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发布时间:2019-07-04 04:21:50 影响了: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论述了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实效性;探究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各学校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原来的“传授为主”,到最初的“动手、合作、交流”逐步向合作的“实效性”过渡。下面,笔者就数学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谈谈自己在实践与探索中的感想与体会。
  一、当前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教学实际和听课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只注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坐在一起,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说,其他同学无法参与。二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生七嘴八舌,没有一个中心。三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合作探讨的必要,学生无所事事。
  二、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1.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小组内成员的搭配要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搭配,4~6人一一组,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每组有意识地安排一名组织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学生做小组长,这样保证课堂活力而有序。有时也可以直接把学习比较困难的几名学生编为一组,以便教师及时辅导及分层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1)设计任务,确定合作目标
  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任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合作性的活动。教师所设计的任务要有梯度,先易后难。要有一定的目标,目标要求适度,过多,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过难,学生达不到学习目标。
  (2)创设情境,营造合作氛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先问:“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接着多媒体课件放映日出的全过程,如果把海平面看成一条直线,而把太阳抽象成一个运动着的圆,通过太阳缓缓升起这样一个过程,你能想象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动手探究,培养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动手探究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如,在教学完“解直角三角形”时,教师可安排一节室外实践课,让学生计量一些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如学校旗杆等。由各个小组设计测量方案,自备工具,分工合作,完成后汇报测量方案。有的小组利用身高、影长及旗杆的影长,采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出旗杆的高度;有的小组用测角仪测出旗杆顶端与地面的夹角,量出与旗杆的距离,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计算出旗杆的高度。各小组的同学有的测量,有的记录,相互合作,热情高涨,合作效果非常理想。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4)诱导质疑,激发合作欲望。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激起合作欲望,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三、注重合作学习的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更要关注学生团体。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多重交叉进行,一般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体评价为辅,重在发展性的评价导向,多加鼓励,激发学生合作和竞争学习的意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享受快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合作交流平台,使学生乐于参与,使合作学习真正达到实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1.
  [2]张明生,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洪墩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