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_历史文化名楼十谈
 

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_历史文化名楼十谈

发布时间:2019-06-25 04:07:14 影响了:

  岳阳楼  岳阳楼矗立于湖南岳阳古西门城头,临八百里洞庭,瞰万里长江,气势雄伟,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建造年代最早。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在《书岳阳楼图后》中说:“江汉间多层楼杰阁,而岳阳为最”。由于历史的原因,黄鹤楼、滕王阁都已不复存在,而岳阳楼却一直以它雄伟古朴的风貌屹立于世。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历史原貌的文物古迹。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肇自汉晋,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鲁肃在东汉马援所筑巴丘邸阁城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并于城西门上建谯楼,用以训练和检阅水军,城西门谯楼即今岳阳楼的前身。
  岳阳楼兴于唐,盛于宋,一代代沿袭。传承至今,历经由军事楼城门楼观赏楼的演变。唐代以后岳阳楼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雅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巴陵城此时已称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最早吟咏岳阳楼的是南朝刘宋颜廷之。他自始安郡离任赴京都,途经岳阳时,写下了《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南朝梁元帝肖绎过巴陵,在《赴荆州泊三江口诗》中描写岳阳楼前的景状是:“水际含天色,虹光入浪浮”、“丛林多故社,单戌有危搂。”
  唐代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鼎盛时期,诗坛巨子,风邀云集,接踵而来。唐开元中书令张说“每与才士登楼赋诗,自尔名著。”张九龄、孟浩然吟唱在前,李白、杜甫、贾至啸嗷在后,继而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韩愈、李商隐联袂登楼,酬答唱和。其中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呈张丞相》);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白居易的“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岳阳楼》);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皆为千古绝唱。
  岳阳楼真正闻名于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之后。滕子京曾任环庆路都部署兼庆州知州,后因被人诬告,于庆历四年(1044年)被贬为岳州知州。“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在其《岳阳楼记》的序中赞扬了滕子京的才干和政绩。文武兼备的滕子京,对山水名胜颇有见地。他认为“天下郡国,非有山水环异者不为胜,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他曾赞叹:“君山,洞庭湖杰杰然为天下之特胜”,只可惜原有楼台不甚壮观,不能尽显江山之美。遂于庆历五年(1045年),开始重修岳阳楼。这一举措,得到当地民众的极力支持。一年后,楼台落成,他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填词《临江仙·巴陵》一首:“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水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楼修成后,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从唐代众多诗文中精选76首请当朝名笔刻于栋梁间。
  其后,滕子京又于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十五日,写了一封《与范经略求记书》,又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派人一并送到他的朋友——当时的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手上,请他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接到书信后,精神大振,奋笔疾书,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全文360余字,字字珠玑,文情并茂,内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气势之磅礴,语气之铿锵,可谓匠心独具,堪称绝笔。
  岁月沧桑,岳阳楼数遭兵燹水患,屡圯屡修,有史可查的就达30余次。封建时代的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岳州知府张德容拨茶厘税收及地方捐款进行的,这次大修后的建筑格局一直保持至今。
  关于唐以前岳阳楼建筑的结构、形状,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仅能从古人诗文中去揣摩。但是宋以后保存下来的文史资料和一些绘画作品却给我们描绘出了这座千古名楼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雄奇形貌。宋代,即有画家(佚名)绘制的《岳阳楼图》存世:其楼建于高大的城墙之上,城墙的洞门之外,有单层四方小亭凭湖而立,城墙之上,是两个多柱的、结构复杂的小亭,小亭之后为四方、三层飞檐的岳阳楼。这是岳阳楼存世的最早的结构、形象图。元至正七年(1347年),画家夏永画过一幅岳阳楼扇面图,细致地刻画了岳阳楼的外貌:楼建于城墙之上,二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龙吻脊饰,饯脊上饰蹲兽五个,屋顶以六攒六拱相托,二楼设门窗,回廊环绕,一楼四周建有突轩,整个建筑布局严谨,楼形壮观。明万历年间文人王昕著《三才图会》,记载了岳阳楼的形制:“岳阳楼,其制三层,四面突轩;状如十字,面各二溜水,今制,架三檐,高四丈五尺。”可知明楼与元楼在形制、结构上是大体一致的。明末画家安正文所绘《岳阳楼图》中,楼身为:正六棱柱形,二层三檐,盔形楼顶,上置宝瓶,脊饰蹲兽,翘首的起翘较前代略高,形制较宋、元略有变化。清康熙年间,画家龚贤也绘有《岳阳楼图》,图中岳阳楼在结构上较前代要简单。清嘉庆九年(1804年)《巴陵县志》刊载的《岳阳楼君山图》中,岳阳楼形制则已恢复如元、明。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后的岳阳楼,楼身为全木结构,三层三檐小顶呈盔甲形,高19米多,檐面盖琉璃瓦,脊饰讲究,顶置宝瓶,中间四根楠木大金柱直顶三楼普柏枋,承荷楼体大部分重量。二楼设回廊,三楼檐间为如意斗拱,这种拱而复翘的头盔式屋顶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整个楼阁结构严谨,工艺精巧,造形庄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拨款修葺岳阳楼。1983~1984年,拨款135万元,对岳阳楼主楼与三醉亭、仙梅亭进行落架大修。完整地保持了清光绪六年(1880年)最后一次重修后的建筑格局与风格。这次大修,旧楼大部分构件凡能用的都留用。为了稳固楼基,浇铸了钢筋混凝土地梁,台基增高了60厘米。整个建筑为纯木构造,并作了防蚁技术处理。二楼游廊空间也相应增加了10厘米。现存的岳阳楼即为1984年落架大修后的形制。构造古朴独特,气势恢宏凝重。主楼台基宽17.24米,进深14.54米,高0.65米;楼高19.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式纯木结构。整个楼字由四根直径46厘米的楠木金柱、12根木廊柱和24根木檐柱支撑,柱上架梁,梁上立柱,全部采用插榫法构造。三层楼设置、装饰风格各异,各层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十余幅。一楼、二楼各嵌一幅《岳阳楼记》雕屏。三楼所嵌雕屏为毛泽东同志手书唐杜甫《登岳阳楼》诗,笔意奔放,雄健隽永,不失为艺术珍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