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施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9:08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8-0149-02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就是要在一种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中,给语文课注入人性美和人情魅力,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让学生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感美和文体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这才是中学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的方法和最终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 情感 语感 美感
  近几年新课标后,它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语文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不过这样热闹的语文课堂的背后也不容忽视有许多问题的存在,如思想上的,教学中的,考试形式方面的等等,不少语文课也渐渐偏离正确的轨道,渐渐淡漠语文的味道,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上语文课了。实际上,我认为语文教学,主要就是要在一种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中,给语文课注入人性美和人情魅力,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让学生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感美和文体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这才是中学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的方法和最终目标。
  一、培养情感
  虽然,文章本身不是无情物,但是语文课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不可能天生有激情,更不可能面对所有的文字都产生强烈的情感。换言之,学生的激情是需要培养才能出来的,而不只是被利用的。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饱含激情,找准课文和学生的情感点,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无阻的桥梁,引导和促成这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鸣。古人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一些名篇佳作,往往饱蘸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乃至生命。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要体味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眷念与不舍之情,首先自己就应该要喜欢郁达夫笔下的秋。就算是一些非情感性的文章,其中也散布着很多的情感点,因为作者写作时必定在其中浸透着自己的爱憎情感。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母语及其文化”的熏陶感染中去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观、价值观,而不是无限制地去扩展教学内容乃至忽视了学科特点,把语文当成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大杂烩。因为这毕竟是在语文课堂上体现人文教育,而不是在给学生上思想政治课。正如一句俗话说的那样,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不行的,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无限扩大化也是万万不行的。
  二、培养美感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典范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精神美和语言美等各方面,有丰厚的审美内涵。但是,教材最重要的归属者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所以,教师应运用独特的视角,在教学上对不同的课程要有不同的设计,以开放性和创新性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出发,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使每个教学环节和片段都充溢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突破知识体系的束缚,从而焕发出每位学生所特有的灵气和才情,让语文课返朴归真,避免表面上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却一无所获的倾向,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充满美感的有味道的课程。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色下的荷塘以及荷塘上的月色,两者所形成的特有的意境和美感必须要让学生反复体会并接受。在语文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师生双方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师要教得神采飞扬,学生要学得兴高采烈。当然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自己努力尝试去解决问题,这才是最为理想的教学境界。
  三、培养语感
  语文课堂上,所谓体现出语感,就是老师要教出对语言的敏感,包括对文体、语体和字、词、句等的敏感。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的字面义读出蕴涵在其中的情境义、深层义和象征义。然而这三者之间,教出对字、词、句的敏感能力又是最基础最核心的。当然,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而不是靠分析出来的。所谓“读好了,什么都在其中”。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披文入情,充分地触摸语言,感受语言,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
  品味语言,教出语感,“读”字当先。虽然语言品味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比较不同句式,故意遗漏重点词语,抓关键词理解,甚至还有现场表演等,都能使学生格外关注重点词句,加深体会。但是没有朗读的参与,只一味地去“品”,学生往往找不到语言的感觉,文字的妙处也不会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迹。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主要是靠读出来的。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此外,语文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选择课文的精湛词句与其相近词句进行比较,仔细解析它们在一定语境中的意义、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对于帮助学生提高比较、推敲、感悟和锤炼语言的能力,增强教学境界的艺术美,浓郁课堂教学的“语文味”都十分有利。
  四、注重师生互动
  新课标从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高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参与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反对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作法;提倡教师如同导演,组织设计好各种教学情境,为学生发挥才能、展现自我提供平台,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才能最终达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例如:就现代文教学而言,教师示范讲解一篇文章,其它的篇目可以考虑由学生分组自主学习和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发言交流学习体会,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文言文教学,难度在字词句的理解,学习一篇课文,先分段分任务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讨论,接着由一个同学代表本组将本段的内容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可当面质疑,诠释不清楚的或错误的地方再由老师来补充更正;而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给学生的作文打分但不写评语,接着分组交叉阅读同学的作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打分的提示给每一篇作文写出评语,然后选出最好的作文在班上范读,再请其他的同学对他进行适当的再点评。这样,以组为单位,开展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热烈地讨论小说的形象、品味散文的意境、诵读优美的诗歌、演绎戏剧的场景等的方法,就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同时也能体会到紧张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份喜悦。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不也正符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方法吗?
  五、适当使用多媒体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当的、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有效的培养更多的人才。首先,借助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语文课中借助多媒体来导入新课,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材吸引着,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学紧凑,过渡自然,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多彩生动的画面,学生乐意去思考、去研究、去征服。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从这里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三,多媒体语文教学能不受时空的限制,随着课的需要和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时都可以以各种形态展示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教学。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言无尽,语不止。但归根结底,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课的最高境界不是课本身,而是人。所以,语文课就是要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共同解决主要是来自于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能适当借助多媒体以最大限度地放大教学容量、激活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并且整堂课能够至始至终把所有学生在这节课中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和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结点的人文学科。
  参考文献:
  [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
  [2]梅宝树.《艺术与美学——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曹明海.《语文教育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4]《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