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详解
 

【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多篇)】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详解

发布时间:2019-06-04 15:04:19 影响了:

第一篇: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解决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致贫”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于xx年10月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在全国农村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xx年,辽宁省阜蒙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在全县逐步建立,在先期5个乡镇试点的基础上,上半年推广到18个乡镇,下半年进一步扩展到全县的35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制度建立了,其运行的实际绩效到底如何呢?农民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否得到真正解决了呢?近日,笔者对此进行了调研。通过对辽宁省阜蒙县部分乡镇的农户和卫生院以及村卫生室的调查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初衷是好的,它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实举措,然而,实际绩效却不理想,与初衷还有较大距离。农民在这个制度下,并没有真正减轻医疗负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为什么会如此呢?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予以分析。

一、制度运行的实际绩效

制度建立的初衷是要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对该制度的反映并不好。访谈的典型案例如下:

隋某某(阜蒙县平安地镇干沟子村村民,男,62岁):新农村合作医疗并没有给农民带来什么真正的实惠。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受益,反而多花钱。为啥呢?原因是药价提高了。现在的药价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应该值多少(请你继续关注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钱。与毛泽东时代相比,药价太不透明。过去,赤脚医生是挣工分的,现在的大夫没工分,因此,可能就从这药品加价上挣钱。对赤脚医生或者乡村医院药价的提高,老百姓还没有办法。因为如果你自行买药,医生和医院拒绝使用,或者让同时使用,即用一些你自己的药,然后用一些医生的药,如果仅用老百姓的药,医生说他们不放心。因为现在假药太多,一旦出事,负不起责任。从这个理由出发,老百姓只能听之任之。但总体感觉是,新农合对于农村医疗问题的解决也就那么回事,没有解决太多的问题。

李某某(阜蒙县旧庙镇哈达村村民,女,60岁):医院的服务态度很差。我们家三姑爷出了车祸,在阜蒙县的县人民医院治疗,治疗了10多天,花了4000多元,还是治不好,患者一直说头很疼,疼的热汗直冒,但医院的医生不同意转院,转院不给出手续,一直说县人民医院可以治疗,可是患者的伤痛是看得见的,不可以再耽误,因此,不得不强行转院,转到阜新市中心医院之后,到那里用药很快就见效,住了10几天,花了3000多元,基本上治愈。总体上,感觉县人民医院的医术水平和服务态度都不好,他们又不顾病人的安危,不同意向上级医院转诊,只顾自己赚钱。新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了一点实惠,但是有限。交10元,返回8元的药,但是这些药的药价都比较贵。住院时,医院的水平又很差,只顾赚钱,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杨某某(阜蒙县大巴镇原副镇长,现大巴镇杜代村村民,男,57岁):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落不到老百姓的头上。现在的药价太贵,而且医院在医治病人的时候首先问你是自费还是合作医疗,如果是自费,药价要相对低一些,如果是合作医疗,药价则要贵一些。里外里,一样帐,老百姓咋整也是吃亏,本来可以1000元就能治好的病,到了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就要3000多,就算报销40%,相当于报销1200元,但老百姓花的钱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个人诊所卖的药可能只是20元钱,但到了合作医疗那里,这药就要变成40-50元,老百姓还是一样吃亏。药价没有人能真正监督,上级来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吃好喝好也就完事了。对于那些被个人承包的医院,物价局的管理就更松了,没有人真正管理,都是弄点钱就算了事。这时代,没有不腐败的干部,所有当官的都是搂钱,没有人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上医院看病没有红包不行,多多少少都得送点,那个衙门打对得不好,都会找你麻烦。主刀的就不说了,麻醉师都得送点礼。新合作医疗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但是却把医院成全了。原来好多乡镇的卫生院都要倒闭了,都开不出支来,搞了合作医疗之后,把所有的医院都救活了,现在乡镇卫生院的效益都好起来了。

从以上访谈看,农民之所以不满意,一个很主要的理由就是他们的医疗费用没有减轻,不仅如此,总体上来说,甚至还有加重的感觉。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等各级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没有改善。尽管得了大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给他们报销一部分,然而,由于医疗费用的高昂,即使让他们承担剩余部分的支出,他们也没有能力。因此,大病还是看不起。另外,对小病来说,很多药品在有起付线限制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下一般是不能报销的,主要是自己买药然后服用。由于药品价格的上升,小病的负担实际上也加重了。因此,他们更觉得处于不利地位。总之,他们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反响并不好,这与对取消农业税、给予农业补贴的高度赞扬恰好相反。

二、实际绩效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分析

农民反映的问题确实吗?经过实际调查和文献研究,笔者认为,农民反映的问题不是虚言,药品的价格确实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而医院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确实也不尽人意,而且通过名目繁多的检查项目的收费来增加农民负担的事情屡有发生。为什么药品的价格会逐年攀升呢?医院为什么有动力过分医疗呢?党和国家制定的一项好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什么不能把实惠落实到农民头上呢?与如下三个因素相关。

1、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相关。对医疗服务来说,医患之间有着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事实上,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各个行业中都会出现,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像医疗服务行业这样严重。提供医疗服务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这种知识还必须要经过专门的长时间的训练才可以。医疗服务的对象是患者的身体,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得到认可的资格,那么,很容易给患者留下永久的伤痛。这些专业知识的壁垒导致医生和患者在身体到底有何疾病以及如何治疗等信息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正是由于这些信息不对称,患者才只能相信医生的权威,在是否住院、住院多长时间,是否用药、用些什么药,是否需要做检查、做什么检查,是否需要动手术、何时动手术等问题上,患者没有决策权。从表面上,患者拥有货币,但在实际上,患者基本上丧失了对自己货币和身体的支配权和决定权。根据经济学原理,患者和医生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患者负担医疗费用,医生有义务服务好患者,以使得治疗效果最佳,患者康复。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实际上不能对代理人实施监管,其决策权掌握在医生手中。因此,在医疗服务上,需求者的需求是被动的,供给者实际上诱导或者说主导着需求者的需求。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医生往往利用这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利益的攫取。

除了信息不对称之外,医院设置还存在着明显的垄断,包括信息的垄断、技术的垄断和规模的垄断。实际上,垄断行为也是政府的无奈选择。为了避免重复建设,浪费卫生资源,国家制定和实施了区域卫生规划,规定在某一级别的地区,医院不能超过多少家,这样做实际上就造就了医院在某一地区的垄断,从而导致医院利用其垄断行为,提供质次价高的服务。但是,如果国家没有这样的区域规划,不对医院的数量和级别进行限制,让多家医院展开市场竞争,又可能导致另外一种结果,那就是各个医院之间达成价格联盟,把竞争市场做成垄断竞争或者是寡头市场,通过价格协议和减少供给量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同样达到区域垄断,这样不仅浪费卫生资源,而且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由于医院具有垄断地位,因此,农民只能接受垄断者的垄断价格,而没有谈判余地。医院的垄断还不仅仅体现在与患者的关系上,还体现在与医疗器械供应商、医用耗材供应商和药品供应商的关系上。面对这些供应商,医院的地位是垄断的。作为唯一的需求方,它籍此与供应商讨价还价,压低供应商的供货价格或者是维持相当的价格以获得垄断利益。因此,作为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可以进行双边垄断。

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医院的双边垄断地位,决定了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导致了市场失灵。农民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实际上没有选择权和决策权,处于垄断的医院有动力也有能力通过过度医疗来获得高额利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患者由于有第三方报销,则更加成为医生和医院进行过度医疗的对象。

2、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医院之所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利润,就在于政府投入的日益减少。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把医院推向了市场,让医院自己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然而,医院作为一个既提供私人物品,也提供公共产品和半公共产品的组织,不适宜将其完全推向市场,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尤其是中央财政要加大拨款力度。如果医院的资金来源有一定保障,那么,它就没有充足动力去过度医疗。实际上,医院作为一个可以生产产品的特殊企业,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它有很多办法将这种压力转移,中央财政拨款不足,它就从老百姓身上攫取。因此,中央财政支持减小的“快乐”是建立在普通百姓医疗支出加大的“痛苦”之上的。农民之所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反响不好,在于医院利用了这个制度来减缓资金压力。在阜蒙县,这种现象就存在。在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很多乡镇医院都“起死回生”,原来亏损的医院现在扭亏为盈了,尤其是私人承包的医院,承包者也从中赚了很多钱。某些医院的相关负责人也承认,确实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救了他们。这种局面是不利于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果让医院发挥应用的作用,并且不通过过度医疗来获得高额利润,那么,政府的投入就要增多,即中央财政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卫生事业的发展。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金来说,中央财政也应该根据各省市情况,作出不同的出资比例安排,否则,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也难有保障。以阜蒙县为例,在辽宁省阜蒙县,新合作医疗的筹资方分别缴纳的费用为:国家和辽宁省补贴26元/每人每年,阜新市补贴2元/每人每年,阜蒙县财政出12元/每人每年,老百姓自己缴纳10元/每人每年,这样每人每年是50元。但是,经济不发达导致阜蒙县的县级财政非常困难,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如果阜蒙县拿不出这么多钱,上级财政的配套款也就没有那么多。也就是说,实际上,新合作医疗的资金有可能是不充足的。因此,有限的资金完成不了保障的任务,更难以达到既保大病又保一定覆盖率(要求达到70%)的责任。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医疗制度上的改善上出发,还是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上出发,中央财政都应该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

3、切忌形式主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给予了充分重视,都相应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该制度的实施也由政府组织、引导,资金依靠政府和个人筹集,但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投入。可见,政府在这项工作中投入了很大精力,目的也很明确。然而,由于过度依赖政府,也使得该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绩效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政府的政策是由大大小小的官员制定并实施的。这些官员构成了一个代表政府的官僚集团。根据经济学原理,官僚集团在管理国家时有着双重目的,一方面它有动力把国家治理好,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另一方面它也有动力为自己谋福利,从而使自己过得舒服些,今生无怨无悔。正是由于有这样的矛盾心理,才使得地方官员在推行这项制度时容易犯形式主义错误,上级的要求不能不贯彻,但贯彻的时候又不能结合实际,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这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也有所发现。比如,阜新市卫生局xx年一年就下发了700多份文件,但基本上都落实不了,空对空。下发的文件都是指标式的,要求达到什么什么指标,但这些指标的制定没有科学性,也不具有可操作性。由于存在形式主义,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管同样不能到位。很多监管实际上就是吃吃喝喝,走走过场。形式主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实施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因此,若要改善制度的运行绩效,须切忌形式主义。

第二篇:关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 调查与思

为了充分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的落实情况,促使今后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与健康发展,确保明年的参合率上升到90%,充分发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作用,切实解决广大农民朋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4年9月15日至9月20日,文田镇人大主席团联合调查组对该镇农合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自2014年元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农合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绩,

为老百姓解决了不少难题,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基本情况与相关成绩

此次所调查区域内总人口2.2万,微机入录参合总共为14393人,3901户,参合率达到73%。截止至2014年8月31日累计入院124人,产科补助18人,住院总床数637床日,总费用104757元,其中药品费81547元,病人实获补偿金额55360元 (注:其中具体补助比额为:所有发生费用当中,减起付线100元,其余按55%补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实实在在为一部分老百姓解决了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使群众得到了实惠和补偿,同时也对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县合作医疗管理局正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

农村合作医疗才刚刚起步,老百姓对它还不是很熟悉,有关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因此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也必然存在不少问题,根据调查,表现如下:

1、宣传不够,老百姓医保意识不强。由于交通欠发达、信息相对闭塞、老百姓思想

观念落后,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所能采取的宣传工具和条件极为有限,群众对农合政策理解不透彻,对住院审批,经费核补程序不明了,这给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老百姓有病在身,不是通过住院和合作医疗来解决,而是随便找一个私人诊所马虎了事。即使是已经参加了合作医疗的老百姓也对医院望而生畏,有些群众虽然已经参合,也已经到了指定的卫生院看病,但仍然不主动要求卫生院给予补偿。以至到目前为止,所调查

的2.2万人口中老百姓获得的医疗费补偿总额还远远少于参合自筹资金总额。

2、微机入录错误较多。首先是财政所收缴基金人数与实际参合人数不相符,根据调查显示:文田镇财政收缴参合基金的总共是14760人,而电脑实际入录的只有14393人,比实际收缴的少了367人。其次是村级上报人口证件号码不一致。有些村干部对工作不是很负责,或者业务根本不熟悉,在上报参合人相关资料的时候丢三拉四,错误甚多。再次是户主名字以及参合层次张冠李戴。这使得很多医疗证必须重新核对,无法按时发

放。

3、卫生院的医疗条件落后。首先是硬件设施落后。所调查的文田镇属于新化的边远山区乡镇,经济比较落后,卫生院医疗卫生设备很不齐全,稍微复杂一点的身体检查、手术都没有相应的设备,这对广大老百姓就医很不方便。其次是技术服务水平跟不上。镇卫生院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五官、妇产、心血管、脑、肝脏等方面的临床医师严重缺乏,专业护理人员也很稀少。很多医生既看病又护理还搞管理,身兼数职,忙的不亦乐乎。按规定,合作医疗严格实行网络化管理,而卫生院电脑网络方面的人才也紧缺,

电脑出了故障不会处理,电脑操作不够规范,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4、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度不高。很多群众反映医院的费用偏高,收费不合理,但根据我们调查,医院的收费控制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造成群众对卫生院收费存在怀疑心

理的主要原因是卫生院的各项收费标准没能及时全面公布。

5、部分医疗工作者缺乏工作的激情与热心。调查中发现,在卫生院从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普遍反映工资待遇低、工作复杂劳累。也正是这些原因使他们工作缺

乏激情和热情,大多是得过且过,缺少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解决问题的有关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的是一年投合一次、先年12月31日前交钱参合、次年元月一日起开始享受合作医疗服务、期限一年的政策。2014年度农村合作医疗费收缴在即,为了确保2014年的参合率进一步提高,切实为广大老百姓谋福利,特提供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运转了8个多月,但相对来说仍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广大农民群众对其政策还缺乏全面地了解,甚至有相当部分群众对自己参合后所拥有的权利还不知晓。因而,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知晓政策,清楚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程序、权利和义务,自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及时履行自己的义务。广大干部职工和医疗工作者要动员自己的家属带头参合,对一些已参合并实实在在获得了补偿的农户要做典型宣传,并动员他们宣传,提高宣传效

果。

2、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需要镇村两级干部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村干部是第一登记人,一定要确保数字来源准确。镇财政所与卫生院要通力合作,摸准村级上报的参合人数。对今年工作中参合人员信息不准确的问题,财政所和卫生院都要以主人翁的态度认真严肃地对待,迅速组织力量完成各种错误信息的纠错和录入工作,绝对不能相互推卸。保证做到已经交钱参合了的一个不漏,没交钱的一个也不能登记,为明年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培训、选聘优秀人才,改善医疗条件。目前,乡镇卫生院的设备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医疗设备不全,技术人才缺乏,很难适应新型合作医疗体制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看病、治病的要求。稍微复杂一点的病症在乡镇卫生院难以诊治,老百姓只能舍近求远。因此,建议政府将改善卫生院的办院条件作为一件大事,增加财政投入,大力加强卫生院的硬件建设。目前,急需的是各种医疗设备的添置,各临床科室的建立和运转,长远来看,必须新建住院楼,大力引进和培养优秀的医疗技术人员,力争把卫生院建成科室齐全、设备先进的三甲医院,真正发挥其为广大人民群众看病治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主阵地作用,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优化合作医疗环境,增强卫生院收费透明度。农民之所以不信任卫生院,很大原因是医药费收取的透明度不高,对于这个问题,卫生院自身要及时、细致地公开医药价格、住院医药费以及报销补偿程序等等。政府要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增强透明度,让老

百姓医得开心、花钱放心。

5、对乡镇合管办工作人员的管理体制、编制性质、工资待遇、人民群众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后个人帐户管理(即每人每年8元钱)方法、个人帐户能否抵交下一年的参合资金等问题,以及目前群众反映的补偿比例过低等问题,建议县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及时形成决定,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早日步入规范化轨道,最大限度地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第三篇: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xxx党委委员、副镇长xxx

xxx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从2014年1月1日启动实施以来,宣传贯彻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落实了政府对广大农民的优惠政策,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作为新农合工作的管理人员,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新型农合制度运行中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探讨研究破解良策,才能把这项造福于民的好事办好。最近,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参合群众期望值过高,积极性受挫

各地在动员群众参合阶段,一些单位为追求上级政府下达的参合率指标,在对合作医疗政策了解不深、不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下,任意夸大参合效果,致使群众对合作医疗报销的范围和比例产生曲解,以为不管看病花多少钱都报销或按某个百分比例报销。而参合群众一旦发现补偿低于期望值时,就会对这一制度产生抵触情绪,影响继续参合的积极性。在入户调查时,发现不少群众对新农合管理者缺乏信任感,怀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诸多的思想顾虑,尤其一些农民不把合作医疗当作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健康投资、互助共济和意外风险观念淡薄。

2、筹集资金难,管理成本大

目前参合资金的收取尚未形成规范化运作机制,大多数地方每年筹资时突出宣传,集中入户,这样的筹资工作成本高,难度大。

3、就医补偿工作流程亟待规范

有的定点医院相关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单纯看病开方,不综合考虑药品的疗效和是否在合作医疗用药目录之内,结患者增添不少额外负担,再加上审核报销程序非常繁锁,特别是县外就医的补偿、时限更长,有时需1个月左右,群众舟车劳顿,费用无形加大,所以思想上非常反感。

4、监督管理缺位

监督管理的好坏是新农合能否取信于民,保障基金公平、安全的关键。目前我们的合作医疗管理模式多为管理机构挂靠在当地卫生局,管理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黑哨”现象难以避免,特别是乡镇合管办都是临时抽调人员,不懂合作医疗业务,根本无法实施监督,医疗机械过度医疗、过度检查以及保护性医疗的问题突出,监督不完善,致使一些参合患者的医疗费用比不参合者的费用高,影响到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效率。

5、经办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基层新农合经办人员基本上没有专业人员,多数是临时借调或兼职人员开展工作,有人无编或无人无编的问题普遍存在。随着合作医疗的推进,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一些新农合管理人员政策把握随意性大,管理人员缺乏、流动性大,管理经费和日常经费不足,基层合管办人、财‘物不受县合管办管理,只能在业务层面上给予指导,所以大量繁重的工作很难调动兼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 建议及对策

要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必须结合实际,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新农合制度实施的长效机制。

1、千方百计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群众参合积极性。

就近几年的补偿情况来看,每年住院补偿的患者约2014余人次,及占整个全镇参合人数的10%左右,所以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并非显著高涨,有部分一年内如果没有人生病的家庭就不准备参加下一年度的合作医疗,为此我们应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宣传工作中的方法和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可采用电视讲座、科普赶集等形式宣传,报道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关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典型,反映广大群众心声,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重点做好对已报销人员的宣传工作,用事实说话,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合作医疗的好处,真正做到“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上有文章,路上有宣传车,街上有横幅,墙上有标语,乡(镇)有宣传栏,村(组)有公示牌,户户有公开信”。

2、改进筹资方式,建立稳定长效筹资机制。

目前新农合是镇村干部上门收取参合资金,将来可以采取农民定期、定点、定额主动缴纳的办法,或建立由社会团体、乡镇企业、其他经济实体和各级政府多方参与的资金筹集机制,总之,无论采取哪种办法,只要农民愿意、赞同、效率高、成本低,就可以推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科学设计报销程序,真正便民利民。

鉴于目前参合群众申请报销手续繁锁的问题,经办机构应尽量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简倾报销程序,特别是对县外就医的报销,不搞“一刀切”的报销模式,必须注重实际,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便捷的方式拿到“救命钱”,可以尝试乡镇合管办审核完,报县合管办无异议后,直接给患者兑现补偿款。这样,患者不必再东奔西走,让他们及时拿到补偿款。

4、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新农合制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我们各个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保障新农合制度顺利地推进。

5、合理整合人才资源,充实和调整新农合管理人员。

管理技术力量薄弱是新农合政策运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将来新农合经办机构应该走乡镇一体化。其好处体现在:一是有利于统一管理,新农合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实行条条管理,人员编制、工资、经费等全部由县合管办管理,不再隶属乡镇,有利于全县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便于新农合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有利于形成合力,推动新农合事业的发展,新农合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应该经过全县统一招考,择优录取,选拔有学历、业务精、素质高、年富力强的知识实用型人才。

总之,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新鲜事务。在中国历史上由政府出资为农民建立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问题,从古至今还是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新农合是一项惠及几亿农民的实事、好事,它的实施已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是符合国情的,也是基本合理的,其效果是明显的。当然也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依靠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完善和健全合作医疗制度,保证其顺利推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14年10月

第四篇:关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关于xxx(湖北恩施)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文献综述..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大意义及取得的成果.

(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大意义.

1.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

2.推动了农村医疗保健工作

3.加强了党和国家对基层群众的联系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的成果.1.新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安全稳健运行,农村卫生组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2.农民健康保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xxx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

(一)政府引导,政策支撑.

1.政府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文件

2.政策鼓励和引导

3.大力进行宣传工作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机制.

1.政府组织,自愿参保

2.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

3.多方投资,互助共济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医疗报销流程.

1.医院直接报账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报账

3.所需材料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自愿原则,筹资难度大.

1.宣传缺乏广度,致使部分农民参与意识不够强

2.部分政策执行不到位

3.没有建立有效的资金筹集机制

(二)二三级医院“先付制”,农民支付压力大

1.先付制使农民面临经济压力

2.报销存在滞后性

3.高昂医疗费用仍旧使低收入农民受困

(三)转院审批制度,易增加医患矛盾

1.转院审批制度使参保农民转院困难

2.制度执行过程中易产生医疗纠纷

3.医患矛盾频繁,影响社会安定

(四)政策对慢性病补偿病种较少

1.慢性病治疗时间较长花费昂贵

2.小病报销费用较低,致使农民降低参保积极性

3.慢性病存在潜在的危险性

(五)市外就医报销过程麻烦,特殊群体医疗负担重

1.异地就医,报销困难

2.在外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员参保存在障碍

3.重症急诊病患市外就医几率大

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一)政府主导,强制参保

1.政府制定法律政策

2.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

3.宣传引导与法律手段相结合

(二)理顺新农合报销体系,实时报销便民

1.简化报销手续

2.提高参保范围

3.对于大病在就医点直接报销

(三)取消转院审批手续,适当降低门诊报销比例

1.取消转院审批手续,方便急诊病患转院和医疗费用报销

2.适当降低门诊报销比例,平衡资金支出

3.在允许范围内,进一步便民利民

(四)开源节流,充实新农合医疗基金 1.开源增资,扩宽投资引资途径

2.尽量避免过度治疗

3.规范资金使用

(五)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1.开展医疗下乡活动,让更多的医疗资源贴近农民

2.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农村居民健康生活

3.关爱老年人健康,敬老爱老

(六)加强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1.规范监管机制,配齐监管人员

2.依法加强执业监管

3.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五篇:同和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情况调查与思考

同和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情况调查与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这对于帮助农民提高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保护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城、乡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对新型合作医疗实施情况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近日笔者对同和乡新型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

同和乡位于北湖区北部,土地总面积51.1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59个村民小组。全乡现有农村人口1946户7230人。经济以农业为主,2014年全乡实现gdp1.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0元。2014年4月同和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正式启动,目前运转态势良好。全乡共1770户6225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全乡农民的87%。今年4—7月,全乡共有57人报帐,报帐金额总计为62107元,其中最高金额10000元。

二、目前新农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农户的参合意愿不强。同和乡一直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经济欠发达,同时乡、村医疗卫生设施简陋、落后,缺乏先进的医疗器具,且医务人员缺乏,他们对农民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的卫生需求。从农民自身主观方面来讲,农民健康投资观念、风险观念和互助意识淡薄,对新农合政策持怀疑态度;另外,他们的文化素质、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都对参合意愿有一定影响。

(二)向农民筹资困难。同和乡系农业乡镇,农民收入来源有限,部分农民的生活还很困难。再者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我国广大农村曾几度沉浮,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瘫痪无力,再到九十年代有始无终,在群众中产生一定消极影响。对新农合的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农民对其认识不到位。不少群众对新农合制度不了解,不相信,他们对新农合还处在观望之中,因而部分群众不愿交纳合作医疗基金。

(三)新农合运行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报销的比例和范围过小,封顶线和起付线不能令农民满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规定,合作医疗补助范围为省卫生厅制定的合作医疗《基本诊疗项目》和《基本药品目录》规定范围发生的住院医药费、住院分娩医药费和特殊病种门诊医药费。起付线为:区属乡镇卫生院100元,区属区级医院400元,本市市级医院800元,本省省级医院1200元。补助比例为:区属乡镇卫生院60%,区属区级医院45%。本市市级医院30%,本省省级医院30%。同时对参合人员住院医药费用补助实行封顶,每人每户补助最高限额为1万元。而且只保大病不保小病,只保生病不保工伤、交通事故和伤残等。二是报帐手续较复杂。看病审批环节多,需要的时间较长,且实行先行垫付制度,由群众先自己支付医疗费用,再统一申请报销。而实际上,许多农民在住院时自己拿不出那么多钱。三是对外出打工人员来讲,他们享受新农合极不方便。外出务工农民一旦患病,需回本地定点医疗机构治疗才可以报销医疗费用。如在外地治疗需在住院治疗后2个工作日内报告区合管办,并按规定补办相关手续,造成在外务工人员报销医疗费用劳力费时。

(四)乡村医疗条件有待改善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乡镇卫生院是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定点医疗机构,但是目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大部分集中在城镇及大医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差,设备简陋,治病仅靠“一器两计”(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医务人员匮乏,同和乡现有卫生院一所,设门诊2处,共有

医务人员9人,没有一人有中级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的也只有3人。因此,如此医疗条件不可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就诊需求,难以承担为新农合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任。

三、对策及建议

(一)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参加新农合。大力宣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大意义,并以典型事例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使新农合制度深入人心,不断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在实行工作中,既要大力宣传发动,又要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加健康投入。

(二)建立科学的新农合筹资机制。一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且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农民的筹资额度;提倡企业、个人捐资等多种筹资方式,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标准,壮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力。二是实行资金筹集经常化。现在参合农民的个人交费部分大多规定在每年年底集中收交,但近年来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越来越多,集中收取使外出务工农民经常错过交费时间,也增加了乡、村干部筹资时的工作难度。因而应建立年度内自由交费的筹资模式,或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签订书面协议的形式,在每年发放种粮补贴、农资补贴时代发代扣个人应交费用,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工作经常化。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增强农民的自我健康意识和健康投入意识。

(三)逐步解决现行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不再是“保大不保小”,对低保对象实行报销补偿起付线“零门槛”;二是对报销金额的限度下调,并增加报销范围。三是减少报销环节,尽量让农民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应有的报销。四是对外出的参保农民,允许在当地的医院先行就医,然后凭相关证明和发票到当地报销,以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四)大力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尽快改变乡镇卫生院房屋简陋、设备落后的状况,不断完善医疗条件和硬件设施。二是筑巢引凤,制定优惠政策,选拔优秀的实用技术人才充实乡镇医疗卫生队伍。同时,加强现有医卫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三是加大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对口支持力度,帮助培养技术骨干和实用型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让参合农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安全、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五)建立健全各项监督。一是加强对医生素质、能力的监督,提高医生队伍素质。二是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和医药价格的监督,防止滋生腐败,保护农民切身利益。

第一篇:对当代大学生理财的调查与分析

对当代大学生理财的调查与分析

合理支配钱财的必修课程。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尚未独立,还需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强烈的消费欲望。那么我市大学生的理财水平是怎样的?他们的理财观又是如何?所以在这个暑假,我在苏州科技学院随机邀请的50名学生作了份大学生理财问卷调查。 背景知识:什么是理财?

从大学生来讲个人理财的范围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护钱即保险与信托。

一、调查的对象、时间、方式

(一)对象:我院大学生

(二)时间:xx年8月

(三)方式:问卷调查形式

二、调查情况:

1、大多数愿走理性消费路线

就月平均生活费而言,五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500元,并且3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在饮食方面的费用最多。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消费也玩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班级大约一半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同学有mp3.

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另外,许多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在消费中也玩张扬个性,爱上了高消费。

3、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其中50元以下节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节余的仅占1%。对于节余的钱,45%的同学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

一。 少数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从银行透支,或预支下月费用。

4、大多数人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不高

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到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股票、外汇、基金、债券、保险等市场上投资,并且对这方面的投资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认为能做好资产保值已经很不错了。

5、新理财人异军突起

约有90%的调查的大学生作过兼职工作,56%正在做兼职。从经济投资学来说,兼职是一项不需要预付任何资本的纯增值方式,而且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性。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充自己的财务本金,为日后的消费等方面埋下伏笔。无疑,这种新兴的大学生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财过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

在调查中也有同学自称为“理财达人”的。他在校园做业务代理,网上开店,趁今年股票形势好,开户成为新股民。在询问中了解到,他涉足股市并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投资额基本在5000至1万元,资金来源是家里人

从炒股资金中抽出来额外提供的,在现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经盈利10%了。

三、原因分析

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在大学生中是普遍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一)家庭原因: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应该花什么又不该花的。如果孩子在没有问过家长的情况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钱,也会受到家长的训责。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难怪有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打电话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要钱!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学生上。

相关的文章。分析(二)学校问题: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并且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的活动极少学术性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所以在学习上的消费不多。

分析(三)社会问题: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中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现在的学校已经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一一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分析(四)自身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等。大学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他们的理财能力的缺乏。

第二篇:对当代大学生理财的调查报告

【摘要】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合理支配钱财的必修课程。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尚未独立,还需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强烈的消费欲望。那么我市大学生的理财水平是怎样的?他们的理财观又是如何?所以在这个暑假,我在苏州科技学院随机邀请的50名学生作了份大学生理财问卷调查。

背景知识:什么是理财?

从大学生来讲个人理财的范围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护钱即保险与信托。

一、调查的对象、时间、方式

(一)对象:大学生

(二)时间:20xx年8月

(三)方式:问卷调查形式

二、调查情况:

1、大多数愿走理性消费路线

就月平均生活费而言,五成大学生月生活费超500元,并且300——800元这个区间是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花费区间,即使在这个区间内,最高消费和最低消费也相差500元,表明大学生之间的消费差距不小。在饮食方面的费用最多。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

2、消费也玩张扬个性

“手机、笔记本电脑、mp3一样都不能少。”假期回来,常常会发现班里很多同学换了新手机,有些班级大约一半同学拥有笔记本电脑,大部分同学有mp3.

调查发现,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且存在攀比心理。有些为了一款流行手机或者名牌衣物,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它必要开支,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他们也强调人际交往消费,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应酬的支出。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另外,许多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在消费中也玩张扬个性,爱上了高消费。

3、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其中50元以下节余的占81%,有200元以上节余的仅占1%。对于节余的钱,45%的同学选择休闲娱乐,选择买书的不到占十分之一。 少数同学遇到超支现象,会找同学借用,从银行透支,或预支下月费用。

4、大多数人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财商不高

没有坚持记帐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不明确到一个月的钱用在什么地方,是否合理。很少有学生选择银行储蓄,没有存款的习惯。在校大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在股票、外汇、基金、债券、保险等市场上投资,并且对这方面的投资方法知之甚少,大多数人认为能做好资产保值已经很不错了。

5、新理财人异军突起

约有90%的调查的大学生作过兼职工作,56%正在做兼职。从经济投资学来说,兼职是一项不需要预付任何资本的纯增值方式,而且几乎没有什么风险性。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充自己的财务本金,为日后的消费等方面埋下伏笔。无疑,这种新兴的大学生理财“增值”方式应该成为大学生理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财过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

在调查中也有同学自称为“理财达人”的。他在校园做业务代理,网上开店,趁今年股票形势好,开户成为新股民。在询问中了解到,他涉足股市并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投资额基本在5000至1万元,资金来源是家里人从炒股资金中抽出来额外提供的,在现在的股市行情中,已经盈利10%了。

三、原因分析

从消费情况可以总结出,理财能力弱,理财观念薄弱在大学生中是普遍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一)家庭原因:许多家长始终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前途光明。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上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特有的“补偿”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迁就、娇惯、溺爱孩子,结果却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表现在孩子用钱上,常常是“心太软”,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并且从小学到高中,支配钱这项工作从来都是家长一手包干的,理由是:孩子还小,不知道什么应该花什么又不该花的。如果孩子在没有问过家长的情况下,哪怕只是自主花了一毛钱,也会受到家长的训责。上大学了,离家也比较远,大学生们才开始理财,没有经验也只能跟着感觉走,别人买我也买,家庭经济好的,消费也更大更加没有节约意识。难怪有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打电话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要钱!一般家庭的所有收入都支付在大学生上。

分析(二)学校问题: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自己也能学会。更多的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一片净土”,孩子们的主要任务是学知识、长身体,其他的都应慢慢来。并且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的活动极少学术性强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所以在学习上的消费不多。

分析(三)社会问题: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校园外不良环境(如一些歌舞厅、游戏机厅)的存在等,往往对中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现在的学校已经不再是80、90年代的象牙塔了。她和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生们受到社会上铺张浪费现象的影响,学生也开始用父母的钱摆阔。学生们花钱大多没有计划性,家长给多少就花多少、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也买。只为了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一一尝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分析(四)自身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虚荣心、攀比心强等。大学生第一次做主自己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都有些盲目。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显示他们的理财能力的缺乏。

第三篇: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与分析

黄 淮 学 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论文)

题目: 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与分析

系别:年级、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2014年6月2日

引 言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理财观念越来越多强。理财已成为人们合理支配钱财的必修课程。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尚未独立,还需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强烈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高消费群体。对大学生消费出现的诸多问题。理财这堂必修课迫在眉睫地摆在了大学生面前。通过对几大高校学生的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大学生在理财消费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1 大学生理财的目的和重要性

1.1什么是理财

通俗地说,理财就是赚钱、花钱、省钱之道,也就是如何进行打理钱财。有句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对大学生来讲,理财的核心就是八个字:量入为出,开源节流。生财并不是大学生理财的最终目的。

1.2(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haOword.cOM)大学生理财的目的和重要性

理财是一辈子的事,大学生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赚钱、花钱和管钱,使个人的财务状况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人世界的包括许多时期,而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理财的初步阶段和黄金时期。大学阶段财商的培养只是锻炼和演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种理财习惯,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当代大学生的理财消费意识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是80、90后,这个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社会资源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当代大学生正在冲破传统的理财消费意识,形成新的理财消费观念。据调察,只有极少数大学生具有理财观念,绝大部分并无理财意识,而且缺乏实际行动。 相对于大学生消费的超前,理财意识并没有超前。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习惯,会把每个月的盈余存到银行里。大部分大学生都是“月光族”,他们对自己一个月用多少钱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反正就是这样花,不够了就向家里要”。少数大学生会每个月给自己攒点钱,以备不时之需,不少被调查者甚至表示,经常会出现到了月底要急急忙忙向同学借钱的情况。更有少部分大学生,拥有多张信用卡,向银行借钱消费,但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他们,很难保证按期还款,有的甚至成为“负翁”。

2.2当代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和消费支出

2.2.1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

大学生理财集中体现在花钱、省钱及挣钱方面。作为一个没有正式收入的成年人,大多数大学生的理财消费观念正在趋于成熟和理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大学生上大学所花学费

获取渠道和方式,包括学校的奖学金、困难资助、勤工俭学、家庭资助等。父母提供是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占88.4%;依靠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占15%;只有3%的学生利用勤工助学、做兼职的方法获取生活费和零用钱;15%的学生利用的是国家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

2.2.2大学生消费总支出

大学生消费支出在350¥——500¥的占大多数,占总人数的60%;350¥以下的占18%,而消费总支出在500¥——750¥,750¥——1000¥,1000¥以上的依次递减为15%、10%、7%。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伙食消费仍是主要消费支出。二是学校消费支出,如订阅书报。学习用品、考证费用、电脑网费等,三是生活用品消费,如鞋、衣服、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四是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支出,如生日聚会、老乡会、旅游支出、恋爱消费等。值得指出的是,生日聚会和恋爱消费的比重正在越来越大。

3造成大学生理财现状的原因

3.1家庭原因

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很少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消费观念,从小到大,一手操办孩子的一切。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又有不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的心理,往往容易迁就、娇惯、溺爱孩子,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长大后,大多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

3.2学校问题

学校只抓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由于缺乏教育和引导,学生的理财观念容易出现武误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孩子还不适宜涉足这种事情,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万事达卡发布的“2014年大学生理财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中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的占72%。对大学生专门的理财教育,可以说是各个高校的全新课题。

3.3社会问题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很多人将朴素视为寒酸,将奢侈视为豪爽。同时,电视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广告、明星的示范作用,引起追星族的盲目模仿。很多广告词能够在短时间里转化为消费的日常语言,如“我的地盘,我做主!”等。校园外不良环境(如网吧、歌舞厅、游戏机厅)的存在,往往对中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缺少经验,在途中迷失方向。

3.4自身问题

理财师表示,不少大学生不是没钱花,而是不会花钱。马克思教育我们,内因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针对上述现状,大学生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盲目攀比心理,随大流心理等。很多大学生生活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是需要还是想要,如果周围有同学拥

有某物而自己没有,就会有缺失感,而不考虑事物本身是否有用。还有,有的学生不考虑自身经济条件,盲目追求名牌效应,买衣服鞋子非专卖店不去。有的学生由于没有理财观念,钱没了就向家里要,平常大吃大喝,生日聚会有的甚至不惜举债而办。另外有一种现象是针对男学生的,出现了“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的现象。受大男子主义影响和自尊心的缘故,男同学在恋爱中为博女友一笑出手阔绰,而自己却省吃俭用。

4培养及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方略

4.1个人主观方面

外因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只有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还必须是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理财观念决定着人的理财心理和理财行为。

4.1.1确定财务状况

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理财也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和当地物价水平,针对当前自己的财务支出,认识到自己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如果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钱是怎么稀里糊涂地花出去的话,建议学生列一个清单,建立一个个人财务账簿,记录平时自己的各项支出。成功人士必须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大富豪洛克菲勒是连8分钱的邮票费用也要记录的。时间上一3个月为宜。这样不仅能清晰的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大概的支出情况。

4.1.2树立个人理财的目标规划

树立个人理财的目标规划,制定每月的支出计划。做事必须有计划,胸有成竹才能成功。规划自己使用金钱的方法,管理自己的财富,以达到财务自由的状况。学会理财,提高一生中拥有、使用和保护个人财富资源的效率,提升个人人际关系。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少,每月的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取每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用资金,以应该计划外支出。

4.1.3甄选合适的理财方法

大学生理财方法多,适合自己最重要 大学生理财投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由于资金有限、缺乏社会经验、考虑问题还不成熟等因素,大学生投资理财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投资起步期。专家认为:大学生投资理财的方法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最重要。投资可启用小额资金。尽管大学生做投资具有一定风险,但作为一种大胆尝试,能为今后的个人理财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对于他们理财意识的扩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4.1.4养成储蓄习惯,树立勤俭意识

大学生活的消费中有很多省钱的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物打折卡等等。注意学习省钱窍门,尽量别花冤枉钱,更多地考虑所购物品的性价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2014年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遭到重创,但是有一个很不相称的现象令世界领教了储蓄的好处,那就是大量中国人拿出自己的储蓄,购买了很多打折促销的商品,由此储蓄的好处可见一斑。把平时节省点钱存入银行,毕业后会有一笔不小的创业基金的。

4.1.5勤工俭学,积极开源

常有人说,钱不是省出来的。与其节衣缩食,不如大力开源。事实上,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了非正式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相当活跃的群体,很多领域运用可以运用自己的能力,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如做家教、撰稿获取稿费、搞促销等。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勤工助学活动,学会自立,不但能减轻家庭负担,还能使学生从勤工俭学中体会父母的辛劳,由此树立自立、自强的上进心,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4.2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大学生毕竟还是学生,由于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弱,很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腐蚀,一步一步走向堕落。大学生是未来经济社会的主要参与者和积极分子,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相应的年龄段接受相应的理财教育,应该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4.2.1家庭方面:

古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长应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提高子女的理财能力。在平常生活中,教育孩子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知道每一粒饭来之不易。教育孩子养成储蓄观念,并合理利用自己的储蓄。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树立理财观念。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

4.2.2学校方面:

理财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曾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大学生不满理财教育现状,尽管使用借记卡和贷记卡的大学生比例已有明显增加,但仅有14%的受访学生认为学校提供了足够的理财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入学教育、开设专门的理财课堂等途径,承担起树立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的重任。

4.2.3政府和社会方面:

鉴于电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政府应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使新闻媒体宣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风气,也符合我国国情。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机、音像制品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银行等部门可以针对学生开办一些鼓励学生理财的业务,开展一些宣传金融常识和教育储蓄的讲座。使经济较宽裕的学生尝试进行一些金融理财投资,如股票、基金等。

从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消费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大学生的消费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哪些可以提倡.哪些要坚决杜绝.都还不清楚.总体上说大学生的消费还处于一个成长健全的时期。理财是一辈子的事,对于没有收入来源(大多数依靠父母提供)的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的财商培养只是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前的演练,而不是看重输赢结果的比赛。所以,多数人只要有树立一定的理财意识、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经历一定的理财实践,等到今后走出校园,与普通人相比,一定会表现出高人一筹的财商来。

第四篇:大学生理财状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理财状况调查与分析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理财观念越来越强,理财日益成为人们合理支配钱财的必修课程,并以此来提高理财能力。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个人理财方面的能力十分缺乏,不能对自己的财富进行合理的使用和消费,当然就更谈不上参与投资获得收益了。作为未来社会中的经济精英,如果连自己的经济状况都无法有效把握,不能不说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那么大学生理财情况如何呢?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观和理财能力,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

背景知识:什么是理财?

从大学生来讲,个人理财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等。

我们以问卷调查为主,现场采访为辅的形式针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理财能力作了调查并加以剖析,结果如下:

一问卷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0份,回收率为85%,其中男女分别有94,76份,比例约为1.2:1,调查对象是包括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工程管理系,建筑系,城市规划系,问卷基本做到了随机发放。本次问卷共设计了16个问题,可分为三个部分:被调查学生的自然状况,即可支配钱财多少及来源,生

活费支出情况及消费观,理财能力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总消费额及生活费来源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月消费额主

要集中在600-800元的区间内(占48%),500-600元,800-1000元,

1000-1500分别占10%,25%17%,这也是相当大的一部分群体。有特殊

情况建筑成规的学生学习用具开销大,1000元以上占17%左右,而

500元以下(据被调查者自己填写的数据)的不到占1%。总体情况

表明大学生之间消费差距不小。80%以上的人生活费几乎全部来源于

父母,仅有7%的同学能承担自己的部分生活费。

2.关于消费在消费方面,70%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主要花费在

基本生活支出上(如吃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等),但是有部分同学

生活费主要用于娱乐、服饰等,这部分约占10%。在购物上女生比男

生花费多。另外通讯费和学习费用也占一定的比例,而大四学生在准

备就业上的花费占了他们生活费的相当大部分。据统计,90%以上的

同学都不会经常请朋友吃饭,可见这部分所需花销很大。

3.高档消费品 现在手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

也能从一定的侧面反映我们的消费状况。在本次调查中,手机拥有率

几乎达到100%,40%的人有电脑,约50%的人有mp3和mp4,数码

相机虽然是更高档的消费品,但其拥有率也达到了20% 。一半以上

的同学为了买这些东西,会自己从生活费中节约一部分钱,25%的同

学买已经拥有的这些东西所用的钱全都是自己节约出来的。还有部分

人全都是向父母要的。这说明在对待高档消费品方面,大多数同学还

是抱着理性的态度。

4.消费观 在买东西的动机上,40%的同学选择会买很便宜的东

西,求廉,而选择只会买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价钱其次考虑,求

实的同学也不少,这部分比例约有40%。只有极少数同学是追随时尚

潮流,求新的,这部分不到5%。80%以上的同学在买自己喜欢的东

西之前,会考虑自己目前的经济承受能力。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

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

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

钱,追求物美价廉。

5.关于大学生“月光族” 调查显示,大学生“月光族”现象不

算太严重。

6.大多数人理财观念不强,财商欠缺。

7.新理财人异军突起 据简答题回答情况,约有60%被调查大学

生做过兼职工作,35%的人正在做兼职工作。从经济投资学来说,兼

职是一项不需要预付任何资本的纯增值方式。

三.原因分析

从生活费支出情况和简单理财的能力的调查中可总结出,理财能

力较弱,理财观念较淡薄在当代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分

析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原因。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忽略

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

2.学校原因: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

3.社会原因: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有泛滥趋势,校外

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4.自身原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大学生分辨

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不够,缺少主见,而且部分人还有一定的

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所以自己作主手里的钱哪些该花哪些不该

花,该往哪里花有些盲目。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

都显示出他们理财能力的缺乏。

四.大学生理财建议

(一)做好整体规划1.计划好每个月可以使用的资金为多

少,每月经常性开支为多少,留取每个月资金总额的20%作为备

用资金,以应对意外支出,如外出,购书,参加必要聚会等。

.做好个人财务账本,这样不仅能清晰地看出每个月的支出状况,

同时能更好的预测未来几个月大概的支出情况,以更好的管好自

己的钱财。(二)理性消费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

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

然是当前大学生主要消费观念,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

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品位和档次开始重要起来,所以,大学生们还是要注意理性消费。

(三)养成储蓄习惯可以有计划的将自己不用的钱存成三个

月定期储蓄或活期储蓄,然后按照计划有规律的进行支取。另外,

还可以开一个带有自动理财功能的“综合理财帐户”,这样,家

长寄到的钱可以自动转为定期存款,而支取的时候,银行电脑系

统会自动计算,支取损失最小的存款,最大程度上实现资金的有

效配置。(四)树立节俭意识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城市,

家庭条件更是贫富不一,所以,不能盲目攀比,应该把有限的钱

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乱花钱。除了大学期间的学费,基本生活

费,建议额外支出费用部分或全部由学生做兼职或取得奖学金获

得。(五)学会精打细算根据统计结果,大学生活的消费

中有很多省钱的小窍门,比如买二手货,选择优惠电话卡,办购

物打折卡,买存钱罐存零钱,买东西货比三家。(六)学习

理财知识适当关注社会投资方面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理财

意识和财商。注重培养自己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

有关的消费观。

五.节约生活费小窍门

学:除了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大学生还要拓展哥方面知识。选

修课,各类培训班,考证等待,不要盲目的学,浪费金钱,学无

所成。对于选修课可以旁听;培训班和考证,尽量选择与自己所

学专业相关的参加;提高英语水平,交个留学生朋友,省钱赚友

情。教科书可以买二手的,考试资料向学长借;还要充分利用网

络资源,学校图书馆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衣服:对于穿的长久的,如运动系列,冬季衣服,可以买品牌的。

其他不必买名牌,到淘宝小店,抓住季节更换的打折季节。室友

之间衣服可以换穿,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食:尽量在食堂就餐,可以和室友“拼菜”,早餐要保证,晚餐尽量

少吃,把花在饮料,冷饮上的钱用来买水果和牛奶。

住:学校宿舍很实惠,记得随手关灯,水龙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

费,晚上全寝室一起去上自习。

行:建议互助旅游,兼职旅游。

六.根据分析,本次调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误差

1.调查范围有限,只调查了部分高校的学生,统计数据可能与实际

情况有偏差。

2.问卷回收率偏低,只有85%。

3.问卷设计缺少科学性,有的问题不严密。

4.多选题与单选题混杂,统计有误差。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类2班

王凤婷

11201490236

第五篇:大学生理财能力与调查分析

大学生理财能力调查与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理财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作为未来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大学生如何增强理财意识、如何进行理财是一件非常现实的问题。大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又因为受的教育和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性的影响,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薄弱,理财知识匮乏。针对上述现状,本文拟在分析当代中国大学生理财现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一些指导下的建议,未毕业后参与经济活动打下理论基础,并积累一些实践经验。本文分为四部分:先指出大学生理财的重要性,再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现状及其原因,最后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指导。 1 大学生理财的目的和重要性

什么是理财?通俗地说,理财就是赚钱、花钱、省钱之道,也就是如何进行打理钱财。对大学生来讲,理财的核心就是八个字:量入为出,开源节流。生财并不是大学生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是一辈子的事,大学生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赚钱、花钱和管钱,使个人的财务状况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人世界的包括许多时期,而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理财的初步阶段和黄金时期。大学阶段财商的培养只是锻炼和演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种理财习惯,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大学生理财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当代大学生的理财消费意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是80、90后,这个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社会资源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当代大学生正在冲破传统的理财消费意识,形成新的理财消费观念。据调察,只有极少数大学生具有理财观念,绝大部分并无理财意识,而且缺乏实际行动。相对于大学生消费的超前,理财意识并没有超前。大部分大学生都是“月光族”,他们对自己一个月用多少钱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少被调查者甚至表示,经常会出现到了月底要急

急忙忙向同学借钱的情况。有机构对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和台湾等地区的30所大学的2500名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随机调查,70%的学生没有记账观念,会列出详细计算表并很好执行的仅占7%。2)当代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和消费支出大学生理财集中体现在花钱、省钱及挣钱方面。作为一个没有正式收入的成年人,大多数大学生的理财消费观念正在趋于成熟和理智。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大学生上大学所花学费获取渠道和方式,包括学校的奖学金、困难资助、勤工俭学、家庭资助等。父母提供是当前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占88.4%;依靠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占15%;只有3%的学生利用勤工助学、做兼职的方法获取生活费和零用钱;15%的学生利用的是国家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伙食消费仍是主要消费支出。二是学校消费支出,如订阅书报。学习用品、考证费用、电脑网费等,三是生活用品消费,如鞋、衣服、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四是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支出,如生日聚会、老乡会、旅游支出、恋爱消费等。值得指出的是,生日聚会和恋爱消费的比重正在越来越大。

3造成大学生理财现状的原因

1)家庭原因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很少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消费观念,一手操办孩子的一切。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家长们又有不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样的心理,往往容易迁就、娇惯、溺爱孩子,忽略了对孩子早期理财能力的培养。长大后,大多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2)学校问题学校只抓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由于缺乏教育和引导,学生的理财观念容易出现武误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或者认为理财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材的同时,却没有教他们怎样理财。

3)社会问题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很多人将朴素视为寒酸,将奢侈视为豪爽。同时,电视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广告、明星的示范作用,引起追星族的盲目模仿。校园外不良环境(如网吧、歌舞厅、游戏机厅)的存在,往往对中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腐蚀作用。4)马克思教育我们,内因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针对上述现状,大学生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盲目攀比心理,随大流心理等。很多大学生生活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是需要还

是想要,如果周围有同学拥有某物而自己没有,就会有缺失感,而不考虑事物本身是否有用。还有,有的学生不考虑自身经济条件,盲目追求名牌效应,买衣服鞋子非专卖店不去。有的学生由于没有理财观念,钱没了就向家里要,平常大吃大喝,生日聚会有的甚至不惜举债而办。另外有一种现象是针对男学生的,出现了“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的现象。受大男子主义影响和自尊心的缘故,男同学出手阔绰,而自己却省吃俭用。

4培养及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的方略

1)个人主观方面外因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只有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变化发展的。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还必须是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理财观念决定着人的理财心理和理财行为。确定目前的财务状况。一切从实际出发,学生理财也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条件和当地物价水平,针对当前自己的财务支出。树立个人理财的目标规划,制定每月的支出计划。2)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由于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有的学生自制力较弱,很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腐蚀,一步一步走向堕落。大学生是未来经济社会的主要参与者和积极分子,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相应的年龄段接受相应的理财教育,应该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家长应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提高子女的理财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入学教育、开设专门的理财课堂等途径,承担起树立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的重任。鉴于电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政府应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使新闻媒体宣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风气,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机、音像制品的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社会压力,我们要尽早树立理财观念,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开端,从而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第一篇:对我县城乡档案一体化工作的思考

档案是历史最真实的记录,是历史对我们人类行为,最公正的裁决。档案是传承文明,全面反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创新与进步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城乡档案一体化,则是实现档案功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加快推进我县城乡档案一体化进程,实现城市文明通过档案工作逐步向农村扩散普及,使农村居民享受到城市的现代文明和档案的优质服务,是档案部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好新时期的档案工作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通过调查和思考,我们认为,档案工作应始终融入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当中,不仅要认真做好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更要加大对各镇特别是“三农”档案和社区档案工作的力度。通过努力,力争早日使我县形成“以县档案馆为龙头,县级各机关各镇档案馆(室)为基础,村级、社区档案为补充”三级档案工作网络体系的新格局,为城乡档案一体化创造条件。

一、全县城乡档案的基本情况

郫县档案馆系县级综合档案馆,于1959年11月21日成立,分别于1963年3月和1983年5月两次修建档案馆,总建筑面积为792平方米,库内安装有防火防盗自动报警装置。馆内配备有除湿机、空调机、电子计算机、复印机和照相设备。截至xx年止,郫县档案馆馆藏全宗共128个,59424卷(册、盒),始于清同治8年(1869年),止于xx年,历时133年,馆藏资料7662册,始于清乾隆16年(1751年),止于xx年,历时251年。为满足利用者需要,现已向社会开放了形成期满30年的全部档案54008卷。

全县各部门、各镇、各村、各社区均建立了档案,确定了分管领导,配备了专兼档案人员和一定的软硬件设施。有两个镇的档案室达到了省级一级、三级标准,35个县级部门和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室达到省一、二、三级标准。

近两年来,全县档案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切实加强城乡档案一体化工作,社区档案、旧城改造档案、“双重活动”采集、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等进一步加强;突出开发利用,档案工作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推行新规则和规范化管理,全县档案馆室工作上了新台阶;加强信息化建设,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依法行政,保障档案事业健康发展。多次荣获省、市档案主管部门的表彰。

二、推进城乡档案一体化的措施

(一)努力实现“三个走向”

一是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档案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开放程度,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各种档案资源的作用,在开放中增强活力、提升层次。二是必须从重保管走向重服务。在加强对档案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现有馆(室)藏的整理、研究和开发。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搞好超前服务,努力做到“经济发展到哪里,档案就延伸到那里”。三是必须从为少数人服务走向为社会大众服务。要进一步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要大力推进村级和社区档案、经济管理部门信用档案、企业档案和家庭建档工作,实现档案服务社会化。

(二)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单纯收藏向藏用并重转变。要突出重点抓档案,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档案资源收集、服务的重点和领域,档案工作要更多地向经济建设一线延伸,更多地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延伸,更多地向社会基层和广大社区延伸。二是从传统的关门收藏向开门征集转变。以前我们征集藏品大多依靠单位、个人移交、捐赠为主,今后要着眼社会需求,拓展收集视野,更多地尝试市场化采集方式,运用经济激励手段,开展重要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以进一步完善优化馆(室)藏档案资源结构。三是从分散零星查询向集中平台建设转变。要抓紧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和馆藏多媒体数据库,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现行文件网上查阅,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密切档案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三)努力实现“三个加大”

一要加大档案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和发展要求,按照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新要求,依法保证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做到与经济发展同步。特别是要加强以档案馆(室)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把“新建郫县档案馆”作为“重大项目和与工程”列入我县“十一五规划”,各部门、各镇、各单位也要把档案馆(室)建设列入本部门、本地区和本单位重要建设项目,抓好建好。二要加大档案资源建设。各镇、街道、村级和社区,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档案资源建设,严格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健全检查监督机制,确保档案资料收集齐全、保管完好,任何人不得把职务范围内形成的档案资料据为己有。三要加大基层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是全县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县城乡档案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重视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同时要做好电子文件的保真、保密和归档保存工作,配备一定的归档管理软件,切实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

(四)努力强化“三个力度”

一是要强化领导力度。要明确领导责任,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首先要解决谁来管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在班子中落实专人分管,要争取主要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根据中心工作对档案管理和利用提要求、出主意、给任务、压担子,经常听取档案工作汇报,切实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具体困难。二是要强化关怀力度。要改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协调,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保证档案工作正常运转。要切实帮助解决档案馆(室)建设。在档案保管保护的必要设施设备方面、在档案抢救经费方面,或者是在必要的交通工具和日常业务经费等,都应依法给予保证。县档案局要协助镇党委、政府以及县级各部门配齐配强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抓好队伍,搞好建设,为全县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三是要强化执法力度。要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提高档案法制意识。要严格贯彻执行《档案法》,加强依法治档的力度和深度。县档案局要充分发挥行政职能作用,加强对全县各镇、村、社区和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对由于不重视档案工作而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应通报批评,情节特别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对在档案工作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力表彰,为全面推进我县档案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二篇:浅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档案工作的思考

浅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档案工作的思考

蒋正军

昌宁县档案局保山678100电话号码:0875-7130163

摘要:文章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档案工作做了简要的介绍,并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发展建设,针对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政策,结合实例作了简要的论述;同时介绍了在建设中的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档案工作思考

早在一百年前马克思就指出:“城市的建筑是一大进步。”列宁也曾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城市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育程度。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省“十一五”期间村镇建设的基本工作思路是:按照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小城镇和村庄建设与发展。点上的工作主要是:抓重点,试点,示范村镇;面上的工作是强化小城镇规划管理,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要突出抓好旅游小镇公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镇区道路网络、供排水网络、电力、通讯、污水及垃圾处理和各类市场、生活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综合服务功能,夯实发展基础 [1]。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档案部门如何开展农村档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 1 -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给农村档案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

1、新农村建设及其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城乡一体化要求将农村“城中村”、农民新村建设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由城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按程序报建,由此产生的大量基本建设文件材料。

2、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产权办理、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城乡一体化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系统、严密的新型农村宅基地管理和房屋产权管理制度,由此产生的大量农村宅基地和房产的文件材料。

3、农村村民向城镇居民转化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土地征用、农户拆迁补偿安置、农转非等形成的文件材料。

4、乡镇自身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建立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制度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处置以及配套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等形成的文件材料。

5、民生档案。如农村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移民安置等制度建立和推行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

6、乡镇、村、社撤并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有关撤并的文件材料,行政区划变更、撤并中资产清理的有关资料等。

7、土地流转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土地向大户集中”产生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所形成的合同、协议等。

8、农村产业专业化所形成的各种材料。以茶叶产业化为例,昌宁县温泉乡是全县茶叶产业的主产乡镇,“十一五”提出把茶叶打造成全乡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构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按照“一乡一叶、一村一品、一组一特色”的规模化- 2 -

专业化发展要求,先后建成了“尼诺千亩连片高优密植茶园”和“观光园林化生态茶园”,成功打造了“尼诺”、“树根地”、“ 瑞虎”等知名品牌,农业产业化的实施,使得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同时,在产业化过程中的发展需要和经济条件大幅提高的条件下,以新农村建设为标准,温泉乡光山村一个村投入97万元的弹石路建设已基本完成,投资近50万元的光山村完小教学楼拆除重建工程已投入使用,新建钢混、砖混结构房4栋7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房6栋900多平方米,全面实现路、院硬化和人畜分院的建设目标。[2]

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形成的上述各种文件材料,突破了农村原有的档案门类和归档范围,成为农村档案工作的新的内容。档案部门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针对问题拿出对策,使档案工作紧随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开拓前进。

二、切实做好城乡一体化中的档案工作

1、加强档案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意识。档案部门要加强城市化进程中的档案宣传工作,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和农民的宣传力度,用具体鲜活的和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影响和感染群众, 结合《档案法》、《行政许可法》的宣传贯彻,增强农民群众的档案意识,为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及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创造良好的氛围。

2、保持乡镇和村级档案机构的基本稳定,充分发挥基层档案工作在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应注意保持基层档案机构的稳定,切实维护基层档案工作网络,抓好新形势下的档案人 - 3 -

员培训和档案工作制度的建立,增强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充分发挥基层档案工作在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

3、紧贴城乡一体化进程搞好档案跟踪服务。档案部门要结合各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各阶段的工作,把握重点,遵循档案工作规律,确定工作目标、任务和方法,制定相应规范措施,因地制宜指导当地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档案工作的开展。加强调研,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4、搞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档案信息服务。直接参与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各职能部门的档案机构可以结合各自工作,及时开放有关文件资料,搞好档案信息服务。与此同时,县档案馆可以利用馆藏信息资源,与相关部门协作,围绕中心工作举办主题展览,如城乡一体化规划展、成就展等,以直观的形式发挥档案信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

三、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共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上下联动、多部门合作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档案部门置身其中,一定要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

1、要为农业农村工作服务。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三农”档案工作。要进一步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需要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机制和服务方式,加强乡镇机关综合档案室建设,建立覆盖农业农村建设各个方面的档案资源体系;帮助农- 4 -

村各新型社会组织和新的工作领域建立健全档案工作;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确保林改核权发证结束,林权档案及时移交进县档案馆;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农户家庭建档。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服务。

2、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求把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纳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起科学、系统、严密、高效的新型农村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这就需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动加强与建设规划、民政、公安、国土、劳动保障、卫生等部门联系,处理好与各专业或部门档案馆(室)在档案业务上的协作关系,搞好分工与协调,处理好各类档案的归属与流向,确保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各门类档案的齐全完整。

3、在发挥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方面,也需要协调与民政、农业、林业、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牵头整合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由此才能更好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提供优质服务。

总之,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变革,需要各部门紧密配合做好推动工作,档案部门应立足部门实际,做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档案工作,记载变革历程,更好地服务城乡一体化工作。

- 5 -

[1] 云南省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

[2] 昌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经验材料汇编

作者简介:

- 6 -蒋正军(1973.6——),男,保山市人,公务员,从事机关档案工作。

第三篇:关于县城乡公交一体化思考

城乡公交一体化,就是要将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营运模式、统一车型、统一车 身颜色、统一票价等多种形式统一的客运交通,以形成“大交通、大公交“发展格局,切实改变过去城 市公交与农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弥补原有农村客运市场“散、小、弱、差“的不足,实现城乡 公交相互衔接、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为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我县交通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 的统一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和乡镇,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成立了城乡公交一体化领导小组,整合了原 有运输公司,开展了广泛的社会调查与摸底,制定了初步建设方案,完成了31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 并按照分步实施、提供样榜、积累经验、全面推广的工作要求和设想,于8月2日-9月1日在城关-广发-金 鸡岭、城关-石桥-周家2条线路进行了试运行,制定落实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此项惠民举措的实施,受到 了沿线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护,但同时也凸显出一些矛盾和问题。一、试运行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1、优惠面太大,财政补贴压力大。按照试运行期间制定的优惠政策,我县对65岁以上老年人、四级 以上残疾人、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现役军人、五保老人实行凭证免费乘车,学生凭证半价乘车。据 调查摸底数据显示,我县约有127120人可享受此优惠政策,占全县总人口的33.45%,占常住人口的近50% ,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44450人,残疾人26000人,退伍残疾军人159人,老复员军人459人,本县在校 学生53914人。按试运行线路经营者提供的乘车数据计算,县财政约需平均补贴6000元/月(不包含学生 优惠,因试运行期间是暑假,乘车学生较少),由此推算,如全面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按80台客运车 辆计算,则县财政每年需投入补贴资金576万元,相当于年财政工资的 %,这对于吃紧的财政现状而 言,无异于一座“大山“。2、客源激增,不安全隐患增加。一系列优惠措施的出台,激发了受优惠人群的“出行欲“,不少不 用乘车或很少乘车的人群也加入了乘车行列,甚至出现了“从乡下乘车到县城超市吹空调“和“从城区 乘车回乡下种小菜“的现象。客流量的激增,造成了车位严重不足,超载现象严重,给群众的出行安全 埋下了重大隐患。同时,部分乘车群众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相关政策一知半解,在要求享受优惠上往往 与政策有出入、与车主有分歧、与售票人员有争论,导致了运输秩序的混乱和气氛的不和谐。3、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车主积极性不高。实载率提高,客运车辆的磨损、维修、燃油等运营成本相 对提升。同时,由于老年、残疾等群体乘坐率的提增,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也大为增加。而与此相对应 的却是车主收入的锐减,鲜明的对比使车主对城乡公交一体化心存顾忌,支持参与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另一方面,作为城乡公交一体化具体实施营运的湘运公司,也同样面临着经营风险加大的经济和社会“ 双重“压力,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是“得不偿失“的一块“硬骨头“。因此,支持和参与城乡一 体化的积极性也不高。4、采取试运行模式,社会舆论压力大。试运行只开通了县城-广发、县城-石桥两条线路,两个乡镇 的受优惠人群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却造成了其它乡镇部分群众的不理解,认为有失公平。因拒购 车票而与车主发生口角、产生矛盾的现象在其他线路也时有发生。同时,城区公交也没有实行免费的优 惠政策,这又使县城群众存在看法,认为既然城乡公交一体化到农村乘车都可免费,城区免费就更加理 所当然。5、部门欠协调,工作合力未形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交通、财政、建设、公安 、税务、工商、安监、物价、审计、信访、宣传、民政、老龄、残联、教育、公路、运管、郴汽集团 分公司以及各乡镇等部门和单位。其顺利实施,离不开各部门和单位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然而从试 运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情况来看,各部门实施力量过于薄弱,基本上没有配备专门力量专抓这项工作,协 调配合不多,工作合力还没有形成。以致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工作方案迟迟未能出台,补贴标准至今未 能确定,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进展缓慢。二、试运行反映出来的几种思想误区任何现象都有其本质。城乡公交一体化所面临的困境,也有其思想根源和认识误区。1、“小我“思想。主要表现为企业和车主对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和最终目的认识不足, 大局意识不强、奉献意识不浓、社会责任感缺乏,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2、“利我“思想。部分车主没能跳出“利我“思想的禁锢,发扬奉献精神,大力支持公交一体这项 惠民、利民、便民政策的落实,反而把城乡公交一体化作为一种向政府要价的资本,存在着“转移成本 “和“转嫁风险“的倾向,把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之前就存在的经营成本和风险也转移给政府“埋单“ 。3、“唯我“思想。目前,我县的客运市场基本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没有引入竞争机制。这就 严重制约了企

业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致使企业动脑筋、出点子、想办法、做工作的热情大大减退。 同时,车主也由于缺乏竞争机制,淡化了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有待改善,服务方式有待改进。4、“攀比“思想。主要表现在部分群众把政府的优惠政策当“令箭“,在不完全符合优惠条件的情 况下,也要求享受同等的减免政策,致使不和谐因素、不安全隐患大大增加。5、“懒散“

思想。主要表现在部门对于这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参 与度还不高,配合还不够默契,政府执行力和决策落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推进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扎实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力争2年内10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通公交车“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 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坚定不移地完成任务。针对目前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思想误区, 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加强领导,加快形成工作合力。城乡公交一体化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面对压力大、突出问题 多,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需要全县各相关部门和乡镇积极配合,协调推进。建 议县委、县政府成立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工作班子,确定一名领导专门抓、具体抓,各相关部门必 须确定专人负责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大对我县的支持 与指导力度,以使我县城乡公交一体化顺利实施,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2、强化宣教,积极构建和谐交通。交通、宣传等部门以及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 宣传资料、车身广告等形式或通过走村入户等途径,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重点宣传相关政策,使 我县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相关政策,特别是群众关注度高的优惠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尽可能减 少不和谐因素的发生。要突出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意识,着力 提高群众维护交通运输秩序的自觉性,积极构建和谐、畅通的客运环境。要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宣传和培 育,引导企业和车主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大局观念,把回报社会、回馈群众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和 义务来担当,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动力来实施。3、调整方案,增强工作可操作性。要调整缩小优惠范围,缓解财政补贴压力。将原方案确定的“65 岁以上老年人、四级以上残疾人、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现役军人、五保老人实行凭证免费乘车,学 生凭证半价乘车“调整为“65-69周岁老年人乘车1元,70周岁以上老年人、四级以上残疾人、伤残军人 、现役军人、五保老人凭证免费乘车,学生凭证半价乘车“。可有效缩减享受优惠人群,大大减小财政 补贴压力。要合理确定发车班次,力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县交通部门要综合考虑各条线路的路程长短、 客流量大小、群众出行规律等因素,指导车主合理确定发车时间、间隔时间,合理安排各条线路的车辆 数量,在此基础上对全县农村客运车辆进行调剂,力求使各条客运路线成本降到最低、方便群众达到最 理想、效益实现最大化。要准确核定运营成本,科学确定补偿标准。要把经营者原有的运营成本作为政 府确定补偿标准的重要依据,努力在政府和车主之间找到“双赢“的最佳结合点,实现政府用(更多请你搜索Www.haowOrd.Com)最少的钱 办最好的事,车主乐得其所的良好局面。根据试运行线路的具体情况和综合成本,建议县财政每月每台 补偿-2500元,则县财政每年约需投入城乡公交一体化补贴资金192-240万。4、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改变目前“一枝独秀“的客运市场现 状,把市场的事交由市场机制来解决。大力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在我县客运行业真正形成“鲶鱼效应“ 。通过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切实降低政府投入和管理成本,促使服务水平得到质的提升。5、加强监管,着力提升服务质量。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公交停车场、站牌侯车厅等公交设施的建 设,着力加强监管,消除安全隐患,为群众提供安全、整洁、方便的乘车环境。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 管理制度,加强对公交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严格票价管理和落实各项优惠措施,使公共交通成为展示 我县风采的一张“名片“。

第四篇: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的思考

姓名:xxx

班级: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发展战略。但城乡一体化规划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问题;途径

一、引言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旨在加强统筹城乡管理,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协调城乡空间布局,逐步消除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别。但城乡一体化规划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

二、当前城乡规划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的角度看:(1)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不平衡。政府更注重城市的产业调整、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乡镇的同步推进,以至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出

现失衡。(2)城乡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城乡规划受短期利益的驱动,缺乏长远发展计划。空间布局过于分散,“中心地”功能偏弱,工业的空间、产业和人口等集聚度很低。(3) 条块分割,整体协调不足。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包含着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且需要有机组合协调发展,但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相当不平衡,发展水平、速度和拓展面的落差都比较大。(4)生产要素的区域可流动性仍太低。上至城区之间,下至村与村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自我封闭的区域单元,并力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它不仅使布局过于分散的产业和人口难以集聚和优化组合,而且不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对城乡的总体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构成重要制约因素。(5)城乡管理体制不健全。

此外,还存在土地开发征用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问题和环境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解决城乡规划一体化问题的途径

如何遏制城乡发展的失衡现象,加快解决二元结构的突出矛盾?这不仅要靠中央政府的政策向“三农”倾斜,而且要靠工农、城乡的直接互动,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转变。所以要从体制上下工夫,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建立城乡统筹的管理体制。

1、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体制。将城乡分立、多头分设的规划部门统一于一个统筹城乡规划的部门之中,对城乡建设中涉及

的土地利用、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建设、城乡住宅建设、城乡道路建设、水面和绿地分布、生态环境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空间布局。

2、构建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把市政府有关部门的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由只管城市或城乡分割管理一律向农村延伸,实行统一管理,创造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模式。

3、构建城乡一体的土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臵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实行多种补偿安臵办法,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城市要构建完善的土地开发制度。土地开发要适度。

4、构建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制。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实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平等就业,加快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行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服务体系,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享有平等合法权益的保护。

5、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体制。①加快城乡公路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公路交通体系。②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健全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重点抓好江河防洪安全工程、微水节灌工程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③加

快城乡电网改造和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电网输送体系。

6、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

此外,还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户籍体制、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体制、城乡一体的财政和税收体制、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体制等的改革。

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规划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未来的进程中,要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规划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一体化的道路。

第五篇: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思考

原因---解决---结果---系统分析方法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等经济方面的改革方向,同时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方面的重大政策方向。下面我将就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出现的问题这一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而农民目前只有宅基地和承包地,医疗、养老、教育和城市相比是严重不足的。“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当今的首要问题。而我国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就要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稳步推进城市化,通过农民进城来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人均占有资源量,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我们的城乡一体化是以中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化,大型城市已经接近饱和,在中小城镇进行城市化收益更大,效益更为明显。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城市和乡村应当是一个整体,其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由合理地流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相依赖,城乡差别很小,使各种时空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在这样一个系统中,城乡地位是相同的,只是城市和乡村在系统中所承担的功能各所不同。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却形成了城市经济社会系统与农村经济社会系统,在这两个系统中显然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地位要高于农村经济社会系统。两个系统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差异明显,背离了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城乡一体化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城乡一体化的目的是要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增加当地经济总量,维护生态平衡,提升本地区人民生活质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然而,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可能比较激进,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近来,南京两个年幼的孩子被饿死的事件令人震惊,并引发社会热议。据报道,遭遇不幸的两个孩子的父亲原是农民,拆迁后分到两套房子,他将其中一套卖掉,房款全用于吸毒。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南京城郊接合部许多农民因为拆迁,被安置补偿了好几套房。仅房租收入就很可观。一夜暴富后,他们中的一

些人不愿上班,无所事事,整天泡在棋牌室打发日子;有的染上毒品,沉湎赌博,变卖房产,成了社区重点帮扶对象。南京某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曾在所在区做过调研,赌博和吸毒在拆迁人员犯罪中,占到了半壁江山。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征地拆迁行列,从一夜暴富到一贫如洗,他们对钱的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经济状况的改变也引起精神层面的变化。如何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并正确应对变化,调节好身心,融入到城市新生活,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从农民转化为市民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农民社会身份和职业的一种转变,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空间的地域转移,而是一系列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社会权利、行为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转型成功后,农民将不再是农民,而是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城市居民。

在这转化过程中会出项许许多多的问题,为了加快推进城市化的步伐,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民市民化这一重大问题,推动农民的观念转化。农民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身份的改变这是推进农民市民化的重要前提。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进城农民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和城市意识的教育,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树立进城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创业精神;破除封闭保守、急功近利、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思想,树立体现城市文明的规则意识、卫生意识、生态意识以及城市人际关系意识、城市公共生活意识、城市文化意识等等,使其思想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第二,以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为重点,加快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创新,扩大郊区征地农民的就业。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加快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和市民化进程的重要保证。应按照市场化原则,制定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为此,一定要引导和教育郊区征地农民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能、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新意识。要加快经济发展,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就业需求,为进城农民多谋与其相适应的各种岗位。建设以市、区劳动力市场为中心,以街道、乡镇劳动力管理服务站为网点的就业服务网络,打破城乡界限,取消对土地被征用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种种不合理限制,平等就业。还有就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使更多的农民更快的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并稳定的发展下去。

第三,加快城镇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促进农民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和市民化。郊区征地农民实际上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城市居民,理应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但马上为他们建立完全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一定的难度。现实的做法是,设计一个与城市居民相对接近、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保体系相衔接的操作方案,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断地改善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使他们生活放心,工作安心。

第四,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直接负责和统一协调处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变迁和农民角色转型。征地农民虽然失去了土地依附,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实现了身份和职业上的转变,但要真正完成市民化的过程,却还有相当一段路程要走,当他们遇到问题时需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员为其解决,要让他们有人可找,有人可依。因此,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直接负责和统一协调处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尤为重要。

第五,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治理体制,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的环境。应将城乡发展协调起来,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比如,以中小城镇为

基地,发展劳动密集产业,使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然而,尽管农民市民化的呼声愈演愈烈,但失地农民却仍然处在社会的“边缘状态”,尤其在就业、教育、居住等方面常常受到歧视。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治理体制,在法律咨询、就业服务、医疗保障、居住条件、子女教育等方面为农民市民化提供有力的帮助,建立有利于农民市民化的新体制,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市民化后利益不受侵害。

第六,加快城市化发展。我们必须要把失地或剩余农村劳动力妥善转移到城市和非农产业中去,因此必须加快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农民的转型。

总之,从农民到市民不仅仅是其职业身份的转变和居住空间的转移,更是农村社会系统与城市社会系统的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整个融洽的社会系统。户籍转变、地域转移、职业转换只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外部特性”,而更为重要的是 农村社会系统的真正转型。根除城乡差别的标志不仅表现在物质形态上,更体现在作为群体的人身上。要充分做到以人为本,使未来的农民尽管与市民的职业分工存在不同,但在社会地位、权益保障、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质量、社会参与等方面没有本质性的差别。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