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法治意识 [提升公信力及法制意识难题思考(精选多篇)]
 

法治意识 [提升公信力及法制意识难题思考(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9-06-04 15:01:41 影响了:

第一篇:提升公信力及法制意识难题思考

近年来,在我市偏远的农村地区发生聚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日趋突出。制造交通堵塞、围堵行政机关等,聚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也时有所闻。

笔者所在的某县县城就经常发生上述情形,交通事故、溺水事故、工伤事故、征地拆迁、非正常死亡等问题是引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要源头,尤其是交通事故。在农村地区,只要发生一起交通致人死亡事故,一般都会引发一起群(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体性事件,其亲属对事故的处理方式不是寻求和求助政法机关依法处理,而是聚众上路,通过停尸闹丧行为制造交通堵塞,向主管部门施加压力,达到及时如期处理和处理结果符合其意愿等目的。为什么农民在选择对事故和案件的处理方式上,不去寻求正当的合法渠道,而是采取偏激的方式呢?笔者分析,一是农民对政法机关在处理事故和案件的透明度、公正性上存在质疑和偏见;二是长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堵塞交通、围堵行政机关是处理事故和案件的唯一有效途径;三是受法制意识不强的影响,不懂得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和解决现行困难,认为通过司法部门处理事故和案件费时、费事和费力,没有实施堵塞交通和围堵行政机关的行为来得快。

笔者认为,从提高政法机关的公信力上,应不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业务教育培训,转变群众对政法机关的错误认识。政法机关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职能机构,只有切实履行职能,才能赢得群众的爱戴和尊重;相反,就会在群众中失去公信力。作为政法机关,要想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公信力,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政法干警整体素质的培养,端正其执法态度,树立其执法为民的思想,并组织干警经常下乡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送法律、送温暖、送服务下乡,帮扶弱势群体,加深与群众之间的感情。一旦发生车祸之类的事故或案件,村民就不会为担心政法机关的“冷、硬、横、推”而迫不得已地做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在一些偏远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至今仍是法制宣传的盲区。这些地区的群众法制意识普遍低下,有的对法律知识可谓一窍不通。在涉及维护自身权益的问题或案件上,他们在“法不责众”的陈旧思想迷惑下,往往采取偏激的做法。对此现状,作为政法机关,应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对辖区群众进行政策、法制的宣传教育,建立长效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阵地和工作机制。以农村地区的乡镇为中心,建立法律援助服务机构,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接受群众对法律方面的咨询,指导群众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并无偿为家庭困难的群众提供法律方面的援助。只有通过不间断地对群众开展法制方面的宣传教育和建立法律援助服务机构以及法律信息服务渠道,满足群众对法制的应用需要,才能改变群众无视法律的落后思想和农村法制建设的滞后状况。

第二篇:提升政府执行公信力法制途径探讨

政府执行力在行政管理学意义上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战略决策以及执行行政命令和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作用的客观结果,反映和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即政府的公信力。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

力”和“公信力”概念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 和“公信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市县两级政府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实际工作中,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行政行为大多数由市县政府做出,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并需要市县政府处理和化解。因此,提升市县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市政府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中,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深入开展法制培训和宣传,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推动了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

一、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巩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基础

政府总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实现对社会、经济和政治各领域事务的管理。实际上,“政策的有效执行是以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高质量的政策为基本前提的,而高质量的政策则需要有科学的民主决策制度作保障。”因此,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是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科学民主决策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也提出通过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集体决定制度、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途径完善市县政府行政决策机制。

从上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三大提出的“重大事情让人民知道,让人民讨论”,到党的十七大提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直至最近倡导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市政府坚持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水平作为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工程。人民群众作为民主政治主体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而党和政府作为公仆的角色意识,也越来越强。2014年修订的《**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明确规定:未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核把关的规范性文件草案,政府常务会议不与研究讨论;未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并提出意见的涉法事务,政府不作决定;市政府涉及企业改制重组,重大招商引资等项目,都必须由市政府法制办出具法律意见书等。实践中,逐步探索完善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一律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必须实行社会公示或者听证。各项决策都努力做到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的意愿,都坚持考虑实际效果和可操作性。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由市政府法制办和牵头单位跟踪评估,及时启动反馈纠偏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机制。实践证明,通过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大大提高了行政决策的质量和效益,无形中促进了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提高。

二、加强监督,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是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温家宝总理指出:“政府有没有执行力和公信力,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程中,**市重点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在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首先,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2014年,市政府将行政执法责任制纳入了目标管理体系。市政府法制办完成了全市67个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依据梳理及公告工作,指导各级各部门厘清了执法依据,明确了执法权限,确定了执法标准,落实了执法责任。2014年又重点开展政府部门内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各级各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进行具体规范,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市政府法制办每年组织开展行政执法责任目标、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有效推动了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其次,深入清理规范性文件。**作为没有立法权的省辖市,规范性文件是政府实施决策、履行职能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因政出多门、文件打架等现象导致政令不畅、部门利益倾向严重,无形中制约了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从2014年开始,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共排查建市以来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的各类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11278件次,其中

规范性文件969件,经清理废止340件,宣布失效330件,修改18件,保留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汇编成册,发送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并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政府法制网站向社会公布。经过清理工作,基本厘清了依法行政的制度依据,对维护法制和政令的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再次,依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社会化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使得政府的政策干预力度很难确定,为了方便公共政策的灵活有效施行,这就必然要求在行政执行过程中赋予执行主体以足够的自由裁量的权力。然而,“一个公共官员拥有自由裁量权,意味着无论对他的权力有怎样有效的限制,他依然具有在作为和不作为的可能系列中作出选择的自由。”因此,“必须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通过合理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使它在合理的范围内,在符合法律精神的前提下发挥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避免它的某些消极影响。”根据省政府统一安排,**市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行政裁量权予以了细化,能够量化的进行了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切实将行政权力运行纳入微观可控范围。

最后,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市政府法制办聘请了16名行政执法特邀监督员,开通了行政执法网上投诉平台,先后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违规使用“电子眼”、某县国土资源局违法颁发土地使用证等案件启动了行政执法监督程序。效能监察部门及时查处了一批推诿扯皮、办事拖沓或不作为案件,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责任追究,“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法治原则基本得到落实。

三、深入开展政府法制培训,着力提高执行主体的素质

执行主体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最能动的因子,政府政策执行力中所有要素都需要通过执行主体来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力要素中发挥着最核心的作用,他们的行为后果直接体现和影响着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所以,提升政府政策执行力,必须要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

几年来,**市坚持把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作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和抓手,持之以恒地开展依法行政培训,推动执行主体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社会氛围。领导干部学法基本做到了学法的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 国务院法制办行政复议司副司长方军博士、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主任应松年教授相继应邀来濮举办法制讲座,市政府法制办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举办了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行政许可法》、《纲要》轮训班,将《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纳入了市委党校主体班课程体系。市政府法制办连续五年采取“送法上门”方式,培训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行政执法人员35000余人次。各级各部门均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律业务培训,在提高政治素质和执行能力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四、重视发挥行政复议工作在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中的修复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许多矛盾纠纷已经并将继续以行政争议的形式反映出来,行政争议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无可否认,每起行政争议的发生,都与政府执行力有关,都会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不同程度的消解作用。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制度和法定渠道,行政复议体现的是法治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对于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修复作用。

2014年以来,**市政府通过口头、书面、网络等多种方式收到行政复议申请541件,决定受理367件,法定期限内办结率达100%。办结案件中,通过公开听证方式审结的占审结案件总数的90%,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的占68%,行政复议案件撤销变更率年均在50%左右,2014年达到了63.7%,及时纠正了一大批违法或不当的行政案件,切实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市政府法制办对行政复议决定实行追踪监督,对不依法履行义务的,依据《行政复议法》和《河南省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实施责任追究,提高了行政复议工作效益和社会公信力,开创了政府满意、社会认可、专家看好的行政复议工作局面。

第三篇: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制观念

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制观念

——龙亢农场小学组织学生参观龙亢法庭

应龙亢法庭邀请,龙亢农场小学组织学生参观了龙亢法庭。

6月5日上午,龙亢农场小学20多名学生兴高采烈来到龙亢法庭,在法院常法官的带领下,学生们依次参观了法庭的大厅,走廊文化、审判区、工作区、活动区等布局与设施,在参观图书室的时候,龙亢法院工作人员还向农场小学赠送了人民调解案例的图书。参观结束后,小学生听取了龙亢法官对小学生的法律知识介绍,法官们也对学生提出的身边的法律问题做了细心的讲解,并就提出的问题作了相关法律知识解释。最后,同学们愉快的和龙亢法官们在一起合影留恋。

通过参观,不仅揭开了法院在同学们心中的的神秘面纱,对法院这个神圣庄严的地方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并且提高了农场小学生的守法意识,提升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对预防未成年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四篇:提升考核评价公信力

提升考核评价公信力

如何在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中体现“五个坚持”,真正把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变为可操作、可衡量、可检验的考核指标,是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近年来,秦都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关注民生、注重民意为着力点,不断创新目标考评体系和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和激励措施,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更贴近实际、更注重民意、更科学公正、更能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不断创新目标考评体系

区委在制定责任目标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区情民情,不断改革创新,使考评目标与时俱进。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税、和谐社区等九项重点工作考评体系,相继修改完善了各类考核实施细则23项。紧密结合区情民意,强化科学发展理念,适时调整考评指标体系。在考评指标设置中,特别注重民生与和谐发展指标。同时,根据各乡镇、街办的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发展条件等方面差异,按照其各自突出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各项指标,通过个性化发展指标求得整体性质变量增。对区政府主要经济职能部门,考核重点放在完成刚性指标上,尽量缩减柔性指标分值。其他职能部门考核,主要是比服务职能、比社会效应、比工作创新,使目标考评体系更科学全面、更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为避免做表面文章应付考核的现象,在动态考核方面狠下功夫,实行月度督促检查,季度总结讲评,半年项目观摩和综合评价,年度设立有突出贡献单位和个人、包抓重点项目先进单位和个人等奖项,现场兑现奖惩。采取领导包抓、分析预警、重点督察、排名对比,形成了多层面、全方位、动态式的目标责任考评体系。

努力提升考评公信力

区委从强化组织监督入手,狠刹考核考评中的不正之风。各项重点工作分别成立考核组,全区设立由区纪委书记任组长的监督组,规范考核操作程序,随时接受党员干部反映、投诉,及时复核考核结果,严肃处理违反纪律规定的人和事。狠抓平时督促检查,考核职能部门每月深入基层现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协调关系,督促进度,全面掌握并通报目标指标进展情况。

为克服年终一次性考核定位的弊端,坚持季度考核讲评制度。各考核组结合月

检查情况打分排名,将结果反馈被考核单位,以提高考核透明度。季度首月上旬召

开全区讲评大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分析原因,提出改

进措施,现场兑现奖罚。同时,将季度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实施半

年考核奖惩。划分镇街道、党群、政府财经、政府综合等考核小组,经过自查自考、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核、汇总测算等程序,形成初步考核结果,报经区委、区政府审议后实施奖惩。同时,考核组织观摩各镇、街道及相关部门体现工作实绩

的亮点项目,既是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又是对干部政绩的比评与监督。对未能列

入项目观摩的单位,其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表态发言。

积极探索加减分综合考量实绩的办法:一是重点指标超额加分。如财税、固定

资产投资、“两项收入”等重点指标,按超额比例计算加分。二是结合平时考核加

减分。季度考核列前三名和最后一名的单位,市级指标受奖惩的单位,在年度考核

总分中分别给予加减分。三是对荣获各级表彰奖励及上级召开现场会的单位给予加

分。四是对完成阶段性中心任务及重点工作实绩优异、贡献突出的和未能按时完成

的单位予以加减分。同时探索设置难度考核系数,真正体现考核考评公开、公正、

竞争的原则,提升考核考评公信力。

大力强化考评激励效能

考核结果运用关乎考核考评的实际效能,区委坚持精神鼓励和经济措施并举,

激发潜能,调动积极性。树立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坚持数年对

重点工作第一名单位颁发流动奖牌和奖金,全区进行通报表彰。两项及以上重点工

作第一名单位的主要领导大会介绍经验。对最后一名单位颁发警示牌,并进行经济

处罚,全区进行通报批评。两项及以上最后一名单位主要领导要在大会上进行表态

发言。对市级指标完成情况优秀单位和落后单位同样实施奖惩。区年度考核领导小

组连续多年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3至10万元不等的现金重奖和较大数额的工作津贴补助。同时,把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和年度目标责任三位一体考核紧

密结合运用,奖罚严明,近年来,全区对考核考评中政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予

以重点培养、提拔使用,先后提拔干部226人,对考核考评中不称职、严重失职的

领导干部实行降职或免职处理,先后降职使用3名、免职2名领导干部,转岗42名,诫勉谈话29名。通过考核结果运用,树立了以实绩论干部、以业绩选拔使用干部的

用人导向,全区上下形成了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作者系秦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兼考核办主任)

第五篇: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论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

郭毅芳孙栋。

(1.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政府公信力的高低反映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同时对于政府自身行政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政府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诚信度才能具备一定的信用能力,公众依据政府的信用能力对政府表现持相应程度的信任。立足于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实际问题,对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作风轻浮、政策随意及腐败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公众参与监督、政策制定体制化、官员诚信教育及监督问责机制等对策方面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政府责任;公众监督;诚信体系

所谓政府公信力就是政府在其公共行政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建立起的一种信任关系。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增强政府公信力,不仅是我们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的新的要求,而且是实现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增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全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从而影响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的行为持信任态度,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征得公众的信任,这主要取决于政府的公信力。目前,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滥用权力,失信于民的现象不断发生,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整体形象,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流失,政府正面临着严重的“信任赤字”,提升政府公信力迫在眉睫。

1政府信任流失的原因分析

1.1政府责任感淡薄

从广义上来解释,凡是涉及到资源和权力分配的领域都属于政治领域。然而在政治领域,政府在公平、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过程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政府的责任意识则关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一旦政府权力实施不当,忽视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权力既来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具备强有力的“权为民所系,利

为民所谋”责任意识既体现出现代文明政府的特色,同时也是新时代对政府的要求。那么如何认真执行政府职责,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就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府行为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面貌。不当的政府行为造成的后果将是失去民心。目前,我国的一些政府部门玩忽职守,不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不作为事件屡见不鲜;某些基层行政单位对于公众的诉求不闻不问,甚至暴力行政,在其位不谋其政,同级别单位之间责任不明,相互推诿扯皮,出了问题无人管,使人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今年三月,农民彭公林因购买假水稻种子损失惨重,尽管拿到了政府的鉴定结果,却迟迟得不到应有的培训而最终上吊自杀,审视这起因假种子酿成的悲剧,更多的是对推诿扯皮机关作风的无声指控,以上行为造成民众对官员的素质不信任,严重影响政府整体的公信力。

1.2工作作风轻浮

伴随着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政府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民众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认真贯彻“八荣八耻”,以人民利益为首,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政府才会赢得民心,并得到政权的巩固。政绩不是数字,不是高楼和形象工程,只有让人民得到真正的实惠和民主才是政府的政绩。“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固”。《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山东省临沭县政府因涉及一宗租赁合同纠纷,该县公安局、国资局、财政局、经委等部门竟然集体为县政府出具伪证。这将严重威胁到政府的公信力。也有某些政府单位片面追求“政绩”和经济绩效,虚报浮夸,弄虚作假;不顾民力和财力大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绩效,将政府的注意力和资源全部投注于对经济绩效的追求,而弃民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不顾;“被就业”、“被增长”、“被自愿”、“被代表”等“被”话语的日渐流行正是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质疑,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明华说:“每一个被“故事的发生,无不与利益紧密挂钩”,“经济利益,江苏发生的“被小康”事件,则是当地领导干部为获得晋升的机会而赋予公众“富裕”。如此等等,得了一己私利却损了公众心目中政府的形象,长此以往,政府公信力将无从谈起。

1.3行政政策随意

行政政策制定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依然存在,一些行政单位满足于自身“居庙堂之高”的权威感,随意制定修改变更行政政策,致使政策缺乏稳定性、统一性、连贯性,尤其表现在后任政府不对前任政府制定的政策、决策负责。为了争取到更好的投资环境,某些政府凭空许下“妙语连珠”的承诺,比如承诺给土地使用权补偿、给三年免税待遇等等,把投资环境描绘得天花乱坠,但是投资商来了以后政府就自圆其说,根本无法兑现诺言。引资中介人状告政府的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早有发生。在政策制定方面,以“人制”代替“法制”,行政依据、决策程度、行政结果透明化、公开化不够,对于政策的制定缺少统一的制度规定,导致一些政策“人走茶凉”,在执行上出现间断,政策执行的后果无人评估,使公众无法对政府的政策作出正确稳定的预期,使政府的公信力严重削弱。

1.4行政人员腐败现象存在

行政人员作为政府行政政策的执行主体,其一言一行在公众眼里即代表着政府的意愿,直接影响政府的外在形象,影响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市场的开放性、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官本位”思想导致的一些政府行政人员利用权力在制定政策和决策中“设租”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让行政命令更容易代替行政政策。“行政裁量权”的不恰当设定,使得“寻求政府官员干预来解决问题”仍是某些社会主体(企业或个人)取得竞争优势和满足利益的主要手段,从而也为“设租”提供了可能性,为“寻租”提供了市场空间。“权力设租”的结果是“权力寻租”,这将直接破坏政府公信力。一些行政人员以政府工作人员自居,自认为身份高人一等,不把公众放在眼里,“老子天下第一”的“土皇帝”心理严重,近日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公布了2o件典型案件,平均每个案件涉及金额550多万,涉及地(厅)级官员57人。如此数据,政府公信力在公众心目中已大打折扣。

在我国,由于“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利制约监督问责机制不完善,民主意识相对淡薄,腐败现象犹存,信用体系缺失等原因使得政府公信力日渐下降,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强化政府的合法性,提升政府的凝聚力,促进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维护社会体系,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政府公信力我们应提出新对策,拓展新思路。

2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的几点思考

2.1优化决策信息沟通渠道。增强民众的参与

政府的公信力来源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和满意程度。如果要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那么,政府应当依法履行职责,言而有信,政策要相对稳定并切实落实到位,树立人民公仆的形象,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并使政府行政行为过程公开透明。增加民众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比率,不仅体现民主思想,更能体现出民众对政府的监督作用,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需要自下而上的民众监督才能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避免了政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优化政府和民众的沟通渠道,扩大民众参与力度和监督治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社会的需要了,只有得到民众的支持和力度是完善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单方面的自上而下的政信任,这样的政治才稳定巩固。让民众充分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满足民众最迫切的社会需要,增加政府政策的优势,才能扩大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只有民众对政府政策、行为结果的高度满意和认可,才是政府最大的政绩。

2.2加强政策制定的制度化建设。保持政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科学性是政策的生命,也是能够维持其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决策科学化,才能保持这些政策的公正性和可行性,才能减少阻力,为其顺利实行提供必要的基础,为其保持稳定性提供必要的条件。政策多变必然失信于民,而政策之所以多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本身不科学。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和加强科学决策的制度化建设,如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等,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增加公共政策的稳定性,降低公共政策变更的随意性,特别是要加强不同方面政策的相互照应与新旧政策之问的合理衔接,使得整个政策系统保持较好的协同性完整性,这样公众才能形成合理的预期,从而提高对政府的信任度。

2.3加强行政人员诚信教育。构建政府诚信体系

行政人员是政府的构成个体,每一个个体信用缺失的行为都将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政府应对行政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诚信教育,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才”,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构建政府诚信体系,对公务人员进行系统的诚信教育和诚信宣传。强化教育政府官员的信用与责任意识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根源就是政府官员缺乏

责任和诚信意识,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以人为本理念,因而,提升政府公信力首要的是加强政府官员的诚信教育,提高政府整体人员的诚信理念,从思想上纠正问题。积极倡导和加强政府官员的信用教育与宣传,培养政府官员的信用观念、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这不仅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增强政府官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民众和政府的和谐发展。完善政府失信的惩戒机制,由于对政府信用缺失者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及手段,造成了政府官员信用

意识的普遍淡薄。因此,建立刚性的政府失信惩戒机制,如把政府官员的失信行为作为其政绩评价、官职升迁的重要依据。

2.4完善政策监督问责体制。依法行政

保持政府监督体系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优化政府决策的监督系统是确保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方法。公正、严谨、有力的监督系统的完善有利于政府政策有效实施,同时也保证了民众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保证专门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对危机决策的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从根本上消除了民众对政策落实的疑虑和担忧。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督、问责机制,建设责任政府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和中心环节。政府向民众负责受民众监督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这就需要政府及时疏通社会各界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的反应渠道,建立起健全的社会监督网络,完善对行政行为的审查制度,充分发挥法律的监督制约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问责机制,及时追究责任既保证政府权力受到限翩,政府的行为受到监督,又保证政府行为的结果受到问责机制的制约。青海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赵启中指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依法行政,政府在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时,执行的好,就能赢得民心,政策执行的不到位,就会削弱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政府的凝聚力就会减弱,在丧失诚信的同时也会失去民心。政府诚信体系建设要把依法行政作重中之重,依法行政,按制度办事,抓好绩效管理,强化效能监察,提高行政效率,认真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以诚信服务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第一篇: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当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用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的重要性、严肃性、风险性、时效性的认识;基层科技人员作为农业基层科技的主体,要加深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农业企业和农户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的接受主体,要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领域,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刺激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欲望、动机,并积极引导其投入到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之中,使他们不仅成为农业信息所带来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为农业信息的生产者。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三、强化组织和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三农”服务,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从乡镇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最大障碍。

第二篇: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当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用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那一世小说网 、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的重要性、严肃性、风险性、时效性的认识;基层科技人员作为农业基层科技的主体,要加深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农业企业和农户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的接受主体,要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领域,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刺激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欲望、动机,并积极引导其投入到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之中,使他们不仅成为农业信息所带来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为农业信息的生产者。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三、强化组织和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三农”服务,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从乡镇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最大障碍。

五、正确地处理好“四个”关系,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一是处理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就信息体系建设谈信息体系建设”。农业信息体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信息体系建设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信息的迫切需求,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二是处理好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关系。注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信息服务,必须尽快建立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因为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自身的力量,难以完全解决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问题。可以预见,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其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也越高。除政府部门外,各种农业专业协会、科研推广机构、中介组织以及各类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等也都成为直接的信息服务主体。政府从中扮演的角色是组织推动和监督管理者。因此,在加强政府部门自身信息体系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扶持各类有条件的协会、企业以及生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产经营大户等社会力量开展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推动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三是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及服务的关系,力戒“重建设轻服务”和“重硬件轻软件”的工作作风。必须调整建设思路,在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资源的开发,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的发展,根那一世小说网 据信息服务需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注重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加大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科技含量和利用效率。

四是处理好现代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注重信息服务的实效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全县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是新形势下开展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也必须看到、传统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覆盖面广、直观、传播速度也很快,加之目前农民中拥有计算机的比率还很低,电视、广播等常规传播渠道仍然是当前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要搞好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传播媒介,重点解决好广大农村的信息覆盖问题,使计算机网络和传统媒体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优势互补。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第三篇: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作者:赵 燕

来源:经济日报

来源日期:2014-12-12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发展新阶段。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推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也有助于解决当前城乡经济存在的“二元结构”问题。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利用农村信息化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打造农业生产活动中产、供、销环节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有利于拓展农产品市场,帮助供需双方有效交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信息网络逐步延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手段日益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技术推广步伐加快,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信息意识、科技意识逐步增强。但是,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农业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信息服务人才相对匮乏等方面。

当前,农业信息化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形势的发展也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新形势,下大力气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正确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有了更新更多样的要求。一是需求复杂化趋势。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各类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新品种、新技术、供求、价格、预测等信息成为需求的热点。二是渠道多样化趋势。各地经济实力和信息化整体水平的差别,造成农业信息化推进方式各不相同,信息服务呈现出多渠道、多模式、多手段综合应用的态势。三是工作交织化趋势。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渗透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消费等各个方面,工作外延扩大、内涵更加丰富,与农业各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工作交织推进。应该看到,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任务,它既包括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又包含电视、广播、电话、报纸、杂志、图书、信息专栏等信息化建设内容;既是信息硬件建设问题又是软件建设问题。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农业信息化工作当作服务“三农”的一件大事来抓,着力建立、发展和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第二,积极开展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信息

资源开发方面,要形成贴近农民需要的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种养植等方面的科技信息、技能培训信息以及政策法规、气象服务、灾害预防、劳务需求、村务公开信息。在信息传输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公共通信网络和其他专网、适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终端,将信息及时发布到农民手中。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积极鼓励国内外软件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和信息服务商参与平台建设,以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三,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要引导和鼓励电子信息企业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应农村特点、方便农民使用的各类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积极推动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滴灌自动化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促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村文化事业领域的应用,促进农村文化生活手段的创新,推动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用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数字产品,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农村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积极开发农村村务管理、农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及社会保障服务等管理软件和应用系统,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服务。

第四,积极培养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和农业信息人员,不断提高农业信息的质量,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农民信息运用能力。加强农民信息素质培训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各级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的一项首要任务。有关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针对农民特点,开展农民信息运用能力培训工作。比如,与劳务输出相结合,收集有关农村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等相关信息,有效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服务;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广泛收集农产品市场价格行情和需求信息,为农户及时提供农产品价格行情和需求服务,促进农户自觉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养植生产结构调整。

此外,还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创新。要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进行发掘、总结和提炼,丰富和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要注意跟踪国际农业信息化发展动态,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

第四篇:关于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2014年是科技园的创业发展年。科技园公司作为科技园的管理运营主体,在科技园建设指导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高质量完成了总部基地项目建设,2014年9月30日,矿大科技园总部基地隆重竣工。科技园公司重点推进总部基地招商入驻、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大学生创业等工作,并积极对外拓展科技合作项目,为建设硬件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完善、管理运营高效的一流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科技园公司转入科学管理运营阶段,立足于矿大科技园的实际,重点实施国际化战略、支撑平台战略和对外辐射战略的三大发展战略,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现代科技服务业集聚中心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中心。

入驻总部基地一年来,园区各项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入驻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园区已入驻科技型企业230余家,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园内引进各类研发机构11家,各类科技服务机构24家;在孵企业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有关联的占70%以上;园区2300名科技人员中,博士生导师、教授67人,硕士以上人员477人,比例达21%。

(一)三大战略实施情况

平台战略: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平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目前,已建成的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分为企业及项目孵化服务、软件评测与研发服务、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政策信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企业人才服务、企业投融资服务、技术转移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9大类平台。通过不断完善这些平台的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创新资源的整合,促进产学研互动。园区引入一批前沿学科、技术开发及能源产业的科研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成立,与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署,设立新能源研究所、矿区生态环境研究所、节能减排研究所及低碳经济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是一个集技术研发与服务、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为一体的高水平研究平台。

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成立国内首家集矿山安全物联网产品研发、生产、安装于一体的江苏中矿智慧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园区引入知识产权、法律、投融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入驻园区,定期组织银行贷款业务、人才培养、企业家座谈、企业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交流培训活动,为园区企业孵化提供全方位公共服务。

2、辐射战略:推广矿大科技园特色的管理模式

矿大科技园计划利用3-5年时间在营口、淮北、大连等地建设3-5个孵化基地,对外推广园区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特色的管理模式,推进地区产业升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产学研合作机会。

营口孵化基地是科技园公司的第一个孵化基地,主要结合营口的港口物流优势资源,规划与孵化营口地区现代物流业。目前营口孵化基地已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淮北孵化基地是根据淮北地区的煤炭行业特色,矿大科技园与淮北市重点在煤矿安全、塌陷

区治理等领域开展产业化项目合作。

大连孵化基地是与大连高新区合作,充分利用当地软件人才与企业方面的优势资源,共建智慧矿山创意园,是矿大科技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合作的又一重要基地。

3、国际化战略: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科技园重点发展领域的洽谈与合作

矿大科技园的重点发展领域是能源、环保和循环经济,近年来,科技园公司积极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台湾地区等进行洽谈与交流,期间举行了环保相关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及多晶硅产业等方面的论坛和洽谈,2014年与德国奥尔登堡市签订了能源集群协会(olec)友好战略合作协议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网络(uno)友好伙伴合作协议,有力地推进了科技园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科研进步和成果转化。

(二)项目申报及资金扶持情况

目前,科技园公司共申报了十余项省市级项目,为园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争取了政府57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公司组织园区企业进行科技部、发改委等各部门的项目申报,主要包括: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十二五”小企业创业基地、江苏省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服务体系(小企业创业基地)项目、省级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以及2014年度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等项目申报工作。其中,徐州中矿微星软件有限公司、徐州博联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奥尼克电气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已获得科技部和财政部2014年度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共225万元的无偿资助。

(三)公共信息服务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淮海分中心发展情况

公共信息服务中心:主要完成了信息中心网络和机房的建设工作,搭建网站域名与虚拟主机服务平台,搭建起基于microsoft.net平台的软件开发技术体系和团队。“太阳谷公共信息网”于09年9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可实现项目管理、it服务、评测认证及信息发布等4大类16项功能。园区企业可自主登录服务网发布产品信息、企业介绍及人才招聘信息、检索企业及专利信息等。此外还建立了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web特色认证系统、“电信超市”、电子物业管理系统及工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等网络信息平台。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淮海分中心:积极与北京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进行业务对接,开展业务培训、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对外拓展业务,与多家高新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目前为止,淮海分中心对外咨询服务56次,培训行业人员100人次,培训内容涉及到syb培训、iso/iec 17025等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完成软件产品登记测试18个,软件著作权申请共31个,软件产品登记19个,软件企业认定3个,高企认定2个,专利代理1个。

(四)企业投融资发展情况

引入中汇利华投资担保公司,为园区中小企业及孵化项目提供投资担保。

组织各类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更多地争取金融机构贷款支持。

积极帮助企业科技项目争取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两年来通过项目申报从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省市科技三项经费中为园区企业争取了63项1000多万元。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先后吸引了美国、德国、英国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来徐创业。

(五)中介服务发展情况

知识产权:成立江苏省徐州知识产权创业园,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基金”、“先进标准制定工作专项资助资金”、“申请国外发明专利资助资金”,专项用于资助和奖励园区企业先进标准创制和国外发明专利的申报工作。

专业事务所:引入徐州博远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徐州同人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中(版权归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介服务机构进入科技园。江苏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服务机构也入驻园区。

人才培训:2014年5月,矿大科技园培训交流中心成立,具体负责组织各类专业技能培训、国内外会晤、学术讲座等交流活动,为园区企业积极拓展交流渠道、提供多方面培训服务。目前,已完成主要的培训交流成果有:技术创新方法(triz)培训班(2014年7月),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分析的报告讲座(2014年4月),徐州市知识产权研讨会(2014年8月)以及中国(江苏)科技金融论坛暨创业投资项目对接推进会(2014年)等。

(六)大学生创业园发展情况

09年3月,科技园公司入选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电子信息、环保工程等30余个见习岗位。09年6月,科技园公司与市劳动局在园区共建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在我省首家开展大学生syb创业培训,目前已组织11期创业培训,327名大学生顺利结业,部分大学生已在园区成功创办自己的企业。09年8月,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成为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科技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与服务都作了专题报道。

9月30日,大学生创业园正式开园。科技园公司投入2014平米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办公用房,配备基础办公设施,提供水、电、网络及电话通讯等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孵化平台。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大学生创业企业享受“零租金”入园,开设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查询、创业成果展示、专家咨询指导、开业办证代理、后续跟踪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窗口。2014年1月,科技园公司设立了“汇合创业人才奖”,对2014年发展较好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给予2万元的资金奖励。目前,已有30余家大学生创办企业在创业园孵化发展。

科技园公司在鼓励大学生创业发展方面开展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09年9月24日,江苏省省长罗志军视察科技园总部基地时,对园区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

扶持力度,希望大学生创业园在吸纳大学生创业、就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10月17日,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参观了科技园总部基地,高度称赞软件测评中心与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10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梁保华书记在讲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特别提到了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4年4月,在徐州召开全国大学生创业工作座谈会,徐州大学生创业园被教育部授予“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目前徐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已达100多家。日前,我大学生创业园6家企业获市首批大学生创业无偿资助资金资助,资助金额共27万元。

第五篇: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张梅

(中共通州市委党校江苏 通州226300)

[内容提要]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唯有如此,才能逐步消除农村与主流社会的差距,才能使农民也能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加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建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农业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健全农业信息化规划、协调机制;走因地制宜、低成本之路。相信,通过以上努力,农业信息化建设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果。

[关键词]农业;农业信息化;思考

互联网从出现到现在亦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世界。从1994年中国用户接入互联网,到现在也有十几年的时间。这十几年,互联网在中国获得了奇迹般的发展,为中国社会创造了很多网络神话。然而农业,这个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的产业,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原因还没有得到规模发展,农民也没有享受到现代化和信息化带给农业的便利。俗话说“信息通,百事通”,穷人不是穷在土地和资源上面,而是穷在信息闭塞和教育程度低下造成的劳动力素质的落后。因此,要消除农村与主流社会的差距必须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农业中已相当普及,农民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政府靠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农业政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我国广大农民、基层科技人员和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信息意识仍较淡薄。使本来就稀缺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利用,这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极为不利。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普及农业信息知识,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将稀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增强农民信息意识的关键,首先必须让农民认识到网络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成功运用网络的例子进行说明,例如:南方很多种植花卉的农民通过互联网销售花卉,足不出户就能收到大订单。其次,促使农民由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收集信息。有关部门应该主动送信息上门,农民通过掌握信息增产增收后就会自觉的收集信息。再次,信息收集方式由原始向现代化转变。原始收集就是互相打听,四处奔走。现代化收集就是利用报纸、广播和互联网等现代设施收集。

二、加强政府部门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的领域一般是政府发挥作用或履行职责的领域。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长、受益面广的工程。其提供的信息都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这就决定了政府必须要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并充分发挥支持和引导作用。

1、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健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

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公益性、基础性事业,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各级政府应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切实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据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负责人测算,2014—2014年共需中央安排农业信息基本建设投资30亿元,为保证体系有效运转,平均每年需要投入1.8亿元。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2014年的国家财政收入超过6万亿元,具备了大幅度增加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条件,各级

政府特别是县级以上政府应承担起农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主渠道的职责,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农业信息资源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包括农田灌溉设施、农业耕作与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设施、畜禽工厂化饲养设施、卫星遥感通讯设施、全球定位系统设施等。农业信息资源设施建设,包括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传输网络等,其中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要大力加强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铺设光缆等,以建立发达的通信网络。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社会信息化程度,要大力普及因特网;向农村提供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成果等有用信息;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向消费者提供充分的农产品信息;提高农村地区的通信便利程度;提高农业资源的管理水平等。

2、加快重点数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发布工作

数据库建设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各级农业部门现有数据库资源扩充完善的力度。建立涉及政策法规、农村经济、宏观经济、农产品价格、世界农产品、农产品进出口、新优农牧品种等数据库,并及时更新数据库,同时进一步加快重点数据库的建设。建立的数据库要联网运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库的资源效益。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做好信息发布工作。要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使信息发布工作尽快制度化、规范化。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信息发布制度,开辟发布窗口,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加快信息化进程。通过应用电子政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增加国家引导性投入,打造信息化支撑平台,构建与时俱进的农业信息体系。结合“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进一步加大农业信息发布工作力度,更好地服务亿万农民。

三、建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

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人,而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乃重中之重。首先,充分利用大中专院校加强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以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加强对现有农业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定实施“农村教师、农村干部、中小学生和农民工”信息技能培训计划,并在现有专业人员中培养和选拔学术带头人,吸引国外农业信息科技人才,充实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其次,要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由于我国一些农业信息开发经营人员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导致农业信息产品的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低而收费高,严重挫伤了农民利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信息员的整体素质。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培训要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要注重提高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农技推广体系、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机构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

四、重视农业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利用

政府、科研机构和商业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为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管理决策等环节提供的信息化服务,都是建立在全面、可靠、及时的信息内容基础之上的。为此,政府及相关机构在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力推进信息自动采集与发布技术、农业信息分类与检索技术、智能多媒体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尽快提高我国农业信

息网站以及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水平。目前国内的中文搜索引擎站点多数属于综合型,专业性搜索引擎寥寥无几,农业专业搜索引擎更是空白,急需加紧开发。二是加强政府对农业信息的搜集。可以在全国的大中农场、综合交易市场派出农业信息调查人员,从事各类专业信息调查活动,多角度搜集基础农业信息。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农业。利用航空、航天手段对地面的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将卫星观测的光谱信息进行数字转换,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大范围、全天候、实时采集地面信息。将从卫星上获取的数据与各年份农业的历史数据比较,经过长期的基础数据积累,建立更为精确的农业信息统计与预测系统,用于土地利用状况监测、作物测产、土壤调查和气象预报等。四是利用信息资源进行预测。利用农业基础信息资源,结合与农业相关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因素,建立农业商品、农业经济动态、土地使用、渔业生产等各种用于农业决策服务的数学模型,为农业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预测服务。五是利用信息资源为农业决策服务。利用丰富、全面、准确和长期积累的数据,可以定期通过各种公众媒体发布对农业各种产品的产量动态、市场动态的预测报告。当市场上出现一些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会受到从业者广泛关注的突发因素时,信息服务机构及时利用丰富的资料数据积累,对关键问题作出专题分析报告。

五、健全农业信息化规划、协调机制

农业信息化要能真正实现离不开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协调机制,否则将流于形式成为一句空话。首先,应提高对农业信化建设的认识,将其纳入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要设立农业信息化领导部门,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研究和制定具有较强统筹性、前瞻性、渗透性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长期总体规划以及阶段目标。加快制定信息采集、处理标准和信息服务规范,构建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其次,强化信息化建设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地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公共标准、搭建公共平台,确保业务衔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再次,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政策和法律建设。制定信息机构管理、信息资金投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人才培养教育与合作等方面的政策。加强信息产权、信息安全和信息市场等方面法律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信息化在人、财、物等基本条件和管理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业信息化参与各方的权益,减少信息活动的侵权、犯罪行为和各种纠纷,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六、农业信息化要因地制宜、走低成本之路

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农业信息化必须走低成本之路,不能照搬国外经验走发达国家大投入、高成本建设信息网络的道路。我国农村要达到国外农村网络水平,至少还需要10-15年时间,贫困地区恐怕会更长,所以,简易实用、贴近我国农村实际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必须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以最低的成本和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在现实情况下,农业信息化完全依靠信息网络铺设延伸到村、到户是不现实的。可以用一些成熟的途径,如:广播、电视、农技电话、科技明白纸以及各种培训班等,为农民传播农业信息知识。比如在电视台开办农业信息专栏、与农技电话相结合发布信息、利用互联网络为农民提供服务、与城市退役的寻呼机网相结合发布信息、与科技进村服务站相结合发布信息、与报刊相结合发布信息、与乡村大集相结合发布信息、自办刊物与简报发布信息、与中介组织相结合发布信息、与乡村板报和小喇叭广播相结合发布信息等。这些方式容易被农民接受,是农民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落后地区,农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花钱购买

高级设备,而在于有没有信息化意识和具体措施,是否根据本地农村实际,使用切实可行的多种手段整合信息资源,让更多农民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只有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各层次信息资源,采用农民愿意接受的方式,多手段、多层次传递给农民,才能有效地推进农业信息化。

总之,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个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随着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不断加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会不断完善,从而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工具,真正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消费的科学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赵元凤.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特点[j].中国农村经济,2014,( 7)

[2] 乌东峰.中国“三农”问题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导刊, 2014,( 12)

[3] 王松海.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导刊,2014,(10)

[4] 刘小平.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学,2014,(1)

[5] 周雪飞.发展现代农业的信息化之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4,(1)

第一篇:提升县级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思考

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统计局等部门《关于开展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监测统计工作的意见》及市统计局要求,我县于xx年8月启动城镇住户调查工作,xx年12月21日开始正式记账。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完善,人们的就业形式多样化、收入渠道多元化,而且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多,这给城镇住户调查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制约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我县城镇住户调查工作情况,就影响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数据质量的方法途径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一、影响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1、换户对样本代表性有一定的影响。一是记账样本户的随机性难以保证。按随机抽样抽中的初选样本100户,在逐户落实记账的过程中,出现了20%左右户以种种理由拒不接受记账,特别是高收入户存在怕“露富”和嫌麻烦心理,虽然是按规定方法进行科学换户,但后换户与初选样本户仍会有一定的出入,多少会影响样本的代表性。二是样本稳定性差。记账样本户确定后,记账户记一段时间后,不少调查户会出现思想情绪,特别是xx年由粗账改为细账记账,部分怕麻烦的家庭就不愿再记账。为了保持记账的连续性,调查员只好另选家庭成员结构和收入相近的户进行换户记账,新换户难免对样本有一定的影响。按常规换户要从500户大样本中找相近的户进行换户,但在实际工作中相近户很难找,即使找到了也不一定能接受记账,往往很难落实。而换户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又是在所难免的。

2、记账户的思想情绪和责任心对数据质量有较大影响。一般调查户,一旦思想上出现抵触情绪,虽经说服能勉强记账,但这类型记账户的数据质量往往要大打折扣。从多次访户情况看,有的户账记得不好,不是不懂如何记,而是不愿意按规定方法记,存在混记、漏记,也有隔天或多天回忆记账,难免造成了部分的漏记等,这些都会造成数据不准。有的记账户缺乏责任心,认为这事跟他个人没什么关系,记账马马虎虎,家庭人口变化不能及时反映、特殊收支不填报、社会保障填写不全等,对记账数据质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收入多元化的影响。城镇住户调查对象的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使得住户调查难度进一步加大。城镇居民收入渠道拓宽,收入来源多元化,造成瞒记、漏记的现象较多。就一个家庭而言,可能同时存在来自单位的工薪收入、从事第二职业的其他劳动收入以及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等。而居民当前还存在怕“露富”的心理,有的记账户人为地隐瞒自己的收入,而这些收入调查员很难掌握,不好评估,及时评估填报上去了,上级核实时,调查户多又不承认,反而被动。

4、记账补贴过低,影响记账户的积极性。由于对记账户的补助仍然延用多年前每月20元的标准,记账补贴与记账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出现了记账靠关系、凭面子的不正常现象。对调查户来讲,记账是一种负担,应付、瞒记、遗漏、数据不合乎逻辑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5、记账内容设计要求繁琐。一是计量单位不统一容易导致数据差错。一般食品和蔬菜计量单位用市斤,而煤炭、液化气又用公斤,记账户不容易记住,容易出错,调查员在编码、审核时一不留神就是一个数据差错。二是要求不同品种鲜菜分开记账增加记账户的工作负担和厌烦情绪。目前使用的程序里鲜菜类是一个编码,无论什么蔬菜汇总时九九归一,而在记账时又要分开记,我个人认为,我们主要为小康监测服务的县没这个必要。相反,因增加了记账户的不必要负担,也增加了记账户的抵触情绪,最终会影响记账质量。

6、辅助调查员的事业心也将影响数据质量。辅助调查员是做好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的重要纽带,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也将直接影响记账户的数据质量。事业心强的辅调员能全面掌握自己负责的记账户的基本情况,每次上门收记账本时,能认真检查收支账的规范性、齐全性,发现问题现场指导、及时改正;编码认真、准确,遇到可疑问题,及时核实纠正。相反,事业心差的辅调员很少与记账户谈心和沟通,记账本收过来了事,编码不认真,明显问题不处理,有时工作又不及时,必然会影响城镇住户调查工作和数据质量。

二、提高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方法探讨

1、搞好宣传教育是首要任务。住户调查的数据来源于记账户,因此,记账户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是做好调查工作的内因,是主要因素,所以要深入宣传《统计法》和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统计法》的内容,增强公民懂法、守法的观念,树立大局意识,为开展住户调查营造良好氛围,以提高记账户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记账内容规范、齐全、真实。因此,搞好宣传教育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首要任务。今年春节,我县利用赠送挂历对记账户进行《统计法》相关内容及住户调查目的意义作了广泛宣传,近期准备再搞一次《致调查户一封信》活动,来全面宣传,以提高记账户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

2、选聘高素质的辅助调查员是关键。高素质辅助调查员能全面掌握自己负责的记账户的基本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导到位。对部分有思想情绪的记账户,数据的可靠性关键在调查员指导、提醒、监督,因此,选聘高素质的辅助调查员是关键,(更多请你搜索:WWW.hAoword.COm)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外因。我县当初是聘用居委会人员兼辅助调查员,虽经多次培训,会议强调、会后交流,上门指导,但由于个人素质等原因,仍有一些居委会工作不太理想,有待进一步完善。

3、做好访户和对重点户跟踪工作。在访户过程中,除对调查户进行细心的业务辅导外,更要增进与调查户的感情交流。通过与调查户拉家常、交朋友,可以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就业及收入情况,对有遗漏的收支情况能够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定期不定期地对有个体经营户、休假职工、职业不稳定人员、离退休再就业情况的特殊家庭做重点跟踪、重点监控。对有额外收入的医生、教师等家庭要每月提醒其是否如实记账,一旦发现有漏记的,要在征得记账户同意的情况下及时补记上去。

4、换户工作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轮样本实施一两年后,家庭成员的收支情况可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年后的500户大样本的代表性也就发生变化了,换户时仍要在500户大样本中找原来收入靠近户往往已经出入很大,因此,一轮样本实施一两年后,换户工作要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5、争取上级领导和地方政府支持。

(1)在具体业务和提高调查户记账补贴标准等方面要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反映,争得省、市级领导形成共识,才能制定新的方法制度和统一的补贴标准。

(2)在争取经费及镇、社区关系协调等方面要争得地方政府的支持。首先,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加大对住户调查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调查经费,且把调查经费纳入正常年度财政预算,切实做到有钱调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考虑解决调查人员通信、交通补贴,提高辅助调查员的补助标准,尽最大努力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建议县政府把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纳入对县城关镇的年度目标考核,同时,镇也要把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纳入对各居民委员会的年度目标考核,这样,就可形成上下联动,争得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强有力的配合和支持来共同做好调查工作。

6、建立“三卡两审一考核”运行机制。为进一步增强城镇住户调查条线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不断夯实基础,全面提高城调数据质量,今年以来,我县创新举措,在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中积极推行“三卡两审一考核”机制,运行效果很好。“三卡”即建立三份信息卡片(城镇住户信息卡、城镇住户每月大笔收支及人口变动记录卡、记账户问题反馈卡);“两审”即强化辅助调查员和专业人员的两次审核工作(辅助调查员在收发账本时现场审,查出问题当场指正,编码时细审全部记账内容;县局专业人员录表前先行对每户记账本的收支和编码情况再审);“一考核”即县局专业人员对照考核办法,按月考核辅助调查员的工作绩效,年底总结表彰。城镇住户调查“三卡两审一考核”工作机制的建立,加大了对调查户的监控,随时动态掌握调查户的各种信息,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夯实城镇住户调查基础工作,推动城镇住户调查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浅谈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浅谈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抽样调查的实质主要是通过样本指标推算总体指标,产生一些误差是必然的;因此,样本的选择和抽取方法,对于抽样的推断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合理地评估样本数据既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在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对于抽样调查方法等工作比较重视,而对抽样样本的评估缺少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结合城镇住户调查统计工作,对城镇住户数据质量评估内容、标准和方法,提出浅薄的看法。

一、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制度

数据质量是住户调查工作的根本,而数据评估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为切实提高城镇住户调查能力、提高调查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各级调查队必须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制度,使得数据评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数据评估审核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数据质量评估标准

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评估以提高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科学性、代表性和真实性为主要目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城镇住户调查方法制度为依据,按照“科学、及时、可操作”的原则,高度关注城镇住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使得调查样本能够真实地反映城镇居民的总体结构,这是保证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起始环节。同时,调查数据能准确反映城镇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及一段趋势内城镇居民生活的变

化情况,这是城镇住户调查的根本任务,也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检验手段。

三、数据质量评估办法

(一)样本代表性评估

#样本代表性是住户调查工作的基础,样本结构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数据质量。一般情况下抽样的总体分布大部分是正态的或者接近于正态的,或者只要是抽样样本均值的分布呈正态的或者接近于正态分布的,就认为符合抽样理论要求,可以进行样本抽样,进行总体的推断,这是前提的条件;但是有一些总体分布非常不均匀,分布不合理,明显属于偏态。这主要是由于总体分布不均匀,或抽样方法不当,导致样本的分布不合理,或采取人为随机的方式抽取一定的比例时,很容易造成样本分布的系统偏差性。数据质量评估应首先检查各地是否按照城镇住户调查制度抽选和轮换样本。评估样本代表性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城镇住户大样本调查与常规调查样本的代表性评估;二是非正常换户后对新换户样本的代表性评估。评估时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⒈平均户规模及家庭类型的代表性。户规模与收支指标变动程度直接相关,要利用全面统计资料(人口普查、户籍统计、劳动工资等)和大样本调查资料进行样本的一致性分析,检查常规调查户中平均户规模及不同规模类型家庭的构成与总体是否一致。尤其要重视样本轮换及非正常换户前后平均户规模及家庭类型构成的变动情况。

⒉人口及就业结构的代表性。要利用全面统计资料和大样本调查资料,检查常规住户调查的家庭人口结构与总体是否一致,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行业、职业等构成与总体是否一致,就业人口、离退休人口的比例与总体是否一致。

⒊主要指标的计算。计算样本轮换及非正常换户前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家庭人口三项指标的平均值、方差、臵信区间和抽样误差。指标变动幅度较大的,要找出原因及解决办法。

(二)数据匹配性评估

进行数据匹配性评估时,应高度关注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内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加强对同一时期内相关数据和历史数据在宏观层面上的把握,强化数据匹配性评估。评估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加强指标内部的对比验证。一是进行城镇住户调查历史数据纵向比对,通过观察历史数据的变动规律,分析当期主要收支指标变动幅度与全省或全国数据相差是否在±3%范围内,重点对同比增幅(或降幅)较大的数据进行评估审核;二是对收支数据的平衡关系、收入增长幅度与支出增长幅度是否匹配、分项收入的增长趋势是否匹配等内部指标的对比验证。

⒉关注同一经济带的数据比对。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同一经济带的发展趋势存在可比性。比较主要收支指标的发展速度时,可结合所属同一经济地带其他地区的相同指标及其历史数据进行趋势比对。

⒊注重对衍生指标的分析。对恩格尔系数、平均消费倾向、基尼系数等重要衍生指标进行趋势分析,重点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是否能准确地反映本地经济发展趋势,和历史数据的走向是否衔接。要注意和同类型地区的相同指标进行比较,观察指标数值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三)数据协调性评估

数据的协调性评估遵循“科学、及时、可操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其他统计指标及相关部门的行政记录对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全面的协调性分析。进行数据协调性分析时,应加强对同一时期内相关统计专业数据、部门数据在宏观层面上的把握,强化数据协调性评估。评估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⒈重视与相关统计专业指标进行横向比对。住户收支数据应与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员工资、银行现金收入中城乡个体经营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水平和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并利用数据评估分析表提供的gdp、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城乡储蓄存款变动额、银行现金收入中城乡个体经营收入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估。住户调查中的职工人均工资及补贴收入要与劳动工资中的劳动者人均劳动报酬相比较。比较消费性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析变动幅度是否协调。

⒉加强与其他部门行政记录进行同期对比。如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收入要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社会养老保险支

出和人事局提供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比较。比较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个人所得税增幅的变动趋势是否协调等。

⒊规范协调性评估过程。进行协调性评估之前,要分析对比指标的定义、调查期、覆盖范围、口径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分析两者的差距及其产生原因。计算对比指标的同比增幅,观察指标数值与历史数据是否协调,结合当地出台的新政策、新规定,分析增幅差异的内在原因。

(四)多阶段数据评估

通过采用趋势分析、对比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相关指标分析、逻辑性评估、基础性评估等方法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从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做法:

1、在做好每月报表检查审核的同时,按照每季一小评、半年一大评的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对城镇住户调查专业数据质量进行认真细致地评估。

2、一季度和三季度末进行科室内评估。

3、半年和全年进行综合评估,邀请队领导,队综合、消价、限下商业等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对调查重要指标进行定性评估和定量分析,提高调查数据的科学性。

四、评估后数据的修正

若数据评估发现某地区数据质量存在不匹配、不协调现象,该地区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详细的分析说明报告,经上级核准以确定是否修正其年度(季度)数据。

1、原因的分析依据样本设计、抽样过程、开户情况、样本的重要指标代表性、较大异常值的影响、数据处理中误差等内容分析寻找原因。

2、数据的修正必须本着问题出在哪里修正哪里的原则进行。样本差距多少,调整多少;实地调查有误,要及时组织重新复查,解决漏报或错报的问题;对于属实的异常值,要做平滑处理,并作好台帐,以备检查。

3、对于收支指标变动较大的,国家局、总队、市队要求需要做出评估的,必须在要求时限内上报数据评估分析报告。对县(市)评估发现的数据问题,县(市)队不能予以详细的有说服性的评估分析,与发展趋势相违背的,市队将保留其原始数据作为历史资料,并核定出可比增幅,作为提供党政机关使用的资料。

第三篇:茹州队2014年度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茹州队2014年度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为提高我队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性,迎接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四季度数据质量抽查,住户调查科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自查工作,现将自查工作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记帐质量情况

(一)记帐真实。为杜绝日记帐本由基层调查员或他人代为记帐的现象,我科建立了严格的访户制度,从08年下半年开始对所有调查户进行了全面的入户核查,对发现的代记帐行为及时进行了批评和纠正。各调查员做到定时回访,写好访户记录,与住户建立良好关系,全面了解和及时更新住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和收入情况。经全面入户核查,我队100户调查对象现全部为调查户亲自记帐,基本上不存在有他人修改账本数据现象(个别帐户有时漏记每月的记帐补贴,基层调查员代为补上),账本所反映的为调查户日常真实的收入和生活开支。

(二)存在问题。虽然经过我队调查员多番入户指导和纠正,仍有不少调查户存在漏记、主观上故意不记某些收支的现象,给数据的统计造成了一定影响。如某些调查户主要是家庭的退休老人做记帐,每天只能记载自己早膳、买菜等零星开支,对儿女的日常开支和其他大笔家庭开销了解不多,造成消费支出不符合家庭实际情况。另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调查户出于个人隐私原因不愿公开真实的收入和大笔的开支。虽进行了多番辅导有所改善,但这些现象仍普遍存在,需继续对调查户予以指导和纠正,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二、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从2014年1月起,茹州城镇住户调查由调查队与当地统计局合作,整合两方优势资源,共同完成。市统计局在茹州市三个城区的大样本框中随机抽取调查样本户共260户,我队则按照摸底收入排序方法从市统计局的260个样本中等距抽出100户,保证样本户家庭收入层次分布平均,符合调查原则和要求。

因样本结构调整轮换、整顿调查户代记帐和样本户自身主观原因

不能记帐,现原100户样本已进行了一定程度换户调整,换户原则是先是请示区总队住户处,得到换户批准后在旧户所在社区的大样本框里物色新调查户,样本框里没有合适的、愿意记帐的住户则在附近严格按照另觅住户替代,新抽中户与原户在家庭规模、可支配收入、就业人口等方面尽量一致,减少新户对调查数据的影响,并将新旧户交替情况详细记录留底并汇报区总队城镇住户处。

现100户住户分布在全市三个城区38个社区,记帐情况较为稳定,基本不再需要换户。

三、数据检查及评估制度

按照《城镇住户专业统计调查工作运行规范考核评分标准》及队内规范化考核的各项具体要求,我科室建立了数据质量检查及评估制度,务求使数据更加真实、客观,反映出居民实际生活情况。

(一) 边录入边检查。调查员每月录入数据时,要细心检查居民记载的流水账,如发现有较大额收支、不正常收支等异常情况,及时与该调查户联系,了解原因,纠正因居民误解、住户家庭情况变动而导致的错误,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失实。

(二) 认真做好汇总对比。汇总审核时,注意评估与核查主要指标。如参照当地职工劳动工资、物价水平、城镇居民存款储蓄和货币收支、居民消费品零售额等数据,审核当月主要收支指标是否合理。如存在较大差异,及时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研究差异存在原因。

(三) 撰写分析说明。每月数据汇总后,及时将审核评估结果撰写成月度或季度评估分析,与月度数据一起,由科长和分管副队长审核签字后上报到区总队。若当月和累计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幅分别超15%和10%,特别撰写详细的分析评估说明,对具体原因予以分析,交由队长签字后上报。

2014-11-09

第四篇:对城镇住户调查方法制度的若干思考

对城镇住户调查方法制度的若干思考

城镇住户调查是通过抽选一部分城镇居民家庭,按月登记其家庭收支情况,来反映城镇居民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状况及其变化情况,为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研究人民生活、市场物价、货币流通、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大量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的一项统计调查。

自城镇住户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收入渠道和消费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家庭财富不断增加,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住户调查方法存在样本量总体偏小,样本分布不尽合理的缺点,另一方面,调查户对耗时劳神的日记账调查方式认为负担过重,导致配合程度下降,数据采集不能适应实际情况需要。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准确描述城镇居民生活现状,更好地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城镇住户调查中存在的客观问题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开展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以来,该项调查已经历了多次改革,调查内容从简单的“商品”和“服务”两大类,到“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八大类。由于调查内容越来越多,调查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住户调查数据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推断总体的可信度。

(一)抽样框的问题

1、抽样方案的限制,影响了样本的代表性。

由于调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同时受人员、经费等多方面条件所限,大多数市县的经常性调查户数,一般是地级市调查200-300户,县(县级市)100户左右。1998年城市住房改革以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城市建设的豪华别墅、高档小区,成为富人聚集地;另一方面,以经济单位为主体进行的大规模房屋开发建设,同行业集中居住的小区也很普遍,如电力、教育、银行、机关等住宅小区。如果按照方案进行操作,有的小区处于抽中区以外,漏掉某一群体,大样本中某些行业就会出现空白或比例偏低的现象。由于调查样本量总体偏小,样本分布不尽合理等方面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常性调查的科学性和代表性,还不能完全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

2、居民户数确定难,造成大样本抽样框的误差。

居民户数资料是编制大样本抽样框的基础资料,由于收集精确资料难度很大,因此,实际编制大样本抽样框的操作中,在抽取社区居委会时存在一定误差。其原因,一是所参照的人口普查资料,由于时间跨度长,时效性较差,与住户调查方案人口指标口径不一致,需要补充或修正;二是公安户籍部门年度的人口统计资料,对空挂户、户口不在本区的住户不掌握;特别是城市大量拆迁带来的空挂户,以及有些繁华地段的住宅,将一楼改为门面房,或由住宅改为他用(纯商业用房、办公用房等)的非住户。这些现实状况,使得在编制大样本抽样框时,无法对居民户数资料进行准确核实,收集到的户数资料偏差较大,造成大样本抽样抽样框的误差,导致抽选的调查样本不准确。

(二)大样本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调查培训工作难以到位。

现场调查是十分复杂的工作,它直接决定抽选样本的准确问题。近几年,市县调查队在组织大样本调查工作时,多数配备辅助调查员,由于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辅助调查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方法制度的理解程度不同,培训工作难以真正到位,执行起来难以避免人为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调查质量。

2、质量控制措施难以完善。

由于基层调查队人员少,调查工作量大,时间紧迫,在组织大样本调查时,对现场调查的监督和检查就特别重要。由于工作量大,部分地区只有调查员一人深入现场,既负责抽样工作,又承担入户访问和数据质量控制,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环节复杂,辅助调查员的责任心也有一定差别,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3、对不配合调查者难以约束。

城镇住户调查,相比之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大型普查,在群众中知名度不高,加之宣传工作不到位,住户调查工作对被调查者难以进行法律约束。在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操作时,对抽中户进行大样本调查填表时,如果受访者不配合,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调查能否成功、数据的真实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调查者自愿。

(三)经常性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1、经常性调查与大样本调查不合拍。

由于住房条件的改善、就业、孩子上学、二手房买卖等客观原因造成了居民居住地点改变,在大样本调查时该户是张三,落实经常性调查户时却住进了李四,物是人非。另有一些大样本调查时该户三说两说接受了调查,落实经常性调查户时,任凭调查员死磨硬泡也不愿记账。

2、调查户的“开户难”、“落实难”。

由于城镇居民对住户调查的认识不够,很多普通居民对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的目的意义不了解,第一次入户时要解释很久才能明白,就连一些领导也不了解城调队究竟是干什么的,更谈不上支持工作了。高收入户认为暴露家底,低收入户认为给他们解决不了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富怕窥视,穷怕麻烦”。经常性记账户有相当比例是通过社区和调查员反复做思想工作才接受记账任务的,上门后一次性就接受任务的比例相当低。同时,记账补贴低,难以体现调查户记账劳动的价值。每月20元钱的调查费与调查户付出的烦琐劳动相比微不足道,在工资收入和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过低的调查费用,难以激起调查户对这项工作的热情。

3、与调查户联系难,入户辅导记账难。

调查户(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调查户)不愿意调查员到他们家,一些调查户不愿与调查员见面,电话联系不是说忙,就是说不在家或不在单位(部分调查户可能确实情况如此)。在找不到人的情况下,调查员只能在电话上进行访户和辅导,电话访问辅导效果肯定没有面对面进行访问辅导好。有时对调查户的记账要求稍严一点,但调查户认为要求过高,就想打退堂鼓。收账本难,有的调查户每月要跑四五趟才能收到账本。

4、极端值对消费和支出数据影响很大。

由于经常性调查样本数量有限,极端值的影响就很大。对于200户经常性调查样本,如果一户某月有3万元的大笔收入出现,就会影响可支配收入人均上调50元左右,如果一户某月有数万元的购车等大笔支出,就会直接影响消费支出更大的波动。个别指标的设置不科学,如住房和汽车的买卖,同样是大额收支,买入住房不计入消费,但买入汽车却计入消费,卖出住房收入的增值部分可记入投资收入,卖汽车只能记入出售财物收入。因此,不管数据采集方法有多科学,大额收支等极端值的出现,使推断总体的准确性都要受到样本规模偏小的限制。

5、现行的核算方法使推断总体的可信度降低。

现行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的核算方法采用的是简单算术平均的方法,因此其科学性和合理性都存在一定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同居民家庭间收入差异悬殊较大,采用现行的简单算术平均法核算出的收入水平往往高于中等收入水平,一般高于平均水平的调查样本户约在40%,若有特殊高收入户情况出现达到平均水平的调查样本户将还会减少,有的只有30%左右,往往给人感觉其数据可信度差,有水分、缺少代表性。

二、对住户调查方法制度改进的方法与建议

(一)加强业务指导,加大宣传力度

1、集思广益地征集建议。

在每届大样本调查前,国家统计局及各级调查队应当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征求对方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组织专题研讨会或调查,收集各地大样本调查及经常性调查户开户、指导的成功经验和作法,为制定完善的大样本调查方案提供依据,指导各地开展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对调查工作的配合意识。

在组织大样本调查前,开展全国性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渠道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各地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宣传画、宣传栏、手机短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调查的宣传动员工作。工作的重点应面向抽中调查小区,争取让每一个调查对象都能了解调查的重要性,从而支持和配合这项工作。调查工作要与法律法规相配套,提高国家调查的权威性,增强居民对调查工作的配合意识。

(二)改进调查核算方法,完善指标评估体系

1、控制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它既是不可避免,又是可以控制在某一可接受范围之内的。在调查中,要对调查样本要做如下检验:一是用抽样误差检验法,计算抽样误差是否符合调查要求;二是用概率分布检验法,检验样本是否近似对称的正态分布,如近似正态分布,说明代表性较好;如呈偏态分布或峰度过陡过缓,说明代表性较差;三是利用调查指标与全面统计指标验证法,计算全体调查户平均每户家庭人口、就业人口、职工平均工资,就业结构、货币收入等指标同人口、劳动工资、购买力等全面统计数字及银行业务统计数字是否接近。

2、加强事后数据审核工作。

审核工作是统计调查事关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世界各国统计工作系统中都把数据审核作为对登记数据差错进行补救的重要措施。在统计调查水平为世界一流的加拿大国家统计工作系统中,非常重视应用统计方法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加拿大国家统计把审核定义为:“应用各种检查规则来辨别缺失、无效或不一致的记录;通过补救措施保证调查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有效性。”要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保持审核结果的科学性。目前国际统计实践中,普遍推广、应用的方法技术有:运用“聚集法”和“离群值检测”方法来审核数据;应用推理、均值、比率、等各种插补法进行校正无回答、无效、不一致性的数据;要加强对住户抽样调查实际的统计方法技术研究和培训工作,使大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上先进的方法技术。

3、改进现行指标核算方法

对现行指标核算方法进行改进,针对现行调查统计中出现的问题,可采用除去最高和最低收入极端户的汇总核算办法。在具体进行可支配收入核算时,首先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将5%的最高收入组和5%的最低收入组不参加汇总核算,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因极端户的高或低对总体指标的影响,提高指标数据的代表性。

4、完善指标评估体系

要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保持科学性、准确性,真正让该指标反映客观实际,完善指标的评估体系势在必行。应尽快完善并出台完整指标评估体系,以适应城市住户调查工作的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立完善指标评估体系。一是把该指标与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与居民家庭人口数、结合调查就业状况、负担系数等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并给出量化评价区间值;二是把该指标产生的源居民收支资料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情况与商品零售贸易统计方面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并给出量化评价区间值;三是结合历史资料把握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规律性及走势情况,用同期的居民消费指标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四是结合调查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与本地区的调资增资措施与范围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城镇居民可

支配收入指标在全面系统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对异常情况应运用科学可行的修正措施和方法进行修正,最终确认后正式上报或向社会公开发布。

(三)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和配合,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加强沟通,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小康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各级调查部门一定要把握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越来越受到领导和社会重视的良好势头,加强与政府的联系,从上到下,争得政府对住户调查工作的支持,把城镇住户调查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中,借助政府的臂力,为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保驾护航。

2、强化街道和社区的配合作用。

依靠政府的力量逐渐把调查户的落实和巩固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到基层政府,落实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去。政府把会开到街道办事处,开到社区,住户调查员要密切加强与他们的联系,督促他们按照要求作好工作,使整个调查工作在住户调查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强有力的配合和支持下,共同做好调查户工作。

3、提高记账补贴,体现记账劳动的价值。

适当提高调查人员、调查户各种形式的补贴,从经济角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目前给调查户每月的补贴是20元,平均每天0.67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众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对不少居民来说更是偏重于经济利益取向。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用公民义务去要求居民记账不太现实,特别是要求他们准确记账,可以说收效甚微。因此,必须从经济角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适当提高调查人员、调查户各种形式的补贴,提高调查人员辅导记账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居民记账劳动的价值,从而提高住户记账质量。

(四)提高综合素质,建立新型工作关系。

1、提高调查员的综合素质。

一名住户调查员不同于一般的机关工作人员,他还要以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身份面对各种调查户,住户调查工作的艰巨性,向调查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要应从了解人的心理变化、灵活处理调查中各种复杂的情况、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等方面加强学习。努力把自己塑造成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住户调查员。

2、建立“参与式”的工作关系。

要逐步把与调查人员、调查户的“感情”工作关系转变为“参与式”新型工作关系。这是今后住户调查工作的突破方向。任何调查工作从本质来讲都是脆弱的,它最终依赖各种积极的支持,不论统计调查拥有什么样的法律权限,最终都需要调查对象的配合。住户调查工作更是如此,现场登记数据的准确性是取决于调查人员、调查户的合作意愿。因此,创造一个调查人员、调查户支持调查工作的环境,是我们能否控制调查误差和保证整个调查工作成功的关键。由于一些辅助调查员、调查户不是城调系统行政直接管理对象,与他们的关系是一种调查业务聘请关系。因此,不可能依靠强硬的行政制度来加以约束。现代管理科学中有一种“人本论”思想。就是说,任何组织活动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受人支配的事物。人是“社会人”,要尊重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规律,要体现人社会的劳动价值。在组织管理中,要体现对人的“关心、尊重、服务”要求,从而提高人的主动参与性。从组织管理学角度来讲,城市调查的组织过程与企业管理具有“共性”,调查的对象是人,调查者是人。从“人本论”原理出发,创建一个调查人员、调查户有良好意愿配合支持的环境,就是要尊重、关心、服务调查人员、调查户,调动他们参与调查的意愿,建立“参与式”的工作关系。

3、对调查人员、调查户实行动态维护管理

要对调查人员、调查户实行动态维护管理,提高调查人员、调查户的整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结合样本轮换,每年更聘一些工作配合较差的调查人员,重新选聘思想先进、乐意从事抽样调查者为调查人员。同时,在坚持抽样调查科学性与实际操作可行性的原则下,调整无记账

能力的调查户。

第五篇:宜君县2014年三季度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评估报告

宜君县2014年前三季度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评估报告

我县2014年前三季度农村住户调查工作在市统计局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继续加强对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监控力度,有效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村住户调查方案》及有关规定,扎实开展农村住户调查工作,经县、乡镇统计员、农村辅助调查员及调查户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农村住户调查报表收集、录入、汇总、审核、分析、评估、上报工作。现将宜君县2014年前三季度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质量评估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7个点70户调查资料数据显示,今年我县前三季度农村住户调查期内现金收入达7890.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54.93%,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804.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13%,家庭经营收入为5051.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90%,期内现金支出为8606.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6%,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为3365.6元,同比增长36.98%,生活消费支出为4413.8元,同比增长24.13%。基本情况如下:

1、工资性收入增幅较大

工资性收入人均1804.4元,同比增加953.8元,增长112.13%。主要反映在本地域中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为1481.4元。占工资性收入的82.09%,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186元,同比增长77.64%。

由于近年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通村公路和新农村建设的修建,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人员增多,外出从业务工人员有大幅度的增长。另外乡村干部工资也不断走向正规化,工资也在不断的提高。今年在物价上涨等因素推动下,劳动就业报酬也相应增加。

二、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持续增长。 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主要组成部分,前三季度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5051.4元,占期内现金收入的64.02%,比上年同期增加883.9元,增长27.37%。其中第三季度出售农产品4113.8元,同比增长27.37%,为主要收入。第三产业现金收入为511.72元,同比下降143.75%。分析其家庭经营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样本轮换后,新样本点中从事第三产业的样本户比同期减少,导致第三产业收入的下降。2、三季度样本户中修缮、建造房屋的人较多,没有从事第三产业。

三、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的财产性人均现金收入为368.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8.2元增长104.21%。财产性收入由租金(包括农业机器)、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其它等指标构成,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没有发生大变化。

四、转移性收入增长平稳。人均转移性现金收入为66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9.2元增长26.42%。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领取最低生活保障及其来自政府的补贴、其它等等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得到落实,

五、4、生活消费支出受物价上涨影响,有所上涨。

前三季度在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1321.1元,占29.93%;衣着消费支出228.9元,占5.18%;居住消费支出1085元,

占24.58%;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231.7元,占5.24%;交通和通讯服务消费支出690.8元,占15.65%,同比增长82.85%。主要原因是近年通村公路的不断建设,农民外出的频率增多,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手机在农村也得到普及。

可以看出,食品、交通、通讯服务消费和居住消费比重大,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消费及衣着消费相对较少,这符合农村居民的生活规律。

六、生产费用支出增长平稳。

由于物价上涨,化肥、农药、地膜等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雇工工资均有小幅度上涨,前三季度生产费用支出3531.3元,同比增长15%。家庭经营费用支出3365.6元,增长36.98%。但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下降,降低73.72%。近年来由于惠农政策的补贴力度加大,购买力趋于饱和导致购买固定性资产支出减少。 七、结论

总之,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和认真评估,我县2014年前三季度数据是我县当前的实际现状,数据质量是能够反映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认为上半年数据可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