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金嗓仙音唱戏魂_藤县问仙公唱戏
 

金嗓仙音唱戏魂_藤县问仙公唱戏

发布时间:2019-06-16 04:09:18 影响了:

  “花开四季皆应景,俱是天生地造成……春季里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好心情;桃花艳,梨花浓,杏花茂盛,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花为媒》主演徐金仙的演唱清丽纯正,洪亮细腻,收放自如,腔由情出,以情带声,赢得了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河北大戏院的一场戏剧晚会后,我在后台第一次见到了这位梅花奖获得者、评剧新派传人——徐金仙。透过脸谱的油彩,我依旧能够感受到她由内到外散发出的一种端庄淑美的气质。是的,她是一位极富亲和力的女士。我们的话题自然从戏剧聊起。她思维清晰,面带微笑,有时娓娓道来,有时又假以手势动作演示,对于戏剧的痴情溢于言表,令我深受感染。
  情注舞台 传承新派
  徐金仙,她出生在冀中平原容城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对少年时期的徐金仙来说,看戏就是她最大的爱好和享受,十里八乡来了戏班子,都跑去一解戏瘾。也正是从那时,戏剧的种子埋入了她的生命之中,并且决定了她今后的命运。
  1982年徐金仙考入河北省艺校,她全身心地投入到评剧表演艺术中去,认真学戏,刻苦练功,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艺术苗子。毕业后,她分配到“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开始了自己的舞台生涯,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已有20余年。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滋养,也要有老师的教导。”徐金仙认真地说,“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得到两代评剧艺人的传道授业,才有我今天的艺术成就。”1995年,她拜评剧表演艺术家、全国“二度梅”得主刘秀荣为师,得其言传身教,受益匪浅。1996年,又有机会结识了评剧大师、新派创始人新凤霞老师,深得老人家的喜爱,在从艺做人多方面得到老人的谆谆教诲。
  “一个好的艺人就要做金嗓子。”徐金仙说,“自己一直记着前辈新凤霞的这句话,练就一副金嗓子就是我的追求。”她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天赋的灵感悟性,不仅虚心向前辈艺人虚心请教,有时候还去“偷”艺,暗地较劲用功。为学好戏、演好戏,她经常在家里面对各路名家视频,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等各个方面都反复看、反复听,不断琢磨、思考。她潜隐在戏中,既力求模仿得形似,更要神似,吸收融汇各个流派的精华特色,为我所用。她不断丰富着唱腔和舞台表演,不仅工花旦、闺门旦,还兼演青衣,在磨砺中迅速成长为一个“角儿”。
  辛勤的汗水换来丰硕的回报。从艺以来,徐金仙塑造了许多迥然不同、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有杨三姐、杜十娘、张五可、刘巧儿等传统剧目中的人物,也有新编古装剧《胡风汉月》中的蔡文姬。她的表演既有新派传统的艺术魅力,又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其演出足迹遍及河北城乡、大江南北,还远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成为评戏新派再传弟子的代表。
  文心雕戏超越梦想
  “想当年不曾做皇宫的冤鬼,今夜晚却死在亲生儿子杀人杯。老昏王把我的青春毁,小暴君替我掘坟堆。茫茫大地容不下我一女流辈,这天理良心孽缘因果该问谁?”这是徐金仙演出的《冷月香魂》中冯香罗临终前的唱腔。“想当年不曾做”六个字旋律慢而平稳,演员干唱,当唱到后半句时,力度加强,速度加快,一气呵成。1998年,徐金仙凭借主演此剧参加河北省第五届戏剧节,荣获表演一等奖。此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国评剧节表演一等奖,中国映山红民间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徐金仙说,做人要静气,演戏要霸气,在舞台上必须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劲。参加梅花奖大赛,要求演员在三小时内演出三场戏,分别扮演三个角色,每场间隔十分钟。这是体力与功力的综合考验。她先演现代戏《心灵的呼唤》,再演《胡风汉月》选场,最后反串宝玉唱“哭灵”一场。由现代戏换古装戏,由喜剧变悲剧,由多角色变独角戏,且没有请乐队,仅凭伴奏带演出。徐金仙说:“那天,我如有神助,反串宝玉在进京前我连排了四场都没能跟上伴奏,赛前最后一刻,居然跟伴奏天衣无缝对上了。”这让她自信心大涨,演出一场比一场精彩。在不允许鼓掌喝彩的比赛现场,她赢得了20多位评委一致喝彩。
  “我拿过各种奖项,但决定一个演员艺术生命的不是这些奖项,而是自身的文化底蕴。”谈起这些演艺成就,徐金仙十分平静,她认为,“作为艺人,必须从发展评剧的高度来提升自身的修养。”
  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每一位舞台艺术形象身上她都倾注了深沉的情感和心血。一方面,徐金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是用心灵在演唱,是用生命的激情在演唱。另一方面,她把头埋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著作里面,在演戏间隙,她坚持阅读了许多古典文学名著,从中汲取营养,体验人生悲喜、爱恨、美丑,再把读书心得带到了戏剧的舞台上。比如,在饰演杜十娘时,她认真阅读原著,反复揣摩人物情感,懂得了杜十娘是一个经过世事沧桑,受过感情波折,做过爱情幻梦的艺妓:同样她有美丽的心灵和丰富的感情世界。所以,她认真设计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由形、神、意三个方面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品质和身份出发,反映出观众心理的褒贬爱憎。
  唱响评戏绝不塌腰
  “在日益开放和多元化的今天,观众审美趣味也在提高,传统戏剧面临尴尬。”徐金仙始终认为:“跟其他剧种相比,评剧在全国的影响力还不够,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尤其要发挥评剧演出现代戏的长处。”这些年来,现代戏在徐金仙的演出剧目里面占有了很大的戏份,比如:《红叶》、《心灵的呼唤》、《七品村官》、《灯魂》等,都深为戏迷观众所喜爱。因此,业界有人说她很适合演现代戏,而徐金仙不这样认为,没有了脸谱、古装等道具帮衬,一个演员表演功力的优缺点让人一览无余,不下苦功是无法演好的。为了评剧的未来,她没有退路。
  “艺术要跟时代同步,不然就要被淘汰。好在评剧有表演现代戏的传统,适应力比较强,也容易让人接受。”徐金仙说,“我希望自己表演的评剧不失传统,还符合人物、故事,在新时代赋予新内容。”
  徐金仙坚持走的一条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的艺术之路,在叙述方式、音乐创作、唱腔设计、形体动作、舞台设计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现代戏《灯魂》以石家庄“三年大变样”为背景,描写了一位八十六岁宫灯老人的人生故事。徐金仙在演出时,多数唱段采用传统唱腔,跟人物身份相契合,深得老戏迷们的喜爱。而在《红叶》里扮演王瑛时,她为了使观众与剧中人之间心灵和心灵的碰撞,产生情感共鸣,除评剧唱腔外,穿插了四川民乐,强化地域色彩,又让两者相互映衬,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令人欣喜的成果,得来不易。为了传播评剧文化,每有年轻演员和戏迷向她请教,她不论演出多忙多累,都认真说戏教唱:在舞台上即使是在戏里只饰演一个不起眼的小丫鬟,也要想尽办法将角色塑造得有声有色,使其别有一番风味。不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因为徐金仙的内心有一份对评剧割舍不断的那份挚爱,有对评剧事业牵肠挂肚的那份责任感。无论什么情况,都能够随时全神贯注投入到演出当中。她不想对不起观众,只想让大家听最好的评剧。这既是理智与情感所系,也是她所追求的戏魂。
  如今,功成名就的徐金仙已挑起剧团大梁,她的戏在国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让她更感到有责任把评剧发扬光大,绝不能让评戏在自己身上塌腰。采访最后,她告诉我,适逢文化产业发展大好机遇,自己现在更多关心的是评戏的传承与发展上,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想趁现在有精力,多为评剧事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把评剧推到一个更辉煌的高峰。
  (责编:孙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