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浅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07-05 04:13:15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173-01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形式。数学合作学习提倡的是“团队精神”,即师生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共同完成数学课堂的学习任务。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技能,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而达到“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目标,所以将合作学习形式纳入数学课堂中,就成为了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大多是师问生答的形式,学生之间没有讨论和交流,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而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补,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要想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这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前提和关键。同时,我们教师要注意,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于合作学习,过于简单或者答案单一的学习任务就不适合合作学习,比如简单计算之类的学习内容就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选择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可行性、探究性的内容,还要能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
  总之,教师如果在课前能够考虑的越全面,准备的越到位,预设的越充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越有保障。
  2 转变教学方式,定好自己的角色位置
  教师要明确自己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就必须要学会“合作”。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能只作为旁观者站在讲台前,或者看看这组、瞧瞧那组,而是要充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只有当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时,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课堂,灵活驾驭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那么,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迎合课程改革需要而采取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3 关注学生情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
  正所谓“智者多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人人都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就会达到人人都敢想敢做的效果,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体现民主和谐的师生气氛,要求师生平等,共同参与数学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整个活动过程要呈现出一种共同协作探讨的氛围。数学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平等参与者,是学生良好的合作伙伴。因为这样可以改变以往“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中出现的课堂死板、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情况,变成了学生乐于参加活动,课堂气氛活跃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好终身学习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 合理分组,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的作用
  教师在分组时要避免分组的随意性,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就变了,既不考虑学生的搭配也不考虑内部的分工,这样就使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上,缺乏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所以我觉得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即在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有效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外竞争,保持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另外,小组内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的成员要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这样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总之,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一定要多动脑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反思、改进和提高,真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质量高起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