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关于初中科学课堂的课题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关于初中科学课堂的课题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6-26 03:54:45 影响了:

  【摘要】科学学科包涵了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内容,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耗时多,收效少的问题,部分课堂教学效率明显低下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注重科学实验教学、创设探究教学情境等方面阐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科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5-02
  在新课程科学课堂教学实施中,表现出了一些误区,教师盲目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对教材处理随意性较大,盲目提高难度,不能用很好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思维屏障,课堂仍停在教师口述,学生听的原始状况。以课件代替实验,注重活动设计,忽视实践活动到底要学生干什么,观察什么,分析什么。忽视双基落实,所有这些表现都集中反映出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长此以往,危害是显而易见,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一味追求学生的积极参与,淡化教师的点拨引导
  场景 这是七年级上第六章第一节《动物的主要类群》的新课。教师的引言:我布置以小组为单位查资料,研究一类动物,今天每一组同学都带来了他们准备的材料,与大家共同分享。随后学生一组一组派人汇报自己组的学习成果,他们有的展示精美的图片,有的播放录像,还有的把他们研究的动物编排成小品,其间,其它组的成员可以就该小组研究的动物提问。在学生自选菜单式的学习中,教师一直微笑着,倾听着,眉宇间写满了自豪。
  分析 “形似”:学生经历了分析、选择资料的过程,他们把自己的成果与同学共享,使教学成为整个群体的集体活动。教师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自己则退到了幕后。“非神似”:课堂上,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选,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学生参与积极,但参与的有效性不够。教师没有及时把握火候,进行智慧启迪、思维点拨。新课程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否则,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混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2.过分依赖“漂亮”的课件教学,轻视本真的实验教学
  场景 这节公开课上的是八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磁现象》,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一一展示各种形状的磁体、磁感线分布、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等等,仅幻灯片就达三十几张。在频繁的切换中,学生倍感新奇、刺激。展示结束后,电脑关闭,黑板空白。
  分析 “形似”: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在瞬间展示大量突破时空局限的生动资料,把学生引入到一个崭新的教学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非神似”: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了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上述场景中,学生被动地跟着屏幕画面,没有时间思考,导致学生对知识“消化不良”,更谈不上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培养。
  3.过多注重形式的激励性评价,削弱课堂的评价功能
  场景 这是九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杠杆》的展示课。教师提问:“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有哪些?”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后,教师说:“讲得太好了!”紧跟着另一个学生又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
  分析 “形似”: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享受成功,从而使他们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非神似”:不管是否值得表扬,一概都给予“激励”。回答好的学生得到表扬,回答不好的学生也能得到老师翘起的大拇指,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试想一想,经常处于被表扬环境中的人,“表扬”还能带来多少激动?还能够激发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吗?
  面对以上种种“形似而非神似”的现象,我们开始思索,这些热闹场景的背后缺少了什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出彩?我们唯有加强自身学习,理解内涵,理清关系。处理好学生参与的关系,我认为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二、初中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探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高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的“发展”。
  1.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
  以问题为导向,驱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讲授九年级上第一章《重要的酸》这节内容时,根据反应规律多、必须记忆的多、实际运用的多、题型变化多的特点,我设计了渐进式的教学,分散难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通过实验和图片讲授盐酸的性质,针对氯离子的检验这个难点,开始一系列的实验,当我做某无色溶液(碳酸钠)与硝酸银反应变浑浊时,故意问学生这无色未知溶液里有没有氯离子,这时会有些同学答有,有个别的反应快的答没有,这也说明学生还没真得弄清楚,我先不回答,让实验来说明问题。学生发现加入稀硝酸浑浊消失,这时学生才有点清楚为什么要加稀硝酸的目的。接着再做一个无色未知溶液(氯化钠溶液),再在加入稀硝酸前问学生有没有氯离子,大多数学生会回答不一定了。最后加提一个问题如何检验自来水中是否有氯离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来操作,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印象,使这个难点能在课堂上就被消化掉、被掌握。
  2.注重科学实验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确立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的教学思想,以独特的直观性、形象性及新颖的多变性,能深深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实验教学对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离开了实验教学,科学教学只是“空中楼阁”,也会把原本生动丰富的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多媒体是辅助教学,它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起辅助和促进作用。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用多媒体制作代替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因为实验的结果是实实在在客观存在的,而课件制作可随意改变实验条件或结果,运用课件实验的可信度会大大降低。因此,能实验的决不能用课件代替,不然就失去了实验的作用。但内容中的虚拟、假设、想象和空间思维,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这时就必须借助电教多媒体的优势来辅助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3.创设探究教学情境,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有效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所以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七年级下第二章《空气的成分》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增加了一个活动:“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及含量”。学生按照我的要求,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及变浑浊的快慢,分小组进行探究。结果各小组汇报探究情况时,均回答石灰水和未通入时一样没有什么变化。教室里顿时显得有些乱,他们议论纷纷。我不慌不忙地走上讲台,说:“请安静下来,现在我们来探究一下,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猜想。学生提出了“瓶中盛的可能不是澄清石灰水!”“可能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可能我们通入的空气太少!”等三种猜测。前两种猜测,学生很快就用事实和实验推翻了。对第三种猜测,我先提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多通入空气呢?”有学生提出用打气筒,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打气筒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实验。不一会儿,澄清石灰水就变浑浊了,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上述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和对策,加强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确立一个有效的观念,学生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听课的效果,而听课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课堂教学是否真正体现了“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学会什么,学生还要什么”,也即是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围绕学生来展开的。只有课堂教学针对性明确了,我们才能针对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要求等的不同,采取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耀村 初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2]郑长龙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素材开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项红专《中学科学探究教学的策略与艺术》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