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大爱之城|大爱之城 莱芜
 

大爱之城|大爱之城 莱芜

发布时间:2019-04-18 04:29:37 影响了:

  数日前,民政部举行第二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典礼,南通获评7星级慈善城市,慈善文化单项指数与北京、上海、无锡等并列第一。不久前,中国公益总会在南通成立分会。今年10月,落户南通的中华慈善博物馆将力争开工,该馆为我国慈善领域第一家国家级的专题博物馆……享誉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一次又一次受到关注。
  2002年,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成为当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之一。2007年,“南通现象”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以一个中等城市的名字来命名的精神文明建设‘现象’在全国并不多见。‘南通现象’是社会对南通人民在公民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肯定和称誉。”南通市委党校教授陆传照曾如此评价。
  20多年来,南通涌现出500多个文明先进典型。先后有46人登上“中国好人”榜,50多人被授予了国家和省级先进荣誉称号。这座大爱之城,处处开满真善美之花。
  “最美群体”涌江城
  8月27日,清晨,58岁的周福如,通州区先锋初中的一名教师,像往常一样跑步晨练。经过邻居张老太家时,周福如发现她家的液化气泄漏了。62岁的张老太尚在屋内,老人有精神分裂和癫痫病史,危急之中,周福如不顾一切,冲进了屋内。当他准备拎出第二个煤气罐时,突然砰地一声巨响,一个大火球突然窜出……
  据了解,周福如全身烧伤面积达55%,深度为II度至III度。周老师的伤情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周老师以前的学生说:“30年前,老师教过我语文,如今又教我们做人,深深敬重您!”
  这位“最美教师”,再一次让人们视线模糊。
  然而,在江城南通,最美的文明之花已不是第一次盛情绽放了。江海大地上,“最美南通人”处处可圈可点。
  这里有两赴火海舍身救人的“最美高富帅”——周江疆;
  有裸捐百万的“最美老奶奶”——宋英;
  有路遇危病老太,紧急人工吸痰抢救的“最美医护”——孙爱莲和沈宜君;
  有每天亲手抱送上、放学孩子平均600余人次,即使汗流浃背、腰酸臂疼的“最美警察”——通州区公安局城区交巡警中队民警陈忠林……
  在南通,被人们誉为“最美”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有与歹徒英勇搏斗,保护他人却身负重伤的“最美军官”——纪晓飞;还有远赴贵州山区支教献出生命的“最美支教志愿者”——赵小亭……
  无论是扶贫济困不留名的“莫文隋”、数以10万计的“江海志愿者,609条“爱心邮路”上扶弱助困的投递员们……还是这些被人们称为“最美”的人,他们都是“最美南通人”。他们用自己最美的行为,诠释了江海平原上的大爱,让整个中国都为之热泪盈眶。
  凡人善举,至真大美
  “我是南通的磨刀老人吴锦泉,我只做了一点点……我想和总理合个影,我要做一辈子好事!”只上过一年夜校的老人,写起字来很吃力,一笔一划,十分认真,写写改改,足足写了四五遍。
  第二天就要接受李克强副总理接见了,“磨刀老人”显得有些紧张。他把自己的手用肥皂洗了一遍又一遍,因为得知总理接见时会同他握手。不会说普通话怎么办?思来想去,老人决定给总理写一张小纸条。这个84岁的南通“磨刀老人”,因为领取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奖, 今年4月第一次来到北京。
  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老人,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街串巷,以磨刀为生,以前磨一把刀收一块钱,现在也就两三块。他和老伴儿生活清苦,却省下磨刀所得的一枚枚五角、一元的硬币,捐给震后的汶川、青海玉树,孤残儿童和比他更苦的人。
  同台领奖的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说:磨刀老人的故事非常感人,民间蕴藏着巨大的慈善力量,这是充满爱意的行动,平凡的人献爱心,给社会带来的效应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就像一只蝴蝶煽动一下翅膀,虽然很微小,但是她带来的是整个春天!
  微小者博大,“磨刀老人”, 已由南通市红十字会申请注册为公益商标,他代表着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一个鲜明的特色:凡人善举,至善之美。
  8月5日下午,在南通市北濠东村社区服务中心,40余名盲人,正在用心“看”一部名为《当幸福来敲门》的精彩电影。此时,一名红十字“心视界”电影讲解志愿者在进行专场讲解。看完电影后,其中一位盲人的观后感是:电影不仅能给盲人生活带来乐趣,还可以给盲人带来一个乐观向上的心态。帮助盲人看电影,举动虽然微小,意义却非同凡响。
  正是这些力所能及,人人可为的凡人善举,构建起了南通文明新风的全景版图。在500多个文明先进典型中,90%以上是没有任何行政职务的普通百姓。这些来自群众的典型,所做的虽也不是惊天动地之举,但举手投足间投射出一丝一缕的道德情怀,却极为震撼人心。
  这些凡人善举的片段,可敬、可近、可亲、可学,从而能够启发、引导人们对照自己找差距,将榜样身上的高贵品质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实现道德境界的升华。也正是这些凡人善举,立足岗位,立足生活,才能日久弥坚。
  在《三角洲》杂志第4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我们曾经寻访过第一批“江海志愿者”们的踪迹。14年来,他们仍在用一点一滴的行动,以一己之能不断帮助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从事律师工作的殷红芬,还在用法律援助困境中人们;医术精湛的牙医张利民,还在经常为困难群众进行义诊……
  大爱,如何铸就?
  南通古代被称为“崇川福地”,地理位置特殊,加上极少重大自然灾害,良好风俗及和谐氛围世代相传。
  到了近代,在“父教育、母实业”的同时,近代南通的缔造者张謇,还大力兴办慈善事业。他先后创办了新育婴堂、贫民工厂、济良所、残疾院、盲哑学校、栖流所、养老院等8类12处慈善机构,项目之多、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在中华近代慈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慈善事业能够正常运转,张謇将其每年办实业的盈余拨出相当部分作为慈善基金。除此之外,庞大的支出不得不使张謇刊登卖字启示来筹措资金,张謇54岁以后持续卖字18年,全部收入用于慈善事业,直到逝世前一年。
  百年来,在张謇慈善博爱精神的感召下,南通深深浸染在慈爱文化的氛围里。张謇对南通这座城市的影响之大,大到对于南通人精气神的塑造都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历史的渊源、人文的积淀,固然不可小觑。但改革开放以来,一以贯之的倡导更使得南通的道德力量不断传递和发扬光大。
  在文明城市创建的实践中,南通走出了一条“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成功之路。发现一个典型,就树立一个典型,“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进而形成“一个人带动一大批人、一支队伍带出一支大军”的滚雪球效应。
  “通常开初只是少数人的先进事迹、普通百姓的善举,经过有组织的宣传倡导,很快变为许多人跟着仿效的群体行为,由一种善举拓展为多种形式的道德精神。”2007年,时任南通市委书记的罗一民这样指出。
  据悉,至今已连续举办26年、34届的南通市文明新风典型评比活动,有效地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典型,并成为了江苏省公民道德建设品牌。
  在政府的科学引导和群众的积极响应下,“江海志愿者”由最初的34人迅速壮大到13万多人,“爱心邮路”由一条变成600多条,知心奶奶由个体发展到群体……
  市委书记丁大卫指出,精神文明“南通现象”在全市各个阶层、不同群体和各行各业越开越艳、芳香四溢。这些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鲜活典型,闪耀着全民参与、百花齐放的“群众性”时代光彩,成为我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最有力、最生动的注脚。
  文明的因子和道德的力量,在南通人日常生活细胞里的生长和繁殖,乐善好施、见义勇为、诚信守信,成为绝大多数南通人的精神自觉。大爱,如涓涓细流,在这里汇聚成海,生生不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