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土地合作社”,让崇州农业重获生机] 新型农村土地合作社
 

[“土地合作社”,让崇州农业重获生机] 新型农村土地合作社

发布时间:2019-06-27 04:10:36 影响了:

  近年,由于农村劳动力紧缺、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导致农村大量土地撂荒。“谁来种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0年以来,崇州市通过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的新模式,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生产经营。其积极探索,为解决农村土地经营问题提供了一个“样本”。
  作为成都市的种粮大县,崇州市近年来也被种田农民老龄化、应付种田甚至无人种田等一系列问题所困扰,从2010年开始,该市尝试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农业经营的新模式。两年来的实践,其成效到底如何呢?8月6日,记者头顶烈日来到崇州农村实地采访、寻找答案。
  土地“入股”:农民“旱涝保收”
  “这几年,村里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或做生意,家中的土地除了转租给他人外,许多农户为了得到农田补贴金而种‘应付田’,亩产少的只有四五百斤,土地资源被浪费的现象太严重了。”当了10年村支书的宁致全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隆兴镇黎坝村就是崇州市最早成立的杨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所在地。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现有劳动力与现代农业要求不相适应、农村耕地经营粗放的问题,黎坝村十五组30户农户于2010年5月自愿以101.27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了杨柳合作社。
  与其他地区推行的“土地入股”不同,崇州市推行的合作社所流转土地的受让主体依然为农民,而不是现在较为普遍的农户与企业间的流转。因此,合作社可以通过全体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理事会负责统一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农民有选择“请谁种”、“种什么”的权利。
  杨柳合作社聘请隆兴镇农技站的技术员周维松为经理,双方签订奖惩协议并约定:2010年大春,合作社种植富硒水稻,要求保底亩产800斤,机具、种子、肥料、农药、人工、管理等生产费用亩平控制在510元以内,超产、短产部分分别按50%奖励或赔付。
  合作社成立第一年,收效就显露出来了,“那年遇到稻飞虱灾情,职业经理人及时发现并对症用药,再加上合作社种植的是优质富硒水稻,保证了每亩800多斤的产量,社员个个开心。”村支书宁致全说,“而未入社的农户普遍减产,个别农户每亩只收了200多斤,连成本都保不住。”
  邻近的青桥村见到杨柳合作社的成效后,于次年也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并实行整村推进,入社的农户高达90%。村支书罗巡虎喜滋滋地说:“去年全村人均收入比前年增加了1465元,这就是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产生的效益啊。”
  桥康村村民董玉琼算了一笔账:自家原来种3.6亩地一年收入不到2200元,而2011年合作社光分红就是3628元。她在合作社打工,大小春集中耕种,平时浇水、施肥,又挣了将近4000元。同样3.6亩地,比原来多了5000多元的收入。
  保底产量加超产分红,尝到甜头的农民纷纷入社,到今年夏天,崇州市的土地合作社已从两年前的4个发展到现在的21个乡镇95个村,面积也从400多亩扩大到4.83万亩。
  科学种田:农民职业经理人有想头
  为提高土地股份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和经营管理水平,崇州市探索建立了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崇州市农发局科长杨成伦告诉记者:“这些职业经理人都是由理事会出面聘请的种田能手或农业技术员。”
  记者了解到,这些农业职业经理人为土地股份合作社、种养大户提供农业服务,负责全程代耕代管,负责合作社的采购、生产、管理、经营全过程。
  周维松是全市最早的几个职业经理人之一,负责管理112亩土地。由于与合作社签订了奖赔合同,对产量指标、生产费用都有明文规定,要种好土地多挣点补贴奖金真不容易。“社员的800斤保底产量雷打不动,我只能在降低成本、提高单产上下功夫!”农技员出身的周维松处处精打细算,“现在除了灌溉和施肥,其他都采用机械化操作,实行机耕、机防、机收、管理‘四统一’服务。从今年起,我们还实施机插秧、机械烘干稻谷,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
  “成立合作社之后,我们按照农业公共品牌标准和质量标准生产,实行种子、肥料、农药‘三统购’,生产成本明显降低。”青桥村村支书罗巡虎算起了细账:每亩地统一购买种子能省15元左右;而肥料则是技术员测土配方,既切合实际,又能降低近15元的成本;合作社土地成片的机耕、机收都分别比市场价便宜20-30元。
  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后,每亩平均成本比过去单家独户时减少了100多元,农民经理人赚取的正是这中间的部分差价,其效益究竟如何呢?
  “去年每亩增产50斤,按协议我拿了2.8万元补贴奖金。”皮肤黝黑的周维松非常自信,“我种的是优质富硒水稻,价钱比一般水稻高,今年估计也不会差。”
  周维松的收入不算最高,燎原乡的季学华种了260余亩地,去年收入3.6万元,成为崇州种田收入最高的农民经理人。
  “农民的收入稳住了,但职业经理人的收入还是偏低了点,长此以往,也难以吸引人来种田。”宁致全说,“我们合作社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年主动将超产补贴奖励提高了10%。”
  “崇州模式”:激活农业生产要素
  土地是农民祖祖辈辈安身立命的根基,是目前多数农民的主要财富,是他们最大的“社会保障”。近些年之所以出现土地撂荒、应付种地等问题,关键就在于传统家庭生产方式的种粮效益太低甚至得不偿失。近年来,为了突破困局,不少地方开始了有益探索:早在2008年秋季,苏州农村就兴起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山东省胶州市也在同年实践了土地股份合作制;浙江农民紧随其后探索了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股东……
  记者在对崇州的采访中感受到,在农村劳动力紧缺和种粮比较效益偏低的情况下,通过采取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的新模式,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生产经营,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是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崇州市近两年的实践已初显成效,并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既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难题,又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以解放。就拿青桥村来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之后,该村共转移劳动力441人,而合作社1780亩土地仅靠28个“田保姆”就足够了。村支书罗巡虎笑称:“我们让种田好手专心致志当‘田保姆’,通过种田照样能挣钱,也让外出务工的农民没了后顾之忧。”
  保护了耕地。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主体是社员,社员是主人,社员参与决策,种什么由社员说了算,既确保了耕地不撂荒、农业用途不改变,也更加有效地保护了耕地,相比大户租赁土地的形式更容易让农民接受。
  促进了科学种田。种田效益好坏与职业经理人收入直接挂钩,从而迫使他们主动学习新型技术,成为新型的“职业农民”,并推动了良种选育、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统防统治以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推广,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应用,有效挖掘了土地增产潜力。2011年崇州市农发局抽样测产显示:全市4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的6130亩水稻,要比一般未入社农户的水稻每亩增产70多公斤。而今年合作社种植的水稻达到4.83万亩,以此测算,增加的总量将相当可观。
  农业部玉米专家顾问组成员、研究员刘永红评价说:“‘崇州模式’对于激活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探索,既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有利于推进粮食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新模式,又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将为各地实现农民土地从资源到资本的转化提供一个‘样本’。”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