能的改良,可以保留原帖,避免在传播过程中被窜改),转发时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评论。转发后所有关注自己的用户,都能看见这条微博,用户也可以选择再转发,加入自己的评论,如此无限循环,信息就实现了传播。
  评论功能:用户可以对任何一条微博进行评论。这是基于中国用户习惯而设置的特殊功能,之后Yahoo Meme 和Google Buzz也都有了评论功能。
  搜索功能:用户可以在两个#号之间,插入某一话题,自动搜索所有包含有该话题的相关微博。可以就话题展开讨论,实现信息的聚合。
  微博吸引大家阅读,用户很多时候关注的不再是信息。一条微博在转发过程中能产生成百上千条评论,有些评论比原来的信息内容更丰富、更具有价值,了解“我关注的人怎么看这件事情”、“主流人群怎么看这件事情”,成为很多用户登录微博的主要诉求。
  一条微博转发、评论次数多少,包含的是公众的意见。对政府而言,它代表着民意;对传播者、被传播者而言,它代表着意见是否被主流人群认同。这也印证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断——“媒介即讯息”。
  微博时代的大众,不再像传统时代的大众那样被动地聆听精英们“说教”式、单向度的传播,网民可以凭借微博得天独厚的互动优势,及时对信息作出反应。[1]有意无意间,在微博这个开放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微评论”扮演着新闻媒体言论和评论的角色。言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代表着主流社会的评价标准,其意义深刻,可以影响到一个时代,一个媒体的品牌可以因之声誉鹊起,比如,《光明日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时代;《河南日报》的“何平九论”,被誉为“一场静悄悄的思想革命”。
  “议题设置”把握主流导向
  新浪微博首页的“热门话题”、“正在热议”,“广场”上的微直播、微访谈、风云榜,时刻引导着社交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这种引导基于信息技术数据,同时确保议题设置不会偏离主流导向,始终保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畴之内。
  去年国庆节期间,新浪微博制作了国庆祝福地图,8天共呈现了2万余条祝福信息。祝福地图将时间、地点、内容三个维度统一叠加在一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式呈现了微博的独特表达。这是新浪微博成功的议题设置范例。
  议题设置是一种服务,更是一种引导,政治观、政策观、法律观、道德观、民族宗教观、格调观,新浪微博同样发挥着社会性与公共性功能,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盈利。
  互联网新技术各领风骚三五年,“微时代”新媒体同业竞争更激烈,从这个角度讲,新浪微博的成功,并不全是传播平台、新技术的功劳,也得益于从传统媒体汲取的营养。
  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更要清醒地认识自己:无论传播方式如何变化,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受众喜爱的内容,必须坚守。
  在变与不变中前行
  “微时代”,新闻媒体不变的是公信力、高质量的信息,变的是传播形态,正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朱夏炎所言,“死的是纸,活的是报”。
  2011年,传媒帝国新闻集团,联手世界顶尖创新公司苹果,在iPad上推出全新电子媒体《The Daily》,媒体大亨与科技龙头的这一强强联姻,引起全球轰动。默多克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表示,《The Daily》并非简单的纸质报纸电子化,这是一家崭新的媒体,它有自己的记者、编辑、摄影师、自由撰稿人,内容无所不包,而且可与用户有很好的互动,这与传统报纸的形态不一样,“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移动工具来读报纸、看新闻视频等”。
  新传播形态下的传统媒体,无非会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多元化,向全媒体转换,已经有不少传媒集团开始了这样的尝试;另一个是个性化,制作对应读者需求的内容。
  新传播形态下的报纸,内容标准亦不同于传统平台:一是信息从“强加于人”的推送型转换为拉取型服务,用户和读者根据自己的希望,自由找出所需要的内容;二是信息向双向性转换,编辑、记者在加工信息的同时,信息互动优先考虑。
  “人人都烧饭,但厨师还是个职业。”在纷繁芜杂的信息洪流中,受众越发需要媒体成为高质量的滤网,成为信息的导航者,准确地引导人们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微时代”传统媒体的变革与坚守,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一点在进行。
  参考文献:
  [1]田育臣.微博时代中国新公民运动的发展形态[J].新闻爱好者,2012(4下).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社)
  编校:张红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