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基于“活动教学原理”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研究|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难
 

基于“活动教学原理”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研究|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难

发布时间:2019-05-07 03:52:13 影响了:

  摘要:《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基础理论的一门课程,该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活动教学实践的应用。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与当前教学环境,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结合具体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通过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活动教学原理,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1-5157-02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类课程的一门主干课,也是继续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础。然而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由于不少院校依然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1]。不少高校的课程编排与教学均已开始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性特征。该文引入“活动教学原理”,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与当前教学环境,构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在突出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上鼓励自主探究的主动型学习方式,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活动教学的理论内涵
  “活动教学原理”是在目前教育现状下引入的[2],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成为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活动教学原理”鼓励学习者能够在真实情境里实现自我建构,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交互中获取知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3]。因此可以说,所谓“活动教学”,指的是一种基于学习者“活动”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强调认识活动在学习者获取知识中所起的作巨大用,以具体的活动和获取的感性经验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和成长[4]。
   2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2.1活动教学的依据
  2.1.1学生特征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生,其自我发展阶段与认知水平都已经接近或者达到成人,因此有着比较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已经比较适应专业性课程的学习。
  在学习内容方面,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知识,动手能力也有所增强,所以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必须具有很好的专业针对性,便于学以致用。
  在学习方式方面,以课堂学习为主,课外自学为辅,并且随着学习经验的积累,已经能够适应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等方式,他们开始更加注重实践知识,并在知识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职业导向。
  在心理发展方面,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逻辑判断力,当身临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时,也有能力提出问题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假设检验而获取正确的方法。但同时也应该正视的是,他们尚不拥有较好的自我学习管理能力,教师必须在学习者进行监控与引导。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引入活动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与积极性,在活动中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促使其发展与进步。
  2.2.2课程特征
  笔者结合自身《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发现计算机网络课程具备的不少特征均适合于活动教学模式的开展:
  1)课程的实践性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网络基础理论的一门课程,富含多种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只有亲身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经验,才能够深入掌握网络知识与组网技术。而课程的实践性恰恰是活动教学理论模式的基石。
  2)课程的发展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新理念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已经和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密切结合相互,属于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因而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
  2.2构建活动教学过程设计模式
  笔者将活动教学的过程进一步细分为:活动前,中,后三个阶段。
  2.2.1活动前
  活动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需要分析与任务设计。学习需要分析包括:制定学习目标、细化学习因素。在学习目标制定方面,应紧密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在细化学习因素方面则需详细进行活动主体,活动客体等资源的调研与分析。而在任务设计时,则必须兼顾学习活动任务,学习资源以及活动规则。在此基础上,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并将重心置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主能力上。
  2.2.2活动中
  活动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习活动方案进的具体实施,使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能够遵循实现所设计的方案进行。在计算机网络的协助下,通过信息系统的构建,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来实现学习模式的改革,让学习者享有随时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在灵活安排的时间学到自己最缺乏的知识。信息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平台,为课程的具体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的呈现与共享等,都提供了全新的技术体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机地结合起学习内容和策略培训,在网络平台上构建充分体现交互性的交际活动,学生可以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自发选择策略进行自主学习[5]。
  2.2.3活动后
  活动后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习活动成果的汇报展示以及教师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与评价。
  2.3计算机网络活动教学过程设计
  笔者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局域网组件技术为实例,进行基于活动教学原理的教学过程设计。
  2.3.1活动前设计
  首先需要确定具体的活动目标,笔者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局域网技术”的知识目标定位于:1)掌握网络交换原理;2)局域网的技术特点;3)局域网的种类以及具体组建流程。将“局域网技术”的情感目标定位于:对学习者自身的探究结果有成就感,且增强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合作的乐趣。将“局域网技术”的能力目标定位于:1)掌握良好的信息搜集与判断、梳理能力;2)掌握独立进行局域网规划设计的能力。
  其次,进行活动教学环境的提供。笔者将活动教学选在学校网络机房,并提前调试好所需设备,包括电脑、网络联接等。此时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并制定任务规则。
  笔者将“局域网技术”划分为四个活动任务:分别是:1)结合理论知识,认识网络交换机;2)学会通过参数来认识网络交换机的性能特点;3)利用基本命令进行网络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4)以网络交换机为中心节点,组件局域网。
  2.3.2活动中的设计
  首先,教师引入一个例子进行情境的创设,通过大型网吧组建时对网络速度的需求,引出共享式局域网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这交换式以太网。然后,进行交换局域网知识点的梳理。
  讲解之后,教师提出此阶段的活动任务,要求学生能够清晰理解交换机与集线器的主要区别,以及网络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此时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网络交换机的分类以及选购配置过程。在教师讲解之后,进一步提出下一个阶段的活动任务,即组件交换式以太网的具体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网络交换机参数的具体配置方法以及交换式局域网的组件流程。
  学生通过利用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并辅以因特网查询和搜索,整理相关资料,以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资料分析,最终给出网吧的交换式局域网组网方案。
  2.3.3活动后的设计
  通过汇报与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自身近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客观的总结和分析,通过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来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的客观认知,发现自身的潜在能力,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和针对性。
   3活动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将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时间为一个学期的教学对比实验,可知实验班的一组均表现出比较浓厚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的兴趣,两组同学的平时成绩等级分析如表1所示。
  
  可知基于活动教学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
   4结束语
  该文以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活动教学实践的应用。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参与是活动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引导、鼓励以及言传身教来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在科学化的教育理念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身份则退居为指导者和监控者。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只有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有了全面客观的认识,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只有结合具体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习模式的构建。活动教学通过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湛.大力加强职业指导工作,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R].在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2010.
  [2]项国雄,赖晓云.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1(6).
  [3]张万兴,安志东.活动教学理论与典型案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4]杨莉娟.活动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观[J].教育科学研究, 2000(4).
  [5]裴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