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谈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
 

[谈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5:44 影响了:

  摘要: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多种多样,画面精美,富有童趣,或展示人物形象,或体现文章内容……很好地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是一种用之便捷的课程资源。但在如今的一些课堂教学中,这些插图却受到了忽视。本文旨在阐述插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运用,以便提升插图这一课堂资源的效能,使其精彩能得以充分展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插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46-02
  近来,在网上浏览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怀念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文章很简短,但是却图文并茂,收集了作者读小学时语文课本上的一些插图,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文中说“小时候的课本插图给人一种很朴实自然的感觉,插图里关于勤俭节约、诚实善良的故事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由此可知,课本中的插图对作者的影响之远,作者对课本插图的印象之深。由这篇文章想到如今的语文教学对课文中插图价值的使用现状。诚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教学手段是越来越丰富多样,尤其是多媒体的介入,更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这使得教者对文中插图价值变得漠然,更有甚者,竟然完全忽视,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极其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插图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是一项重要资源,如不加以利用,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一大浪费。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巧用插图,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借插图引起阅读兴趣
  相对于文字来说,年龄较小的儿童对于具体可感的彩图会兴致勃勃,对画面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插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如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一课中可运用插图导入,引导学生看图设问:“这个头戴礼帽、高鼻子的外国人是谁啊,他在这些美丽的花草、漂亮的昆虫跟前干什么呢?”由于图上的人物形象对于中国人来说富有新奇感,教师由此一问,学生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期待,不熟悉课文的学生会兴趣盎然的去看课文,而熟悉课文的学生也会进一步思考其原因,在思考中慢慢悟出课文的内容,感受到达尔文这个有趣的发现以及他观察的细致。
  一节语文课如何导入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会关系到整节课的成功与否。如在课始巧用插图,因势利导,定能引人入胜。五年级上册中《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课文配有4幅插图,均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可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引发学生遐想、议论:这是一块怎样的奇石?它是怎么形成的?读过课文的学生可能还会这样想:滴水真的会有这样大的力量吗?它又是如何做到的呢?以此图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这样,接下来的深入悟读将会水到渠成。
  二、借插图激发创作热情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语文的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的技巧,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灵性与创造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伊索寓言》中的一则寓言——《牧童和狼》中写了一贯说谎的牧童喊破喉咙,也没有村民前来帮忙。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先观察课文的插图,深深体会出牧童那恐惧的心理。接着老师问:“当凶恶的狼真的来了时,却没有人前来帮助这个吓坏了的牧童,你能写出牧童此刻的心理吗?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继而让学生扮演小作者的角色去续写这个故事。此时此刻,心灵的感悟取代了理性的分析,学生写出的语句都能表达出对寓言寓意的深刻理解。
  充满童趣的插图尤其能引起小学生的参与热情,《青蛙看海》中的几幅插图生动活泼,老师在课尾指导学生观察第三幅图:“跳上山顶的青蛙和松鼠是多么开心啊,看它们的笑容多甜哪!谁能说一说,它们俩会在山顶上说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表述清新怡人,有的以青蛙的口气说:“哎呀,大海真的是一望无边啊,真是太美啦!”“小松鼠,谢谢你带我来看大海,海水真蓝啊!”有的模仿小松鼠的语气:“你看,小青蛙,我说你一定能看到大海吧!”……在这里,画图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三、借插图诱发想象空间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而也有人说“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一名教师是深深懂得想象力对于学生的重要的,愿意给学生一对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尽情地飞翔。而小学语文课文中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为他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想法引导学生去推想图中未出现的内容。如教学《大禹治水》时,观察画面,想象大禹的儿子会跟他的妈妈说些什么呢?大禹的心中又是怎么想的呢?能从大禹的神情中体会他治水的决心,从他的儿子伸出的小手中想到对父亲的思念。
  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可要求学生透过画面想象隐含画面背后的内涵,使画面人物能够动起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在教学《嫦娥奔月》时,让学生欣赏文中画面,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画面中的服饰美、夜空美等等进而体会到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心灵美。在此基础上,师问:“你能想象在冷清的月宫里嫦娥是怎么生活的吗?她又是怎么想的呢?”通过这样的问来诱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进一步走入人物的内心,感受嫦娥舍己为民的高尚情操。
  四、借插图感染纯真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如教学《艾滋病小斗士》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恩科西?”生描述:“他已经奄奄一息了。”“骨瘦如柴。”“没有什么力气了。”……师追问:“想一想,你能从他淡淡的微笑中体会到什么呢?”“他为什么能够神情镇定、坦然?”通过指导看图,使学生感受到小斗士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以及关心其他病人的可贵品质。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阅读、体会,对文本的解读就显得深刻多了。
  小学生纯真的心灵就如同一张白纸,作为教者,应给他们抹上亮丽的色彩,教给他们友爱、尊敬、美好……在《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中,引导学生看图体会盲婆婆脸上的表情:“她的眼睛都看不见了,为什么还会这么高兴呢?”从而能感受到盲婆婆的快乐,由此也体会到“我”给予的快乐。《一株紫丁香》中的画面亲切,简单易懂,在看图的同时设问:“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呀?”“你有什么歌要唱给老师听啊?”让学生能由衷地抒发出对老师的爱,也可引申出对亲人、对同学的爱。
  “苏教版小学语言教材图文并茂的构想,不但起到了美化教材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架设了一条整合多种信息、模块输入的‘绿色通道’”。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插图或拍摄或绘画,它们新颖精美,富有情趣。作为教师,我们应很好地利用好插图这一教学资源,千万不要冷落它,应充分挖掘它的作用,让课文插图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起上画龙点睛的妙用!
  参考文献:
  [1]高林生.新思维新策略[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