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数学教学中的“学”、“导”、“思”、“乐”|精美思维导图图片大全
 

数学教学中的“学”、“导”、“思”、“乐”|精美思维导图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19-06-13 04:25:29 影响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谁要领导好教育和教育的过程,谁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被认为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将引起教师、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亦将因此得到真正的尊重、提升和张扬。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学”、“导”、“思”、“乐”教学法是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行为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也就是教师为了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而进行的支持性、服务性、指导性的活动总和。但目前在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老化,教学内容相对偏深、偏窄、偏旧;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实施过程中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缺乏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动力;对学生的独立人格缺乏真正的尊重,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学中缺少平等、情感、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现行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大部分学生囿于传统的学习方法,缺乏创新、钻研意识。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
  因此,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创新的人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钻研性,“学”、“导”、“思”、“乐”教学法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学”、“导”、“思”、“乐”教学法的依据
  “学”、“导”、“思”、“乐”教学法指的是通过教师对“学案”的精心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着重抓好“导”,以“导”促“学”,从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此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分析问题而解决问题上来。在这过程中,师生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应有平等、融洽、生动的课堂气氛,努力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
  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学”、“导”、“思”、“乐”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萌发创新意识,建立自信心,增强求知欲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我们唯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四字教学法,才能让学生学得“活”,学得“乐”,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
  “学”、“导”、“思”、“乐”教学法的实践
  我们认为“学”、“导”、“思”、“乐”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导”,主体是学生如何“学”。这就需要教师能依据实际情况,客观地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每一堂课、每一章节都能结合实际,写好每一个“学案”,大胆改革现行的教材,因人施教,抓“中间”促“两头”,让尖子生“吃得饱”,让成绩差的同学每堂有收获。为此作了下列探索:
  写好“学”案,让学生提前知晓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课程,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设计,课堂设计的各环节都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
  1、构建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观下的教学目标必须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的协调和全面发展。如知识目标就是要根据大纲的认知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应用”什么等具体目标;能力目标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识记、阅读、模仿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自学能力;情感目标即为个性品质目标,它的设置是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到一个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样重要的高度。此外,素质教育还特别要求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要求教师在写学案时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充分挖掘教材,广泛了解学生。
  2、构建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② 改封闭型题目为开放型或半开放性型题目,多给学生提供猜想的机会。③改封闭型题目为探索性题目,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④抓好类比能力的培养,为猜想提供依据。⑤重视运用其它学科知识解决数学题。⑥重视多学科的沟通。
  在写好学案以后,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先预习新课知识,做好课后练习,再把不懂的问题留到课堂中。从而让学生先知本堂课的内容,后轻松学习。
  如何引“导”,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是指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主动对教与学的程序以及工具、方法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操作对策系统。这种教学策略往往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是独特的、新颖的。为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培养学习数学应有的态度与行为,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关键。
  1、激发主动提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部份是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增强问题意识,注意给学生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很多,前苏联M.N马赫穆托夫提出了创设问题情境的8种方式:①使学生面临亟待加以理论解释的现象和事实;②利用学生完成实践性作业来产生问题情境;③布置旨在解释现象或寻找实际运用该现象的途径的问题性作业;④激发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即让他们遇到关于这些事实的日常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⑤提出假想,概述问题并对结论进行检验;⑥激发学生比较和对照,由此引起问题情境;⑦让学生对比已知事实和新事实,并独立作出概括;⑧组织科学联系。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值得注意:一是问题要紧扣数学教学目标;二是问题要有思维训练价值,特别是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的创造性思维;三是问题要有层次,既要符合任务分析的要求,又有学生间的差异性;四是问题表述要清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